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团多少钱:廟口閒談資料維護---道家陰陽派丹法之識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43:01

廟口閒談資料維護

道家陰陽派丹法之識記 清冷 10/15/2006 一、前言道家丹道內外丹法之別,而內丹又有龍虎、天元之分;雙修、清修之名。龍虎丹法又有三家二家之說。其雖名不同法有異,但其理則一。外丹今人多不研矣。然隨社會之發展,養生之說盛行,內丹之學乘勢而興。清修之法古今多有著述,且今人更將其內涵意蘊多所闡發,源流理路修行次第暢曉,其法訣大多洩露殆盡。唯陰陽派丹法自張義尚先生廿十世紀八十年代著文刊世以來,研者甚多。吾雖無明師受業解惑,且讀書不求甚解,但假以網路風雲,多有古今典藏妙文瀉出。現採擷先聖現賢之精言妙義,有同吾心者歸而類之,加以紅色字體以引閱者三思,後加按語(藍色字體)以明吾之旨趣。 二、丹法之目的及歸趣 ⑴張紫陽曰:“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歧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老釋以性命學開方便之門,教人修種,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徇於有生。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樞要,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蓋近世修行之徒,妄有執著,不悟妙法之真,卻怨神仙謾語。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恐泄天機,遂託名數事而名。其中惟閉息一法,如能忘機息慮,即與二乘坐禪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常用遷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還之道,又豈能回骨換陽,白日而升天哉?夫煉金液還丹者,則難遇易成,須要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方能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始得玄珠成象,太乙歸真。都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逸樂。至若防危慮險,慎於運用抽添,養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陽生之氣,剝陰殺之形。節氣既周,脫胎神化,名題仙籍,位號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蔔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惟金丹一法,閱盡群經及諸家歌詩論契,……。終不言真鉛、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說火候法度,溫養指歸。加以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將先聖典教妄行箋注,乖訛萬狀。不惟紊亂仙經,抑亦惑誤後學。仆以至人未遇,口訣難逢,遂至寢食不安,精神憔悴。雖詢求遍于海嶽,諸益盡於賢愚,皆莫能通曉真宗,開照心腑。後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其言甚簡,其要不繁,可謂指流知源,語一悟百,霧開日瑩,塵盡鑒明,校之仙經,若合符契。因謂世之學仙者,十有八九;而達其真要者,未聞一二。仆既遇真詮,安敢隱默,罄所得,成律詩九九八十一首,號曰《悟真篇》。……及乎篇集既成之後,又覺其中惟談養命固形之術,而于本源真覺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書及《傳燈錄》,至於祖師有擊竹而悟者,乃形於歌頌、詩曲、雜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幾達本明性之道,盡於此矣。所期同志覽之,則見末而悟本,舍妄以從真。”“竊以人之生也,皆緣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則有患;若無其身,患從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體夫至道;欲體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鈍,執其有身而惡死悅生,故卒難了悟。黃老悲其貪著,乃以修生之術,順其所欲,漸次導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華池,……伯端向己酉歲于成都遇師,授以丹法,自後三傳非人,三遭禍患,……故知大丹之法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則立超聖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許輕傳於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師語,屢泄天機,以其有身,故每膺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懼克責。自今以往,當鉗口結舌,雖鼎鑊居前,刀劍加項,亦無複敢言矣。此《悟真篇》中所歌詠大丹、藥物、火候細微之旨,無不備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豈須伯端區區之口授耶。” ⑵孤峰外史先生言:“仙家講究煉己築基,採藥結丹,脫胎出神,其實末後一句終未曾說,以學仙者尚徇生趣也,即使知者亦未敢說,因為恐怕遭人惡言相向也。陳攖寧先生要人勿驚駭者以此也。昔我師曾語我其出神始末,並誡之曰:「出神不能了脫生死。」老莊書中固未曾提出陽神為尊,佛經中亦不以意生身為貴,後世學仙者,競以身外有身相賺,愚哉!”“往昔讀書,有謂:「外道聞說無我,痛哭流涕。」不禁沈思靡已,後又閱及「小乘五百部,聞說畢竟空,如刀割心。」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噫,舉世滔滔,人海茫茫,知音其誰?”“歷來丹道皆說天書下詔,白鶴來迎,其實此乃黃葉止啼之說而已,蓋出神入化之境雖高,但神終不能離體而長久存在。陳先生洞見及此,故說再入輪迴做眾生者,殆亦為先生精通佛教中觀般若真諦,乃能講得如此透徹,故語問者謂:君勿驚駭!驚駭者,蓋外道聞說無我,痛哭流涕,小乘五百部,聞說畢竟空,如刀傷心之意也。古來丹道只是養生,然後轉向修性,從老莊言論中,可見彼等皆欲求道,道者也是佛家之菩提,並不像後世道教之求煉丹成仙。” ⑶又又禪宗《指月錄》載記“呂岩真人,字洞賓,京川人也。唐末,三舉進士不第,偶于長安酒肆遇鍾離權,授以延命術,自爾人莫之究。嘗游廬山歸宗,書鐘樓壁曰: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未幾,道經黃龍山,…龍詰曰:“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呂於言下頓契,作偈曰:棄卻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龍囑令加護。”此段記錄陳櫻甯先生曾有《呂祖參黃龍事考證》一文進行了批評。今人南懷瑾先生《禪海蠡測》一書中曰:“說者有謂此則公案,疑為後人所誣。以呂祖之賢,豈必待黃龍方能見道乎?殊不知大道平易,愚者不及,智者過之。呂之工用見地,已臻玄境,唯此向上一路,待黃龍一指方破,蓋亦時節因緣,觸此機境耳。未見黃龍時,正此一著子,見亦見得,明亦明得,用亦用得,只是不能放舍。待黃龍點破而大休大歇去,方見本具之性,不因工夫修證而有增減取捨於其間也,容複何疑!” 按:①丹法之著,古今皆言道德陰符,參同悟真,為其要典。而世所稱道之雙修之法,皆宗呂祖。然自悟真出而呂祖沒。觀其後世立派著述傳法,皆宗呂祖而私悟真。 ②元工部尚書張士弘《悟真篇筌蹄》說:“此《悟真篇》,前後注釋可見三十餘家。”然後世注解悟真者正多如張紫陽曰: “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將先聖典教妄行箋注,乖訛萬狀。”清末學者劉師培(申叔)在《讀道藏記》雲:“翁葆光注極混亂,有稱翁淵明者,有稱無名子者,有稱翁葆光者,有雲無名子與翁葆光系一人;有雲薛道光注即翁葆光注所改。眾說難多,注疏本則用翁注為底本。實際此書成于戴起宗之手。與署名象川無名子翁淵明注釋之本許多地方不同,即翁氏自序一篇,《注釋》本亦刪改一半以上,不知何書為翁氏原本。且《注釋》本缺七律人人盡有長生藥一首,《注疏本》則不缺。其他部分將兩注本相校勘,不僅詩詞排列次第不同,字句亦多歧異,其異同損益,難予縷計。《注疏》本篇首存戴起宗序(至元元年),序後有空玄子考證此書授受源流。前有翁葆光序雲:“以禪宗性道歌頌詩詞三十六首畢其卷末,但道藏本後無此部分。”也正如佛家傳燈錄所載南陽慧忠禪師所言:“聚卻三、五百眾,目視雲漢,去是南方宗旨。把它《壇經》改換,添糅鄙譚,削除聖意,惑亂後徒,豈成言教?苦哉!吾宗喪矣!”更有甚者“更竄標目,割裂文義,顛倒段落,刪改字句。” ③吾讀悟真不知凡幾,雖不能如張紫陽所言:“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每讀其前後序,心蕩神馳,非羨其成就也,蓋其涵悲天憫人之意蘊,喚醒夢中人之義舉。後人有言:其“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煉,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遣其幻妄,而歸於究竟空寂之本源”。 三、世人什麼要研究陰陽派丹法? ⑴石泰《還源篇序》曰:“昔日在驛中,遇先師紫陽真人,以簡易之語,不過半句,其證驗之效,只在片時。” ⑵翁葆光注《悟真篇》“獨修一物轉贏虺”句雲:“雖男子身中皆陰,若執一己而修,豈能還其元而返其本,又將如何而回陽換骨哉?” ⑶張義尚先生曰:“道家高級養生功法為什麼強調陰陽接命之術呢?曰:第一,以人一入後天,乾坤易位,不行取坎填離之功,難複先天乾坤之本體;而取坎填離,法有多端,惟假體外同類陰陽運用之術,最為直截穩妥而效驗迅速。其次,人類由父母淫欲交媾而誕生,故淫欲一關,因是與生俱來,最難擺脫,而欲修道妙,又首戒淫欲,……一般對治淫欲之法,大都以戒範之,如五戒、八戒、幹戒;以觀轉之,如不淨觀、白骨觀,然如石壓草,草雖暫伏,一旦石去,草必重生,非究竟之道。……若夫至妙無上之道,則純是人體化學,藉身外同類陰陽運用,初則複還幹體,自然精滿不思淫,是為築基;次則以鉛制汞而結丹,則汞死不飛而完人仙之事,已可駐世延年。若因緣具足,別安爐鼎,重置劍琴,弦前弦後采金花,則汞性通靈而能應,返還功畢,自入聖域。”“金丹人元之學,百日築基,可增加六十歲之壽命,再行得藥、結丹,則有三百歲之壽年,其以後之煉已、還丹、溫養等事,則往往不是馬上可以續行,須待機緣成熟,方能從事,時間長短,或數年,或數十年,俱不一定也。”“真正最上乘的同類陰陽法,對年齡是沒有限制的,而且專門是為救治衰殘而設,古稱百二十歲皆可還丹,又說只要有一口氣在就可返還,正是指此。但此種方法,條件最難具備。”“真正的道家同類陰陽修法,……築基之後,則可延壽一紀(六十年),並且發白返黑、齒落重生、陽關緊鎖為驗。若機緣成熟,得藥結丹之後,則可有三百歲以上的遐齡,……三家與一般講同類修法不同的,是入門下手,即是靈父聖母、火藥俱全,一切俱賴身外陰陽之運用,修士只坐享其成而已,故能百二十歲,只要有一口氣在,便可還丹,此種功夫,完全是人體化學,故效果穩妥可靠……。” 按:①古今雙修著述雖多,但能明白描寫雙修之法之目的和效驗者,吾觀之甚多,唯張義尚先生言之最確。 ②張義尚、胡美成二位先生雖鼓吹陰陽派丹法,且有著述傳世。但張氏尊真傳,胡氏法悟真;一信三家之學,一標雙修之旨,蓋皆有所因緣矣。但二位先生皆未修習陰陽丹法,皆习清修丹法有所成就。 四、世所傳之陰陽丹法之傳承源流 ⑴張伯端的傳承源流: ①其《悟真篇序》自言於熙寧己酉歲入成都,“遂感真人授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後序說:“伯端向于己酉歲于成都遇師傳授丹法。”而未明言其師為誰,也未明言其法屬於那一種,雙修?清修?但其所直系親傳之石、薛、陳、白皆主清修!然其所著書歷來有陰陽、清修之注解路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千秋,但相互牴牾之處,莫衷一是。如當初張紫陽真人能明白說出,後人許多臆斷。但據王沐先生研究,世稱張紫陽為南宗祖師,其傳承有四個傳法系統,其中二個系統主清修,二個系統主陰陽。 ②臺灣李永霖先生《仙道源流》曰:“張紫陽自稱於西蜀天回寺,遇異人傳授丹訣,祇因王沖熙之言雲:‘舉世無人能曉,唯張平叔知之’,陸彥孚依此遂斷為張氏亦得劉海蟾之傳。蓋王沖熙曾得劉之傳授也;然亦有人謂為青城丈人,不知誰是?據《悟真篇》詩謂:‘夢謁西華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則西華即華嶽,《指玄篇》為希夷之作,然則此真人,豈非陳希夷乎﹖然即託言夢謁,則當非事實矣。” 又李永霖先生編篡,洪碩峰先生審訂《歷代神仙譜》敘張紫陽曰:“張紫陽,名伯端,字平叔,後名用成,浙江臨海縣人(黃嵩縣北),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九八七年),嘗為府吏。一日玩佛書,忽生擊竹之感,賦詩雲:刀筆隨身四十年。是非非是■還顛。一家溫飽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綬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問我蓬萊路。雲在青山月在天。於是縱火焚其案卷,因而得罪遣戌。後來浪跡雲水,遍歷四方,訪求大道。一日訪邵雍於洛,雍叩其年,雲:‘八十二矣。’雍告之:‘君無患道不成,因緣當在西蜀。’伯端乃謝去。時宋熙寧己酉歲(西元一O六九年),因隨陸龍圖入成都,遂感異人授金丹葯物火候之訣於天回寺。後往荊南訪都運馬處厚,得其資財,擇鼎安之漢陰山中修煉成功。於江蘇武進紅梅閣完成《悟真篇》。再訪馬處厚於河東,出示《悟真篇》,曰:‘平生所學盡在是矣!願公流布此書,當有因書而會意者。’時馬處厚為司農少卿(約為五、六品官),張坦夫為寺主簿(約為六、七品官),坦夫為陸龍圖之婿。馬處厚認為坦夫能知其術,遂以《悟真篇》傳之,坦夫又傳妻舅陸寶文,即陸彥孚之父也。彥孚當時童亦在旁,竊讀之,不能通也。陸寶文之幕府王箴袞臣曾言其兄王沖熙學道,遇劉海蟾得金丹之術。沖熙謂:‘舉世道人無能達此者,獨張平叔知之。’於是陸彥孚據此而斷言張紫陽亦得劉海蟾之傳,其實張紫陽但言宿成都天回寺,得異人傳授金丹大道而已,未言師承何人也。宋神宗元豊五年夏(西元一O八二),趺坐而化,住世凡九十六歲。留偈雲:四大欲散,浮雲已空。 一靈妙有,法界圓通。弟子焚其遺蛻,獲舍利千百粒,大如芡實,色皆紺碧。著有《悟真篇》、《悟真篇外集》、《金丹四百字》等書。張紫陽為仙家南宗始祖,精究禪宗,乃性命雙修集大成之人也。” ③張伯端曾為陸侁幕屬,陸侁之孫思誠(即陸彥孚)。薛道光(薛式)《悟真篇記》與清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有“陸彥孚記一文”所述張伯端身世及《悟真篇》付授之本末較為具體。如果《悟真篇記》記錄無誤,可做為最好的原始的資料。據南宋初翁葆光之說,張伯端的生卒年為987-1082,活了九十六歲。(也有言其生卒年為983-1069。)翁葆光、陸思誠皆去張伯端不遠,所述當較為可靠,而且翁序所言張伯端熙甯中(陸記謂治平中)隨陸侁鎮蜀而得丹訣,也與張《悟真篇序》於熙寧二年(1069)得至人金丹訣之言合。南宗僧志磐《佛祖統記》卷五二,亦謂張伯端得異人丹訣在神宗朝。 ④《青華秘文》書首《青奏》稱“某昨受青華真人玉清金笥長生世金寶內煉丹訣”,青華真人蓋依託之神仙人物,《法海遺珠》卷十四白玉蟾所述“追鶴秘法”師泒謂青華真人即鐵拐李喆,當屬無稽之談。翁葆光《悟真篇注疏序》,說張伯端于成都所遇者為青城丈人。青城丈人,是道教神譜中的“地仙之主”,自屬依託。張伯端嫡傳弟子從石泰到陳楠,皆言鍾、呂,白玉蟾及其門人輩,及後世研究者一般皆認為張伯端所遇為劉海蟾。《法海遺珠》卷十四白玉蟾所述“追鶴秘法”師泒為:青華帝君李喆傳鍾離權、魏華存,鍾離傳呂岩,呂傳劉操,劉傳張伯端,張遞傳至白玉蟾。白玉蟾門人留元長《海瓊問道集序》曰:“張(伯端)得於劉海蟾,劉得於呂洞賓。”陳守默、詹繼瑞《海瓊傳道集序》曰:金丹神水之說,“昔者鍾離雲房以此傳之呂洞賓,呂傳之劉海蟾,劉傳之張平叔,張傳之石杏林,石傳之薛道光,薛傳之陳泥丸,陳傳之白玉蟾,則吾師也。”白玉蟾再傳弟子蕭廷芝於元延祜七年(1320)撰《道德真經三解序》,列“大道正統”,謂從浮黎元始天尊遞傳至李亞,李遞傳鍾,呂、劉、張,從浮黎元始天尊至張伯端,為第三十一代。此說蓋出自白玉旬,白《快活歌》有雲:“大道三十有二傳,傳到天臺張悟真。”詩中“二”字蓋為“一”之誤刻。自稱出鍾呂劉之傳,當然有借其盛名以光耀教門的用意,但說張伯端遇劉海蟾,時代相合,非無可能;而且,從張伯端一系的丹法看,確與鍾呂劉一脈相承,即使張伯端所遇非劉海蟾,也很可能是鍾呂劉一系的傳人,故張伯端一系,亦可稱為“鍾呂金丹派南宗。”《讀雪竇禪師<祖英集>》,稱雪竇禪師為“老師”,贊曰:“吾師道高言語暢,留在世間為榜樣”,似曾親炙雪竇者。雪竇重顯(980-1052),與張伯端為同時代人,當時雲門宗下巨擘,可見張伯端的禪學,主要出雲門宗。 ⑤李永霖先生言:“世所稱之北宗祖師王重陽首徒馬丹陽之弟子宋披雲,傳法於李太虛,李傳予張紫瓊。據堪輿書所載,張亦精於青烏之術,張傳予緣督子趙友欽,趙又於芝山酒肆遇石杏林而受訣,後傳法於上陽子陳致虛。陳致虛,名觀吾,號上陽子,廬陵人。生於西元一二九O年。元文宗天曆二年(西元一三二九年)遇緣督子於衡陽,初聞道妙,猶有狐疑,復得青城丈人親傳先天一■、坎月離日、金丹之旨,抽添運用、火候之秘。於是自號上陽子。既得口訣,日夕不遑。欲煉無資,遍覓有緣。於是西行,教化百粵,旅寓夜郎。獠人強求其術不得,憤而置之鼓中,投諸大海。適遇田侯至齋奉使來祀天妃,見而撈起,言論投機,即師事上陽子。共傳弟子廿二位,著作有《金丹大要》上下二集,內容閎大豐富,書中亦援古書所用之術語,雖令人覺得繁瑣不堪,卻拈來皆見妙諦。其於金丹大道,可說得南北仙宗之嫡傳,唯畢竟精於陰陽栽接之道,陸潛虛極推薦其所註《參同契分章註》,但亦歎其未能細加剪裁。” 按:①如果張紫陽真人生於987或983年,那麼證之於《悟真篇序》中所說:“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那麼他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才從“真人”那裏得到真傳而成道。 ②從以上數段可以看出,張伯端之業師及生平之真實情況是永遠無法解開的迷。也可看出,自其弟子石泰以下確明言其師背景情況,已撲朔迷離,光怪陸離,從古至今皆然。而其丹法至白玉蟾後已凡人可承。且其傳人除白玉蟾外皆清修陽陰(雙修)並弘,尤其是石杏林傳人複雜難明。 ③白玉蟾在《快活歌》中說:“思量從前早是早,紫虛翁已難尋討, 我今不見張平叔,便把悟真篇罵倒。 從前何知古聖心,慈悲反起兒孫禍, 世人若要煉金丹,只去身中求藥草。” ⑵劉永年的傳承源流: ①兩宋間有劉永年,劉字廣益,號廣益子,自謂於紹興戊午遇至人親授口訣,而未言所遇者姓字,其沒有專著流傳下來。宋龍眉子《金液還丹印證圖後識》雲:“劉(奉真)遇悟真得其道,乾道戊己歲(戊子、己醜1169)成道于源邱山下。劉於淳熙庚戌(1190)授道于翁葆光。”門人稱其於南宋初遇張伯端得訣。劉永年于紹興壬申(1152)刊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其序雲:“永年紹興戊午嘗遇至人親授口訣,仍訓永年但看《參同契》,與我訣俱具。”《悟真篇注疏?陳達靈序》說:“悟真仙翁聞道於青城之上,餌丹于荊湖之間,一傳而廣益子(劉永年)出焉,再傳而無名子(翁葆光)出焉。”若一子門人某跋《金液還丹印證圖》之《後識》雲:“餘師若一子嘗曰:曾聞我師無名子翁先生雲:吾師乃廣益順理子劉真人,祖偕悟真仙翁肄業辟雍,惟翁不第,宿植靈根,學道道遂。後因念其同舍之有孫,時在紹興戊午,劉遇悟真得其道,願力不能成,遂刊彭真人《參同契義疏》,隱於市朝,方便接引。既諸同克,朝道戊己歲成道於虎丘之下。”朝道戊己乃戊子(1168)之誤,劉永年卒於是年,乃兩宋間人。文末翁又自謂於紹興遇劉,至庚申歲(1140),複遇寺簿盧公于姑蘇,始訣其秘,蓋盧公亦劉所授雲。據此,則劉永年之祖與張伯端為辟雍同學,劉永年本人未必親炙張伯端。《曆世真仙體道通鑒》張用成傳末雲:“其弟子白龍洞劉道人名奉真,白日飛升,即建康府劉斗子也。”亦未言劉奉真即劉永年。可見劉永年未必自言他遇張伯端得訣,劉永年非劉奉真,將劉奉真事蹟安于劉永年之身,乃林靜之誤。劉永年丹法主張雙修,形成南宗門下雙修派。劉永年傳象川無名子翁葆光及寺簿盧公,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金液還丹印證圖》吳興林靜《後敘》釋《後識》之說,謂劉永年即白龍洞道人,乃紫陽入室之徒,紫陽化雲後越七??,複與劉相遇于王屋山,作詩以勉志。劉至紹興中複遇紫陽,皆志於乾道戊已間,實逾百齡而後沖舉。此敘書於已酉歲,蓋即 1189年。其說與《後識》已不同,劉永年變成了三遇張伯端的“白龍洞道人”。若據其說,劉永年逾百歲而卒,而張伯端卒年他才十餘歲,不大有可能親侍張伯端。至於在張伯端卒後劉猶再遇之說,系由臆解翁葆光《悟真篇注疏序》所致。其序雲:“先子嘗謖餘曰:……天臺仙翁……少偕我祖肄業辟雍。惟翁不第……向在元豐間。與劉奉真之徒廣宣佛法。以無生留偈人寂。……後七年,奉真之徒到王屋山,復會仙翁如故。”此序開首先介紹陳達靈之金丹說,次稱“先子嘗謂餘曰”。金丹派師徒間行父子禮,此“先子”當指其亡師劉永年。翁序撰於乾道癸已(1173),時劉永年已卒。柳存仁先生《張伯端與悟真篇》謂此“先子”為“夫子”之謂,指陳達靈,似可商榷。陳達靈與翁葆光為同時代人,曾於淳熙甲午(1174)為翁《悟真篇注疏》作序,稱“悟真仙翁……一傳而廣益子出焉,再傳而無名子出焉”,而未言他與張、翁的關係。他號紫陽,自非張伯端徒裔,從序言口氣看,他與翁葆光為同道,而非師徒關係。陳達靈弟子白雲子《悟真篇直指詳說三乘秘要》後敘,自稱“幸自得遇紫陽仙翁陳公,親傳悟真適孫無名真人釋義,密以見授”。稱翁葆光為張伯端“適孫”,乃法孫之意。葆光《悟真篇注疏》序“先子嘗謂餘曰”以下,當是引亡師劉永年之言,敘劉奉真複遇張伯端事,而未言劉奉真即劉永年。 ②但其弟子翁葆光,字淵明,學道在淳熙年間,號無名子,生卒年代不詳。著有《悟真篇注釋》《悟真直指詳說三乘秘要》《紫陽真人悟真篇注疏》等數種,《三乘秘要》載張伯端有著名兩弟子:一為石泰;二為劉廣益。翁即廣益之徒,無名子為陰陽派,反對清修派葉文叔之注,乃於乾道年間自注 (1171)。宋龍眉子《金液還丹印證圖?後識》雲:“劉(奉真)遇悟真得其道,乾道戊己歲(戊子、己醜1169)成道于源邱山下。劉於淳熙庚戌(1190)授道于翁葆光。據元戴起宗在《悟真篇?序言》記載,其注在嘉泰甲子,始行流傳。按:①紹興戊午(1138),張已卒五十餘年,“劉遇悟真得其道”。如其指張紫陽真人則紹興戊午(西元1138年)張伯端已卒五十多年,顯系神話,當為依附之說;如其指《悟真篇》則另論也。 ②據上分析可以得出,劉永年得“至人親授”丹法,與張紫陽毫無關係,只是後人之附會罷了。至到其傳人翁葆光時和龍眉子時才拉來了張紫陽真人以立門戶。截至到“清朝閔一得才略識其門徑”(見下文同塵先生語)。惜時人對劉永年一系丹法研究很少,隻字片語,不能見其全貌。 ③又同塵先生為《龍眉子的還丹理論與〈周易〉關係考》一文按語言:“龍眉子丹法,據我個人研究,是南派劉永年一支秘傳丹法,是比較奇特的丹法,可惜後來知者甚稀,直到清朝閔一得才略識其門徑,傳出了生龍活虎丹法。閔真人標榜傳自白玉蟾,其根據當出於《金液還丹印證圖》王啟道的題詞“此圖系先師玉蟾親受,得祖師龍眉子親筆圖述,非人勿示,寶之惜之。”因閔真人在《尹真人證道仙經》第五章說生龍活虎之法乃是“此是瓊琯先生所遺,鶴林彭君纂入《天仙枕中秘》,世間尚有之”云云。 可知閔真人之生龍活虎丹法有此源流矣!今之讀龍眉子、無名子丹書者,要之在此處留心研究,勿為後世注家所誤(如陸西星之《測疏》、涵蟾子之《發微》)。特無名子之《悟真》注解以及《直指》,其中論述頗為《金丹真傳》所引證,但彼此非是一事耳!”如以上所引用之言不差,則劉永年陰陽丹法至龍眉子或者更前之又與白玉蟾有所牽扯。其然乎?其不然乎? ④劉永年于紹興壬申(1152)刊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其序雲:“永年紹興戊午嘗遇至人親授口訣,仍訓永年但看《參同契》,與我訣俱具”其为张真人之亲传阴阳丹法之弟子,此处没明言其师,但曰:“遇至人親授口訣”,“至人” 是何人?真得是张伯端吗?!而后世认为南宗五祖之一石泰在其著作中却明言得张伯端传授。 ⑶陸潛虛的傳承源流:李永霖先生言:陸潛虛,名西星,字長庚,淮海人,生於明正德十五年(西元一五二O年),……嘉靖丁未年(西元一五四七年)之秋,偶以因緣遭際,得與四溟姚君同被純陽眷顧,諄諄教誨,多歷年所。喜靖乙卯年(西元一五五五年)傳授地元,其二十年間,諸仙屢屢降授潛虛等人,誠可謂集仙寵於一身者矣。……陸潛虛之丹法為陰陽栽接之術,所著《方壺外史》係一部叢書,內容豐富,理論精妙,以《參同契測疏》、《參同契口義》為其畢生心血所在。然而仍未曾吐露一句口訣。但於玉液煉己之道,卻不吝洩漏其中天機。至於諸仙降授內容,大都記錄於《三藏真詮》中。……陸氏不但精於人元金丹,亦通於教外別傳,而道家方面亦有《南華副墨》一書,別出機杼、註解莊書,亦流傳於世,嘉惠後來。完成《楞伽要旨》作序時,已八十三歲。又四年,萬曆卅四年(西元一六O六年)即坐逝。壽八十有七。所傳丹法,玄門稱之為東派。洪碩峰先生言:陸潛虛之《方壺外史》乃一部叢書,內容包括《玉皇心印經》、《陰符經》、《入藥鏡》、《百字碑》、《金丹四百字》、《金丹印證詩》、《青天歌》諸書之測疏,以及《悟真篇註》、《玄膚論》、《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圖》、《七破論》、《道德經玄覽》、《參同契測疏》、《參同契口義》,尤以後二書,在人元栽接丹法中,可謂精醇無出其右。 ⑷孫教鸞的傳承源流:李永霖先生言:孫教鸞,齊人,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甲子(西元一五O四年)。髫年好道,弱冠得秦野鶴傳授守中採葯、結胎出神之法及王雲谷胎息玄關、抱一無為之旨。遂與李若海結為丹友,坐圜歲餘,瑩徹機先,預言未來,歷若燭照。李若海以為道在此矣。孫教鸞則以為非陽神沖舉之道也。於是遍歷天下,跋涉六年,遇石穀子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煉己、金液煉形口訣,乃晤若海,重整靜室,畢力修持,終未成事。忽一日,有安老師者,形枯神爽,扶杖而來。語教鸞曰:「如此修持,恐難成就。」教鸞聞而異之,乃問超出生死之道。安師曰:「金液還丹而已!必先明真陰真陽、真鉛真汞、逆來順去之理,然後再言九轉金液還丹之道。」然後又說物無陰陽,安能自孕?牝雞自卵,其雛不成,我之真汞順去投鉛,可以結凡胎、育男女,故雲順則生人,逆則成丹也。然金丹非禦女採戰之事,家家自有,並非自身所有。教鸞聞後,猶未豁然。一日遊華山,遇一神蔔頭陀,乃扣問何時得師聞道?頭陀答曰:「安為汝師。」三問三答,皆如此語。於是與李若海殷勤懇求。安師遂予指示,二人乃執弟子禮,並施法財,置丹房器皿、虎龍琴劍,奉安師入室。行之九月而得葯。二年餘,煉己還丹溫養事畢,安師遂辭去。教鸞既得訣,沈浮世間廿餘年,未獲護法道侶。年六十八始娶妻。七十歲生子汝忠。七十三歲生子汝孝。八十八歲後生一女。外護未得,無法入室。於是冒禁,傳授其子,並希其子為之護法。其子乃語諸友人,薦諸京師縉紳,共助法財,遂備鼎爐琴劍而入室行功。明萬曆卅六年(西元一六O九年)危坐一榻,頂有白氣,鬱鬱浮空,異香四澈,人皆異焉。按:教鸞之長子汝忠著有《金丹真傳》一書,分玄功為九節,內容繁煩,較之《悟真篇》、《方壺外史》相去遠矣。清初陶素耜、仇兆鰲、方內散人、汪啟賢等皆屬於此派所傳。《金丹真傳》作者為孫汝忠、孫汝孝兩兄弟,其師乃父,即孫教鸞是也,孫之丹訣得自安師,雖然為栽接之法,但繁瑣無當,仇兆鰲為此派嫡傳,陶素耜雖屬此派,然實欽遲陸西星之精醇,觀其著述可知。仇氏雖精此道,然據其詩之意,恐亦曾為敗軍之將也。按:今人同塵先生《〈金丹真傳〉要旨略釋》一文對其丹法評議頗多精采,可尋而細閱之。 ⑸其他人物情況:呂祖,世皆認為其實為栽接清淨之集大成者,呂純陽於玄門中,鹹稱“呂祖”。“張三豐,乃呂祖之後,唯一克享大名之神仙。據其自敘,所師乃火龍真人賈得昇,張則精於三元丹法,初以人元雙修了手,繼則修煉天元神丹,所著有《無根樹詞》、《玄要篇》、《大道論》、《玄譚集》等書。”(李永霖語)近人今人研習陰陽丹法世知者有鄭觀應、方內散人、呂甘澤、陳櫻甯、張義尚、胡美成等。前三位實踐者,後三位為研討者。六位前輩皆言所授為真傳之法,但據現今資料來看,各有其傳承,但修習者之效驗多有難言之情狀。按:①呂祖、張三豐二位真人非我能言者。此處不細論。但其著作典藏今存世較多,可取而觀之。後世之東西兩派丹法多受呂張二位真人傳授,但其得授因缘多神妙之情,其信乎!其不信乎? ②近年以來,有清仇兆鰲、陶素耜二人多為世人觀注。尤其是“仇注參同悟真,多口訣之顯談,而又能為文雅馴,有條理,法、訣具全,故可推之為人元丹道一個高峰。”“仇陶二家,蓋有清一代人元派丹法之高峰,有志研究人元丹法者,若能熟玩二公之書,自能得人元丹法之三昧也!”“仇兆鼇撰參同契悟真篇集注,闡明南宗口訣尤詳,為丹家之秘藏。”(同塵先生語) 五、總評 ⑴根據以上粗略分析,可知世傳之陰陽丹法至少有六個不同的源流傳承:第一個是呂祖。第二個是張三豐。第三個是張紫陽。第四個是劉永年。第五個孫教鸞,第六個陸潛虛。除呂張二位元真人根據現有資料無法證明其有繼承其陰陽丹法傳人外,其餘幾位或有其連續之傳人,直今不絕如縷。但其是否是真正的陰陽丹法,或其丹品之高低,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具體修法細節多有不同者。 ⑵洪碩峰先生言:“日前(2005年5月)與永霖先生閑談,若有心擬欲研學南派丹道學術,請參考下列所述書目次序:仇兆鼇著:《悟真篇集注》、《參同契集注》;陶素耜:《參同契脈望》、《悟真篇約注》;陸潛虛:《參同契測疏》、《參同契口義》;陳上陽:《周易參同契分章注解》、《悟真篇三注》等書。若其餘者,必須另具只眼,以免望梅止渴、想入非非、空中樓閣、徒勞夢想。”此处李先生所录之书之次序,其人物有意深存矣!阅者大须注意之,不可轻放过也! ⑶臺灣李永霖先生之《讀各家參同註隨筆》中言:“《參同契》一書為東漢上虞魏伯陽援周易而撰,文體頗類《金碧古文龍虎上經》,字句相同之處亦復不少,其成書年代先後殊難斷定,……蓋參同為陰陽二品丹法,而龍虎則為鉛汞爐火之術也。……略後張紫陽撰《悟真篇》,其間作用,無不源於《參同契》,故自宋後,玄修之士輒參同、悟真並舉;參同說理之處多,悟真論事之訣詳,故朱子於參同有無下手處之歎。至於參同所謂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之秘旨,除張紫陽別出心裁,自《悟真篇》,吐露端倪外,唯元時上陽子註《參同契》,乃詳敘三關三候功夫,不求之坤,不求之坎,而直接求之於兌,上閉稱有,下閉稱無,兩孔穴密義,……種種難聞之法始為人悉,故明代陸潛虛作《參同測疏》及《口義》,其宗旨則上陽也(陸氏自謂)。” 李永霖先生《仙學匯宗》曰:“南宗栽接,則以陸潛虛之說最為簡潔,……。”其在為陳櫻寧《參同契講義》做的序中說‘栽接之術在玄門之中,相傳頗秘,其實並非專借之即可成道,蓋下手,了手皆須依賴清靜,其中轉手始分清靜與栽接耳。(下手、轉手、了手,撒手與常義不必相同。)最終仍須歸於清靜虛無大道。陳公曾極力提倡清靜,而罕言栽接,蓋恐由個人問題,演成家庭問題,終成社會問題也。’“「龍虎丹法」之存在,係由《悟真》以術語為詩開始而引發。術語如何解釋,端在個人之知見。” ⑷李永霖先生言:“如今參同悟真陰陽二品丹法,殆成絕響,知者既已寥若晨,行者當如鳳毛麟角,蓋今日之社會已非古時之社會,古時陰陽修法殆已不適於今日之環境,唯恐千古以下,研習丹訣者有所誤會,故正本清源實責無旁貸,特引錄先賢經驗語,真實語,以為後人潛究之資,尚祈海內外高明隨時匡正,以助不逮。”孤峰外史先生《評三家龍虎童男童女之術》:“如果為金丹大道,當令人天欽仰欣羨,何不請自詡得術者,以其子女為龍虎,供人磁石吸鐵,既不損分毫,且成就一神仙哉?汪東亭謂:「孔子不得不哭麟,卞和不得不泣玉」,恨恨投筆江心矣!” 六、後記洪碩峰先生言:“做為一個讀書人,一生最榮耀的責任是正確的告訴他的國人同胞及世界同胞,什麼是:生命生存所必須的訊息!” “屠龍之術,天下無敵,挾技固足以屠龍,然天下實無龍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傾命。”“擬學金液大還,如果福慧不足、不能順心所願,藉以了生脫死。無妨退而求其次,清心寡慾、寶精裕氣,念佛參禪,崇德尊道,安頓心身,至少也能增長福壽、減少病痛、離苦得樂。” 李永霖先生來函示隱仙同仁(日期 11-09-2004 ): …吾年漸長,不復當年閒暇,今則日打太極拳以養生,兼參禪學、中觀以建立無掛礙,無恐怖之心,以除妄念,破執著之超越苦海為宗旨。個人環境不同,際遇有異,不容我做子午卯酉之練功,只好另闢蹊徑。昔日楊青藜猶望杜心五能前來教更上一乘工夫,終其生而不知杜已於民國43年去世。我今以為前車之鑒,以一玄老人之言為確,丹道乃養生之術,練心當求之般若、中觀宗門也。諸君勿河漢斯言,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法塵分別影事。神仙之事,古人實未親造其境,但以小說相傳為實,經不起科學考驗;世尊終其一生,亦不敢斷定「我」之存在與否?只在「常」「斷」之間不能肯定。此一時感言,諸君以為然否?為恐驚嚇後學,勿妄語人可也!”。“中定附筆:……學丹道在求抗老延衰,健康長壽;學宗門在求智慧圓覺,死生無兩。” 唐代仙人譚峭曰:“線作長江扇作天,靸鞋拋向海東邊。蓬萊此去無多路,只在譚生拄杖前。” 又:此第三篇吾之拙劣之文,皆蕴心多年,今一吐出,供诸同道参阅批评指正。今后歇心搁笔,不做之无益之文,唯实证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