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允个人资料:投资实践:在“危难”中投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5:46
资实践:在“危难”中投资(2011-11-01 23:21:32) 转载标签:

财经

格雷厄姆-多德

危难

美国运通

分类: 投资实践     所谓的“危难投资”通常指的是投资于破产的公司。不过我觉得其范围不应该只限定于此。如果一家质地良好的公司遭遇了意外事故、或是经营业绩下降、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暂时性的麻烦或危机,也应该列入危难投资的范畴。当然,普通投资者可能并不认为这种公司证券是传统的安全天堂。而实际上危难投资符合格雷厄姆-多德的投资规则,因为危难投资是一种以巨大折扣买进的价值投资。    格雷厄姆-多德曾经警示说,“应该以萧条为基础买进债券”。这句话同样也适合于买进证券。请注意这句话:以萧条为基础。假如被投资的公司不能在逆境中生存,那么对投资就是不明智的。因此,不应该畏惧“萧条”。不过,危难投资很容易被误认为投机。而实际上格雷厄姆-多德对此是有严格界定的,投资于危难中的公司必须要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财务分析。格雷厄姆-多德青睐于以低于流动资产或清算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股票。他们提倡:“在普通股售价一直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时,要么是股价太低,要么是公司需要被清算。”如果投资者以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买进证券,那么即使真的发生清算,也不会受损失。这对股票持有人而言是正确的,对于债权人而言更正确,因为债权人在权利请求等级上优先于股票持有人。还有一点,几乎在所有的危难投资案例中,持有期间都从一或两年起,甚至更长。如果妄想在转瞬之间,立马获得“永恒的回报”,这不是危难投资的本质,危难投资不可能在瞬间就会有收获。    许多著名的投资者都喜欢危难投资。塞思·卡拉曼就以专注于购买低估的股票和破产或者出现危机企业的证券而著称。彼得·林奇也经常采用这种策略。1980年代初,因为美联储抑制经济过热,把利率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使得许多投资者纷纷逃离银行业。银行由此陷入严重的危难之中,其股价竟然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格出售。而彼得·林奇却买进大量的银行类股票。最多的时候居然达到100只,其中的50只后来成为麦哲伦基金最重要的重仓股。巴老更是精于此道。他后来长期投资的美国运通就是一个典范。美国运通因为“色拉油欺诈”面临1.5亿美元以上的高额损失。同时又恰遇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纽约证交所随即爆发股灾。其股价在此前后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巨幅暴跌,从65美元暴跌到35美元,几乎腰斩,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避之唯恐不及。而巴老却在公司最为危难之际以最快的速度大举买入股票。半年多后,他投入300万美元在这只股票上,成为他合伙事业中最大的一笔投资。    正如危难投资这个词本身所暗含的那样,危难证券的卖家总在寻找那些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买入、在企业陷入危难境遇时卖出证券的人所带来的超值投资机会。当然,要做好危难投资并不容易,许多案例也表明,尽管个人投资者可能在挑选股票方面非常成功,但是却很难把握危难投资,因为危难投资需要敏锐的商业嗅觉、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过人的勇气,这或许可能超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个人投资者的能力范围。不过,证券市场总爱走极端。当市场对身处危难公司盲目悲观,以大幅打折的价格出售的时候,危难投资的机会便可能来临了。    分享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