逃出阴森鬼屋15关:武威"焦三牛事件"调查:当事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1:02

武威"焦三牛事件"调查:当事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

2012年02月12日 23: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3)2

  去年12月,甘肃省武威市拿出3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职位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人才。其中,1989年出生、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的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消息一出,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质疑声出现在网上。

  “清华大学选调生”“全国公开选拔”“破格提拔”——与网上热议相对应的,是武威市探索创新干部选拔工作的关键词。如何是武威?“焦三牛们”又为何偏偏选择了武威?记者近日来到这个西北城市进行了采访调查。

  “地下没资源,地上没工业”,基础条件薄弱制约武威“威武”;实际需求倒逼人才导向,西部地区期盼引来“焦三牛”

  800多名县级领导,九成以上是当地干部,经受过系统工业专业教育的,仅仅42人;“十二五”期间,各类人才缺口将达到5.24万人;2011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仅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仅10亿元……

  当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状况也并不乐观。2008年以来,仅全市市直部门调离干部就达1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3人。

  2010年,武威市曾拿出当地工业园区负责人等11个领导职位向全国公选,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人数仅20人,符合条件的仅12人。

  武威市为此下发了《关于做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生活补贴、工作补助、配偶安置、职称评聘等也制定了专门办法,效果仍不明显。

  然而,正是这种差距给了武威市改革创新的空间,也给了青年才俊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甘肃省、武威市与清华大学分别于2009年、2010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

  2009年,根据清华大学、武威市合作协议,孙伟从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任上调到武威市凉州区工作,目前任古浪县县长。

  2010年至2011年,甘肃省陆续从清华大学引进21名优秀选调生,其中武威有7人。2011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焦三牛,被安排到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当干部。

  “对清华毕业生实行特殊政策,并不意味着‘歧视’其他学校毕业生。”武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明生说,在此次公选的资格条件里,对其他院校毕业的人才是完全开放的。

  孙伟说,当前,东部地区人才相对过剩和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矛盾突出,而艰苦地区能够吸引人才的就是广阔的事业平台,“中东部地区特别是知名大学的毕业生,能放弃优越条件前来工作,就应该鼓励和尊重”。

  2011年12月,武威市拿出31个副县级领导职位全国公选,并结合协议及实际情况,在国家有关规定基础上对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资格再次放宽,即“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在武威工作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可直接报考。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改革需要试点,试点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打破常规,这是武威市此次放宽公选资格的考虑之一。

  据武威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材料显示,去年全市31个县级公考岗位涉及工业城管委会主任,市委办、政府办副主任,市民政、教育、信访、安监等部门的副职,同时还有武威第十八中学副校长等5个事业单位副县级领导职位。根据报考资格认定,共有21个省(区、市)的391人报名。

  随后,通过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初审、知识测试和资格复审、面试、差额考察和考核、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公示、办理任职手续等9个程序和环节,一批年轻干部拟选拔上领导岗位。

  根据武威市委组织部统计,这31人中有博士10名、硕士9名,来自北京、山东等外省份及甘肃本省其他市州干部17名。

  其中,年龄最小的为籍贯山西的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焦三牛,1989年7月出生,拟任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年龄最大的为原武威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杨财林,1973年7月出生,拟任武威市物价检查所副所长。
武威"焦三牛事件"调查:当事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2) 2012年02月12日 23: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6)0

  “选择武威是因为这里更需要我们”,新绛高考文科“状元”不顾母亲劝阻,放弃留在大城市机会,扎根西部艰苦地区

  “1989年出生,2011年7月工作,2012年1月拟任副县级领导……”2012年新年伊始,在武威市凉州区清水乡工作的焦三牛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贫困家庭孩子,竟然一夜间被戴上“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

  1989年夏天,焦三牛出生在山西新绛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父母靠种地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他的出生让本来就困难的生活更加紧张起来。而今,焦三牛家家境依旧不富裕,除了要耕种十余亩土地外,焦三牛的父亲至今还在附近一砖窑打工,一天仅几十元的收入。

  从小学到高中焦三牛学习异常勤奋,成绩也一直很优秀。2007年高考,焦三牛以61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新绛县的“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学习英语专业,并于201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家生活条件不好,对贫困、农村的艰苦有着深刻的印迹,因此毕业后一直想为条件同样艰苦的地区做点事儿。”焦三牛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更多体现自身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2011年7月,焦三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当年前往甘肃工作的14名清华选调生中的一员。当他回家告诉父母这个消息后,父亲支持他的选择,而母亲却舍不得放儿子去。

  出身农村的焦三牛很快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水清乡菖蒲村是焦三牛的“包村”,平时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村里来,村民都主动招呼他去家里吃饭。村民孙大爷说:“这孩儿很实在,平时常帮大家干农活儿,活儿干得很熟,一看就是农村来的。”

  “听说要公开招考,我就想到了英语好的三牛,认为应该鼓励他去试试。”说起焦三牛报名公考,凉州区清水乡党委书记李晓燕说,尽管焦三牛工作时间较短,但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又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属当地对外招商引资的急需人才。

  根据专业背景,焦三牛选择报考了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并以“六个第一”的成绩入选。即知识测试成绩71.67分,排名第一;面试成绩91.64分,排名第一;综合成绩83.65分,总成绩第一;该职位共差额考察3人,考察组排序焦三牛排名第一;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49票获得48票,排名第一;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获得满票8票,排名第一。

  多手段、层层严格选拔过程,确保选上的干部能服众、堪大用;以实践衡量检验用人机制创新,把有觉悟、有知识、有服务人民决心的年轻人留在西部

  “有突破创新,就会承担相应的风险。”武威市表示,在讨论是否要放宽有关规定限制时,市委对此次大量将年轻人纳入公选范围可能带来的各方质疑也有一定认识。为了让考试公平、公正、公开,武威市进一步严格选拔程序,确保选拔出的拟任对象能服众。同时,武威市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选拔、选聘过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之下。

  2011年12月9日,相关公告由武威市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职位人选工作办公室通过《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和部分网站对外发布。

  同时,这次公选还制定了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初审、知识测试和资格复审、面试、差额考察和考核、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公示、办理任职手续等9个程序和环节。

  李明生介绍,经资格审查,参加知识测试的人数和选拔职位的比例控制在10∶1,面试人选5∶1,考察对象3∶1。为提高面试评判质量,每个考场设立评委15人,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

  此外,选拔对象还要经过两次差额推荐才能入选:一是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每个候选人期间还要进行2分钟的脱稿演讲。随后,通过全委会推荐的2人由市委进行差额酝酿,提出人选建议。二是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和差额票决,得票超过参会常委半数的确定为公示人选。

  当地部分干部群众对此次公选评价较高。今年26岁的把余祝,是古浪县大靖镇城建所干部,此次公选报考职位与焦三牛一样。他说:“虽然我此次公选未能入选,但看到三牛的表现,我觉得的确有差距,今后会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争取下次成功。”

  宁生刚现任武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科科长,此次公选成为入选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人选。他说,此次考试不仅程序严密,试题内容也紧扣武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仅靠临时复习根本无法应对,这对广大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努力方向是个重要导向。

  据了解,31名拟任人选已于1月16日进行公示。目前,公示期已经结束。

  部分专家认为,此次武威副县级干部公选对有关规定的挑战是探索性、建设性和经过一级党委集体决策、慎重考虑决定的,与违背有关规定、乱开口子任人唯亲、人为提前“制定”条件的所谓“萝卜选拔”毫不相干。此外,年轻干部在种种非议、猜测面前一定要稳住阵脚,不要因一些质疑失去了信心。同时,随着年轻干部选拔政策的不断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将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会更加理性地看待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

  记者了解到,武威市对这些年轻干部寄予了厚望。“经过几年锻炼,这批干部中肯定会有人脱颖而出。”火荣贵说。(记者孙铁翔、宋常青)

三问焦三牛:一个清华毕业生的人生选择

2012年02月13日 05:19 来源: 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9)2

  “1989年出生,2011年7月工作,2012年1月副县,牛呀!”前不久,当刚工作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的名字出现在甘肃武威市公选的副县级领导公示名单中,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来一些质疑的声音。日前,记者专赴武威调查采访,还原事情的真相。

  初春的甘肃武威乡村,大抵只有黄与白两种颜色:白色是尚未消融的积雪,除了主要的公路之外,许多道路仍被冰雪覆盖着;黄色是沿路光秃秃的荒山,以及土坯结构为主的平房,似乎倾诉着这里的贫困与落后。

  在凉州区清水乡菖蒲村村委会矮旧的平房里,我们见到了已经成为“网络名人”的焦三牛:黝黑的皮肤,瘦高的个子,一件朴素的黑色羽绒服,如果不是戴了一副眼镜,他和普通的村民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两样。2011年7月,焦三牛作为甘肃省委组织部在清华大学选拔的14名选调生之一,来到了武威清水乡这块贫瘠的土地,成为一名普通的乡干部。在2011年底武威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31名县级领导职位人选的过程中,他从报考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的12名人选中脱颖而出,以各环节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最终被公示任命人选,却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与质疑:堂堂清华大学高材生为何要跑到落后的甘肃去工作?是不是冲着副县级的待遇才去的?为什么他刚工作半年就可以参加副县级岗位的公选?23岁的年轻人能否胜任副县级的岗位?

  当我们真正走近这个朴实的年轻人,走进他的精神家园,这些疑问就都有了答案。

  一问:清华毕业生为何主动去西部工作?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人们常常把责任心理解为是义务,是外部强加的东西。但是责任心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弗洛姆《爱的艺术》(摘自焦三牛网上个人空间)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直悬挂在清华大学南北主干道上的横幅。然而,具体到焦三牛身上,要实现这句话,不仅要坦然面对周围人的怀疑,还面临着家人反对的巨大压力。

  焦三牛所在的清华大学2011届英语系72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20人选择了在国内名校或出国继续深造,1人选择到重庆做选调生,另有2人留京工作,月薪过万。事实上,毕业时他已获得了留京的工作机会,但当他最终下定决心告诉父母去甘肃工作的消息后,父亲陷入了沉默,母亲则表示坚决反对。

  当年,焦三牛不仅是山西新绛县的文科状元,更是全县十几年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我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当初那么风风光光地考上清华,敲锣打鼓地把我送出去,原本指望我能留在北京出人头地,没想到我却跑到了比家乡更穷的西部农村,他们的确很难接受。”焦三牛坦言,到甘肃之初,母亲依然不能完全原谅他,连他的电话都不接,直到春节回家过年,一提起他去甘肃工作的事儿,母亲还忍不住一个劲地抹眼泪。

  究竟是什么促使名校毕业生焦三牛作出去甘肃工作的决定?

  “我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家里曾经有一段特别穷困的日子。在那段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失去了改变贫穷的希望,抓不住改变贫穷的机遇。”2008年,正在读大学的焦三牛曾随水利系同学到甘肃武威参加一项节水宣传活动,在被当地自然风光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也感受到西部与中东部地区贫富差距的鸿沟:“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村里都剩下老弱病残;生态不断恶化,农业经济缺乏竞争力,如果没有人来支援西部,西部改变贫穷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我感觉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焦三牛的父母都是年过六旬的农民,两个哥哥也是靠卖饼维持生计,家境至今并不富裕。在一般人看来,对“贫穷”有着深刻认识的焦三牛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穷则独善其身”;而焦三牛却宁愿选择“兼济天下”,把自己融入让西部更多的人早日脱贫的时代洪流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问:到基层去是为“镀金”?

  “褪去理想的热度,直面现实干事创业”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凯鲁亚克《在路上》(摘自焦三牛网上个人空间)

  从焦三牛这段写在个人博客上的文字,颇能看出他初到武威工作时充沛的热情。比焦三牛早一年到武威的清华选调生康石清楚地记得,2011年的选调生在省委组织部培训完之后,离下乡正式工作还有一个月的空当。其他人都选择回家,只有焦三牛留在了武威,主动要求提前开始工作,于是组织上就把他安排到了康石当时工作所在的凉州区武南镇见习。

  一个月后,焦三牛被分配到了清水乡政府工作,同时还负责联系菖蒲村的工作。清水乡党委书记李晓燕还记得,为了让焦三牛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最初安排他在项目办工作,如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清水乡实施方案等,都交给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其实许多交办给焦三牛的工作,他都并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从来没抱怨过,总是虚心向周围人求教,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和焦三牛一批到武威工作的清华大学选调生蔡程程举了个例子:“我是学法律的,有一次乡里让三牛起草一个乡村公路建设的合同,他就打电话让我帮忙修改,我们在电话里沟通了好久,直到凌晨一点他才放下电话。”

  新奇和兴奋过后,热情逐渐褪去,焦三牛在工作中也开始遇到问题和困难,并且不断地思索着。他在个人空间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城镇化之后的乡村文明该怎样向现代文明过渡?文明的连贯性、多样性该得到怎样的展现?党的理论在新形势下该怎样重构社会成员的伦理、道德体系?”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每逢周末他就骑着自行车到村里转悠,一边帮村民收土豆,一边和他们拉家常了解民情;他还组织乡里9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成立了政策信息搜集整理小组,利用工作闲暇时间从国家部委官方网站、省市政府网站等处获取对西部特别是武威发展有利的政策,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政策支撑。

  “和三牛相处,大家从来没觉得他以清华毕业生自居、高高在上,连村里负责卫生的老郭头都夸他打扫卫生最认真。”2011年到菖蒲村任大学生村官的王宗敏感慨,“但他做的事又让大家感到,清华毕业生的能力的确高出一筹,不服不行!”

  三问:考上副县级干部有特殊原因?

  抓住机遇在公选中脱颖而出

  “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汪国真《我喜欢出发》(摘自焦三牛网上个人空间)

  “网上有人质疑,我是冲着副县级的岗位才来武威的。事实上,我们当初来的时候根本没想到武威会搞公选。我们只是碰到了这个机遇,正好又抓住了。”焦三牛告诉记者,他报考市外事侨务办副主任的时候,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对自己最终能考上也感觉有点意外。

  而武威市有关领导对于这次公选介绍了更多深层次的背景:近年来,武威的GDP和财政收入在全省一直位列倒数,人才严重匮乏。2010年,全市800多名县级干部中,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36人,仅占16.2%。2000年以来,全市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学生56031人,回武威的只有5573人,不到10%。

  2010年,武威曾面向全国公开选聘11名工业园区领导职位,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的只有20人,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仅12人,最终选聘的5名人选里还有1人放弃了任职。为了避免重蹈前一年的覆辙,2011年该市在面向全国公选时适当放宽了报考资格和条件,规定“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而之所以“优待”清华大学,是因为甘肃与清华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2010年以来分两批引进了21名选调生,其中有7名在武威工作。

  “我们只是放低了报考的门槛,但并没有说来武威工作的清华毕业生就一定能成为副县级干部。”这名负责人解释,“这次公选中,这7名清华毕业生都报考了,但最后有3名没考上,而考上这4位都是通过了资格审查、知识测试、面试、差额考察、差额推荐、差额票决六个环节最终脱颖而出的,在这些环节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其他符合报考资格的报名者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存在任何照顾。他们能考得上,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据武威市委组织部介绍,这次报考市外事侨务办副主任职位的共12人,经过资格审查,符合条件并参加知识测试的10人,焦三牛的知识测试成绩71.67分,在该职位列第一;面试成绩91.64分,在该职位列第一;按照知识测试成绩、面试成绩分别按40%、60%的比例折算,他的综合成绩83.65分,仍列第一;该职位共差额考察3人,考察组排序焦三牛列第一;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该职位有效票49票,焦三牛得了48票,列第一;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实到常委8人,焦三牛得票8张。由此可见,焦三牛的选拔过程严格遵循了公选方案的程序和条件。

  武威市工信委纪委书记祁成源是市外事侨务办副主任人选的考察组组长。他解释了为何将焦三牛在差额考察中列在第一位:“武威公务员中懂外语的太少,近两年来武威洽谈的外商外企增多,每次都要花高薪从外地聘请翻译。考察的3个人选中,焦三牛通过了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英语水平最高的一个;从综合素质看,他虽然只参加工作不到半年,但工作态度、责任心、对群众感情方面都比另外两位更优秀,在交谈中我感觉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强。”

  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社会上对焦三牛的拟任有一些质疑。对此,焦三牛抱着一颗平常心:“尽管我对自己能胜任新的岗位充满了信心,但我认为有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论最终结果如何,我都会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干好每一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记者 姜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