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考研要考专业课吗:民主党派基层支部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1:33
民主党派基层支部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静安区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如何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尤其是加强民主党派基层支部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作些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民主党派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从民主党派肩负的职能来看。民主党派是由不同界别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有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重要任务,这是民主党派区别于一般社会团体的最本质的特征。各民主党派都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为政协的一个界别参与政治协商为自身的基本职能。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纲领和任务,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使之与实现自身的政治纲领和任务的需要相适应,把自身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中,切实加强支部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其次,从支部在各民主党派中所处地位来看。支部是各民主党派最基层的组织。基层支部是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以及体现党派组织活力的基础;是民主党派各级领导机构落实各项工作、参政议政、联系群众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组织活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民主党派基层支部作用的发挥往往体现着民主党派的职能。唯有把支部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好,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才能不断地接近于实现其政治纲领,才能完成其工作任务。因此,“支部是根,成员为本”足以概括出加强支部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从新时期、新阶段民主党派队伍面临的变化来看。从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提出恢复活动的建议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各民主党派组织状况和队伍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 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以静安区为例,文革以后,各民主党派成员为1116人;现在,截止2009年末,为2611人。成员人数翻了一番还多。

    (二) 人员构成发生变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解放后至文革以前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基本已退出党派政治活动的前台,目前各民主党派成员绝大多数是七十年代末恢复活动以后参加组织的“新”成员。

    (三) 各民主党派基层支部组织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基层组织活动也日渐正常。因此加强党派支部建设更显示出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各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建设的现状

    以静安区为例,截止2009年底,各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共98个,就基层支部建设的情况而言,工作参差不齐,如同“橄榄”形,即优良的少,一般的多,特别差的也很少。大部分支部的支部组织生活能保持基本正常。每年按上级组织的规定或要求,组织若干次支部组织生活;基本上能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决定;组织成员参与诸如政治交接学习、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学习教育活动;在赈灾捐款、社会服务等一些组织活动中有所作为;也能参与一些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工作。

    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活动出席率不高、组织生活覆盖率偏低;各类学习活动停留在阅读报刊、传达文件的层面上,难以开展深入细致的讨论;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面不够广;支部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民主党派职能上作为有限;能够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的人数也不是很多;有的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往往多为联谊活动,与参政党的组织性质与要求似有脱离,等等;总体表现为支部组织生活不够活跃,质量不高,支部的组织凝聚力有限。

    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一些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党派自身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加强,制约着民主党派作用和其职能的正常发挥。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党派成员的构成方面分析。

    首先,必须肯定各民主党派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抱着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参政议政的态度加入民主党派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曾经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大多数担任过相当的职务,有一些还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民主党派成员也在经受着人力资源竞争的考验。有的民主党派成员在单位的职级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的甚至下岗待业。据了解,本区某民主党派的一个企业支部20名成员中,仅2006年一年中,就先后有近30%的成员下岗待业。这些,客观上都为支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就是近年来,市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市政建设和动拆迁,部分民主党派成员的居住地向周边迁移,有的迁居至中环、甚至外环线以外,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而在组织生活的时间安排上,往往会出现已经退休,且居住地较远的会员与在职会员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在时间选择上达成一致,也成为组织生活出席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 从支部的组成结构方面分析。

    1、成员之间缺乏了解,影响组织生活质量。

    中共的绝大部分基层组织设立在工作单位,支部成员同处于一个工作单位,相互之间便于了解,工作容易开展。但民主党派的基层支部设置很少与工作单位相一致,同一党派支部成员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一般不多,即使是企业(单位)支部,也是设置在一个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内,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中的接触也不多,成员之间互相缺乏了解,熟悉程度也不高,影响了组织凝聚力和组织生活的质量。

    2、部分支部的组成人数相差悬殊,支部活动成效存在差异。

    支部设置的结构不合理,还反映在支部的人数上,有的支部成员多达四、五十人,有的不足十人,成员人数的差异太大,致使不同支部间的活动成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3、组织纪律相对松散,支部工作难度加大。

    各民主党派都建立了自己的组织纪律,但其严密性较中共党组织相差甚远。有些甚至已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约束力。组织结构和纪律相对松散,增加了支部开展工作的难度。

    (三) 从支委领导班子方面分析。

    凡是基层组织建设比较健全的支部,必定依托于一个强有力的支委领导班子,尤其支部主任要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反之,支部涣散,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又必然与支委班子未形成合力,支部主任发挥作用不到位有关。其中,一般存在有几种情况:支部主任本职工作很忙,在单位里担任着重要职务,日常工作压力很大,无暇顾及党派支部的工作;支部主任工作能力有限,遇事拿不出办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支部成员中缺乏一定的威信,没有号召力;工作中遇到不顺利,或家庭生活中出现突发事件,影响情绪,各方面的积极性正处于低潮时期;也有的表现为支委之间不够协调,平时缺少沟通,支部工作过程中容易形成误会,造成内耗,等等。

    (四) 从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有的支部组织生活通知方式简单单一,会员未及时收到通知,造成缺席;有的支部开展联谊活动多,经常要成员自己承担活动费用;有的支部安排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参政议政、履行党派职能相关度不高,不能体现党派活动的要求和特征;有的支部组织生活还停留在阅读报刊、传达文件上,缺乏形式创新和内容多样化,缺乏吸引力;一些工作单位不在本区或退休后又不居住在本区的成员,对区情了解甚少,参政议政难免隔靴搔痒;也有个别党派成员认为投入党派事务、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从而影响积极性等。同时也应当看到,也有个别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中,曾以满腔热情提出过一些颇有见地的意见,但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因而影响了参加党派活动的积极性。

    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支部工作涣散、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出席率、覆盖率均下降的重要因素。

    三、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建设

    加强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支部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扎扎实实把基层支部组织建设好,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针对上述基层支部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分析,结合民建静安区委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诸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强和完善党派的支部工作开展和组织建设:

    (一) 切实提高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首先,各党派区委在自身建设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支部建设,切实加强对党派成员的思想教育,积极提倡“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的风气,尤其要坚持加强政党意识和“讲奉献”理念的教育。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认识到,加入民主党派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终身的责任;民主党派不是联谊会或一般的社会团体,而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参政党;加入民主党派不是为了索取,而是要讲奉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贯彻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开展一系列不同专题的阶段性学习教育活动,是完全有必要也是极其有意义的。支部在这方面的任务和作用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能吸引人、更能取得实效。在开展支部思想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支部活动,开展拜访党派老同志、老领导的活动,请老同志讲述党派组织以及他们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经历,讲述他们是如何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听党的话、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亲身经历,这样,既是对新会员进行了一次生动的传统历史教育,又联络了新老会员之间的感情,丰富了思想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另外,要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切实把好入口关,即积极慎重的发展新成员。在考察发展对象时,不仅要注意审查其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等各项“硬指标”,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考察其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等“软指标”。本着宁精勿滥的原则,把慎重吸收新成员作为做好支部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也作为发现和培养党派的新生力量、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

    (二) 合理构建支部的组织架构。

    支部组织架构的合理构建能够为支部组织建设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因此支部的划分应以有利于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有利于以支部为单位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有利于支部形成组织凝聚力、有利于完成各项基本任务为原则。

    支部的组成和调整可以以成员年龄构成为主导,充分考虑三个重点定位。即:第一,以做好对老会员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关心为重点的支部设置。其成员主要为退休多年的老年会员,支部划分以原从事行业为主,适当参考会员居住地所属街道。第二,以反映社情民意为工作重点的支部设置。其成员主要是近年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会员,支部划分以原支部为基础,适当地合并重组。第三,以参政议政为工作重点的支部设置。此类支部构成了参政议政和各项党派工作开展的主干队伍,其成员主要为在职会员,主要以行业、专业领域为支部划分的原则,形成了包括金融、经济、建设、文化等各具行业和专业特色的支部。新入会的会员则组成新会员小组,视同支部进行管理,只是小组活动侧重于会史教育、能力培养。

 

    在支部构建中要考虑组织人数,避免各支部间人数差异悬殊的问题,一般以25人左右为宜。

 

    (三)慎重选好支委领导班子。

    慎重选好基层支部的支委班子,尤其配好支部主任的人选,对于一个支部组织建设的好坏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民主党派的上级组织在支委会选举的候选人推举上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选择推荐支委会候选人,不仅要挑选本职工作出色的,更要注重热心党派工作,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不仅要从政治素质上把好关,更要注意其组织协调能力,要善于团结带领其他成员;不仅要挑选听话能办事的,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是否乐于奉献;不仅要推荐有一定资格、资历的,更要关心年轻的优秀会员,体现出对党派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使支委会的年龄结构呈梯队分布。支部委员要分工明确,人尽其责,经常保持与会员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在每次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前,支委会要事先进行认真的筹划,确保支部组织生活有内容,有吸引力,提高支部工作的凝聚力。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工作能形成合力的支委会是党派支部组织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四) 努力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和内容。

    在新形势下,基层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度把握。作为党派区委要积极鼓励下属各支部不断探索、创新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对涌现出来的新的组织生活形式加以总结和推广。

    近年来,有的支部与外区的民建支部建立了兄弟友好关系,每年互访,相互学习、交流支部建设的经验;有的支部不定期地组织到老领导、老会员家中去走访学习,开展“爱国、爱党、爱会”教育;有的支部充分利用支部成员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办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班,吸引了其他支部成员的报名参加,既凝聚了会员,也陶冶了情操,学习了技能;有些支部开展横向联合,共同开展组织生活,加强了会员间的沟通和交流;有的支部在组织生活中开展“参政议政日”活动和“社情民意日”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作为参政党基层支部建设的极大活力,丰富着参政党基层支部建设的经验。

    总之,加强各民主党派支部建设是个长期的课题,是加强党派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当然,此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的问题和难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只有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真正把支部建设成为“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这是一项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民主党派成员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