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娘化本子:中国要与世界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1:35:24

中国要与世界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

○王家福(吉林大学国际战略学教授) 《 青年参考 》( 2012年02月01日   03 版)

    亚洲尚不能从欧洲手里接过权力之棒

    2011年,美国结束了伊拉克战争,高调重返亚洲,战略重心从中东向东亚转移。

    欧洲和亚洲构成了世界地缘政治的东区和西区,世界的和平取决于东区和西区的平衡,东区和西区之间的热点地区是世界政治的“引爆点”。

    权力从欧洲向亚洲的转移是一股潜流,而且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潜流。从国际关系史的视野来看,过去二三百年是西方的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洲获得了主体性地位。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发生了债务危机,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力向亚洲的转移。实事求是地讲,从经济基础、军事实力,尤其是公众品格来讲,亚洲尚没有能力从欧洲手中接过权力之棒。

    尽管欧洲的问题很多,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即使再经过三五十年,也未必能达到欧洲的水准。比如说巨型计算机、大飞机等技术水平,亚洲与欧洲还有相当的差距,在公众素质方面,亚洲提升的空间更大。换句话说,以欧亚大陆为世界文明史的标识,文明中心从欧洲向亚洲的转移目前只是露出了迹象。

    中国崛起需要世界视野

    关于中国崛起的讨论屡屡见诸报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中国的崛起是一个百年工程,按照现在的步伐,至少需要一百年努力,中国才会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从经济、技术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但是技术水准有待提高,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域较少。举一个公众比较熟悉的例子就可以看到:无论中国的战斗机性能如何,只要没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那么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时刻便会受制于人。

    中国已经身处世界之中,国家的崛起不能局限于自身,而应该有全球视野,否则便是井底之蛙,难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怪现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讲求集体主义的国度,英国的人才学要比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合适,因为美国是一个自由至上、个人至上的国家,其管理模式在中国往往水土不服,而英国的人才学讲求集体荣誉、团体合作,能够与中国的传统更好地对接。另外,中国的国有经济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如何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是一个重大课题,而法国的经验则值得赞赏。

    固守传统意味着无法拥抱整个世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只有拥抱世界的时候才能获得一个整体的自己。中国的崛起只有与世界先进文化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的时候,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

    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夯实经济、军事基础之后,有望形成一种比较好的公众氛围,塑造一种意志品格,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国民的心态与暴发户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真正的大国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钱,而要有节制、大度的国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