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拉个巴子网名:苏州河:苏河湾 古今交汇闸之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1:22

苏河湾 古今交汇闸之北


日期:2010-09-26 作者:姚霏;足天 来源:新民晚报

进入近代,苏州河岸仓栈林立,苏州河运输日益繁忙。  

受日军连续炮击后的四行仓库  

新福面粉厂无疑推动了苏州河“面粉万国”的诞生。  

许多大型仓库货栈集中于西藏路桥和浙江路桥间的苏州河北岸。  

1864年建成的老闸桥。              

 
 
    ◆姚霏  足天
    
    苏州河,转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浦江。在苏州河下游闸北段的“四道湾”处,一个崭新的“苏河湾”正在崛起。前不久,闸北区规划局宣布“苏河湾”开发项目规划红线范围由原先的0.466平方公里扩大到3.19平方公里,将上海火车站不夜城部分板块也纳入其中。苏州河水涓涓汩汩,与那些飞跨桥梁、那些林立工厂、那些密布仓栈交相辉映,也传承着车站文化的经典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昔日的荣光和今日的重生交汇在这一方热土上。
    
壹  “苏河湾”  原名“闸之北”
    
    闸北名称的由来与苏州河上的水闸息息相关。早在明嘉靖、隆庆年间,苏州河下游近黄浦江处建起一坝,清代时俗称“老闸”。康熙年间,老闸北面形成了一个不定期的集市,是嘉定、太仓一带粮食、地货的集散地,时称“老闸市”,民间俗称“闸北”。“闸北”之名最早来源于“老闸”。
    
    乾隆二年,一座崭新的闸桥在距离老闸西三里处兴建,又称“新闸”。苏州河繁忙的水运使新闸南北逐渐成市,北市更与老闸市彼此勾连,成为建材、柴草等的交易中心。民间又将两闸以北统称“闸北”。
    
    晚清同、光年间,老闸及老闸街被逐段纳入公共租界。虽然附近居民仍称老闸以北为“闸北”,但由于租界是一个比闸北远为强势的区片地名,“闸北”的地理范围缩小为新闸以北。如1914年版的《上海指南》中就提到“新闸以北之地通称闸北”。
    
    闸北早期的地域为一狭长地段,大致位于今天潼路、曲阜路、曲阜西路、共和路一带,面积约1平方公里。到1900年,闸北东面已与公共租界紧相毗连,租界工部局又在闸北东面与其连接之处的苏州河上建造了多座桥梁,西、南面与公共租界也仅是隔河相望,实际上处于公共租界的三面包围之中,随时有被侵吞之虞。为了不使闸北被租界侵吞,1900年,粤商陈绍昌、浙商祝承桂等联合地方绅商筹集股款,并呈报两江总督刘坤一,要在新闸浜北二十七保十一图(今铁路上海站南)地方建造桥梁,兴筑沿河马路。他们在得到刘坤一的允许后,便在闸北自辟商埠。此后,他们修桥筑路,进行市政建设,闸北地境也向外拓展至虬江路与宝山路一带。近年闸北区筹备开发的“苏河湾”地区,恰巧是当年闸北自辟商埠的所在地,也可谓历史的巧合了。
    
贰  路名  透露出时代特征
    
    城区近代化的第一项指标是道路的开辟。20世纪最初十年,商埠闸北首先修筑了分别位于东部和西部的南北向干道——宝山路和新大桥路、新闸桥路。其后,为将这几条干道联接起来,又先后在新大桥路与新闸桥路之间修筑了海昌路,在新闸桥路和宝山路之间修筑了南、北川虹路,在宝山路和北四川路之间修筑了宝兴路。到1917年,《宝山县再续志》记载的闸北道路已有27条。可以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闸北的道路系统初步形成,不仅实现了城区内部的畅通,也解决了闸北与其东、南面公共租界和北面宝山华界的连通。
    
    民国成立后,新成立的闸北市政厅对旧路名作了重大变更:将南川虹路更名光复路,总局路更名共和路,新闸桥路更名大统路,北川虹路更名国庆路。为了体现汉、蒙、回、满、藏的“五族共和”,闸北市政厅即把新筑的马路取名为汉中路、蒙古路(公益路改)、新疆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西藏路。又有新筑的马路,原以辛亥革命胜利后定都南京而取名南京路,但因与公共租界南京路重名,遂称金陵路,即今天的秣陵路。
    
    闸北马路的修筑资金多为政府出资,也有企业为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出资修筑的。恒丰路、华盛路、华同路、裕通路都是因厂得名的。
    
    1929年,上海市政府初步制订“大上海计划”,专门规划闸北道路系统。抗战前夕,闸北道路实现了南连租界、北接宝山、东通虹口、西达彭浦。公路的对接使闸北成为交通便捷之地,一个崭新的城区虚位以待。
    
叁  摇啊摇  民族工业的摇篮
    
    工商业的发展是城市近代化的核心。《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与此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已初具规模。于是,在1900年自辟商埠的闸北地界上,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商埠初辟时,工商企业发展亟需的自来水、电灯、电话都取自租界。1911年,上海道台蔡伯浩、总工程局总董李平书出面,在当时叉袋角、恒丰路广肇山庄北首(今铁路上海站一带)创办闸北水电公司。最初水电厂规模很小,发电设备仅有2台德制50千瓦220伏直流发电机,可供16支光白炽灯2000盏照明,营业对象限于华界居民、企业。后几经周折,由商办而省办,由省办而商办,由潭子湾而剪淞桥,水电供应范围日益扩大。1927年,公司在南山路、宋公园路、乌镇路、南星路、大统路口添装路灯,10月,又将共和新路及柳营路一带所有煤油路灯改成电灯,显示了对市政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日后享誉中华的荣氏企业于1912年租下了光复路新闸桥堍的地基、厂房,创办了其在上海的第一家工厂——福新机器面粉厂。1914年开机生产的当年,即获利3.2万元。极富经营头脑的荣家兄弟以盈余扩大再生产,在苏州河两岸陆续开办新厂。到1919年,“福新”下辖的面粉厂从1个扩展到8个。依靠面粉业获得的“第一桶金”,荣家“申”字号棉纺织厂蓬勃发展,创造了民族工业的一个个奇迹。
    
    闸北工业的最大特点是民族工业多,门类遍及缫丝、轧花、纺织、印刷、面粉、碾米、油脂、机器、烟草、火柴、榨油、造纸、玻璃等20多个行业。尤其是缫丝业,成了闸北的支柱产业。对正在兴起的民族工业而言,闸北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低廉的地价。到上世纪30年代,闸北工业区成为上海仅次于沪东、沪西的重要工业区之一。闸北从“荒烟蔓草之地”变成了“华界工业的大本营”。
    
肆  聚又散  天然的物资集散地
    
    不同于近黄浦江处的一栋栋花园洋房,闸北的苏州河沿岸由于工商业的繁荣而展现出不同的景象。1905年,伴随大清银行上海分行起造仓栈,华商仓栈业在20世纪蓬勃发展。特别是30年代后期,金融业仓库已占到华商仓库总容量的十分之一强。金融机构之所以遍设仓库,是因为社会各业在向银行、钱庄借贷时,往往以大量货物抵押。为避免租用仓库存放物品的高昂费用,各大银行往往自建仓栈,同时对外出租。30年代末,上海金融仓库由银行附设者为34家,由钱庄附设的有6家,多集中于苏州河两岸。这些高大、坚固的建筑,成为苏州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1946年的上海地图来看,位于北苏州路、光复路的金融业仓库有浦东银行、金城银行、江苏农民银行上海分行、聚兴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滋康钱庄、中国工业银行、中一信托公司、中国实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大陆银行、交通银行等。其中最令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位于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创建于1931年,原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故称“四行仓库”。
    
    在四行仓库的北面,1940年4月,日伪当局规划30亩,办起一个集中经营副食品的大型批发市场“中央市场”。事实上,闸北沿河一带向来是各类货品,如米、竹木、蔬菜、皮革、缸甏、旧五金等的集散地。其中尤以米业市场最为著名。闸北米市场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米粮运输,有水陆两途。闸北地处苏州河北岸,水运方便,米粮容易集散。所以,凡苏州、无锡、昆山、溧阳等地船只来沪,大都在闸北新闸桥一带交易,形成著名的米市场。1920年某月,7天中到达闸北装运粮食的船只达到了300多艘,卸米28万多石,占来沪无锡米帮的70%以上。米码头周边有运粮独轮小车八九百辆,水陆交通均为之阻塞,由此可见米业市场的兴旺发达。
    
    无论是有着优良传统的物资批发市场,还是新崛起的仓储业,再次见证了苏州河对闸北而言天然的地理优势。
    
伍  火车站  陆路交通的心脏
    
    中国近代的第一条营业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1876年擅自建成的吴淞铁路。吴淞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就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时称上海火轮房。清政府在1877年将吴淞铁路赎回,最早的上海站也随铁路一起拆除。解放后,河南北路上还有一家名为“铁马”的商场,残留着吴淞铁路的信息。收回筑路权以后,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今天目东路、武进路以北。站屋只有两间房,完全是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的模样。1909年,新开通的沪宁铁路上海站竣工。这是一栋四层楼高的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红砖嵌石的外观加上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内有房屋76间,集办公、候车、售票于一体。沪宁站的规模时为全国之最,远胜于北京的前门车站。1916年12月,沪宁、沪杭铁路接轨,沪宁铁路上海站成为两路总站,为区别沪南的“上海南站”,更名“上海北站”。
    
    受惠于铁路,闸北拥有了上海与外地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车站的设立促进了闸北公共交通、长途运输、货运客运、出租业以及道路建设的发展。骄傲的“隔壁邻居”——租界,开辟了5路、6路、7路、14路四条线路,直接连接北火车站和租界繁华地区。到1919年时,闸北已有龚福记、华盛义、恒泰、协兴公四家货运汽车公司。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公用黄汽车公司、祥生出租汽车公司都在北站设立分站,祥生还拥有北站地区的专营权;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在闸北共和新路和沪太路口设立上海汽车站,开辟沪太线、沪嘉线;当时中国最大长途客运公司锡沪长途汽车公司也在北站北首虬江路865号成立,首辟上海至无锡线路。经由北站的强大辐射力,周边地区成为闸北工商业的发达之处。到1930年,北站地区已有较大商店86家,其中服务业38家、粮食业11家、鞋帽业11家、家品业7家、烟糖业4家、副食品业9家、百货业2家、饮食业2家,初步形成“买、带、捎”的消费习俗,位列闸北四大街市之首。
    
    到1989年全新的铁路上海站建成通车,百余年来,闸北一直是上海市区铁路设站最早、车站最多、历时最久的地区。火车站是闸北永恒的心脏,也使闸北成为上海陆上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