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采访金卡戴珊:缅甸乌巴庆老师的内观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7:43:10
 

緬甸烏巴慶老師的內觀方法

(2007-11-24 09:12:40)轉載 標籤:

內觀

烏巴慶

緬甸

分類: 內觀課程              

緬甸烏巴慶老師的內觀方法

 

            烏巴慶(U Ba Khin) 老師的開示

 

一、 專注於呼吸(入出息)

 

    在緬甸『國際禪修中心』的學生,我們會敦促他將注意力集中於鼻底上唇處,調和呼吸進出的動作,靜觀吸入呼出,以協助學生培養專注力,達到心專注於一境。不管生命的起源,是佛教所說的來自個人行為的精神力量(行蘊),還是天主教揭示的發始於上帝,生命象徵都是一樣的。它是潛在於人身體的節奏、悸動,或振動。事實上,呼吸是生命象徵的一種表現。注意呼吸的安那般那念靜坐法為禪修中心改採取。它很大的優點是呼吸不僅自然的,而且要集中注意於它,排除所有的雜念,隨時都可利用它。

 

    人只要堅定努力集中意志,就可首先縮小思緒範圍到鼻子週遭,然後在上唇上一點,只接觸到呼吸的熱氣,呼吸也變得愈來愈短。沒有理由說,一位用功靜坐的學生,在幾天訓練中,不能夠獲得穩固的心專注於一境上。努力方向正確時,總是有靜坐進步的指標,這種指標是以視覺象徵外表方式,用一些黑白東西的形式來對照。

 

    首先,看到的形狀是云或棉花,有時是白色東西的形狀,例如蛛絲、花或碟子。可是當注意力愈來愈集中時,呈現像閃電、光點、小星星、月亮,或太陽。假如在靜坐中出現這些指標(當然,這時是閉目的),那麼就可認定專注已然建立。此時,最重要的是,學生在短暫放鬆之後,嘗試盡快返回有各類如『光』指標的專注狀態。

 

    假如能將注意力集中於鼻底某點,而有小光點停止不動某些時間,這是比較好的,因為此時,已達到所謂的近分定。

 

二、觀察感受

 

    在我們的中心,當學生在練習入出息禪修幾天後,已經達到某程度的專注(最好到達近分定)時,訓練課程更改為內觀。這需要利用已經修得的強大的專注透視力,並且要檢查個人的一切內在傾向。

 

    學生被教導去感受自身有機體正在進行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當學生全神貫注於這種自然結果的感覺,他生理、心理上自然會瞭解到,他的生理身體最終只是一團會改變的物質。這是佛教無常的根本概念的本質,會發生在宇宙中任何東西上,不管它有生命或無生命。他也可以因此推論出,苦或不幸與生命合一。這是真實的,因為一個生命的構造,是由極微組成,而這所有原子是在持續燃燒的狀態。最後他可以瞭解無我的概念。隨著禪修的進展,學生自會瞭解,沒有所謂的『自我』,也沒有這樣東西做為生命的中心。

 

在我們『中心』修習內觀時,我們特別強調無常真理。假如你真正瞭解無常,你會知道苦和無我的真理,因為它們三者是一起呈現的。

 

要瞭解無常,人必須嚴格、勤奮地依循八正道而行。在這點,我要說明,任何一個行為、言語或思惟的動作,都留下行動的力量,即業力,並依據這行動是善或惡,而變為個人存款或負債,這個不可見的東西我們稱為『行』或行為力量,是心理的產物,每個動作都和它有關連。它沒有外延元素。整個宇宙充滿著所有生物的行為力量。

 

    我們每天因新行為,製造新業,唯有透過修習正觀無常,才能打斷這種過程。它可能會花費一生或更久時間來祛除所有的業。完全除業的人才會停止痛苦,因為那時沒有餘物可給他維持任何生命形態的能源。這是佛陀和阿羅漢在生命結束,進入最後涅槃時,達到苦的滅絕。今天,我們修習內觀,假如十分瞭解無常,它應足夠達到覺悟的第一階段(初果)。

 

修習知覺無常,可開展下列的感覺(在此是指身體的感受):

 

用眼根看可見物,用耳根聽,用鼻根聞,用舌根嘗,用身根觸,用意根想。

 

事實上,人都可利用六個感覺器官的任何一個來修習了知無常。然而實際上,我們發現在所有感覺中,身體各部分在改變過程中所得的接觸感覺,涵蓋了內省禪法最佳精華。不僅如此而已,接觸(利用磨擦、幅射和振動內在極微)身體部分產生的感覺比其他方式明顯,以內觀的初學者,經由身體感受最容易了知無常。這是為什麼我們選擇身體感受作為快速了知無常的媒介的主要原因。任何人可以嘗試其他方法,不過我的建議是在採用其他方式感覺之前,應利用自己的身體來了知無常,打下基礎。不過,其他感覺方式也可以。

 

在我們的中心,當靜坐從知覺呼吸改為知覺無常時,老師會利用明確的方法,教導學生開始練習專注掃瞄全身,一部分一部分地感覺所有接觸和感受的無常。在無常知覺持續時,行者會瞭解,專注和正念的力量,而除去身體內能量流動的障礙。這種專注會變得更快、更清楚,當身體清楚感覺到能量流動,所有知覺的無常(苦和無我)感更明顯時,行者的注意力移到心間。這時候對變化的知覺和感覺的正念和專注如此強烈,以致於了知所有的覺知,即使是心靈活動都是一種改變和振動。對整個世界,物質和心靈的覺知,將減低成各種持續改變不同層次的振動。行者利用內觀更為精緻地洞察存在的真實本質。就是這清晰的洞察引導行者停止這種持續的剎那改變,進入涅槃。

 

…………………………………………

 

 

烏巴慶 U BA KHIN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標是啟發自身內的「活化無常」

     ────完全經驗到真正無常,

     即身心連續體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時,心靈產生淨化力────

     或感受內在自我的無常,

     最終希望能達到內、外寧靜和平衡的狀態,

     個人全神貫注於身內無常時,

     即可達成此一目標。

 

  烏巴慶(U Ba Khin 1899~1971)是位在家禪修大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特殊人物之一。他約在四十歲仍任公職時,開始學禪修。他在著名的緬甸在家宗師鐵特(Saya Thet Gyi 1873~1945。譯按:他曾在雷迪長老〔Ledi Say^adaw〕座下修學七年)的指導下,廣泛學習,精熟多種專注禪修,並發明一種最有效的技巧,來修毗婆舍那的內觀禪修。這方法系洞察色法和心法,集中注意感受浮現的變化。

  烏巴慶是個有名、威力特強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就是這種內在力量的象徵。英國退出緬甸後,他成為審計長,是內閣級的官員,同時在仰光成立「國際禪修中心」(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譯按:一九五二年成立),從事教學。事實上,他從公職退休後,不僅發展禪修中心,廣泛教導禪修方法,同時是緬甸政府四個部門的負責人。

  烏巴慶在俗世生活中,做為一家之主和高級公務人員的積極參與態度,很明顯地注入他的教學系統和風格。他較喜歡利用直接、密集的方法,強調實用性,而不只求方法理論的瞭解。他的教導主要基於自己的經驗,而他用於說明他所知曉的術語,對大部分佛教徒的佛學理解,或現代科學準確性而言,似乎不精確。這是因為他對任何法義的理論架構並無興趣。而只是嘗試對自己的經驗,予以充分的解釋,以作為教授禪修的基礎。他認為佛教是去實踐,而非空談。

  雖曾有一段時間,很多西方人士在「國際禪修中心」學習,但由於簽證限制之故,過去十年來,來訪的西方人士不多。中心內有廳堂和供來訪學禪者使用的房間,以及一間講授教學、禪修要領的中央靜坐廟塔。烏巴慶雖已於多年前過世,但他有很多具教導資格的門徒,在中心就有一位賽耶瑪(Saiyama)女居士(譯按:今在英國教學),負責講授,而來仰光的西方人士,仍備受禮待,且只要時間許可,都被細心教導。這裡的講授是密集式的,雖然烏巴慶教授很多不同的專注禪修法,現在呼吸專注法是最常配合他的內觀來練習。

  這種特殊方法,系在經歷一段專注練習後,有系統的將注意力移到身體上,進而意識到身體內的肉體感受。行者在觀察這些肉體感受時,培養對無常的警覺,即無常特徵。用烏巴慶的話說,當無常活躍時,在我們稱為人類的身心連續物上,發生雜念淨化的過程。這淨化的媒介物或模式,烏巴慶稱為「涅槃元素」(nibbana dhatu)。這涅槃元素的本質難以說明,因為它既不是理論,甚或不是概念。事實上,它是種經驗。當人對無常的真實狀態觀察愈深時,會愈來愈深入真實的本質,而產生一種不同模式,不同元素,這元素在存在的最基本處接觸雜念,進而從根去除雜念。這只是將過程予以粗略的概念化,而烏巴慶深知這是難以解釋的,僅能經驗。他自己對此的說明也是譬喻式的:

  學生具有察覺無常、苦、和無我的意識時,會在內在培養我們所稱「涅槃元素」的光明火花,這涅槃元素會去除造成肉體及精神疾病起源的所有雜念和毒素。而這些雜念和毒素是所作惡業的結果。就像燃油點火燃燒一樣,內在負面力量(雜念或毒素),經由學生在禪修過程中,以無常的覺知所產生的涅槃元素來去除。這裡有一點要注意,當一個人培養出來的涅槃元素,衝擊自身內在的雜念和毒素時,會產生某些劇變,必須要能忍受。這劇變會增強身內原子輻射、摩擦、振動等的靈敏度。

  這強度增長得非常之多,以致於人會感覺到,好像他的身體就像電和苦團。

  瞭解五蘊的生滅是佛教禪修的要旨。只有真正瞭解無常而培養出涅槃元素時,涅槃元素對內在雜念的衝擊,方能產生燃燒的感覺,這感覺無論如何,不應持久。

  這時,才能瞭解涅槃元素,是覺悟無常所產生的一種力量,而覺悟無常是真正的無常禪修經驗。這是淨化過程,會引導行者在自身內在體驗涅槃寧靜。這是烏巴慶的教學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