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的山本一木: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2:51:09

长期以来,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类全新的概念,多数人根本没有听到过有机食品,即使听说过,也往往将其与绿色食品相混为一谈。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对安全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近2-3年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了,不少人不但已经听说过,而且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开始有有机食品销售了。尽管如此,国内大多数人对什么是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有机食品有何意义,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怎样等等问题还是不怎么清楚。
1、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
我国目前在推广的安全食品有三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前两种食品是为了适应我国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基本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我国特有的。有机食品则是一种由发达国家首先兴起,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到目前为止要求最为严格的安全健康食品。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和有机产品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有机农业 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使用离子辐射技术,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食品 是指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而且获得了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可食用农产品、野生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有机食品需要满足5个基本要求: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标准;3)必须有完善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核体系,并有完整的记录档案;4)其生产过程不应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而应有利于环境与生态的持续发展;5)必须获得独立的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的认证。
有机产品 是指包括有机食品在内的所有以有机方式生产,符合相关的有机标准的产品。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有机产品有:有机食品、有机纺织品、有机化妆品、有机木制品、有机花卉、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等,甚至还有集有机食品、有机纺织品、有机木制品和有机化妆品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有机旅馆。
2、全球有机食品的发展情况
(1)起源与发展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德国和瑞士,这在当时是对应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而产生的一种生态和环境保护理念,而不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世界上最早的有机农场是由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罗代尔农场”。 1972年,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欧洲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里程碑。现在,IFOAM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界公认的联络与协调中心,拥有分布在全世界100个国家的730个会员机构。
随着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进口需求的急剧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到2002年,全世界不同程度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国家已经多达130多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有约30个国家,其余为欧洲、北美和澳洲国家。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也开始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
现在,每年2月都要在德国的纽伦堡举办“世界有机博览会”(BIO-FACH),参会的机构一年比一年多,参展的有机产品有上千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食品。IFOAM每3年召开一次全球会员大会,来自有机行业各领域的千余名代表会聚一堂,共同商讨有机事业的各项重大议题,交流经验,协调发展。各大洲的有机贸易博览会也定期在各地举办。可以说有机食品事业已经走上了一条正规的持续发展道路。
(2)推动因素
推动有机食品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消费者的健康和环保意识日益加强,对食品健康、安全和营养问题非常关注(2)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3)中国加入WTO给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机遇(4)食品安全事故(丑闻)的接连发生;(5)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6)超市销售网络的快速发展;(7)政府的优惠鼓励政策;(8)有机产品标识方面的规定增加了有机产品的可信度。此外,还有一些由于各地不同背景和条件而产生的推动因素。
(3)市场与销售额
发达国家的有机产品消费占全部食品市场的比重多数不超过2%。前几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有机市场的年增长率为30%~40%,其他欧洲国家的年增长率则为20%~30%,美国的年增长率估计接近20%。现任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部长的赛娜特.屈耐斯特女士提出了到2005年和2010年,德国的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比例分别为10%和20%的目标,而奥地利现在则已经达到8%以上的水平。
一个国家的有机食品市场的消费量并不一定等于其生产量,多数发达国家由于受国土面积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或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其所消费的有机食品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欧盟就从60多个发展中国家进口有机食品,英国每年从巴西、印度、中国、墨西哥等9个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各种有机食品达12000多吨。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其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十分有限,产品主要供出口。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向欧盟国家出口的有机食品中,阿根廷就占了70%左右。可见,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这方面还大有发展潜力。
3、中国有机食品的兴起和发展
(1)农业基础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农业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几乎都不依靠农用化学品,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其中包括当今人们还在大量采用的病虫草害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我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为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到2003年6月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1929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总数为3427个,其中 “AA级绿色食品证书”60多个。 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是比较接近的,但在标准上及管理方面有些差异,在国际上还不能作为有机食品销售。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起步和发展
1989年,我国最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个。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后改称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 简称OFDC),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有机认证机构。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1995年进入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CIA-JAPAN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
(3)标准与法规
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正式颁布强制性的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标准,因而,各个认证机构执行的认证标准也就各不相同。尽管标准各异,但原则要求(禁止使用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禁止转基因技术及生物,转换期、缓冲带、轮作、销售量控制等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认证过程中执行标准上实际存在的差异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2003年8月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作为国家标准蓝本的“有机产品生产与加工认证规范”就是在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中国政府现已开始涉及有机认证方面的国际合作事宜。阿根廷、以色列、匈牙利等国家由于与欧盟签署了协议,完全执行欧盟标准,而被列入欧盟的第三国名单,在这些国家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可以顺利地进入欧盟市场。但我国尚未就有机认证的互认问题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展开正式谈判。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对境外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的相关问题也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对保障我国境内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4)我国有机事业---行业现状
1)从国外市场到国内市场
1999年之前,我国的有机产品主要是根据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生产的,其中95%以上出口到国外。在2001年之前,我国认证的产品出口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明显的障碍。但2001年以后,日本制定了有机农业法(JAS),规定凡是进入日本的产品,必须由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批准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后,才能作为有机产品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美国也通过并实施了国家有机标准(NOP),未通过NOP认证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美国有机产品市场。再加上国际上对食品加工行业获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的要求越来越严,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遇到了明显的“绿色壁垒”。这一方面影响了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促进了我国有机事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尽管2001年后,我国有机产品的出口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但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以及经过国内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出口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1999年还基本不存在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到2000年就开始启动了,此后的几年中,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蔬菜、茶叶、大米、水果和蜂蜜等。基本上都是由OFDC等国内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在北京和上海的超市里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买到认证的有机蔬菜,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有数十家商店都在销售经过认证的有机茶。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由OFDC认证的有机转换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3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由OFDC认证的有机转换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2~3倍,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当然这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食品的价格定位。根据对南京的有机转换蔬菜的市场调查,其价格为常规蔬菜的1.5至2.0倍左右,明显低于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由OFDC认证的有机或有机转换大米的价格为同等级常规大米的1.4~3.0倍。
由于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对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过全面的统计,因此要得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的确切数据有一定难度。根据对全国获得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和平均产值的估计来推算,2003年我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总额为19.3亿元人民币(其中,栽培作物17.5亿元,野生采集0.75亿元,淡水养殖0.15亿元,海水养殖0.50亿元,其它0.4亿元),估计其中有近70%进入市场,即作为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销售的有13.5亿元。在这13.5亿元的销售额中,出口额约为1.3亿美元,国内销售额近3亿元人民币。以全国13亿人口每人每年平均食品消费额为1200元计,则我国国内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占常规食品销售额的比例约为0.02%。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相比,相差100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经济领先国家,即使我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总额的0.1%,也已经是2003年的5倍,可见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分析,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更何况许多发达国家制订的有机食品发展计划把2010年的指标少的定在5%,多的达到了10%,而这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从而给发展中国家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我国有机产品市场的规范化
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例如,几乎所有购买在中国境内认证的有机食品的外商都会根据国际惯例要求出售方提供由有机认证机构出具的销售证(Transaction Certificate),因此在中国有机认证产品的出口方面,基本不会存在假冒和超额销售的问题。而许多销售有机食品的国内超市或商家却还不知道需要由供应方提供销售证;国内消费者也很少有人知道市场上销售有机食品除了应出示其认证证书外,还应具备相应的销售证。相当一部分有机食品贸易商虽然清楚地知道申请销售证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会尽量采取各种办法来避免申办销售证。事实上,有机认证机构一般都会向获证者一再强调申请有机食品销售证和规范使用有机标志的重要性,但由于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缺乏有效协调和管理,国内某些地方的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混乱情况。
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有机产品在市场上体现了其真正价值,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从事有机事业的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的积极性,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离不开有机产品。如果有机产品长期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如果有机产品的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则有机事业不但不会发展,反而会逐步萎缩,直至消失。
在有机产品产生的利益分配方面,目前需要十分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落实有机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农民的利益,相当一部分贸易商在处理与有机农民的关系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积极性。其实,真正精明的贸易者应该是有长远目光的,他们应当清楚,只有生产者与贸易者的“双赢”才能持久,才能稳定,才能有更美好的前景。
3)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
贸易公司加农场(或农民)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又称“有机订单农业”的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模式,但具体的组织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由拥有农场全部管理权的公司经营有机农业,或由从事有机贸易的公司租用一片农地,选派合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实施管理,雇佣当地农民从事生产;同时,公司聘请有机农业和加工方面的专家对生产和加工实施指导,公司负责实行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贸易的一条龙式综合管理。这种模式最能保证产品的有机完整性和质量。
但在中国大量存在的、也是在第三世界十分普遍的有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小农户集体有机生产组织”,即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数十户、数百户,甚至数千户农民都愿意以有机方式开展生产,并且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量跟踪体系,这些农户所拥有的所有按照有机方式生产的土地就可被作为一个整体的农场来运作并接受有机检查和认证。每年国际有机界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同行们都要通过会议、通讯、交流和实践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做好小农户集体的有机生产和管理,如何对小农户集体进行认证等等。目前,虽说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还远远没有结束,但已经有不少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问题是,各国情况不同,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小农户集体有机管理体系的质量相差也很大。最好的办法是由一个贸易公司,特别是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的公司与小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完整性和可靠性。
我国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由农民自发建立了各类地方性的有机农民协会,如安徽岳西的两个村级有机猕猴桃协会和有机茶叶协会、安徽舒城的一个村级有机板栗协会等,都在组织有机生产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集体自身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很难解决市场问题,因此他们能采取的最佳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也还是与贸易公司相结合型的模式。总之,市场是决定有机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模式都必须将市场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5)研究、咨询和宣传
我国不同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需要有不同的模式,也需要不同的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土壤培肥以及保鲜加工等技术,为此,必须强化有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预防技术研究及措施,形成有机农业的服务产业。
在对有机食品的宣传方面,目前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在2003年7月对南京某有机蔬菜专卖店顾客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三分之二的顾客都是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情况下,在电视台的“娃哈哈有机茶”广告做了近半年后,还是有40%以上的人只是在来到该专卖店购物时才听说有机食品这个新名词的。而顾客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成为有机蔬菜消费者一个月后还是不清楚有机食品与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区别。可见我国在有机食品的宣传方面的力度还很不够。诚然,有机食品的性质和生产的难度决定了其不可能像无公害和绿色食品那样迅速普及,但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是与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认知度密切相关的,对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它至今仍未被人们广为认知的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应该积极发挥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
目前,在一些农业和食品院校中,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已经成为一门课程,这对有机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各地的教育和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在科普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方面的内容,在广大的消费者中普及有机食品知识。
总结:我国有机事业,行业现状主要表现为
1、 有发展潜力,但发展缓慢且困难
2、 有机知识宣传不够,百姓对有机产品不了解
3、 需要扩大国内市场销售
4、 行业规范不完善,需要加大管理
5、 需要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
有机事业的意义与价值
(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陷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以往有些地方出现“谈食色变”的现象。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二) 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
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即所谓非关税贸易壁垒),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可能打破壁垒。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四)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有机农业食品在国际市场止的价格通常比普遍产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此,有机农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我们新昌有待积极而稳妥地发展。
2011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两会热点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食品安全成为2009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也催生了2009年6月出台的《食品安全法》,2010年春节期间,海南毒豇豆席卷全国,三位副总理携15部长共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委员会应运而生。然而2010年,微博仍盛传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的胃‘很结实’,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三鹿粉、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罂粟汤……”。这虽然是一句调侃,但显然流露了百姓对当前食品安全的担忧。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食品安全问题连称惭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始终是百姓关注热点。2011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重点关注食品安全这个话题!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不是个小事情,一方面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现在很多中国人纷纷抢购洋奶粉,到了国外超市就奔着奶粉专柜去,大包大包地买。本国消费者的不信任让外国人开始质疑中国的诚信环境,也给国外厂商借机哄抬价格的机会。”在3月4日下午的民盟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圣坤的一番慷慨陈词,引发了在座委员的热议。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重拳频出。但是,普通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两会期间,记者走访了不少委员,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提供了一些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真知灼见。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据悉,此次民建中央的政协委员以集体名义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认为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改革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该提案建议,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完善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要素。”该提案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之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因为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制定详细、执行到位。借鉴欧盟的经验,我国应该在实践中对《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以细化和具体化,且确保执行落实到位。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委员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权责不明,造成了“谁都管、谁都不负责”的局面。对此,民建中央建议,应在国家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同时明确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问责制。
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又是一个日常而普通的公共事务。对此,政协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通诚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刘公勤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
建立全过程产业链监控体系
“我是搞农业的,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目前我国只是注重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检验,对之前的过程不重视,建议应对4个环节的安全进行检验:一是土壤质量、生产基地的安全;二是生产过程中物资投入的安全,如农药、饲料、灌溉水的安全等;三是生产管理中的安全;四是进入市场时的检测。抓好食品安全,土壤安全是基础,建议尽快对土壤耕地的保护进行立法。”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谢德林在3月5日小组讨论时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容易忽视的几个环节,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提出,食品企业在发展壮大中,不能忽视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监控。“从生产资料如水、土壤、饲料开始,就应该加强监控,不能等到进入市场时再检测。
很多委员在讨论中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尽快着手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的产业链监控体系,在如何扭转基层监管乏力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做文章。
及时提供更透明的信息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心,体现了政府对群众意见的认真态度。近几年来,经常会有一些舆论热议的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牛奶问题等,让民众不知所措。”3月5日下午,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府参事室主任张嘉极在发言中指出,政府应该对此多研究,及时给民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让民众有更准确的判断。
政协委员、安徽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穆可发认为,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特别是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要强化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的管理,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则提出,“毒”的确是从嘴里吃进去的,但是很多“祸”也是从口里讲出来的。他所指的是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渠道问题。“前不久传出的蘑菇含有荧光剂的消息,竟然是北京的一个小学生监测的结果,引发了市民的恐慌,这说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很脆弱,一件小事就能引起大的混乱。”张澍委员认为,要把食品安全问题真正解决好,必须有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由真正有监管权力和资质的部门负责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政协委员、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的发言则敲响了警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警惕和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美国的激素牛肉在上世纪60年代给法国儿童带来的危害,使得欧盟宁可支付高额关税赔偿也坚决抵制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社会稳定,应十分小心,尤其要加大对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版权所有:国家有机产业联盟网     京ICP备09070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