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红眼拍婴后的故事: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选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10:57

原文地址: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选摘作者:海边梦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选摘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

       心理问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增强自信心。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咨询辅导摘录

晚上睡不着课堂打瞌睡--—高考冲刺如何保证睡眠

春眠不觉晓,睡觉睡不好。高考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紧张的弦快要绷断了”,没日没夜地学习、看书,恨不得在高考前把所有的书本内容全部背下来才放心。与其睡眠不好,课堂打瞌睡,不如该休息时就休息.

——我们学校每天晚自习到9点半放学,10点到家接着再学2个小时,而且所有的学习时间只够用两科。在校老师总占用自习时间,我每晚熬到12点睡觉,时间仍不够用。一想到高考步步逼近,我就心慌、手心冒汗,我该怎么办?

——不要太拼命做作业,并不是做多了作业你就可以考上好学校的。要改变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请留意自己在什么时段学习效率最高,就去学你认为最难的科目。累了,就到外面去玩或听音乐、看杂志等等。千万不要打疲劳战。

     ——我从上高三开始,做作业的时候想睡觉,可一躺到床上却老是睡不着,脑子满是没有做完的作业,即使作业做完了,脑袋里还是要胡思乱想,经常要两三点才好不容易入睡,睡觉也睡得不踏实,老是做梦,夜里也经常醒来。我成天迷迷糊糊的,上课也是无精打采。

     ——你的失眠是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拼命想摆脱失眠带来的不适,从而产生了继发性的焦虑,这样不仅不会消除症状反而会使症状恶化,对于出现的失眠症状,只有接受,不回避它,顺其自然。睡不着时不强迫自己睡觉,起来看书,想睡觉时再上床睡。其次,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不强求事事都做得完美,允许把事情放到第二天再做。要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即使睡不着也要坚持早起,加强体育锻炼,勇于自信,不要以睡不着为借口逃避自己该做的事。

自我心理调节

                 失眠时的自我调节法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总在心里念叨“高考”,越紧张越容易失眠。

◇尽量保持生活规律,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睡——醒”节律。

◇白天有空儿的话,搞点儿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入睡。

◇讲究睡眠卫生习惯,保持卧室清洁、安静,尽量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睡觉前最好别喝茶、饮酒,避免看惊险刺激的小说、电影,激烈的体育比赛。

    学习是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一天的“任务”后,一旦躺下,也把睡眠当成工作,好好完成吧!祝你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心理知识

              战胜高考复习疲劳妙方

    学习疲劳是由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引起的学习心理障碍,而并非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同学们正确认识了学习疲劳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学习疲劳是能够得到预防和消除的。

                测试自己的疲劳程度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此法来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1)早上起来就感到难受;(2)如果你骑车上学,感到骑车没力气;(3)上楼梯容易绊倒;(4)不愿与老师或同学见面、交谈;(5)写作文不顺利;(6)说话声细,连不成句;(7)对别人的谈话不关心;(8)不知不觉喜欢用两手托着下巴靠在桌子上;(9)总想大量喝茶等提神的饮料;(10)不想吃油腻的东西;(11)饭菜中非常喜欢加上香料调料;(12)总觉得手发僵;(13)眼睛总像睁不开似的;(14)哈欠打个不停;(15)连朋友的电话号码也说不出来;(16)想把脚搁在桌子上或椅子上歇歇;(17)体重不知不觉地降下来;(18)容易拉肚子或便秘;(19)难以入睡。

    如果有1~2道题回答“是”,说明有极轻微的学习疲劳;如果有3~4道题回答“是”,说明有中等程度的学习疲劳;如果有5道以上的题回答“是”,说明有严重的学习疲劳,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如何预防学习疲劳

    (1)学会休息A.安静性休息,是指睡眠和闭目养神。睡眠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而且是不可取代的休息。人在睡眠时,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活动降低,大脑皮层由兴奋转为抑制,耗氧减少,有利于血液中养料、氧气的自我补偿,以积聚精力。既保护了神经细胞,避免过度疲劳,又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B.活动性休息,又称积极性休息,如散步、打球和轻微的体力劳动等,也可以与他人聊天。C.交替式休息,是指将各种不同性质的学科交叉在一起来学习,如文、理科穿插复习,这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2)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天或一周内的不同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和疲劳情况是有差异的。如上午的二、三节课为效率最高时期,而第四节课为疲劳显著时期;一周中的周二、三、四为最佳学习日,周一和周五、周六为思想容易涣散、情绪波动的时期。因此,考生要注意各科学习时间的排列和搭配,做到文理相同、抽象性为主的学科和形象性为主的学科交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内容多的与内容少的学科交替,使神经活动得到调节,减轻大脑的疲劳程度。

心理点击

临近高考,不要被焦虑击倒

镜头一:十几年的心血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吗?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可是,我现在真担心,我要让他们失望了。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我越来越紧张,压力也越来越大。爸爸妈妈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可我却吃不下。最让我着急的是,从上个星期模拟考试完了之后,我就一直失眠。晚上睡不好觉又严重地影响了我白天的学习效率,人坐在教室里,心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知道,在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掉链子”,于是我掐自己的大腿,在脑子里一遍遍提醒自己好好听课,可就是不管用。

   昨天我们又进行模拟考试了,当我拿到卷子后,头一下子懵了,眼看着一道刚背过不久的题就是想不起来答案。听着别的同学“沙沙”的答题声,我的眼泪都急出来了。结果可想而知,卷子上答了些什么我都不清楚。我真不敢想像,我将以这种状态迎接高考。难道,我十几年的心血就白白浪费了吗?

镜头二:我的计划进行不下去

    上高三后,我明显地感觉到班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了,尤其是摆在老师讲台上的倒计时牌,每翻一页都让人更紧张一些。

    想着就要临近高考了,本来喜欢运动的我,收起了所有的运动用品,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备战中。我在心中鼓励自己,在这决定命运的时刻,我必须拼一把。

   班里不少同学都定了计划,为了督促自己,我也定了一份。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其余的时间我都安排了学习。没办法,高考前夕只能和时间赛跑。

   刚定计划的那两天,我很有成就感,每天看的书比平时多了很多。可是,好景不长,刚坚持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坚持不下去了。拿起书就头疼,更别说能记住东西了,我强迫自己看,可无济于事。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这么没恒心,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还是不能坚持计划,真是急死人了!

    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很多考生都体验到了一些与平日不同的心情,比如说紧张焦虑、易烦恼等。上文中两位同学都表现出来的失眠、无法坚持学习、有的还爱发脾气等行为都与考前焦虑有很大关系。

   高考能否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学习实力,还有考生稳定、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理想、家长的期待、同学的竞争,心里产生焦虑、紧张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定的紧张和焦虑能让人意识范围缩小,精神集中,并产生紧迫感,处于中等紧张和焦虑水平的考生,能最有效地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并能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也最好。因此,面对焦虑、紧张,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它的正常性,并学会接受它,与它相处,带着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然而,面临高考,很多同学都容易紧张、焦虑过头,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会产生心理饱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也有的同学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对比自己现实的情况,感到很不如意,于是心乱如麻,觉得前途一片黯淡;还有的同学对高考的预前恐惧非常强,想到进考场时的情景就焦虑不安,无法投入学习……

   总之,面临高考,一些同学过分焦虑,此时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

心海拾贝

高考:迈上成长的又一个台阶……

    临考前紧张和考场紧张是人所共有的,大考前出现的心身反应实际上是一个人面对将要应对的事情产生了不确定感,因不确定而感到不踏实、不安全的感受在考试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高考的另一层含义。

    人类紧张情绪的根源是不安感,而不安感来自结果的不确定,而高考恰恰就是这种不确定的典型例子。有的考生在考前一两个月,特别容易紧张和疲劳,有的同学注意力不能集中于学习本身,但同时又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一方面尽力掌握各科知识,但对考试临场发挥又不无担心,担心不理想的结果出现,甚至预感到自己必败无疑,为想像中的失败而忧心忡忡。

    对于考生内心的高度紧张,可以这样来解释:人生来就有不安感存在,因为生存本身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是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高度集中精神去应付的一件事情,其内心的指向(注意力)都在于此。于是,不安感似乎就集中地“凝固”在考场、临场这一阶段了。

    另外,作为一个18岁的高中学生,升大学类似于接受成人仪式,就像经历一次洗礼一样,意味着日后要像成人那样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包括自己抉择,对自己负责。可以说,高考本身是一个检验成长的过程,要独自面对,要承担风险,有的人还要承受失败。而这对于一些心理尚未准备哈的年轻人的确是一种压力,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也是面对成长的压力,高考带来的紧张即是经历一次跨越式的成长。就群体来说,成长的困惑是不可回避的,只是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时有所差别。

信心心语

   信心是法宝,是法器,是法术,是高于一切的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要坚信信心的力量。能自信,才能知其难为而勉力为之;能自信,才能知其必为而拼力为之;能自信,才能有知难而进的斗志勇气;能自信,才能有发愤忘食、孜孜以求的内在支撑;能自信,才能有临危不乱、临渊不惊的英雄本色;能自信,才能有做人、做事、处事必不可少的“主心骨”。我们要报定目标,勇往直前,铸就成功,创造奇迹。

       

培养自信 勇于进取 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八)之高考专刊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选摘(接上)

      

   心理问题指导之三: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未完待续)

咨询辅导摘录

在考场上“突然发慌”怎么办

    似乎不需要对突然慌乱做任何详细说明,尽管它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易逝的,但是大多数人至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这种心理症状典型地表现在:心跳加速,呼吸率加快,出汗和可能的四肢颤抖。对于考生来说,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当你在考试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恰好碰到钢笔坏了一类的意外情况时,你的脑海里会突然联想到各种悲惨结局或者产生某些消极想法,如“我将要考砸了!”“这套试卷中我怎么有这么多题无法动笔呢?”于是,就大冒冷汗,全身发毛,突然慌乱起来。

    治疗突然慌乱的最好措施是预防。如果在以前考试中你曾经历过,哪怕是仅经历过一次这种突然慌乱的情况,那么,在这次高考前最好就假设自己可能再次经历这种考场病,在已经面对着这种可能性,或者说已经对此有了思想准备后,你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以便大脑没有时间思考对考试无把握的问题。

    有两个方面可以减少突然慌乱产生的可能性。第一个方面是有关你的复习准备——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在考试时信心百倍。大多数考生之所以在高考中感到慌乱,是因为在考前他们就对自己的应考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如果你提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复习准备的考试内容掌握得很扎实,很充分,即使遇到难题,你也能冷静地思考答案,而不至于陷入突然的慌乱之中。

为有可能发生的突然慌乱做准备的第二个方面是心理控制。如果你能严格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大脑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高考复习的功课准备上,不受周围紧张气氛的侵扰,并能正确对待那些与成功或失败有关的忧虑想法,那么,你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慌乱表现就不会发生。

如果这种情况在高考考场上、在我身上突然发生,那么,我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付呢?

    第一种方法是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症状,你最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6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驰的感觉;你也可以先全身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这样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消除慌乱感觉。

第二种方法是深呼吸,放慢呼吸率。很多考生发现:当他们在考试过程中碰到难题时,呼吸率就会加快而且呼吸率变得特别短浅。结果,他们更容易忧虑并感到慌乱。你一旦发现了忧虑和慌乱的最初征兆,就要特别注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做到绵长、缓慢、深沉,在呼气时也应达到同样的要求。只要你坚持有规律的呼吸,你一定会很快恢复到心理平衡状态,正常作答。

第三种方法是思路中断。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你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再重复命令自己一次,这样你就可以中断原来的思路,有个停顿过程后,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威胁的比较容易的试题,并重新确立自信心。当你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答题。

高考减压中心

心向高考成功——进入状态

众所周知,运动员在竞赛场上是否进入竞技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甚为密切。考试也是一样。怎样才算进入状态呢?·冷静、沉着·情绪饱满·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旺盛的精力·有能正常发挥的信心·智力活动正常。

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进入状态不仅指6月高考时,还包括平时的学习、考试、自习时都能进入状态。怎样才能进入状态呢?

(1)自我减压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进入状态关系很大。

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有些高考状元说,6月是难忘的6月,因为平时的辛勤劳动就要在6月的高考考场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2)正确对待外来压力  家庭和社会对考生考试的过分关注,都会使考生产生心理压力。考生如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考试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想法正确的就接受。别人尽管出于好心,但意见并不正确,也没必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

(3)以考代练  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进行训练。训练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促使运动员进入状态。考试也是一样,考生如能进入考试状态也必须在平时小考和模拟考试中进行训练。

考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小考、模拟考试来训练自己进入状态的能力,也可以在自习时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自我考试。例如考试时间是两小时,按照这样的要求,事先把要做的卷子准备好,看着表进行答卷。经常这样做,自己进入考试状态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调节生物钟  每一个同学在24小时中都有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高考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的时间段内,使自己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考生就要在考前进行所谓生物钟的调节,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调整到与高考相一致的时间段。一般说来在考试前一个月开始调节生物钟效果比较好。

(5)考前经常做题  有的考生认为,高三下半年卷子没少做,天天做,天天考,考试前十天八天开始不做卷了,看看就行了。其实由于没做卷子,进入高考考场答起卷来感觉手生,找不着感觉,进入不了状态。2000年全国高考安徽省文科状元邢自强说:高考前几天,我把笔记看一看,做做题,做中等程度的题,做了之后,觉得自己有信心。不做那些很难的题、钻牛角尖的题,那种题做不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因此,建议考前考生每天都做做卷子,当然不要像过去那样做得时间很长,搞得很疲劳很紧张。做一做卷子,使自己热热身。

(6)6月6日晚上睡觉时间不要过早  不少考生认为6月7日就要考试了,6月6日晚上早点睡吧。结果由于睡得早,与平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入睡。有的家长认为6月6日早点睡好,因此督促孩子上床闭灯,父母房间的灯也闭了。其实考生没睡着,父母也没睡着,大家在床上煎熬。有的家长到12点看孩子还没入睡就着急了,甚至给孩子安眠药吃,结果早上叫孩子叫不醒,只好把孩子推醒。孩子脑袋昏昏沉沉,自然对进入考试状态不利了。在这里建议,平时没有吃过安眠药的同学,在6月6日晚上入睡困难,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药。不要提前睡,提前往往睡不着,还会产生焦虑情绪。有的考生6月6日晚上彻夜不眠。没有睡觉对精力是会有些影响的。但没睡好觉和没有睡觉对考试的影响最大的还不在于睡觉少本身,而是由于睡不好产生了担心、焦虑、不安。万一考生在6月6日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多想。

有些考生越到考试前越忙,很少想想怎么进入最佳状态,以便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很缺乏考试战略眼光的。建议考生在考试前半个月到十天要多用点时间,好好想想自己怎么能更好地进入状态,怎么能在考试中提高考试效率,提高考试质量。

心理知识

你考试“晕考”吗,知道什么是考试综合症吗?

“女儿今年即将参加高考,但在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中,紧张得不能自己,竟在考试当中晕过去。”一位焦急的家长对医生说道。上述情况的出现就是医学称谓的考试综合症。考试综合症是学生中很常见的可逆性的心理障碍症。主要是由于考生长期、连续的精神紧张和焦虑而对考试异常恐惧所致。

考试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①考试前心神不定,精神极度焦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②考试前或考试当天出现各种不良生理反应,如发烧、头晕、头痛、心跳加快、出虚汗,甚至休克,产生所谓晕场等现象。③考试时感到头脑出现空白,思维能力降低,手足无措,心慌意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对考不好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未完待续)

自我心理调节            克服考试综合症

考试综合症是考生参加高考的大敌,必须加以克服。

1、正确看待高考。考试综合症多由于对高考结果过分关注和担忧,因此给自己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将考试看成一次普通的作业,并非不重视,而是从容不迫地应对这种紧张的智力活动。2、要用科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学习计划。经常总结每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使考试成绩不断提高。3、学习和休息合理安排,以轻松的情绪调节生活。人的大脑需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学习应讲究高效率,而不是磨时间,打疲劳战。一旦发现自己学习效果欠佳时,最好到外面去活动身体,这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生理学的研究证明,睡眠是消除脑力劳动所造成的疲劳和恢复精力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考前夕,要注意用脑卫生,不要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只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使你的大脑清醒、敏捷,从而提高复习效率。4、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勇气。应相信自己通过平时的努力,考试所考内容皆为自己平时所学,考试中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未完待续)

心海拾贝           高考前夕,我们应注意的六件大事

经过三年的刻苦攻读,我们就要向党、向国家汇报自己的成果了。越是临近高考,我们的心情越紧张,这可以理解,但必须加以克服。过度焦虑是要坏事的。那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正确对待高考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必然要在分数上分出高低上下来,为高等院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平时的汗水一定会在分数上有所显示,因为坚定的信心是走向成功的保障,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的函数,而不是重复遍数的函数?”“如果学习是快的,遗忘将是慢的,而学习是慢的,遗忘将是快的”,随着高等院校招生幅度的提高,进入大学就读已经不是很难的事了,复习期间不要过多地考虑“后果”。同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材之路宽得很,多得很,只要我们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需要,勤奋进取,就一定能够成才。

二、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

随着高考的临近,心理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心理压力的加大,有时会使自己的行动陷入盲目,东一榔头,西一杠子,或是跟着别人走,人家干啥我干啥,这是最最要不得的。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呢?首先要计划行事,制定好一天、一周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澄清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其次在安排上最好文理交叉,一般两节课时间换一次较好;第三,复习过程中要认真阅读教科书,梳理知识网络,理清解题思路,找出病根,对症下药,以避免重蹈覆辙;第四,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以“能者为师”,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要注重基础,以图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因为只有基础知识弄懂弄通,才可能一通百通,才可临场发挥时应对自如;最后,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周期适时复习已经复习过的知识,理解+重复=记忆。心理学家莫尔说过:“要想在一段时间之后有好的保持和回忆,就必须进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把练习熟练到超过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未完待续)

信心心语 :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烦恼有多大而是你怎样看代它,在每件事上你都要给自己信心告诉自己我才是最棒的。信心愈用愈多。除非你愿意,没有人能破坏你对任何事情的信心。所有伟大的奇迹都只是信心的力量。 不幸很少会纠缠有希望和信心的人。信心需要立足点,恐惧却能凭空存在。 信心缘于明确的目标及积极的态度。信心是一种态度,常使“不可能”消失于无形。信心不能给你需要的东西,却能告诉你如何得到。

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把握现在,全力以赴,

你会做的最好,成功肯定会属于你!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九)之高考专刊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选摘(接上)

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也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太难。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心理问题指导之六: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未完待续)

咨询辅导摘录

考前焦虑并不可怕

    ——我是一名成绩还不错的高三学生,老师、父母对我的期望也挺高。但随着高考的临近,我越来越紧张,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自己很着急,给自己放假,跟同学聊天,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但还是不能克服。最近学校的模拟考试我考得很糟糕,因为拿到卷子我就紧张得懵了,深呼吸也不管用,本来记得很牢的东西全想不起来。这样下去,我怎么高考啊?

    ——考前焦虑是一个老问题了。几乎每一届都会有不少考生、家长甚至老师为此苦恼,寻求解决方法。其实,高考前的焦虑心态是很自然的。高考嘛,谁能有必胜的把握呢?强行控制焦虑本身就是对焦虑的强化,而且也是一种观念干扰。

    有的学生在考试前非常紧张,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就被吓得不行,拼命想抑制这种紧张感。其实,考前紧张,心跳加快,大脑一片空白等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称之为“现实脱离感”。因为从神经心理上说,紧张会导致意识缩窄,精神集中,从而使人注意不到外界的情况,厉害的便会出现我们说的“脱离感”。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只不过有些人持续时间短,半分钟、一分钟,有的人长一些,十几分钟。但有的同学把这种“脱离感”看做敌人,非常害怕,老想着控制它,反而强化了焦虑,也分了心,不能全神贯注做题。

    你需要知道,在心理上将你打倒的不是焦虑本身,而是你对焦虑的恐惧。所以你应该认识到焦虑的不可避免性,接受它,习惯它,而不是害怕它,想着如何控制它。紧张会导致意识缩窄,精神集中,这样就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做题是有好处的。太轻松了反而难以集中注意力。

    我建议你平时学习时就保持一种紧张状态,一坐到书桌前,便当成考试,紧张起来,玩的时候再放松。将焦虑当成学习的好朋友,你不仅不会害怕它,反而会从中受益。

心理点击

过分松弛害了我

镜头一:我是过来的考生,当时我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二模(文科)的成绩是660多分。高考前一个月,我感觉自己和很多同学不一样,我不是太焦虑,而是一点焦虑的情绪都没有,整个人处于一种极轻松、甚至是松弛的状态。这种情绪带来的后果是,做题、复习都集中不起精神,任何一点小小的动静都会分散我的注意力。当时我还以为考前轻松是好事情,也没想过要去调节。结果上了高考考场,自己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松弛的心绪让我的精力集中不起来,思路也不像平常那么清晰,最后才考了580多分。

建议:师弟师妹们复习时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情绪,否则精神松懈,到考试时就兴奋不起来了。

不要把焦虑做借口

    镜头二:小文平时学习不是很踏实,成绩也不稳定。到了考试前几个月,他就紧张得一塌糊涂,课也听不进,书也看不下,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妈妈也慌了,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心理“毛病”:我知道自己一直学习不踏实,这种“自知之明”使我在高考前极度担心自己会失败,潜意识里我想逃避这种压力,为自己万一考试失败找个借口,从而求得父母和自己的原谅,焦虑这时就成了最好的借口。父母的支持对我非常重要,他们给我讲了他们经历的很多事,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原来要面对那么多的压力,高考不过是其中的一关罢了。现在我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纠缠于焦虑问题,而是踏踏实实地复习。我现在仍然为考试紧张,也害怕自己会失败,但我不再害怕焦虑本身,因为我知道人总要学会承受自己面对的压力。

心理点击:找借口就像麻醉剂,虽然能求得一时的平静,但却无益于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依赖性,对今后产生不好的影响。每个人都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承受自己面对的压力。

高考减压中心

心向高考成功——强化信心

    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高考成功的信心,高考就不太可能成功。怎么强化信心呢?

    (1)高考目标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一般说来,根据考前一模、二模的考分确定高考成绩的期待值。

    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

    (2)不要攀比

    每个考生的学习实力与心态状况不一样,确定的高考期待值也不一样。有的考生盲目与比自己学习实力强的同学攀比,这样会挫伤自己的信心。对考生来说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平时水平就是成功。

    (3)加强实力

    考试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

    不打时间战,不挑灯夜战,注意提高复习效率,建立知识网络与体系,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

    (4)不要迷信

    考试成功与否,由自己平时学习实力与高考时的心态决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响考试的成绩。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千万不要去求神、拜佛、算命。

    (5)积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试前学生受到的消极暗示很多,因此特别要注意消除消极暗示影响。

    每个考生的心态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变化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进行心理调整,强化信心。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6)挺胸抬头,步伐加快

    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动作相一致。人在高兴、充满信心时就会挺胸抬头,走起路来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丧、缺乏信心时,就会无精打采,走路缓慢无力。考生可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自己的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心理知识

你考试“晕考”吗,知道什么是考试综合症吗?(接上)

考试综合症的产生主要有下列原因:①个体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具有神经质性格或神经过分敏感的人。②对学习的期望值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惟恐考试失败。③对考试的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结果,自卑心理严重。④生活不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用脑不科学,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自我心理调节

克服考试综合症(接上)

考试中发生考试综合症时,可先深吸一口气,同时闭目养神,屏住呼吸,稍停一会再慢慢呼出,这样反复多次,可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使自己的紧张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也可自备一些清凉油、风油精放在鼻前闻一闻,然后可伏在桌子上休息片刻。这样可以避免晕倒或虚脱的发生。

调整考前焦虑五法

    高考即将来临,不少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心理负荷加大,引起应激反应,从而产生了情绪障碍——焦虑。

    对于这种心理压力,应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人应该有点压力,正常程度以内的心理压力或适度焦虑,具有激励学习,指导行为方向的作用;适度的焦虑可使注意力集中,能促进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心理压力过大,可使一个人的情绪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注意力涣散,思维清晰度降低,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所以,把握住自己,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十分重要。

    那么应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调整这种过度的焦虑呢?

    运用宣泄法,当自己处于一种莫明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之时,整天心神不定,焦躁不安,看书不进、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容易出汗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的焦虑郁闷情绪,在不同场合上得以宣泄而达到情绪的稳定。

    采用理喻法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目标,就能从困境中得到解脱。

    采用意控法也就是借助于意念,“遇事不慌”、“遇难不忧”,自觉调节情绪,心平气和地进入考场,稳健自如地应付考试。

    充足睡眠法以足够的睡眠消除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足够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考前如果经常失眠,可适当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如利眠宁、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

    适当作息法适时地娱乐,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及时排除心理压力,合理的饮食调整,就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顺利度过高考关。

心海拾贝

    高考前夕,我们应注意的六件大事(接上)

三、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

三年的汗水不会白流,但汗水也不一定与分数成正比。因此,正确的定位是高考成功的关键之一。所谓定位,即根据你所在的学校在本市、本省的相对位置,根据你在本班级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给自己正确、客观的估计。宁可期望值适当降低一点儿,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这样在临场时就不会因为有不会的题而焦躁不安,就能很理智地对待它,并冷静地思考、解决它,所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很多人总希望超水平发挥,其实只有正常发挥之后,才能谈“超水平”。

四、注意稳定情绪,克服干扰

天气的燥热,学习的紧张,外界的不良干扰,都会使你情绪波动。这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用理智来战胜躁动。多想一些“过五关斩六将”的高兴事,适时做深呼吸,听听舒缓、轻柔的音乐,同父母或好友倾诉倾诉,用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喜事多。“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当今无古贤”,一定要记住,稳定愉悦的情绪是通向胜利的桥梁。(未完待续)

信心心语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不可能的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才可以翻出。有了信心,你就会在你严肃的献身生活中找到乐趣。我力量的真正源泉,是一种暗中的、永不变更的对未来的信心。甚至不只是信心,而是一种确信。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话,很少有人会对你有信心。

 

相信自己,相信你的能力。

 

提醒自己,幸运之神与你同在,你将所向披靡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十)之高考专刊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指导选摘(接上)

心理问题指导之七: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防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咨询辅导摘录            如何摆脱苦闷与自卑

    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们学校现在是五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我却越来越害怕,我已有好几次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以前,我的成绩在班上还可以,各门各科都比较好,可是现在成绩是越来越下滑的厉害了,我快撑不住了,我这一次恐怕是真的不行了。我非常苦闷非常自卑,我真害怕那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老师,我该怎么办?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进了高三,像你这样的同学非常多。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就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或是苦闷自卑的心理,而这对自己是有害而无益的。要想在高考中战胜别人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定要学会先战胜自己。复习备考,自信心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摆脱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实力。几次考试不理想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实力,因为老师是很了解你的。我们任何同学都不应该因几次考试不理想就完全否定自己,甚至是自暴自弃。互相比较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自己进步的方法,但我们不应该总拿自己的成绩与班级拔尖的同学比,高考不是一个班级在考,与我们竞争的是全省的三十万考生,你在班级成绩是中等,在全省还应该排在上游的。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我某一门功课不行并不代表所有的科目都有问题。要相信自己,要看到自己的实力!

其次,要学会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认真复习,还是考试不够专心?是题目太难,还是一时轻敌?是身体不佳,还是心情太糟糕……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下次或许就会“东山再起”了。

再次,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就算是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就算是自己真的落下了许多,我们也没有理由轻言放弃。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查缺补漏,改进学习方法,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争取利用剩下的半年时间迎头赶上。狭路相逢勇者胜,不惧怕起步晚,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有顽强拼搏的毅力,或许在高考考场上你会左右逢源,旗开得胜呢!

心理知识               考试中的怯场现象

考生在重大考试时,面对严肃紧张的考试气氛,或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或是特别计较考试的成绩等,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头昏脑胀、面部发烧、出现尿意,严重的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迟钝、心慌意乱,连本来能答出的题也做不出了,而一旦离开考场时,考试中忘掉的知识却又想起来了,这时表现出后悔莫及、悔恨交加的状态,心理学把这种在考试中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怯场现象。

自我心理调节         怎样预防和克服考试中的怯场现象呢?

    一、端正考试动机,调整复习策略。引起怯场的情绪波动与考生对考试的认识有关,不能认为一次考试就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前途,夸大考试的意义和影响害多利少。正确的动机应该是把祖国的建设事业需要科学文化知识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把考试看成是接受祖国检验的一种方式,考试时要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不去过多地考虑计较考试结果,要把精力集中在考试本身,这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原有水平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预防和克服怯场现象,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平时认真刻苦地学习,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果感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也要面对现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全部弥补过来,因此要调整复习策略。就教学而言,有的老师就提出建议,复习的最后阶段应该采取“回头看”的方针,即不要盲目铺摊子,做大量的新题、难题,而要把学过的知识加以梳理、整合,检查回顾一下以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及时问老师,采取“甩包袱”的策略。复习侧重点要因人而异,或侧重于基础题,或侧重于中等难度的题,但总的原则仍是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运用和综合入手分析解决问题,注意知识点的交汇,该记住的公式要记住,借鉴这种复习策略可以避免怯场现象的发生。

    二、用意志努力控制自己的怯场。国内外有人进行意念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在平时精神紧张时,人为地把这紧张和一群随意肌的紧张结合起来,比如紧握左拳,然后随着精神紧张的减退,慢慢放松紧握的左拳,精神也会渐渐地放松下来,这种方法对克服怯场现象的发生也有一定效果。

    三、采取注意中心转移法。当怯场现象发生后,如平时能做的题目到考场上一时做不出来,做时不要着急,可以先放一放,把注意转到另一个题目上去,先做另一个题,由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转移,会使原来受抑制的知识逐渐恢复,考试的有限时间也可充分利用起来;有时还可以立即停止答卷去思考一件个人认为最感兴趣的事,或是伏倒在桌上稍事休息,不考虑答卷的事,也同样可以收到转移注意、克服怯场的效果。

    四、防止用脑过度,保持正常生活规律。有的考生片面认为,只要使劲用脑就会考出好成绩,于是天天开夜车导致睡眠时间减少,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大脑负荷超载,致使头昏耳鸣,兴奋和抑制失调,造成怯场现象发生。所以要提倡科学用脑,做到在临考中大脑清醒灵活是很有必要的。

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人为的紧张这与怯场现象的发生也有关系。研究表明,在正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就能在正常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挥和使用,人们在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中生活,就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如果这种动力定型被破坏,就会造成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容易促使怯场现象发生,所以在迎考期间,要按平时的生活作息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休息,适当地参加体育文艺活动,为考试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怯场现象,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心理点击               寻找自信之旅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激发主动积极性的催化剂,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必备的一种心理因素。有自信心的人,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多强列的竞争,都能平静和从容地向着自己得目标奋进。因此,作为多次闯关、即将决战高考的高三学生,要想继续扬帆破浪,必须更加自信。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寻找自信心的旅行吧!

第一站认识真正的自我

[案例]  小洋是一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按理说这种尖子生应该是充满自信、笑傲考场的人物。然而小洋却例外。每到考场的时候,他都很紧张害怕,担心自己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班上的第一名,他感到危机四伏。由于到了高三,考试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恐惧感也越来越强烈,最后不得不休学在家。

心理点击:很多成绩优秀的高三生,虽然是成绩上的佼佼者,但内心却并不自信。就像案例中的小洋,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源于他始终想保持第一名却总是很难如愿。小洋为这样的目标而学习竞争,肯定很难有真正的自信。学习成为被迫的事情,而自己沦为了学习的奴隶。当难以达到的目标不断撞击着小洋心灵的时候,他自然就变得自卑,胆怯。

建议: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主体意识”。所谓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做愉快学习的主人,不做痛苦学习的奴隶。也就是说将“为争保第一名而学”的紧张不安式学习变成“为掌握更多知识而学”的勤奋从容式学习。有了这种意识,就会特别在意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在意过程而不太在意结果。这种意识确立后,你的自信就会逐渐形成,从而会发现,你有无限的动力,而无沉重的压力。

第二站  成功亲密接触

    考试名次的竞争与排列,使很多同学丧失了自信,因为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就算前十名也只有十个,因而大多数都是“失败者”。

[案例] 云晨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学习一直很努力,努力得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动,然而她的考试成绩却总处于中等水平。于是她最怕公布成绩的时候,她觉得每张成绩单都在嘲笑她的失败。长期的失败体验,使她逐步形成“我不如别人”的自卑感和“反正我都学不好 ”的破罐子破摔心理,最后形成了“不行——自卑——更不行——更自卑”的恶性循环。

    心理点击:成功源于自信,自信也源于成功,成功并不等于就是第一名,对一个成绩后进生而言,能略有进步,就是成功,而对一个中等生来说,能保持其水平也是很大的成功。缺乏自信往往因为成功的体验太少。为什么不把自己努力的每一个结果都视为成功呢?

    建议:学会对“成功”的解读,给自己更多的“自我成功”体验,在愉悦的感受中越发自信,形成了“成功——自信——更成功——更自信”的良性循环。(未完待续)

高考减压中心         心向高考成功——充分发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怎样在高考中充分发挥呢?

    (1)充分了解高考形势:不少考生埋头复习,不了解高考内容改革,不了解高考命题改革,不了解3+X的考试模式。他们认为只要把功课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发挥得好。建议每个考生都要反复地阅读与理解“考试说明”,把握住高考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高考进行充分的准备。

    (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指的是自己已经准备相当长的时间了,也经历一模、二模,对考试也有平常的经验,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在战术上要重视高考,指的是对高考中的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对待,分是一分一分地拿的。谨慎、小心、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道题。

    (3)应对方式:考生在高考前要总结自己对主观题、客观题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考试应对方式的经验,才能在考场上做出有效的回答。

    (4)讲究考试策略与技巧:运用考试策略与技巧对充分发挥有很大的作用。参加高考的考生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要在高考前系统总结一下自己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考生不仅要对一般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而且要对每门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

    (5)及时总结高考经验:高考考试开始后,要总结前一门考试的经验,以使后面的科目考得更好。

    (6)及时调整心态:考生在高考中随着考试题目的难易与自己答题的状况,心态会发生一定、甚至相当大的变化,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关键是考生要及时调整心态,力求保持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与充满信心的状态。有的考生在考试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变得情绪低沉,就要及时提醒自己,迅速运用自我暗示等简便易行的心理调节方法,及时消除、改变不利的心态。有些考生做简单题觉得太容易了,因此答题马虎,这也是一种不良心态。

    (7)充分发挥观察力:这要求做到观察的敏感性、准确性、全面性。观察的敏感性是能抓住不易发现的信息。观察的准确性是正确获得试题的信息。看错题、漏题是观察不准确导致的结果。观察的全面性要求考生从试题的各方面去把握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8)充分发挥记忆力:记忆的检索能力对考试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记忆的检索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把试卷中要答出的知识能迅速准确地在头脑中搜索出来。要想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记忆的检索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各种知识归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过的知识井然有序地储备在大脑中。考生在充满信心的条件下进行回忆,其效果很好。在紧张、焦虑、不安、失去信心的条件下进行回忆则效果差。为什么有的同学平时记得很牢,而一到考试时却回忆不起来,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与缺乏信心。

心海拾贝     高考前夕,我们应注意的六件大事(接上)

五、饮食有序,不忘锻炼

高考,不仅仅是考查知识能力,也是体力意志的较量。只有保持旺盛的斗志,充沛的体力才能去争取胜利。所以必须注意饮食卫生,要保证食欲,“人是铁,饭是钢”,充足的能源保障,是冲锋陷阵的物质基础。

巴甫洛夫的研究表明:“皮质神经细胞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迟早会逐渐发生抑制”。虽然,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但是“7+1>8”这个著名公式切不可忘记。适当的锻炼会使你斗志昂扬,学习效率提高,适当的锻炼也会使你睡眠效率提高。运动休息是最好的休息,列宁曾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当然,运动不要太激烈,对抗性不要太强,要避免意外伤害。现在,运动的目的是调节,要通过适度的体育活动,把自己的身心调节到复习迎考的最佳状态。

六、知识准备

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命题的依据,命题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信息的任何组织如果因把信息嵌进一个人业已构成的认识结构之中而减少了材料的复杂性,就会使那类材料比较容易于检索。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就是说,它们多半遵循着与一个人自己的智慧航向相联系的路线安置妥贴的材料”。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你用“心”去学,用“心”去体会,你自己编织的知识网,覆盖得会更全,会成为真正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十一)之高考专刊

应对高考:十条锦囊

调查研究表明:考试心态是影响高考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所有因素中占50%以上。下面就考生在考试中遇到的十种典型情况,送上十条锦囊,相信对考生今年的备考一定大有裨益!

锦囊一:答卷前要不要浏览试卷?

考生在答卷前,最好按试卷上题的顺序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试题的数量、试题的类型、试题的难度、试题所占的分数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制订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的秩序打下基础。

有的考生拿起卷子就答,从头到尾一道一道来。由于对整个试卷题量及分数不了解,心中无数,影响答卷质量。如果浏览,浏览试卷不要用时间太长,不是细看,大致看一下,有的考生从头到尾细看一遍,结果失去了不少答题的时间,影响考试质量。

有的考生心理素质较差,看到难题就心慌。这样的考生,也可不必通览试卷,可先按顺序挑简单的题答,以增强信心。

总之,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有的学生如果有这么一个习惯也就这样了,没有这种习惯的也没有必要刻意培养。另外作文要不要看一看?许多同学认为不能看,一看不就分心了吗,实际上,我们认为还是该看一看以做到胸中有大局,但限度只在于看看题目就可以了,千万记住不能一边答题一边构思。

锦囊二: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晚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总之,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在遇到一个难题时,做题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影响自己的做题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先放一放,为图大局,暂放一题,值得。平常训练时要有意识培养这种能力。

锦囊三:正确面对新情景、新材料

 高考没有现成的成题,即使是最简单的题也是课本上的成题经改造后呈现出来的,材料没见过,情景以前都没出现过,应该说这也是命题者的初衷。但这类试题有个共同的特点:“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熟悉中考查陌生,陌生中考查熟悉”这就是命题者考查考生直面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运用已有知识支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掌握的课本知识中一定能找到相关的模型。因此,我们应该庆幸能遇到这样的题目,而且丝毫不用惊慌,新的情景,新的材料正是我们所要的,只要冷静细心,这些题目你都能得到分的。(未完待续)

咨询辅导摘录

高原有晴天

    ——直面高考的“高原现象”

我每天起早贪黑、玩命似地学习,可成绩却始终不见上涨?难道我真的进入了恐怖的高原期,怎么去应对啊?”

在复习阶段的初期,自己感到学习进步很快,收获较大,复习效率也比较高。但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效率却停止不前,甚至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那些已经记住的概念、公式、定理,也在头脑中不那么清晰,复习好像进展不大,学习效率大大减弱。这种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加深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呈现“下降趋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进程。进入高原期后,不少考生束手无策,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对高考失去信心,影响备考。类似的体验,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

案例1   童玲:上高中后一直成绩平平,经过高三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我的成绩有所提升,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但第二轮总复习中,不管自己如何努力,成绩就基本不再提升了,模考中排名偶尔还有下降趋势。于是我增加学习强度,延长学习时间,上课学、下课学、晚上熬夜继续学,可还是不见成效。为什么我努力了,却没有用?

        案例2     张心洁: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坦白地说,学习上我并不刻苦。从上高一起学习就吊儿郎当,属于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的那种,成绩总还能保持在班上前10名。老师,家长,同学都说我很有潜力。可是高三已经过半,我除了一次考试曾突破年级50名外,基本上还是在班级前10名左右。上次联考竟然跌到班级21名,这样的成绩,甭提北大、清华,搞不好连上重点都危险。全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也开始“头悬梁,锥刺骨”,每天熬夜到深夜一二点,靠补品来支持身体。可是,成绩却没有丝毫上涨的苗头,我一拿起课本,脑袋就嗡嗡直叫,听课也经常莫名其妙地走神,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我真的要崩溃了,该怎么办呀?

 

心理知识

走进 “高原现象”

在复习阶段的初期,自己感到学习进步很快,收获较大,复习效率也比较高。但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效率却停止不前,甚至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那些已经记住的概念、公式、定理,也在头脑中不那么清晰,复习好像进展不大,学习效率大大减弱。这种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加深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呈现“下降趋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进入高原期后,不少考生束手无策,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对高考失去信心,影响备考。产生原因有三:

1、缺少良好的学习动机

每个人参与某种活动中的动机都有一个最佳水平。找到这个良好的动机水平就能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过高或者过低的学习动机,都有可能引发“高原现象”。

2、学习方法陈旧

随着第二轮复习的不断深入,更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加深,继续沿用第一轮中的复习方法,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大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复习,缺乏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到了第二轮,复习仍旧老方法,不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这就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不断被重复,而弱项却得不到改进。其结果,必然是好的很难有进步而差的始终差,最终导致总成绩徘徊不前。

另外,同学们在马不停蹄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用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来考虑同一类问题,而无暇揣摩反思。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但真正的解题思维并未上升到理性层面。因而碰到问题,若是熟悉的,则不顾其变化,轻率审题,仓促应答。若是新颖的,则束手无策,不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疲劳作战,效率低下

在高三的紧张备考中,不少同学苦读熬夜,搞题海战术,在疲劳状态下持续学习,大脑已经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可能某些部位已经“睡着了”。从而出现情绪倦怠、食欲不旺,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学习的效率明显下降,成绩自然徘徊不前。

自我心理调节

如何突破“高原现象”

虽说“高原现象”出现在高考复习期,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不能提高。在经历了“高原期”后,大家的成绩会重新提高到新的程度。因此同学们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

1、激发学习“兴奋点”

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自己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才有信心跨越“高原期”,迎来更大的成功。同学们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目标、面临的的困难、目前的资源、自己能依靠的力量。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重新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使自己清楚今天做什么?这一周做什么?这一个月做什么?清楚对自己所做的事如何检查,如何反馈,如何奖励和惩罚。这样你就有了行动的激情和欲望,学习的“兴奋点”也就被激发出来。如此一来还怕不能战胜“高原期”吗?

2、找到你的学习方法

高原现象是高考复习中的正常现象。面对它,大家不必心灰意冷、惊慌失措。换一种角度,高原期实际上是自己学习上的一个突破点。只要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案、优化学习方法,成绩旧能从量变转变为质变。

理清头绪,避免混乱。在复习过程中,尽量把头脑中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然后总结经验,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人为造成“高原现象”。

抓住弱点,各个击破。要突破“高原现象”,就要先找到自己的不足。同学们可以对平时每次考试得分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这样可看出自己对知识点、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练习和训练,让学习上的“黑洞”尽可能消除。根据心理学规律,这一环节以一个月为宜,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大约10天,其中7天练习,然后选择一套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综合试卷自测。如此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减少大量无效劳动。

3、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高考复习是一个强消耗的过程,如果忽视了身体,往往会事倍功半。有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后合理的休息与身体锻炼,课间时仍滞留在教室里学习,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与调节。不但学习效率下降,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疼、精力分散等现象。

课间适度的放松,课后跑跑步,做做操,听听音乐等,不但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内环境,尽快恢复大脑的正常工作能力,而且能使疲劳的机体得到放松,恢复活力,为高效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常,合理的时间安排是每学习1小时休息5—10分钟。尤其在高原期中更应该注意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像案例2中的张心洁,每天熬夜到深夜一二点,靠补品来支持身体。是万万不可取的。

4、家长的帮助很重要

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应该和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原因,讨论解决方法,这有助于帮助孩子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高原现象”是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足为奇。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走出高考的高原期,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研究对策,尽快地走出高原期。正如曾国藩在《教子书》中言:“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跨过这道坎,自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理点击

寻找自信之旅(接上)

第三站     学会自我欣赏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老师和家长不断肯定、表扬和鼓励我们后,对未来咱们会充满信心,而当老师和家长因种种原因否定、批评和责怪我们后,自己就很快自卑起来。那么能不能自我鼓励,增加自信心呢?

[案例]  小楠的成绩很差,为此一直很自卑,后来遇上了一位经常表扬她的老师,她的自信从此萌芽茁壮。可是这位老师被调走后,她的自信开始叶黄枝枯。她常常说只要再有那样的老师,自己就会重新复活自信。但那样的老师并不好找。为此她很苦恼;眼看就要高考了,没有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自己能考好吗?

    心理点击:小楠的例子在中学生中很常见。有人鼓励的时候,自己会充满了信心,没有鼓励的时候自己就毫无斗志。这印证了心理学的一个原因:自信源于人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富有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则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从而导致自卑。

    事实上,当没有人鼓励自己的时候,为什么不自己鼓励自己呢?当没有人欣赏自己的时候,为什么不自我欣赏呢?当没有人赞赏自己的时候,为什么不自己赞美自己呢?自信心的培养虽与结果有关,但又可以与结果无关。一个人要自信,最主要是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肯定与赏识。总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人,很难有稳定的、真正的自信。

    建议:不管自己如何,都应多肯定自己的优势、长处,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避免老盯着自己的弱点,从而逐步形成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站    失败并不可怕

    无论你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差等生,你都将处于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有时是顺利或成功,有时是挫折或失败。

[案例]   正在读高三的建川患了焦虑症,除每天有无数莫名的紧张和恐惧外,还不时感觉头晕、心慌、四肢发麻,吃了很多抗焦虑的药也不管用。无奈之下,只好休学在家治疗。这位曾经风云一时的“天才与神童”,在考试失败和一系列躯体反应的情况下一蹶不振,极度自卑,甚至想过自杀。过去他总能过关斩将,一路豪情,把许多的竞争者远远地抛在身后,而今却是“沉舟侧畔千帆过”。他急,急得每天坐卧不安,可一急,焦虑症又开始发作。

心理点击:这类同学丧失自信、极度自卑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总是赢得起,输不起。总想保持优胜地位而不敢面对劣势。然而即便是“常胜将军”,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可像建川这类学生是绝对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所以自卑注定要伴随他们。

建议: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必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敢于面对,相信自己,总结失败,下一次的成功还会离你远吗?

第五站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客观上,每个人都有某些方面的不足,所以人无论在什么群体中,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卑。高中生在各方面都会因种种原因而存在许多差异。仅在学习方面,其差异就十分明显。为了克服这种种差异带来的自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心理学的一种调节方法:适当补偿。从而变劣为优,变弱为强,达到一种新的心理平衡。这种补偿方法的公式是:“我……但我……”。如人们常说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此外,拥有自信心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1.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因为这本身就是自信心强的表现。

        2.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精神总有寄托之处 、心总有愉快之感。

3.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成败正确地归因,正确地归因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信心。

4.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健康的身体,有旺盛的精力,人的自信才有基础。

高考减压中心

心向高考成功-优化情绪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高考的成绩,消极的情绪能降低高考的成绩。调整好情绪是高考心态调节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高考成功的良好情绪呢?

                    ·心平气和

                      ·情绪饱满

                     

·控制情绪能力较好在高考前和高考中考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情绪一时有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要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考生怎么优化情绪呢?

                    (1)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无论在考前和考中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这样心情自然稳定。

                    (2)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太重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即: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这对考生来讲是难免的。考生存在中等程度焦虑与严重程度焦虑对考生的发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可是有些考生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很重,误认为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会对考试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却不知其他考生也大多存在像你一样程度的考试焦虑。谁过分看重考试焦虑,谁就会受到影响。

                    (3)积极的自我想象

                    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人的良好的情绪。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在进入考场的时候可运用积极的自我想象,焕发与强化自己良好的情绪,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过去自己成功的经验选择积极自我想象的内容。

                    (4)听听音乐

                    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的效果是肯定的。我对高考状元及一些成功的考生进行过调查研究,询问他们情绪紧张时怎么进行心理调节,他们中不少人以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5)积极的自我暗示

                    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与在考场上,都可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态进行积极的暗示。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语。当情绪过于紧张时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6)深呼吸

                    深呼吸是调整情绪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要经常训练深呼吸的操作方法,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闭目坐在椅子上,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停几秒钟后,再缓慢有节奏地呼气。

                    (7)按摩内关穴

                    考生用自己右手大拇指轻轻按摩左前臂上的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处向肘部方向三横指正中线上)。按摩时要轻轻而有节奏地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36次即可。

                    (8)放松训练法

                    这是一种利用语言暗示进行放松的方法。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心中默念:头部松,面部松,颈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脚背松,脚掌松。如此,按照顺序反复默念,可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9)想象排忧法

                    考生可站着进行训练,也可在晚上淋浴时进行训练。训练时开始想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雨水顺着面部流到胸部、腹部,雨水同时顺后脑流到背部、腰部,水继续往下流,流到前后大腿、前后小腿、流到脚背、脚心。一面想象雨水沿身体向下流,一面想雨水把自己的烦恼、忧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统统冲刷掉。按照这样的顺序不断地进行训练,对消除不良情绪,排除烦恼与不安能起一定的作用。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经常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情绪调节。经常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对考前、考中能有一个好的心态肯定有益。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到了考场运用起来就会很顺手。

 

 

临近高考  沉着迎对

   ——我是高三的学生,现在我一提考试就害怕,心里一阵紧张,还会出汗、心慌,可我在平时不会有这样的症状。父母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希望我考上大学。我很努力,学习还是有进步的,可为什么一考试就怕呢?

——虽然父母没说什么,但他们对你的期望还是无形中给你带来了压力,你总惦记着多考些分数报答父母,所以会担心考不好,达不到目的,或者是考好了又会担心下次考不好,这种不正确的考试目的带给你的只能是恐惧、害怕和焦虑。如果你把考试看成是给自己一次掌握知识,暴露问题的机会,还会害怕吗?问题暴露出来了,有利于你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提高成绩。那么,问题暴露得越多,你就会越高兴,因为你的敌人已经现身明处了。

丁老师,马上就要一模考试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还有好多知识没学好,还有好多内容没复习到。听许多同学说,一模考试的成绩基本上就是高考的成绩了,我更觉得我还没有复习好,丁老师,我还来得及吗?我平时上课就老爱走神,我担心考试的时候也出现这个现象,毕竟一模考试很重要呀。

                         这个时候,沉住气是很重要的。一模考试时对一轮复习的检查,是对你一轮复习的盘点,让你清楚自己对各科知识构架的掌握情况和对各科题型的熟悉程度,暴露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二轮复习中加强。把一模考试当成了下一轮复习的开始,你自然不会慌乱紧张。

           一模考试以后还有半年时间复习,此时的你和彼时的你,对知识的掌握会是一样的吗?就算两次考试的分数很相近,但是含金量绝对不一样。我们应该看轻模考成绩,看重模考反映出来的问题。一模最能反映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只要自己能及时补救,下一次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另外,不要事先做担心练习。这种预先设计出的问题,只要你不在乎它一般都不会发生。如果考场上真的发生了这种不利情况,也不必在意,发现走神了,就叫注意力回来呗。叫回来后继续答题,这样是不会影响考试的。

           丁老师提醒:临近考试切不可贪功,拼命地东看一眼西背一下会造成知识的混乱,影响思维,导致新的记不住旧的容易忘。由于记忆的抑制效果,在考试前如果接触太多的新知识,反而很难回忆起以前的基础知识。临考前把脑子灌得满满的,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切忌在进考场前还忙乱地记公式或看题,假如有些内容非记不可,也应和基础的公式一起记忆。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十一)之高考专刊

应对高考:十条锦囊

 

锦囊四:如何提高I卷选择题得分率?

在理综的考查背景下,每个选择题6分,“得分易失分更易”所以我们更应重视Ⅰ卷的得分率。I卷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他选项叫干扰项,命题专家在设定干扰项的时候,常围绕正确选项进行干扰,其三个原则是: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中典型的错误来。因此,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实际上就是提高考生的抗干扰能力,一要明确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二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内容,三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做到:信心十足、精神集中,排除分数的压力,不猜题、不押题,至于方法可采用选择法也可以采用排除法。

锦囊五:合理安排答题的顺序

 理论上说试题的难度是从易到难,而且近几年大多数学科试题也是这么做的,但也有些学科发生过前边的试题开始就不容易。考生要先做容易的,考生做容易题一定要做一题对一题。有的考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在做简单题时犯常识性错误。这些考生以为这些题很简单,无意之中放松了警惕性。或把题看错或分析过程中马虎大意,因此丢分较多。有些考生平时成绩不太好,对难题做起来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样的考生不妨先读一遍难题,如感觉没有希望,就把时间用在克服简单题和中档题上,确保简单题全部得分。

答题是要处理好答题时准与快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答题中准与快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在答题时要力求准与快结合,以准为基础。解题时一定要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空谈泛谈。建议在考场上,可把手表放在桌子上,经常注意把握时间,但也不要过于频繁,做前面的容易题不要拖拉,做后面的难题也不要在一道题上用过多的时间。

锦囊六: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挤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住住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燥,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锦囊七:题目答不完也能当状元

有些学科的试卷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特别是数学、理综这些理科试卷,这也是正常现象,试卷有一个长度标准,试卷长度是指题量与考试时间的一个相宜程度。命题时对试卷的长度有一个限制:中等难度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全卷这就是试卷的长度标准。为什么规定是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可以答完?这和录取率有关,就全国而言,平均录取率是在50%,因此指标就设定在中等程度以上考生。

有一个问题要提醒考生,没有做完是不是上线无望呢?不一定!第一,决定上线与否是总分,某一两个学科答不完不见的总分不够;第二,“做完”与“做对”是两个概念,如果后面个别题目没做完,前面的题目正确率高,也完全可以得高分。例如在99年高考中,陕西省理科状元数学就剩下一个多计算题做,但仍能成为状元,原因就是做过的都基本上做到不失分。

锦囊八:考试中遇到“怯场”不可怕

考生是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后,高考时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这里讲讲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这对实现考试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有一些考生考试时“怯场”、“晕场”,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没有掌握科学的应试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命题组的专家认为难的题,考生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容易过,命题专家也认为,那些低中档题,考生有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因此考生参加高考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规律“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里说的办法还包括应试策略,包括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锦囊九:争取一遍成功

一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不完试题,特别是数学、理综,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抽出时间把前面的试题先检查一遍?不少杂志或报道认为需要检查。根据近几年来的带考经验,我们不主张特意抽出时间进行检查。当然有剩余时间检查固然很好。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在最后时段中检查前面的试题过程中很难找到错误,因为在相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克服原来形成的定势思维,因此我们主张争取一遍成功,这样既提高了解题速度又能加强审题意识。

锦囊十:考砸一科后怕影响后面几科的考试怎么办?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鱼贯而出,会看到有的考生兴高采烈,有的考生神情沮丧,甚至有可能止不住哭出来。这时考生不要与别人对答案,家长也尽量不要问,如果有人问考的如何,就告诉他“还行”就可以了。一是如果上门科目考的不错,于是忘乎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降低后续考试的动机水平和唤醒程度;二是如果感觉考的不好,与别人对答案不一致,造成情绪低沉和焦虑。此时最恰当的方法是马上将这门科目完全放下,让思维和情绪完全丢开对这门科目的眷顾,并全面转入后一门科目繁荣复习中,对上一科考试失利的考生来说,学会遗忘,并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科上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失利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迅速摆脱阴影,“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放松状态下,你的弱项完全可能成为你的强项。去年一个考生在语文考试中整整漏做了30分的题,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克制了万灰俱冷的感觉,在后两门考试中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最后如愿以偿考上重点大学。

最后送给考生一句顺口溜:“会的做对无怨无悔,会的做完不留遗憾”。总之,实现高考目标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等,只要考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些要素,高考的理想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进考场前,家长自以为帮考生解压的叮咛实际上是变相给考生加压。为帮助考生打好明日高考第一仗,记者采访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复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明波,请他们为考生出3个醒脑金点子,帮助提升考生自信心。

 

  锦囊一:家长临考叮咛“少说少错”

  “我都已经做好了考试的心理准备,就因为爸妈一句‘考试别紧张,考不好没关系’而‘破功’。”去年高考放榜后,一位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有点想不通”的考生到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向心理老师抱怨时说。反映类似问题的学生有不少。

  “类似‘别担心’、‘别紧张’、‘没关系’等家长自以为帮考生解压的叮咛实际上是变相给考生加压。”叶斌主任说,谁都听得出家长说这些话时是“假惺惺”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不担心”,更不可能“没关系”。而此时的考生内心是最敏感的,家长的一句话反而会对他们构成压力。最合适的做法是“少说少错”,家长可以改用肢体语言来鼓励,如拍拍考生肩膀、摸摸头、击掌等,一切关心尽在不言中。

  锦囊二:学生自己打气“用肯定句”

  在考试前和考试当中采用“心理暗示法”非常普遍。最常见的有:出门前考生对着镜子说“我可以考好!”、“我是最棒的!”等。还有一些考生会采用“行为暗示”,如睡前将明天要考科目的教科书放在睡觉枕头下,暗示自己明天考试“高枕无忧”。

  “但无论考生使用何种暗示方式,都切忌使用否定句。”刘明波副主任指出,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加剧紧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考生明明紧张得不得了,却说“我一点也不紧张”、“我一点也不慌”、“我不害怕考试”等。心理暗示一定要用肯定句,如“我会考好的!”,“我一定行!”等。

  锦囊三:临考紧张应急“呼吸攻略”

  如考试时考生心里非常紧张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当考生在考场里感到头皮发麻、心跳加速时可以使用应急方法: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在吸气的同时让浑身肌肉紧张,摒气10秒钟左右;然后慢慢呼气,配合呼气的同时,身体随之放松。重复五六次,可以大大改善紧张情绪。考前考试时都可以采用。

心理知识自我心理调节

克服考试紧张有方法

              考试紧张直接影响到知识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到考生考试成绩。现介绍克服考试紧张的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①深呼吸法:考前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站立,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2—3”,心想:放松、放松。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②扮怪脸法:找一稍偏僻的地方扮怪脸,歪嘴扭唇、抬鼻斜眼,放松面部肌肉。如能面对小镜子看到自己的古怪神态,一定会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一切牵肠挂肚的念头都消失了。

 

              ③精神胜利法:心里想,我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发挥超常,考出好成绩。我考不好,别人也不怎么样。反而会降低压力,保持平常心。

 

              ④临场活动法:由于正常的紧张情绪也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所以可以在考试前稍稍活动活动,使热量散发。可走动、小跑、摇摆、踢腿;可以双手握紧再放开,让全身肌肉缩紧再放松;可在考试过程中用力拧一下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紧张情绪会渐渐消失。

 

              ⑤闭目养神法:闭目,舌抵上腭,经鼻吸气,安定神情。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恬然自得。

 

              ⑥凝视法:确定一个距离较远的明朗的物体,凝神并细心地去分析、琢磨其颜色与远近。

 

              ⑦漫画消遣法:可翻翻夸张、逗趣的一些漫画作品,促使心情开朗、情绪高涨,重新占据优越感,恢复自信心。

 

              ⑧自我暗示法:“我已做好充分准备,不会考坏的”、“紧张是胆小鬼的行为”。

 

              ⑨类比法:“我考试紧张,任何人考试都紧张。”对此自己不妨泰然处之。

 

              ⑩联想法:紧张时,想自己曾经做过成功的事,回想成功时的心理体验,这样会感到非常满足,从而消除紧张。

 

心海拾贝

 

 

万丈高楼平地起,楼越高,基础越深,所用材料越多,让我们抓紧时间,梳理知识,积聚力量,培养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胸襟豁达,实力雄厚的选手,我相信"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幸福时刻为期不远了!

 

高考成功密码:

高三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成绩?

高三一年是冲刺的一年,要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要兼顾各科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年的时间显得十分的短暂而忙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成绩?把最大部分的经历放在哪里能得到最高效的回报?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自己的“强势科目”和“弱势科目”,相对来说,掌握偏弱的科目会有更大的提高空间,将同样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强、弱科目上,“弱势科目”提高的幅度和效果通常都会更大。

备考不能过分“聚焦”

竞争中经常是光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了。从求知出发看高考,就会少点浮躁,少点急功近利。一些同学,从高一起就把矛头对准高考,非高考科目不下工夫,非课本参考书不感兴趣,好像这样就能“聚焦”,就能赢得高考。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语篇中学外语。学英语,有的人专攻单词、语法和习题。这种高效率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你,相信,也不易达到好效果。喜欢看“杂书”,这兴趣也可迁移到了学外语上,兴趣恰恰是学习外语的最大动力。另外,对于课本:从语篇中学习一切知识点,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培养整体理解能力,还利于在写作中用上地道的句式和结构。

语文的复习,应分块归纳。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分块,采用不同方法。基础知识,按老师的要求从参考书上挑出的十几页知识点复习,强调在快速多次重复阅读中加深记忆痕。对阅读,依靠自己较强的阅读功底,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技巧、适应题型上。

轻重分明,全力补弱

在高三复习中执行的方针是:轻重分明,全力补弱。即:要对自己一向学得较好又学得轻松的课给予充分信任,少花时间,节省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弱势科目上。例如语文、数学、外语基础较好,所以复习重点放在课堂上,自己不另外加班,只对其中自己较突出的弱点予以额外训练;对历史、政治则是课上努力,自己适当超前一点进度。这样,强科中的弱点和弱科,就是复习重点。

数学重点应放在研究综合题上,但不必过滥;由于平常学习总是按章节进行,综合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就会不足,所以应重点弥补;外语,坚持语境中掌握知识的观点,熟读已陌生的课文,再做一定量习题,注意总结过去的错误;历史,应该“书必常看,题要精做”,不能扎到历史科学的汪洋中,而应安守课本。看课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抠得过细,也不要见木不见林。所以千万要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抓联系:课本段篇章之间的联系,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弄清这些联系之间的联系。

学习阶段虽长,却易被忽视。因为真正的直面高考,当属高三。高三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可能创造奇迹的一年。我要说的是,高三的奋斗确实能使你的知识产生质的变化,但任何妄想以前瞎混、仅靠高三苦拼的思想都是不现实的。如果你以前瞎混过,那就要付出比别人多若干倍的努力 ! 跨入高三,也就意味着复习的开始。复习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站在全局高度上的一种综合。复习很讲究方法。

 

  第一,复习要根据老师的进度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最好稍稍超前一点。这样上复习课时重点、难点、弱点了然于胸,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了。要注意不光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还要对相近、相反、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辨析。

 

  第二,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在复习时,常使用“目录回忆法”,即根据目录来回忆章节的内容,遇到印象模糊或没有印象的,立刻翻到该页仔细阅读。对我来说,这个方法十分有效,既全面又省时,同学们不妨一试。

 

  第三,复习阶段要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不懂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归纳总结,使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胸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弱点。记得当时语文中的名言名句很令我头疼,内容多,分值低,要花大力气才能拿到。于是我把一些常见的名言警句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到后来就能倒背如流了,填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我发现这个方法不错,就继续把一些自己常错的内容抄到了本子上,果然出错率就直线下降了。

 

  第四,要注意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场上水平能否正常发挥。高三期间有许多模拟考试,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复习情况,二是为了模拟高考情景,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同学们平时就要有意培养自己认真仔细、顽强坚韧的品格。有的同学题目难考不好,题目容易还是考不好,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面对难题,苦思真想,不得其解,心慌烦躁,知难而退;面对易题,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丢分,这是同学们最易犯的毛病。其实,若能想到我难人难,我易人易,沉着应战,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五,要勤动手,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复习的东西都是以前学过的,一般脑子里都是有印象的。我常常碰到有的同学在复习时,看到这个知识点,觉得真简单;看到那个知识点,认为已经掌握了。于是飞快地跳过去。殊不知许多东西,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很多细节问题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慢慢体会。而且,熟能生巧,为了达到“快、准、巧”的目标,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

 

  考前一个月,进入备战阶段。这时运用题海战术显然是不明智的,应该回归课本,把课本内容重新咀嚼一遍。因为高考题主要是围绕课本作文章,偏题、怪题不多。一味地花力气“啃硬骨头”是得不偿失的。这一期间还应放低高考调子,缓解紧张气氛。另外,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忽视生理的调节。很多同学都习惯于夜间学习,甚至通宵奋战,所以晚上精神比较好,效率也比较高。但高考是在白天进行的,因此要有意识地调节生物钟,使兴奋点处于上、下午。这样,高考时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段时间,由于高考的临近,许多同学会因为复习内容多,时间短.产生急躁情绪。若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稳住情绪,增强自信,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考前的几天容易紧张,所以不宜多看书,应以调整心情为主,同时为考试做准备。如前往看考场,熟悉环境和交通路线,准备考试的各种证件、学习用具和防暑用品,以免考试时临时慌乱,影响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根据以上的经验,作为参考,结合你自身的条件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时间表,这样才会使自己充分的发挥自身潜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现在回想起那段难忘的高考时光,辛劳与苦涩已渐渐散去,萦绕在心头的是向着目标前进的执着和坚韧。衷心希望你都能脚踏实地,渐入佳境,稳稳地驾驭好自己的生命之舟!

心理点击

高考理科状元谈经验(选摘)

●      午休很重要

问:每天的生活作息是咋安排的?

张:我们学校管理严格,大家都是住校生,每两周才放一天假。早上5:00起床,先上早读,然后到6:30跑早操,到7:00吃早饭,8:00开始上课。高中这几年我一直坚持中午睡午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中午只有休息好了,下午才有非常好的精神。一般我们晚上9:40下晚自习,10:00左右我就睡觉了。我很少熬夜,只要平时学习的效率高,不用过多耗费自己的精力。

●错题本很有用

问:怎么能在考前一周最合理,又不遗漏地复习?

张:我自己考前一周,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要复习哪些知识点,做哪些题目,我都制定得非常详细。制定计划的好处,就是只要你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任何你觉得庞杂的知识点都是能串起来的。

我复习的主导思想就是“三点一线”,着重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在最后复习的时候,弄清楚学科的主线。考前我经常翻的就是自己的错题本。各科老师让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错题本,将最容易出错的题目,相类似的题型都总结起来。考试的时候失分最多的就是一些习惯性错题,所以一定要反复记忆。

●交流出的数学满分

问:复习时有没有自己的窍门?

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喜欢闷头学习,不喜欢和别人分享。其实,每个功课学得好的学生,都有一套对这个学科的总结和心得。特别是到了高三以后,每个人都需要对学科的系统把握,你自己有一滴水,别人有一滴水,大家互相交流贯通,就能汇成一片海洋。

我和我们班里四个男生比较好,我们基本都是在一起“结对子”搭班学习,大家各有所长,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心得,与别人分享。

我的数学一直不是很好,但高考我考了满分150分,就是因为我的一个要好的同学数学非常好,我一直留意他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做难题有快感

问:做题不顺时怎么办?

张:我在高考前,也经常有做题心烦的时候。这时候,我不强制要求自己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多少题。我会先放一放,先调节自己的心理和心态再说。但做题一定不要一放就扔下不管了,一定要让自己再回来,继续啃这个硬骨头。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我都要把自己拉回来,或者换换思路,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

其实做题也是体会成功的一种方式。当你能感觉到自己从难题的荆棘阵中杀出一条路,那是很有快感的。但如果你的程度不高,一定不要死做难题,不会做了就翻答案,这样会形成依赖心理,对考试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你先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小的题目,先形成自己独立思维的习惯再说。

●目标要具体

 

问:你是怎么制定自己的目标的?

张: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明确自己要上清华,并且明确将来要以物理为研究方向。我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前,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702分:数学146分,英语144分,语文127分,理科综合285分。这不是我随意算出的,都是我计算每门课的知识点、题目中我一定不会遗漏的,以及我允许自己每门课的失误点算出来的。

●数学打基础最重要

问: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数学为啥学那么好?我数学底子很差的!

张:学好数学,最主要还是得把基础打好。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自己就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问:那你说我下一步该咋办呀?我现在理不清思绪,感觉很乱!

张:不要乱,如果自己真的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可以找老师商量啊!毕竟他是最了解你学习的人!等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和同学之间多交流了,这是一种思想交流,慢慢地就能真正感觉到进步了。

●平常心看考试

问:为啥我每次考试,都感觉要窒息一样,你是怎么调整心态的?

张:你这是太紧张了,每次考试,我都不紧张,可能是平时考得多了的缘故吧。每次考完试,我都会和其他几个好朋友沟通一下,交流是很重要的!要想让自己不紧张也很简单啊,平时多练练题,见得多了,明显就不会感觉太紧张了。

问:考完沟通,如果考不好岂不影响情绪?

张:怎么会呢?我们几个沟通也是“学术交流”啊,大家的学习成绩、程度都差不多。毕竟是平时考试嘛,不用太在意。不过高考后我坚决不对题,否则会影响自己下一门课的发挥,为了不对题,我是用自己特有的“密码”记下英语选择题答案的。

高手支招:

高考备战值得借鉴的20则经验

         俗话说,哪有高产,哪有高人。在高考中都有一些考得出色的同学堪称“高人”,他们的经验之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特别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这些想或和说法的真理性,可供我们考试时借鉴。现撷其20则,以飨正在紧张备考的中高考的同学们。

 

        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学文科,要“死”去“活”来。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靠多次反复强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

 

        “光想赢的没能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赢”是需要努因而比较紧张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较从容和主动。显然,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质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放弃,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使我们比较“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服面临的困难。

 

        “高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说“我平时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调节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尤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这里的道理与上述相仿,也是对待自己的强弱项中的一种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有的同学总结自己的复习经验,把自己的复习过程归纳为“复习五步曲”。

 

        一、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

 

        二、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三、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该记的只好记住,可是,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忆”。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够偷懒的地方犯不着去玩命??本来该背的就够多啦!根据知识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可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须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背下来就是了);只有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记忆才能记住的。我们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则滚动式复习法。先复习第一章,然后复习第二章,然后把第一二章一起复习一遍;然后复习第三章,然后一二三章一起复习一遍……以此类推,犹如“滚动“。这种复习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复习比较牢固,由于符合记忆规律,效果好。

 

        “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的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 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题不二错”。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复习中也要培养对材料兴趣。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还有一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却何如有兴趣而乐此不疲?“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该面对考卷时答题的策略。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一般可分为基础题,一般题和较难题。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对试题抱一种研究的态度”。淡化分数意识,可能是缓解紧张心理的妙方。因此,对试题抱一种研究态度反而会使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出最佳水平。有一颗平常心比有一颗非常心有时更有利。

 

        “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他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为至要。

                          

 

 

        再见,在那美好的地方等着你们的到来!                   

 

 

名师答疑

如何排除高考复习干扰

    考试分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除了能力、知识、技能、技巧和心态以外,良好的答题习惯也不可忽视。在长期的教学与监考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注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从而造成过失性失分,甚至影响前途,遗恨终生。

    以下以语文考试为例加以说明。

一、验收试卷不认真,匆忙作答。

    考前五分钟,学生得到试卷后,首先应该验收试卷:科目、张数、页数、题数,有无漏印、破损、污毁等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常有学生出于抢时间的心理,不顾此时不得答题的禁令,匆忙开始作答,到后来发现各种试卷异常,必须更换试卷,白白损失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影响自己的心情,得不偿失。更有甚者,蒙头作答,下得考场,才知末页有题,而自己根本没注意,白白丢分,悔之晚也。

    正确的做法是:依照规则行事。写好密封线内项目后,停笔翻看试卷,了解其大略:题数、题型、分布,对重点的题如作文先用时间细读一下,让其在头脑中“发酵”;然后,大致划分自己的作答顺序,作到对整堂考试的应对策略心中有数。学生若能照此长期坚持,按部就班,还可起到缓解考试紧张的作用。

二、分配时间不适当,书写潦草。

    语文试卷150分钟完成150分的题,基本上是1分钟做1分的题。时间分配的基本原则是:适度从紧,稍留空余。选择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力求在35-40分钟完成;而除作文外的主观题,要用足40-45分钟,尤其是鉴赏题、语言运用题(如仿写)要充分用足时间,但也不能久拖不决;作文用时一般在45-50分钟,其中审题不得少于5-10分钟(这里实际还有构思拟提纲的时间),想好了再写,不能写到一半发现离题万里,又才推倒重来,真正想好了,40分钟足够写出一篇800字的文章。这样,第一卷就可以空出5-10分钟,作文时间可以空出10-15分钟,于是,整份试卷完成后就有15-25分钟的最后检查时间。注意了这一点,就能避免为赶时间书写潦草、隐性失分的毛病,也不至于空出太多时间,无所事事。

三、阅读题面不仔细,定势思维。

长期大量的模拟题训练,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定势思维:习惯于认为某知识点的题型考法就是固定的某种模式。而在考试时,一旦出现的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很容易死守老套,上当受骗,造成失分。因此,在考试时,一定要认真细致的阅读题面,绝对不能出现把“选不正确的一项”看成“选正确的一项”这类失误,尤其在第六大题(语言运用题)这一块“试验田”里,由于命题人常在此出新求变,故答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提示语指令进行,绝不能按以前定势想当然作答。如一次考试第25题是“仿照下面 ‘读历史’或‘读大海’的写法,以‘读’为题另写一段话”。试题指令是“或”,即仿照两种中的任意一种。有的考生却误认为两种都要仿,而且去思考“读历史”和“读大海”有什么逻辑联系,费尽心机,误时丢分。(未完待续)四、答题程序不熟悉,懒打草稿。

    有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考试不同于数理化,无须计算,所以可以不用打草稿。其实,很多语文题是必须打草稿的,因为它要求准确、精练。虽说现在多数简答题已经取消字数限制,但我们在做鉴赏题、文言翻译题、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仿写题、语段压缩题时,仍然应该打草稿。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起作用,却在答了一段文字后,发现自己已经把答题空白填满,还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又来添改补充,把卷面搞的很不美观。既如此,何不先在草稿上写好改好,再一气呵成作成一语中的精美简练的答案呢!

    更值得一议的是作文。考场时间紧,作文不可能完全拟好草稿再重抄一遍,但是也应该先画好“蓝图”,再“按图施工”。这样才不至于搞成“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当然,作文草稿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有人喜欢打腹稿:袖手于前,疾书于后;有人喜欢拟提纲:起承转合,详略正反,了然纸上,决无大误。在此,我们推荐“拟提纲”的作法,毕竟多数人的思想是“想不清楚,写下来才慢慢清楚起来”的。无论如何,那种不打草稿,写到一大半才发现“离题万里”的人,最是愚蠢!

五、答题规范不遵循,答非所问。

    有的考生答题,由于心中无数,喜欢下大网。尤其在鉴赏题上,总是把“中心明确,语言优美,首尾呼应”之类的话一股脑铺在卷子上,希图“碰”上一点分。还有些人,老怕遗漏要点,总以为答的越多,就是越全越好。殊不知,阅卷老师大多反感这种做法;更何况,言多必失,有时答案中的话写多了,反而把正确的要点淹没了,否定了,得不了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一定要注意掌握答题规范:一是要学会规范答题用语,如解答古诗鉴赏题,就必须了解古诗按题材划分的类型、表现手法的种类、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等;二是掌握“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力求不枝不蔓,简明正确,如问“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就只能从铺垫、过渡、照应、跌宕、深化等角度去答,而不需要回答在中心、内容等方面的意义。

六、自身特点不了解,扬短掩长。

    学生经常在考试以后的总结中,提到自己的许多缺点错误,如粗心、慌张、遗忘、动作慢、思维短路等。其实,这些问题(有的不算缺点,而是人所共有的在重要时刻就会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如慌张,暂时的思维空白)更应该在考试前想出相应对策,针对自身个性特点,扬长避短,以避免考试中出现大的失误。如平时粗心的学生,可以在每次考试开始时,就在草稿纸上写上一个大大的“细”字提醒自己。易于慌张者,可以尝试先做作文,使自己的心理能量在写作中得以释放,因为作文只要看清了题目(话题),是不大可能因紧张而导致大的答题失误的,说不定还可能借助紧张而来的思维活跃超水平发挥,写出让自己都吃惊的佳作;等到写完作文心情放松平稳之后,再带着成功了一大半的喜悦来做其他题目,就好多了。如果遇到思维短路,就应该赶紧转到其他题目,决不能在那里死耗时间,说不定,过一会,短路的地方就贯通了,豁然开朗了!至于平时动作就慢的人,一定要先设定好大体的各大题答题时间,用电子表报时提醒自己(声音小一点),还可以故意把表拨快5分钟。

总之,了解自身特点,才能避免扬短掩长,而作到扬长避短。再通过养成好的考试答题习惯,逐渐使自己的“短”变成“长”,这样,高分和成功不就非君莫属了吗?

高考:帮你踢好“临门一脚”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2年寒窗苦读是否有成果,高考可谓“一锤定音”。许多同学以具备捧金夺银的实力,但是临场能否发挥自如,获得自己希望中的成绩?

(1)良好的心态是“根基”。良好的情绪催开智慧之花,考生能否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松紧适度的状态——心存忐忑不安的感觉,但又不乏兴奋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2)高考无异于一次测验。如果我们把高考看得淡一些,将它“浓缩”成为一次普通测验,或许我们就能宽慰自己尽力而为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可实现的目标,自然胸有成竹,这样做起来更能得心应手。

(3)家长莫施加无形的压力。考生在考试时期,最重要的压力不是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而是来自家长的企盼和过分的关爱。每考完一门,不要追问孩子考得如何。考试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有遗漏闪失,不必关注不可挽回的损失,避免影响心情,妨碍做后面的事情。

(4)高考前时间需合理利用。考前复习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复习计划,将重点、课堂摘记等内容梳理一遍,将知识系统化,刺激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不要过于疲劳。此时相当于体育比赛前的热身,有利于考试中发挥水平。

(5)熟悉考场环境。找到考场后不要马上离开,最好在座位上坐一会儿,感觉桌椅的舒适程度。望一望窗外风景,写上几个字,找一找平时读书时的感觉,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些,放松一下情绪。

(6)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涂写答题卡注意准确,审题要仔细,下笔要大胆,就像参加模拟考的思路答卷,如果遇到难题可暂时放弃它。要相信:细心+大胆=成功。

(7)考完后不要忙于对答案。有的同学习惯于通过对答案来去除内心的不踏实感觉。若正确的话,暂时是一种心理安慰,而一旦错误就会引起担心、后悔等不良心情。考完一门科目即在心中“放下”,一门没考好并不等于全盘皆输,学会暂时“忘却”和“放弃”,我们能做的事情是通过后面的努力弥补损失。

和很多情绪一样,焦虑感是人生一种体验。它可能在高考的过程中与我们为伴,其实,这不是高考者的“特权”,我想大家多少都有过焦虑的体验,让我们认识它并想办法驾驭它,这样留给我们的就不仅仅只是畏惧和不安,还有勇气和力量!

 

 

 

打赢高考战争之

夺取高考全面胜利!

 

决战时刻已经到来!

来不及回首这一年的艰苦征程,来不及回味我们流下的汗水和泪水。身上还带着一路的仆仆风尘,最后的决战时刻,终于来临。

荣耀、梦想、责任……大学校门依稀在望,我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在胜利的光辉中忽略脚下的陷阱——疲劳,最接近胜利的时候,也是它最具有破坏性的时刻。头昏脑胀、思维迟钝、记忆下降……怎么能容忍以这样的状态,去迎接我们人生的关键时刻?疲惫的身心,怎能推开那扇沉重的大学校门?

即使能够最终取胜,疲劳也会让我们的胜利变得不完整!每一个因疲劳而无法坚持牢记的知识点,每一次考场上因疲劳而忽然发生的“短路”与错误,都可能让我们的胜利“打折”,给我们的努力投下失败的阴影……

坚持到今天,我们要的全面山峰里,决不能让疲劳影响我们的人生,消耗父母为我们流下的汗水!

每一次大战前夕,英明的统帅总会让士兵充分休息,厉兵秣马,高昂的斗志和超强的战斗力永远不可能出现在疲兵的身上。

高考同样如此,最后的决战时刻,我们更需要驱逐疲劳的纠缠,调整出最佳考前状态!

 

三类程度不同的学生之学习策略

 一贯领跑型:抢占复习中的制高点

 诊断 :领跑型的考生主要指那些所谓的尖子生,其奋斗目标直指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录取。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两类学生,且没有明显的偏科现象,成绩稳定。但是他们存在习惯于为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只顾自己复习不认真上复习课、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等问题.

锦囊一:注重基础知识。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用各科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达。近年高考主观题量增加,而且难题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因此尖子生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简洁、明了、详略得当、关键词语突出.

  锦囊二:作文一定要有创新最好是内容的创新而不是形式的创新。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看,用三国、水浒等古代故事表现现在的事或道理,把作文写成寓言的形式,最容易得高分。数学在复习中要将思想、方法、知识、技巧融会贯通。而具有成型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最后几道大题的关键英语要泛听。可以选择英语故事、英语歌曲、英语新闻等作为听力材料,培养良好的听英语习惯。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尖子生要通过背外国学生写的小作文、看英文电影、积累英语成语和惯用法来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

  锦囊三:文综对社会重、热点问题的关注需要日积月累,每天要坚持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和《时事》、《半月谈》等报刊,有必要的话要进行剪辑记录。在训练答题时,要注意灵活和创新,高考会对有创新内容的答案进行加分奖励。

   锦囊四:理综确立开放的系统观念,注意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尖子生还要在实验中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要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后程发力型:巩固基础知识伺机发力。

诊断

后程发力型的考生主要指那些成绩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其目标为冲击第一批本科院校。这些学生一般有自主学习的要求,学习比较踏实,成绩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但这类学生往往偏科现象比较严重,不愿意多背勤写,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锦囊一:注意“瘸腿”的科目。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要抛开兴趣的因素,狠补薄弱的科目。中等生一般将“瘸腿”补好,成绩就会有较大提高。不要做繁、偏、难的题目。中等生要主动放弃掉那些难度系数在0.4以下的难题,要明确这些题不是为自己预备的。在四轮复习中,要增加第二轮方法复习的比重。

锦囊二:语文要研究20套模拟试题和最近3年的高考阅读题,找到自己思考问题的优势和盲点。英语每天听两套听力题,要保证每天的阅读数量不少于5篇、速度要达到每分钟50个单词。数学不要一个劲地做题,把基础知识整理一遍,检查自己有没有漏洞。再把20套模拟题和最近5年高考题(除最后三道大题)做错的题反复做

锦囊三:文综要以热带基,即以热点问题带动基础知识的掌握,自主安排热点的专题复习。问题的积累可以以教材和老师发的参考资料为主,但也要注意高三一年内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在读图时要注意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叠加起来阅读。在读图过程中要注意历史、地理事物的联系,文综热点学会通过读图发现锦囊四:理综要在做题中首先将实际问题或提设情景分解,找出答题的关键,有意识利用自己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在实验中要会控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注重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奋起直追型:牢固控制自己的得分点诊断

奋起直追型的考生主要指那些成绩较低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得过且过,甘愿平庸的混日子心理。如果这些学生能够跟着老师认真完成高三一年的复习计划,树立足够的信心,完全可以冲击二本院校。

锦囊一:改变学习态度,经常问老师问题,改变老师对自己的一贯看法,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紧盯自己在各种考试中的错题,练习时,一定要保证基础题全对。遵循记忆曲线,增加永久性记忆部分。每门课的复习时间不要太过零碎。每门课的复习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到2小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休息。根据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要从自己学习的基础出发,安排预习。

锦囊二:作文养成分段和写够字数的习惯,每天写一篇。数学要研究模拟题和高考题发现自己的得分点。英语做阅读时要训练自己通过认得的单词猜测文章所讲问题的能力,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主题句在首句,结论在末段。作文,即使是些单个的单词,也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锦囊三:文综以高考考纲为准,对基础知识逐一过关,多种方式重复,达到“记死”的程度。以基带热,适当关注课本上的重点事实资料,学会用书本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培养用图的习惯,特别是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使用方法。锦囊四:理综在实验时,要训练自己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器材、用具,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