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乃亮古装剧照:中亚羌种女王西王母(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6:30

中亚羌种女王西王母(全文)

(2010-07-28 15:11:42) 转载标签:

羌人

塞种

《穆天子传》

《山海经》

西王母

西域

杂谈

分类: 西王母古国考征论坛 中亚羌种女王西王母  ———兼论华夏、羌戎与西域—中亚的血肉之情

萧 兵  


摘 要 
中外学者关于西王母及其地望之界定,无虑数十种,成为中国上古史和交通史上一大疑难。现据各种条件推定,《穆天子传》和《山海经》里的西王母之邦大体在锡尔河中上游,撒马尔罕、塔什干、安集延一带,南缘可达中国新疆喀什以北;包括后来康居东偏和乌孙、月氏之间地带,特别关涉到大宛(Farghana)。她以羌人“帝女”远嫁白人塞种之国,由于当地残存着所谓“母系”的制度或风习,得以成为女主。羌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进入西域,远达帕米尔高原和中亚两河流域,对促进东西方文化和血液交流贡献极大,并从而获得杂种优势,所以西王母成为皮肤白皙、身段苗条的著名丽人。传说里的周穆王跟她一见如故,诗酒酬唱,不可具言。其实周羌之间早就有通婚传统,商周传说早就广播西域。华夏、羌戎早在先秦就跟西域—中亚频繁交往,血肉相连。
关键词 西王母 中亚 羌人 大宛 周羌婚姻传统中图法分类号 K203


汉代传说西王母在波斯高原以远

西王母,是中国上古史最神秘的谜团之一。有关她的记载,主要是战国时期传说色彩浓重的《穆天子传》和《山海经》。西汉早期,人们对她的所在地、族别、事迹已经模糊乃至混乱。汉武帝时,张骞探险西域,归来后做了相当细致翔实的调查报告,可只说:“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史记?大宛列传》,10?3164)按照古今和中外西域历史地理学家的考证,这里从东到西的相关地望,大略是:大月氏(Indoscythe)地在吐火罗斯坦(Tokharestan)帕米尔高原以西,阿姆河南域安息(Arsaces)地在波斯高原条枝(Tazi,Tajiks)或说叙利亚(Syria),或说迦尔特亚(Chaldea),或说在今伊拉克(Irak);或相当于大食、大石,略指阿拉伯人(Arabes)西海(条支所临)或说波斯湾,或说地中海。  

临于西海或波斯湾的古阿拉伯(条支)或其西,可能有传说里的“西王母”,其地已在地中海之滨,也就是《汉书?西域传》所说的,“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才到达的西王母之地,当然已“近日所入”———地中海古代就称为“大日落海”。连博闻强识的古代波斯(安息王朝)长老也只是“传闻”有西王母,而没有亲眼目睹其地其人,可见其渺远和神秘。这就无怪乎有的学者把西王母之邦远推到西亚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波斯高原,甚至华沙大平原了!


而《后汉书?西域传》更明白地说:“大秦国(东罗马帝国)一名犁革建(犁轩,指Alexandri a),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10?2920)这还不说鱼豢《魏略?西戎传》的虚渺和混乱:“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西有西王母。”这就到了世界“尽头”,或竟美洲了。这些提醒我们,不管西王母的真实地望是在中亚两河流域、帕米尔高原东北,抑或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北缘(或说西缘),还是甘青高原,至迟到汉代,她的传说已经西征到波斯高原以远了。

中外学人对西王母的史地认证我们的《楚辞与神话》西王母篇介绍了中外学者对于西王母或其地望的看法,现略作补充修订,提要如下。

喀什噶尔(西王母:乌孙 昆靡)拉克伯里:《中国古代文明西源论》波斯高原刘师培:《穆天子传补释》苏美尔(Sumer:西膜:西 母)章炳麟:《书?序种姓》亚述利亚(Assyria)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波斯(襄西陀王)爱台尔:《穆天子传》(英译 本)亨利?玉尔:《中国和通往中 国之路》德黑兰附近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阿拉伯(Shaba女王)福尔克:《穆王与示波女王》印度教毗摩天女毗尔:《西域记》印度雪山神女Um仭库尔班?外力:《西王母新考》亚述,尼尼微城 (Nineveh)蒋智由:《中国人种考》(参刘 师培说)巴比伦(Ishtar女神)苏雪林:《昆仑之谜》苏美尔(月神Sin,或 Si-en’nu)凌纯声:《中国的封禅与两河 流域的昆仑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杨希枚:《古饕餮民族考》巴比伦林中芦管女神哈德:《西学述略》撒马尔罕附近张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兴都库什山北(汉乌,唐盘陀;喀西亚国)黄文弼:《古西王母国考》大夏之都Bahilika卫挺生:《穆天子传今考》塔里木盆地(南缘)翦伯赞:《中国史纲》金惠:《对古代西北的认识》锡尔河中上游莫任南:《从〈穆天子传〉和希 罗多德〈历史〉看春秋战国 时期的中西交通》冈底斯山(大羊同,东 女国)郭元兴:《西王母与西域》大运:大宛(Farghana)小川琢洽:《北中国先秦蕃族 考》卫聚贤:《山海经的研究》大秦(东罗马;Yavana)杨宪益:《穆天子传的作成及 其作者》突厥始罗可汗(isvera)岑仲勉:《穆天子传西征概 测》阿尔泰(西王母瑶池: 斋桑泊)马雍、王炳华:《阿尔泰与欧 亚草原丝绸之路》王治来:《中亚史》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 比较》青海 (藏语Tso-Ngongbo译音)白鸟库吉:《大月氏考》不超出青海藤田丰八:《西域南海交通论 丛》青海方诗铭:《西王母传说考》王珍:《山海经一书中有关母 系氏族社会的神话试析》李德芳:《试论西王母神话的 演变》昆仑:祁连山唐兰:《昆仑所在考》闻一多:《神仙考》孙作云:《敦煌画中的神怪画》朱芳圃:《中国的神话与史 实》萧兵:《楚辞与神话》王贻梁:《穆天子传汇校集 释》塞种女王(先住祁连)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我们目前要确定西王母的地望,或者说观察其神话和事迹的历史地理环境,不得不主要依靠《穆天子传》和《山海经》。

沈曾植《穆天子传书后》提出:〔穆传〕卷四末里西土之数,与《汉书?西域传》、《魏书?西域传》大略相符。所谓自宗周至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以今里法减折算,大旷原盖今里海、咸海之间大沙漠,连迤至乌拉岭东吉里吉斯高原也。持“昆仑一元说”(和田南山)的岑仲勉先生深是其说。此说确实比较实事求是。可以由吉尔吉斯荒原反推西王母之邦的地望。近年学者们多朝这个方向努力。

到西王母之邦的重要站点

我们在《山海经的文化觅踪》里,经过艰难的分析和推算,在诸家学说基础上,修正旧论,初步确定穆王西征以及《山海经》“大西域”道上几个最重要的座标,作为指示器。

(1)氵幼泽:罗布泊《山海经》?西山经》有“泽”,郭注“盐泽”。这就是《史记?大宛列传》的“盐泽”。正义引《括地志》:“蒲昌海,一名泽,一名盐泽。”《汉书?西域传》也作“盐泽”。对于《史》、《汉》,绝大多数专家都不怀疑“盐泽:泽”指罗布泊(LopNor);那么,怎能否认《山海经》写到罗布泊呢?这样,《山海经》等所说“水,河水所潜”之“河”怎么会是黄河呢?

(2)昆仑—氵幼泽之“河”:塔里木河《西山经》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泽,“河水所潜”———此“河”只能是塔里木河。战国秦汉人“发明”所谓“潜源”理论,认为黄河(实指塔里木河)发源于和田南山(昆仑),潜入“泽”,再从积石山“冒”出来,变成真黄河。

(3)昆仑:和田南山这样,塔里木河所出的山,张骞所勘,汉武帝案“古图书”(很可能包括《禹本纪》、《山海经》)所定的“昆仑”,就只能是和田南山。当然我们仍不否认,“祁连”有个时候曾被当做“天地之中”,三成、圜形并有天池的昆仑山。

(4)群玉之山:密尔岱山:山密尔岱(Mirdjai)盛产名扬中外的和田美玉,就是保存西王母和黄帝神迹的玉山或(密)山。

(5)舂山:边春之山:葱岭: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的帕米尔(Pamir)古来盛产野葱,汉人称为葱岭,葱、舂一声之转。而《山海经》边春之山也产野葱。所指当然同一。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将其代入《穆天子传》走向昆仑的路程上的重要站点(较确者注明,模糊者暂略)。【丁巳】宿于昆仑之阿,赤水(和田河)之阳———西人土鸟鸟之山【辛酉】升于昆仑之丘(和田南山某段)以观黄帝之宫【癸亥】祀昆仑之丘【甲子】北征舍于珠泽【季夏丁卯】北升于舂山(帕米尔高原)之阳,铭于县圃(或指帕米尔湖)【壬申】西征【甲戌】至于赤乌,五日,休于□山【庚辰】济于洋水(葱岭南河,或叶尔羌河南段)【辛巳】入于曹奴【壬午】北征东还【甲申】至于黑水,西膜之所谓“鸿鹭”(kara;此小黑水指喀拉乌苏,karausu,叶尔羌河之一段)【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密尔岱山)【孟秋辛酉】觞于羽陵【戊戌】西征【辛丑】至于剞闾(疑指“径路”,“塞:Scythian”某部)【壬寅】登于铁山【丙午】至于西人土鸟韩,爰有乐野(即《山海经》夏启大乐之野)【丁未】大朝于平衍【己酉】大飨于平衍【庚戌】西征至玄池【癸丑】再西征【丙辰】至于苦山【丁巳】西征【己未】宿于黄鼠之山【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

西王母之邦的大致范围

《穆天子传》卷四总结宗周(陕西西安附近)到西北大旷原(吉尔吉斯荒原)共14000里(古里较今为短),减去西王母之邦到大旷原的1900里,得12100里;而《汉书?西域传》说,从长安到康居(锡尔河流域)正好12300里。所以莫任南推定西王母之邦必在锡尔河中上游。①但是,汉代康居(《希腊古地志》称Sogdiana)范围很大,很难指实西王母所相当的汉代古国,而只能给出大体位置———其实西王母之邦所辖也相当大。周代,西王母肯定是西域大国。几乎所有牵涉到西域的“帝王—美女”传说,都要突出西王母。请看———在《山海经》系统里,黄帝跟西王母都住在昆仑—玉山”(密尔岱山)一带,关系密切得就像一对情人———后来“卑化”的东王公实际上就有黄帝的影象。《荀子?大略》:“禹学于西王国。”(《韩诗外传》作“禹学于西王母国”。《大戴礼》略同)古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王母〕来见,宾于昭宫。”据《穆天子传》郭注引)

《史记?赵世家》:“缪王(周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6?1779)讲到西域,讲到西行,必举或竟独举西王母,就因为她是中亚—西域的代表性国度。所以地域肯定相当大。而且上古“主权”、“领土”观念不大清楚,甚至驰骋登临游观交往之地都可涵包,并不能以今人的想头和做法去衡度其幅员。根据以上测算,这个西域大国的范围可以大致给定:  帕米尔高原东北面,即休循、捐毒、疏      勒或喀什以北;  叶尔羌河(北段)以西,或乌孙(伊什      提克一带)西面;  锡尔河(中上游)以东;  塔什干(后来的石国),费尔干纳(大宛),撒马尔罕(后来的康国)一带或略南。  很可能包括汉康居一部,乌孙一部,中心位置可能在撒马尔罕、塔什干、安集延(岑仲勉说为大宛)之间偏南之地,跟汉大宛(Farghana)的关系最大。

这是古代中亚最繁荣,文化交流冲突最频繁的地区(其西南部可达中国新疆,接近喀什)。其南偏(至少是“势力范围”)可能达于阿赖岭,日落之山“兹”号称“西王母之山”,可能是它的一个危峰。西王母“瑶池”不无可能指乌孙赤谷所近的阗池(伊塞克湖),但实在太远;也可能是某一暴露玉石矿床的中小湖泊。

西王母国保存“女主”

从以上讨论看出,西王母国大体在锡尔河中上游一带(沈曾植、莫任南等说),涉及撒马尔罕(张星等说),尤其是大宛(小川琢治、卫聚贤等说),这样的看法比较符合《穆天子传》、《山海经》的实际。小川琢治《穆天子传考》以《山海经》“大运”为“大宛”之转音,说“西王母,殆亦西宛之缓音”,都不可靠。但他说西王母可“视为西宛国之女王”,而拟于亚玛孙(Amazonos)女国,却是有些道理的。他也注意到《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说大宛“俗贵女子”的风俗。②在那里,“女子所言而丈夫乃决正”(10?3174),跟中原农耕国家完全两样。《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更说,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可见其时有“王母”之称(相当于华夏之太后);“西王母”者,西域大国之“王母”也。游牧民族是实行“父系”和男子中心的。但处在早期猎牧阶段的骑射群团,妇女地位决不如我们想象得那样低。只是进入奴隶—军事民主制的游牧民族卑视妇女。是掠夺战争才“让女人走开”。

大月氏也是古风未泯,妇女地位不低。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大象传“后”义》早就敏感及此:“《汉书》:安息钱,文为王面,幕为夫人面。大月氏钱同,亦夫人与市事。”大月氏钱背面铸王后像,并不比王低多少。前此更应尊重妇女,这些古老的猎牧民族确曾“王后与国王并行治国,亦可发号施令,治理百姓”。③《穆天子传》、《山海经》西王母故事可以与此相互证实,不独亚玛逊(Amazon)女主治国之为愈也。上面说,西王母之邦大体在康居东偏,月氏、乌孙之间或乌孙附近。乌孙、月氏可能就是希罗多德《历史》所说的伊赛东人(Issedones);而他们,还是“一个尊崇正义的民族,妇女和男子是平权的”。④证以《汉书?张骞传》说大宛王为胡(匈奴)所杀,乃“立其夫人为王”,这跟西王母国保存“女主”风俗十分相似(《大宛列传》虽作“立其太子为王”,但集解引徐广仍说:“云‘夫人为王’,夷狄亦或女主。”)。

月氏、乌孙或大宛主要是高加索人种(或即“塞种”之别),已为中亚—新疆考古人类学发现所证实。西王母作为“帝女”所远嫁的是“塞人”之别,是白种的早期猎牧或农牧群团;可是“帝女”西王母本身却不是白色人种而最可能是羌人(尽管身上可能混有白人血液)。而羌人是颇重女性的。《后汉书?西羌传》说,“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妇女健壮逾恒,养孩子都“不避风雪”。他们跟匈奴同样,保存着恩格斯所说的群婚残余,“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厘嫂”(10?2869)。这不是说妇女贱如牛马财货,而是她们有力“更换”年轻力壮的丈夫,并从而掌握前夫的财产和部分实力。《隋书?西域传》里的苏毗国,男人“唯以征伐为务”,只管打仗和狩猎;“其俗,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似乎女人成了中心话语,男性却退居边缘。而且,“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她们正属羌人系统。

西王母是杂有白种血液的羌人美女

为什么说西王母是羌女而不是华夏或塞种呢?这,我们在《西方美人的故事》文里已做详细讨论,兹略述其理由。(1)西王母对穆王唱道:“比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为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这极像后来“和亲公主”自叹之辞,决不是塞种口气,但看她的居止服色又不似华夏,那么只能是羌人。(2)西域或中亚南缘已发现战国及其前的羌人遗骨,而还没有发现明确的群落性质或有种群意义的华夏遗骨(塞种遗迹则更普遍)。(3)羌人天帝或始祖神可远溯于炎帝,精卫等也称“帝女”。(4)西王母熟悉华夏生活习惯,跟周穆王一见钟情,应付裕如;而且似乎会做诗经体“四言诗”(虽可能经过“华译”,但那格调仍近华夏),此非熟悉华夏典章文物制度的羌人上层女子莫办。(5)她跟周穆王相处丝毫没有“疏离”或惊异之感。那时华夏人看白色的洋鬼子,简直是妖怪鬼魅,所谓深目高鼻,碧眼金发,十分可怕。而羌人素称“美人”,“美”字的意象就是她们创造的。“羊人为美”之说是我首倡的,虽然讥评如潮,死不改悔。羌人多美女就因为她们游动迁徙频繁,早就进入西域,跟“塞种:Scythians”混血,取得杂种优势,例如肤色白皙,眼大鼻高,嘴唇丰满,身材苗条,高大健美,等等。西王母,“视之如三十许丽人”,既有华夏的典雅和柔媚,又有羌塞的野性与矫健,周穆王当然发生“熟悉的陌生感”,其间韵事,难以具言(晋郭璞赞)。(6)西王母蓬发戴胜,“蓬发”正是羌藏人民“被发”之习。所谓虎牙豹尾等等,也最可能是“鬼羌”、“鬼戎”之习,而杂有塞种风韵。(7)西王母居止“石室”,羌人正依山营造石室或“土堡”,所谓“库尔干”(Kurkhan)者,大多与古羌相关。(8)羌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程度已较高,虽然兼营游牧或游农,但多已半定居;不像纯然猎牧的塞种“鸟兽为群,於鹊与处”,过不惯他们的简陋生活,而艳羡华夏文明。

任乃强先生较早指出,西王母是西域羌人“女王”。他说:〔上古〕羌人族曾越过昆仑山脉诸山口,下到塔里木沙漠的边缘水草地带进行放牧。在形成女性中心氏族的牧业部落后,早在唐虞年代就积极与中华和中亚、西亚及印度通商,其中最著名的首领叫“西王母”。按《穆天子传》的记述,那里以出产玉石著名,也有麦的栽培,并渐习华夏风俗。⑤这里最重要的物证除玉石外就是“麦”。任氏以为,它跟埃及传出的小麦不同。它的祖本是羌人所栽培的“来”,藏语称Nas,也就是陇西汉人所谓“稞麦”,近人称做“青稞”的高原耐寒谷物。

“来”字在甲骨文、金文和籀篆里都像麦穗。任氏以为与小麦不同,“麦”才专指小麦。“来”指远“来”的Nay即稞麦———它同样可能进步,“发育成为小麦、大麦、蓝麦、油麦等品种;并且很早传入新疆和中亚细亚,被称为麦(《穆天子传》),又传入欧洲而为黑麦。黑麦西文作Rye(仍是Nas的对音),至今仍是东欧和北欧的主要粮食作物”。⑥但黑麦(Secalcereale)的起源还不甚清楚。“有可能是祖黑麦(Secalecerealeancestral)或阿富汗黑麦(S.cerealealghan icum),这两者都见于阿富汗与土耳其之间的地区。”⑦它跟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这是关涉到东西方早期文化关系的重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农业考古学家从西亚山地窝棚或所谓“野营”居址发现驯化作物遗存。农业的起源地,从过去一般认为的两河之间的平原“转移”到西亚新月形丘陵地带。⑧新版《剑桥古代史》也说,最早的农业和农村,最早都在山地或高地平原,而不在河流平原或三角洲。⑨而且,“无论西亚或埃及,野生种〔谷物〕都是分布在山区”。   青藏高原那样的高寒地带,栽培农业的发生或发展都极不容易,但某些品种的驯化,青稞或所谓“麦”的性质和原始面貌还是值得重视的。羌人对于中原和西域栽培作物的贡献更是无法抹煞的。这就使得他们与同样经营麦黍农业的夏商周人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这些都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是由各兄弟民族混血、交往逐渐形成的。

华夏与羌戎通婚早成传统

夏商以来都有“入主中原”的王族跟戎狄、跟氐羌、甚或即与西王母族系交往或婚媾的传说。黄帝之“宫”见于和田南山的昆仑。帕米尔高原到中亚两河流域一线也有夏人传说的踪影。所谓“东王公”者,其母型,学者说可以远溯到“黄帝”身上。又如《荀子?大略篇》等说,大禹曾“学”于“西王国”。殷人不仅跟戎狄通婚,卜辞所见“西母”就可能与西王母相关。今本《竹书纪年》殷太戊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据王国维辑本)。《山海经?海外西经》郭注云:“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都反映着三代与这个伟大族系的交通,尽管只是传说。周人与姜人通婚是有传统性的。周羌最初甚至可能是“对婚族”。《史记?周本纪》说,周人始祖后稷(弃),“其母有邰女,曰姜原”。姜就是古羌大母神。弃的儿子不就因夏后氏政衰,“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1?112)。正义引《括地志》说:“不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在戎狄所居之城也。”恐怕要大大西推。因为据《山海经》后稷曾潜于泽(罗布泊)而死葬黑水青水之间的都广(或广都)之野,原来都在西域。后稷所娶据《帝王世纪》,是氏;就是说,其妻族同样是戎狄。如上所说,姜国或羌人是专出“美人”的。“美”字就是羌族(女)酋长冠戴或装扮“羊形”的图腾仪舞,所谓“羊人为美”者也。   

《诗?邶风?简兮》蝎子舞(万舞)的歌词有: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这“西方美人”与其说是宗周之人,勿宁说是周人或其后裔追念远在西方的羌族美人(看来以女性机率为高)。周文王之母、季历之妻太任虽说来自殷商,但也可能有戎狄血统。《国语?周语》汉韦昭注说:“奚仲,仲虺之后,太任之家。”奚仲,据我们研究,是跟“鸡斯:黠戛斯:吉尔吉斯”相对应的车子发明者。《诗?大雅?大明》:“缵女维莘,长子维行。”写的是文王迎娶有莘氏美女太姒之事。“莘”(音申),或说是“先零”的合音,是“先零羌”先民。此羌系有莘历来多美人。周人甚至搜求“有莘氏美女”,企图用美人计、用糖衣炮弹打垮殷纣王(参见《周本纪》等)。可见其出名。周羌通婚,当然出于“地缘政治”,出于传统,甚至有点儿婚姻外交的意思,但也因为羌女坚强,朴实,健壮,漂亮。《列女传》就坦言太姜之美和聪慧:“太姜有色而贞顺。……太公(父)谋事必于太姜,迁徙必与。”自然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据说是她创造了“胎教”美学。文王娶亲更加热闹。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亻见天之妹。
妹、媚音通。为了求婚,颂扬有莘为“大邦”,歌赞太姒是皇天的妹子,大国的公主———犹如西王母之称“帝女”。亻见音倩或磬,其义不明,说不定跟广东人之言“靓”相似,也是嘉美之意。这样,传说里周穆王(或周秦某先王)跟羌种女王西王母互通款曲,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并不稀奇。

羌人早进西域取得杂种优势

羌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因气候变化、民族冲突进入新疆乃至中亚地区。而且远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羌人就已散居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帕米尔高原等”。   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香宝宝”包含火葬的墓地,许多学者认为属于羌人,时代相当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它跟寺洼文化所见火葬、土葬并行,一次葬、二次葬共见十分相似,   可能是夹杂“塞种”的羌人墓地。考古学界一般认为,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属羌人遗存。特别是河西走廊火烧沟四坝文化墓地是典型的羌文化,那里出土的约100具人骨全是蒙古人种。而新疆哈密焉不拉克文化遗址(公元前1000—500年)发现与辛店文化、四坝文化相似的葬俗与遗物。   特别是焉不拉克墓地出土除8具属欧洲人种之外的21具头骨均属蒙古人种,并且在种族类型上重复着现代东藏(藏族B组)头骨的基本特征。   如所周知,羌人是藏族先民的重要成分。藏族B组确实也近似“火烧沟组”(羌人)头骨。   所以焉不拉克早在春秋乃至西周时期就散布着与塞种杂处的羌人。中亚两河流域等地也有发现战国前零星蒙古人种遗骨的报导,最可能属于羌人。这些地方正是东西文化交汇之所,阿利安人、伊兰人、突厥(先)人、羌藏人乃至华夏人杂居混血之地,“远缘杂交优势”早已发生,所以至今佳丽如云,正如《草原情歌》所唱:她那通红的小脸,好像是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秋空明媚的月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无怪乎《穆天子传》要说:〔穆〕天子五日休于□山之下,乃奏广乐。赤乌之人,其献好女于天子,女听、女列为嬖人;曰赤乌氏,美人之地也,宝玉之所在也。古公父、季历、姬昌三代所娶,是否远在塔里木,暂不管它。“赤乌氏”地望也争论纷纭,然而其大范围却是明白无误的。

《离骚》诗人登阆风而马,便反顾以流涕,哀叹“高丘”(案指楚丘)之“无女”,于是便再次西飞,追求他理想里的“美人”。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以结言兮,吾令蹇以为理。……可惜她虽然美丽,却骄傲无礼,还过分浪漫(指宓妃—洛神周旋于河伯、后羿之间);但她艳丽绝伦却令人眷恋向往。霍克斯论屈原之“乐园”追求,以“求宓妃之所在”为题,良有以也。诗人还“望瑶台之偃蹇”———安知此“瑶台”与王母瑶池无关?———而“见有之佚女”———简狄正是戎族姑娘,“西方美人”也!“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若不是她早已投入帝喾的怀抱,诗人的“西方美女”情结怎能一时消解!

羌人的猿猴崇拜

我们的《楚辞与神话》曾推测:“羌—鬼—戎”曾联为一族,所以史有“鬼羌”或“鬼戎”之称。西王母或称“西戎”王母,戎就是狨(金丝猴);“戎”字古从“甲”,“甲”字甲骨文写作囗+,当中有“+”字划纹,象征眼睛、太阳等。同样,“鬼”字面部也有“+”字划纹,鬼头之“白丨”念“狒”,鬼、禺等字上古都指称猿猴(沈兼士等说)。西王母正属羌系“鬼戎”,她坚持保留母家民俗,扮演做猿猴图腾的样子,所以“如人”而有“豹尾”;她的“虎齿”,表示猿猴有尖利的虎牙。当然,这里某些服饰可能也吸收了塞人的风习。而“善笑”或“善啸”,就是摹仿猿啼,所谓“风急天高猿啸哀”者也。此说受到海内外学友私下或公开的批评。   如今我又改说西王母在锡尔河中上游,撒马尔罕—塔什干—费尔干纳(古大宛)一带或略南之地,那里却没有明确的猿猴崇拜,不免困窘。

但我们不觉得整个儿绝望。西王母的娘家羌人有崇拜猿猴之习。羌人发祥于青甘。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上舞人全都饰尾,有学者指认为西王母族旧物。这虽不一定,但可证羌人可能饰尾,而饰尾跟猿猴图腾扮演关系较大。中亚两河流域虽然没有发现明确的猿猴崇拜,但是西王母的娘家(羌人)却以之为神。例如《隋书?西域传》女国———学术界多以为与“苏毗羌”关系密切———“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岁初,以人祭,或用弥猴”。根据图腾主义机制里的“同体化”原理,弥猴可置换人牺,就是以为人是弥猴蕃育演变的同类物(就好象羌族更多以“羊”代替“人”来“解剖”、“验尸”那样)。《新唐书?吐蕃传》说,赞普盟,“用羊、犬、猴为牲”,也可以如此理解。羌族“还鸡愿”的禳祓仪式里杀羊祭神,但是,“置猴头在粮食斗上,斗前排杯子四个及日月馍馍与刀头等物”,   以示祭献。这依然是以猴为神。羌族民间故事里类似“猴子变人”者,有最典型的《木姐珠与冉必娃》,流传于四川。猴子冉必娃必须在一天之内烧出好几条沟的“火地”,才能跟天神木巴的女儿木姐珠结婚,却为“山火”烧掉全身的毫毛而变成美男子   ———这就是说,人猿或猿人只有掌握“火”才能彻底“摆脱”动物界。这在我们的《中国文化的精英》和《傩蜡之风》等书里都有所陈述。

如前交代,羌人是藏族的重要先民,羌藏文化形态相似处很多。藏族就有猿猴图腾传说。例如《西藏王统记》说,有猕猴修法,罗刹化女求媾,圣者“以猴女魔,结为眷属”,产七猴雏,后来变人,成为雪国之主。法尊《西藏民族政教史》云:“〔藏族〕多谓西藏固有之民族———除统治者之族———系猴与罗刹鬼之后裔。”《西藏图经》、《青史》及《贤者喜宴》等典籍多有此类记载。《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也说,罗刹女与猕猴所生六猴崽蕃衍下大量猴崽,他们吃了“不种自收”的五谷,“身毛与尾渐短,,会操人语,便成为人,以树叶为衣”。   这些当然都经过充分的佛教化。必须严重注意,“猕猴变人”的推源神话,在羌族中也曾流行。   《北史?党项传》说,“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言猕猴种”。据说,这种神猴母型是“藏犹”,英名Thi betMaocaque,学名Macacusthibetanus。它身披长毛,行踪诡秘,羌藏人视之如神。羌人血统的西王母族系崇拜类此的神猴是合情合理的这些说明“羌种”的中亚女王西王母可能保留娘家旧俗,将其与塞人风习调谐。她也完全可以在某种场合举行仪式,化装跳舞,证实和加强她的圣俗权威。

聪明勇敢美丽智慧的羌族人民不但极早就参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构建,而且在交流东西方文化与血液等方面也有伟大的不容忽视的贡献。

注 释:①参见莫任南:《从〈穆天子传〉和希罗多德〈历史〉看春秋战国时期的中西交通》,《西北史地》1984年第4期,第51—52页。②〔日〕小川琢治:《穆天子传考》,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商务印书馆,1931年,下册,第204页。③《梁园东史学论集?处理中国上古时代史料的方法问题》,姚奠中、梁归智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6页。④〔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上册,第275—276页。⑤⑥任乃强:《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29页。⑦〔美〕埃里奇?伊萨克:《驯化地理学》,葛以德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88页。⑧B.J.Braidwood,G.R.Willey,CoursestowardUrbanLife(《走向城市生活的过程》),EdinburghUni versity,1962;孔令平:《西亚农耕的起源问题》,《历史研究》1979年第6期,第91页。⑨参见《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0年,上册,第10页。   程培英:《世界谷物种植起源问题探索》,《南开学报》1981年第5期,第74页。   参见萧兵:《从羊人为美到羊大则美》,《北方论丛》1980年第2期;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卷,第80—81页。   钱伯泉:《西域的羌族》,《西北史地》1984年第1期,第35页。   参见王明哲:《伊犁河流域塞人文化初探》,《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第64页;赵丛苍、何利群:《塔里木地区羌人初探》,《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第29页。   参见陈戈:《略论焉不拉克文化》,《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   参见韩康信:《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古墓人骨种系成分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   参见韩康信:《丝绸之路古代居民人类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2页。   参见王孝廉:《萧兵西王母为猿猴图腾说质疑》,《港台教授评说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胡鉴民:《羌人的经济活动型式》(下),《民族学研究集刊》第4辑,1944年;引见《中国原始宗教资料汇编?羌族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册,第503页。   参见林向:《木姐珠与冉必娃———羌族的创世纪传说》,《人类学研究》第1辑,1984年。      参见〔藏〕丹珠昂奔:《藏族神灵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37页;又,《论藏族神话猕猴变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作者单位:淮阴师院中文系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