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娃勇闯魔晶岛动漫:高人:我看“方韩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7:50
  高人:我看“方韩斗”作者:高人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2-2-10  

  一

  我没看过韩寒的《三重门》及其获奖作文,也从不看任何人的博客——读韩文只限于网上刊登的。

  我欣赏他谈论时政的角度,语言,并觉着他“早熟”,“精明”,以及“权衡”即“会算计”,还认为评论他是件“危险”的事情,何况我既不了解其人其文,就更没有发言权了。

  看了许多“质疑”他的文章,方知“故事”不少,也不无道理——但愿“真相”大白,对谁都是好事。

  二

  方舟子勇斗韩寒,仅几个回合,便扭转了麦田退走的颓势,迫使韩寒偃旗息鼓,形象大损身价大跌,就连一些“挺韩”言论,也鲜有理性的思辨、多是感情用事乃至同情了。

  同方舟子有权质疑韩寒一样,任何人也有权质疑方舟子,但要理性,不带偏见。

  看过有关评论,以下看法不吐不快。

  (一),方舟子是在“打假”——只是“质疑”有些文学作品并非韩寒手笔,好似明清“考据派”对古籍真伪和作者的“考证”,而不是在对它们做“文学批评”。

  (二),既然如此,并且承认“‘文学批评’和‘打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故意混淆”,那么,用评价文章“好坏”的“文学批评”,否定追究文章“真伪”的“打假”,正是将两者“故意混淆”起来,有些像“关公战秦琼”了。

  (三),事实正是如此——方舟子“说韩寒文学和文史水平差”,是因此奇怪他何以又写出《三重门》和《杯中窥人》这样相对“水平高”的文章?巨大的反差,难免对其真实写作能力起疑,这绝非“文学批评”所能释疑的问题,即便拿出诸如《书店》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日记”,“散文可以虚构”和“文学想象”的“文学批评”理论,也构建不成否定“代笔”的充分理由。

  (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不能写出好文章”不是问题,勿劳拿古人说事,也没人怀疑苏轼苏辙的文才乃至“其父代笔”;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不只是从年龄,也不应该仅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而是综合分析了他本人及其家庭的全部情况,诸如其学历,经历,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品味,职业,言谈举止,生活作息,重点是全部作品,以及父子俩所谈相互矛盾和自相矛盾等等,尽管“无确凿事实根据”,但许多“质疑”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并非“只是出于‘意气’”而“预设立场深文周纳”。

  (五),正因为“方舟子不是文学作家,是科普作家”,习惯“用科普文章的标准来衡量文学作品”,惟“绝对的真实和事实”是求,加上“条分缕析”的专业素养,才得以看出韩寒的破绽。而这,正是应该令文学家们汗颜的——其实,文科专业才相对缺乏“在事实认知上科学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表现出“在价值认同上的混乱”,存在着“质疑”韩寒,便是既不“欣赏”也不“承认”,而是“贬抑”“抹杀”“天赋”的偏见。

  (六),“质疑”,既不是、也不该是和未必是“打倒”,所以,“倒韩”以及“诬陷”或“抹黑”之说不确,而“逞才甚至泄愤,唐突价值,颠倒人伦在所不惜”云云,非但“是非不分”,并且正是对“质疑派”的“攻击性言论”。

  (七),眼下的中国,贫富悬殊,官民对立,社会分裂——左派与右派,五毛与汉奸,爱国贼与卖国贼,带路党与跑路党,已然分裂,对峙,形同水火,对许多问题上都是势不两立,说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是“撕裂社群”,真是高抬了他俩,方舟子更是负罪不起。

  (八),不错,此前,“韩寒的作品整体上具有正面价值,他自身的形象,也是健康的,活泼的”,但这须以“真实”为条件。在“真相”稀缺的中国,倘若不幸被方舟子言中,即“韩寒及其作品、言行,所谓的‘韩寒神话’”被他自己打破,又不道歉,那么,他还“正面”吗?

  如此,谁愿意“认同”,“接受”乃至“追捧”他,那是他的自由和权利,敬请自便;我很难将其人与其文分裂开来,我先要重新审视他的《谈·说·要》。

  (九),方舟子有选择“打假对象”的自由,打假有风险,需要有勇气。我不敢“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他“见着怂人压不住火”,“专拣软柿子捏”,更怕他说“你来一个”,使我无地自容。

  三

  韩寒得到拥趸甚至被视为“天才”,有如赵本山、周立波、郭德刚的成名,乃是“时势造英雄”的“特色”文化现象——经济快速发展,政改严重滞后,导致的知识分子“犬儒化”,社会生活“娱乐化”,公众人物“小品化”。

  但愿他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