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直通车排名规则:国内外煤炭工业发展趋势与煤矿安全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10:18

国内外煤炭工业发展趋势与煤矿安全战略

 


    1 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地位

  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由1999年的25%增长到2008年的29.25%,呈缓慢增长趋势。2008年世界煤炭消费总量达65亿t,同比增长3.1%,连续6年成为增幅最快的燃料。预计2030年前,世界煤炭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2.2%,95%以上需求增长将来自电力用煤。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75%左右,燃煤发电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40%增长到44%。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5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73%。中国连续17年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8年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3%。OECD国家煤炭消费量下降,煤炭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气候变化政策,发展中国家更重视经济的高增长和能源供应安全。

  2 主要产煤国家煤炭生产与消费

  2.1 美、澳等国煤炭资源条件好,煤炭工业稳定发展

  2008年美国煤炭产量为10.6亿t,93%煤炭用于发电,燃煤发电比重占美国总发电量50%。近10年来,美国煤炭年产量维持在10亿t左右,煤矿数量1450余座,生产集中度高,生产效率高,煤矿安全状况好。

  澳大利亚2008年实现煤炭产量4.3亿t,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6.6%。澳大利亚煤炭生产主要用于出口,3/4以上的煤炭销往日本、欧盟、中国台北等国际市场,硬煤贸易量占世界硬煤贸易总量的1/3。

  南非2008年煤炭产量乙48亿t,排在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6位。南非煤炭工业高度集中,前5家大型矿业公司的煤炭产量占南非总产量的90%以上。萨索尔公司的煤液化消耗大约1/3的煤炭。

  2.2 西欧国家煤炭开采困难,煤炭工业萎缩

  德国能源资源紧缺,能源需求60%需要进口。褐煤是其唯一不需要进口的矿产品,2008年褐煤产量1.8亿t,主要用于发电;国内硬煤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煤价,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产量逐年递减,2008年硬煤进口量超过国内产量(24.7Mt)。

  煤炭开采业是英国最古老的工业行业之一,18世纪初就已经开始采煤,19世纪50年代初步形成近现代煤炭工业,产量和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1952年煤炭产量曾达2.3亿t,之后随着资源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产量逐年下降。2008年煤炭产量17.9Mt,现有35个露天矿和6个井工矿。2000年以来,英国每年的煤炭需求基本在60—70Mt之间,煤炭消耗主要用于发电,占耗煤总量的80%以上,大约30%—35%的电能来自燃煤。煤炭在英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为18.1%。

  2.3 印度、俄罗斯、波兰等国煤矿处于转型期,效益较差

  印度2008年煤炭产量4.8亿t,煤矿主要是国有公司经营,印度煤炭公司(CIL)是印度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4%;第二大煤炭生产公司辛格雷尼煤矿公司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9%,钢铁公司和其他企业经营的私营煤矿产量仅占7%。印度经济的增长拉动国内煤炭消费呈不断增长的态势,2007—2008年度国内煤炭消费4.92亿t,据印度计划委员会估计,到2012年,煤炭需求量将达到731Mt;到2017年和2027年,煤炭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125Mt和1600Mt。

  俄罗斯1993年进行煤炭工业私有化改革,1996—2001年与世行合作,重组煤炭工业。近几年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煤炭需求增加、产量增长,2008年产煤3.26亿t,现有井工矿110个,露天.矿129个,9大煤炭公司占全国产量60%以上。俄罗斯国内煤炭需求的主要用户是电厂和冶金企业,2007年国内煤炭消费2.1亿t,出口约1亿t。煤炭占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为16%左右。

  波兰2003—2006年进行“硬煤开采业重组方案”,进行煤矿私有化,2006年新政府暂停私有化进程。经过一系列经济转型重组,生产矿井从80座减至30座,主要在俄斯特拉发一卡尔维纳矿区,煤炭企业逐渐扭亏为盈。2008年煤炭产量1.4亿t,同比下降3.30%,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构成60.1%。

  3 世界煤炭市场价格变化

  3.1 世界煤炭价格从长期看将稳定上涨

  世界煤炭贸易中煤炭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其价值所决定的。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它直接取决于国际市场上的煤炭供需状况。供求规律告诉我们,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价格下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近20年来,全世界对煤炭需求的趋势明显增强。OECD国家中,煤炭需求的增长主要由电力生产引起。中国、印度和亚洲其他发展中煤炭需求的增长,是世界煤炭需求增长和价格不断上涨的最大原动力。

  3.2 世界煤炭价格从短期看将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1980年以来,国际市场的煤炭价格变化与石油价格涨落大致相同,但幅度略小。总体趋势是80年初上涨,80年代中期下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价格回升。随后因世界经济不景气,油价下调,有些用煤炭的电厂改为燃油,使国际煤炭贸易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煤价下滑。1995—1996年略见回升,1997—2002年又出现下降趋势,但从2003年下半年出现煤炭价格上涨至今,1990—2008年世界煤炭价格走势见图1。

  3.3 国际煤炭价格对我国煤炭价格的影响

  目前,我国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已高于或接近世界煤炭价格水平。2009年上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国内进出口额下滑较快的形势下,中国进口煤炭逆势大幅增长,创出历史新高,全国煤炭净进口量达3660万t。由于国内外煤价倒挂、国际运费低廉以及与电煤谈判陷入僵局等3大因素助推,国外煤炭企业大量向中国低价出口。同时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2008年9月以来国际煤炭价格有所回落。

  4 跨国矿业集团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4.1 资本运作是跨国集团并购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国外前10家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的构成不断变化,主要是资本运作和跨国并购的结果。必和必拓集团公司和埃克斯卓达公司就是通过摩根大通银行资本运作成为了国际上两家大型矿山企业,在为国际煤炭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产品的同时,也使这两家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分析上看,跨国集团的经济效益增长远大于生产规模的增长,皮博迪能源集团公司和力拓矿业集团公司煤炭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生产规模和销售量的增加幅度。

  4.2 不断占有优质资源是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必和必拓集团公司、力拓矿业集团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不断扩充各种矿产品的储量,其拥有的储量遍布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皮博迪能源集团公司从主要开采本土资源逐渐走向国外,近年来不断收购其他企业的资源储量,其拥有煤炭资源的范围扩大到了澳大利亚等地,保证了公司煤炭开采的可持续性。

  4.3 跨国集团公司普遍建立SHE体系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SHE)是保障跨国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世界前lo家跨国集团都是世界煤炭协会的会员,在煤炭可持续发展方面成绩显著。承诺将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当地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大幅减低煤炭开采和使用中的“单位”排放;促进新型、先进的“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转让,以促进这些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美国最大的煤炭公司皮博迪能源集团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安全的生产企业,年生产煤炭2亿t,实现了零死亡,20万工时事故率仅为1.8,大大低于美国其他行业企业。美国最大的产煤州怀俄明州年产量4.5亿t,全年实现零死亡。

  4.4 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与排放标准,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

  美国1970年颁布《洁净空气法》,对新建电厂提出了最高排放限度,1979年第2次修正,1990年第3次修正,对每一种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限额进行了规定,限制高硫煤开采,并建立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使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1980年减少了一半。同时,导致煤炭开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西部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由1970年的5%提高到1997年的41.2%,2008年的58.3%。

  英国曾是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治,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能源环保法律和法规,提出了明确的环境发展目标。在能源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发展目标的约束下,传统的燃煤电厂减少,以煤为燃料的、系统效率更高的热电联产技术(CHP)增加;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GT)增加;高效率、低NOx燃煤技术逐渐成熟。

  德国环境法规非常严格,煤炭企业环保责任意识很强。德国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房地产开发的作法值得借鉴。

  澳大利亚制订法规,依法激励和约束企业进行矿区环境治理,煤炭价格的10%为环境治理成本。

  5 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状况

  1970年,美国有煤矿7000余座,年产量18万t以下小煤矿的煤炭产量所占比例接近33%。1968年,美国发生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8人,全国哗然。国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煤矿安全健康法》,严格安全标准和粉尘控制标准(井下工作面空气中粉尘含量小于2mg/m3),迫使近3000多个不符合安全健康标准的矿井被关闭,同时现代化大型煤矿加快发展,提高了煤炭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率。此后美国煤矿安全状况迅速好转,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1970年的260人迅速下降到了1990年的66人。2008年,美国共有煤矿数量1450个,煤炭产量10.6亿t,事故死亡30人,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8。

  南非煤矿安全状况好,现有煤矿60个,2001年以后每年死亡20人左右;2007年降至15人,百万吨死亡率0.061。1994年以来,未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和透水事故,矿山火灾事故也大为减少。

  英国和澳大利亚煤矿已连续几年实现零死亡。英国2002—2008年连续6年实现煤矿零死亡,这在世界煤炭安全开采史上开创了先河。

  2001年以来,印度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07年煤矿事故死亡仅有69人,重伤人数904人,百万吨死亡率和百万吨重伤率分别为0.15和1.7,推进露天开采,提高集中度以及2006年在全国推行的10大安全措施对煤矿安全的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2007年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见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时强调:要加快煤矿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煤炭工业竞争力;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职责,时时刻刻要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6.1 经济发展带动煤炭生产量逐年增加,战略地位稳步上升

  近10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6%和消费总量69%的煤炭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全国煤炭产量从2001年10.89亿t增加到2008年27.93亿t,7年时间,增加17.04亿t,平均每年增产2.43亿t。一大批300万t以上乃至1000万t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矿陆续建成投产。可预见的几十年内,煤炭仍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国家对煤炭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空前的重大举措,煤炭工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6.2 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13个大型煤炭基地保有煤炭资源量/储量8528亿t,占全国的83.5%。2006年,国家发改委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公布之后,各有关省区及企业高度重视,通过采取重组煤炭大集团和整合煤炭资源等措施,加快推动煤炭大基地建设。目前,绝大多数煤炭大基地建设规划得以顺利实施,进展较快,己初具规模。

  截至2008年底,我国年产1000万t以上煤炭企业36家,5000万t级的大型企业集团7家,亿吨级特大型企业2家,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1990—2008年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变化见表1。

  6.3 市场需求推动煤价高低位转换

  我国煤炭价格经历了1993年逐步放开煤价、2004年煤电价格联动、2006年全面放开电煤价格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国际上煤价快速走高,国内市场煤价一路攀升看好。在华东地区,有的精煤品种高达1600元/t,20.29MJ/kg以上的混煤也达到1000元/t左右。全国煤炭价格创历史新高,一时间煤炭行业的利润猛升。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煤价不断上涨的势头迅速逆转调向,从2008年8月开始市场急转直下,煤价跳水回落。

  6.4 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但依然严峻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03年以来,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从6434人下降到去年的3215人。神华集团百万吨死亡率0.04,已达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总体上看,我国煤矿事故总量仍很大,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是美国的35倍、南非的15倍、波兰的8倍、俄罗斯和印度的6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形势依然严峻,小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多,2009年以来发生了多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2.22”山西屯兰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5.30”重庆松藻同华煤矿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9.8”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7 实现中国煤矿安全根本好转的对策措施

  7.1 从国家宏观调控入手,调整煤炭产业布局与结构是大幅度降低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关键

  中国煤炭资源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秦岭一太行以北的晋陕蒙宁和新疆地区,其余地区的开采条件都比较复杂。特别是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的煤炭资源大部分不适宜机械化开采。而开采条件对煤矿安全影响很大。如内蒙古2008年产煤4.73亿t,比2007年增加了1.28亿t,增长了37%,而事故死亡25人,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了0.053,达到发达国家安全生产水平。相反,湖南煤炭产量5856万t,事故死亡273人,百万吨死亡率为4.66,湖北煤炭产量1205万t,死亡101人,百万吨死亡率8.38,百万吨死亡率分别是内蒙的88倍和158倍。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2.86亿t,同比增加6160万t,上半年煤炭增量几乎是湖南、湖北两省全年产量之和,折算并压减此两省煤炭产量,可以减少全国煤矿死亡人数近400人,见表2。

  因此,调整煤炭产业布局,实行煤炭生产向秦岭一太行以北战略转移,是大幅度降低煤矿死亡人数的关键,是实现煤矿安全根本好转的釜底抽薪之策。

  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小煤矿仍然是安全生产重灾区。小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以来,成效显著,截至到2008年底共关闭小煤矿1.21万处,但全国生产矿井和在建矿井总数仍多达17355个,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挑战:一是小煤矿数量多,2008年“百日督查”行动时发现,许多地方小煤矿假借整合之名逃避关闭,例如湖南应关闭1099个煤矿,实际彻底关闭的只有443个,占20.3%,如检查时发现,东北某公司有5个小煤矿,实际生产矿点竟有96个;二是小煤矿准入门槛低,按“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保留9952个小煤矿,产量压缩至7亿t以下,平均年产才7万t。

  2008年4月10日,张德江副总理在国家安监总局调研时特别指出:煤炭行业解决小煤矿问题,可以借鉴发改委对电力行业“上大压小”的经验。2008年5月6日,在太原全国煤矿安全座谈会上指出,国有大煤矿安全系数比较高,必须下力气关闭小煤矿。要用铁的手腕继续打好小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

  7.2 在企业推行煤矿PDCA安全闭环管理体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措施)是将安全管理过程抽象为4个阶段,构成一个闭合管理循环。中海油是我国首家应用SHE安健环管理体系的大型企业。神华集团建立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控制在预料之中,避免了多起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生产。借鉴国外和我国一些先进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出台安全管理相关法规,要求在煤炭企业中全面推行PDCA闭环安全管理体系,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例行制度,并作为国家监察的重要内容。

  7.3 倡导大企业帮助小企业改进安全管理,形成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互助机制

  贵州推进的大矿帮扶小矿试点,通过大矿兼并、参股、托管小煤矿,帮助小矿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改进安全。马来西亚也有成功的经验,政府规定,每家大企业有义务帮助其周边的4个小企业改进安全管理。

  7.4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安全培训,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长效机制

  温家宝总理在接见煤炭劳模讲话中要求,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普及安全知识,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安全管理中的“成功三角”(推广新技术,严格执法,强化培训)中也充分强调了安全培训的极端重要性。建议国家筹集建立煤矿安全培训专项经费,为煤矿农民工和小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义务免费培训。

  7.5 建立煤矿安全诚信体系,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责任机制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与健康全球战略框架”强调,安全文化是职业安全与健康全球战略的支柱。诚信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安全诚信也是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履行承诺及义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责任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和张德江副总理谈话总结雨雪冰冻期间保电煤供应经验时指出:领导重视,安全就有保证。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全国煤矿多出煤保供电,也没有出什么大事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各级领导都重视安全。

  8 结论

  在可预见的将来,全世界煤炭仍将保持增长趋势,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将占重要地位;结构调整是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保持竞争优势;跨国矿业集团经营发展战略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企业并购和扩张的目的是追求效益,而不是规模。

  最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下煤矿安全生产措施:

  (1)必须从国家宏观调控入手,适当限制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缓能源需求压力,为煤矿安全创造更加有利的宏观环境;

  (2)调整煤炭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幅度限制百万吨死亡率高的省区和矿区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安全生产条件好的重点产煤省区煤炭产量、是大幅度减压事故和死亡人数的根本途径;

  (3)安全文化和安全责任是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战略的重要支柱,从企业高层领导到每个员工都重视安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

  (4)推行煤矿安全质量闭环管理体系,不断排除事故隐患,建设本安型矿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5)加强煤矿管理人员和矿工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从根本上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零死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