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益广告大赛评审: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06:57

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

(讨论稿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加强我市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现依据《厦门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共享性原则。课程资源共享不仅可以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提供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教师在不同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内资源共享的意识,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分享合作的精神,具体有:校际间的课程资源共享、课题组内的课程资源共享、社会范围的课程资源共享等。

(2)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

(3)实效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

(4)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

(5)因地制宜性原则。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现实可行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保障高中课程资源的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厦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因地、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重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选修Ⅱ),形成、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现有校内课程资源。各校可成立课程资源中心,调查、挖掘、分析本校现有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建立详细的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并加强管理,以方便查找和使用。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先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要在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使用效率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通过对学校内部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地整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学校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改变封闭的校园环境,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家长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

(3)强化师生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学校应加强宣传,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引导师生因地制宜,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鼓励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资源,加强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评价。

(4)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一方面学校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善于合理挖掘和运用社区及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也要向其他学校辐射。如可以在特色课程、专业教师及场地设施等课程资源方面建立相应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讨机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2、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担当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成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教师自身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性资源,其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课程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培训、研修等活动,关注社会生活,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总结、反思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结合学科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建立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充分利用基础之上,并且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此外,根据学科特点,尽量挖掘资源、用活资源,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3)根据学生特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和确定学生的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要求,探讨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另外,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

高中新课程的很好实施需要强有力的课程资源做保障。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加强管理与协调。

1、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与监督

(1)合理配置资源。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支持学校实施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提供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和社区。

(2)强化各种公共资源的相互联系与共享。加强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体盘点,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其它行业和部门(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政府机关各部门等)联系的渠道和机制,以方便各校查找和使用,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

(3)优化配置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保证教师用于专业发展的资金和专业时间,提高教师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所需的能力。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4)建设一些紧缺的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中心,协调各方力量,开发区域共享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人力资源等;创建技术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教师校本培训基地等。

(6)做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督导与评估。如校内各种设施场所(图书馆、阅览室、各种服务设施、教学设施、计算机房等)的建设是否配备齐全以及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设施场所与校外的场所、机构(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及其他各种社会机构)是否得到有机的整合,校内外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

2、市、区教研部门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职责

(1)市、区教研部门应加强对各高中校、各学科的指导,关注各校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使学校和教师能合理选用、优化和整合适合本校、本学科的课程资源。

(2)市、区教研部门与各校骨干教师组成“课改专家组”或成立“课改中心组”,定期进行课改调研,指导各校进行课改,实现经验共享;通过跨校开课、远程教育、教学开放周、骨干教师开放课堂等形式,以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和“教研资源共享”;建立区域性样本校和成立区域性“优秀教师联盟”,发挥样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3)集中力量开发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课程资源。如:围绕国家课程,开发学科深化类、学科拓展类、学科综合类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乡土研究课程资源;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资源;科技实验与活动课程资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