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亮剑人物对比打分:善良的人总是年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22:12:35

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这样说:“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那些长寿的人多是敦厚、善良、豁达之人。

山东济南有一位名叫孙学元的长寿老人,他一家曾发展到五世同堂的116人的大家庭。年龄最大的儿子84岁,年龄最小的曾曾子孙3岁。

孙学元虽然过了颐期之年,但身体还很健康,耳虽有点聋,但眼不花,生活完全能自理,85岁那年,他还上场打麦子。当人问及孙老的养生之道时,他64岁的小儿子孙玉相用两个字概括父亲的长寿之道,那就是善良。

孙学元老人的善良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他年轻时就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平时极少生气,什么事宁可吃亏也不贪小利。在生活最困难的年月,他曾在路上拾到一袋米,如果带回家足够一家老小过个好年。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把米拖到路边,等失主认领后才回家。如今,由于老人持家有方,待人善良,全家人和睦相处,对老人都很孝顺,生活虽然朴素,但身体都很健康。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心中充满善意、多行善事,视他人为朋友,乐于助人,当他人摆脱困境时,心中必然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在世上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欣慰之感和精神力量,不仅是自我完善的催化剂,更是养生的营养素。因为欣慰使人精神愉快,而一个经常处于愉快心境之中的人其免疫力高,抗病力强,就不容易生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相反,那些道德品质低劣的人,特别是套上名利枷锁的人,名利熏心,遇事斤斤计较,总想算计别人,又怕别人报复,终日不得安宁,处在一种紧张、愤怒和沮丧的情绪之中。这种不良情绪,使机体内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有人通过对一些犯罪分子及常做坏事的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他们常处于一种紧张和压抑状态,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其寿命也比常人大大缩短。

缺少道德修养的人,还特别容易与人发生争端,怨天尤人,常因一点小事而使矛盾激化,难以摆脱心理困境,这样的人看上更阴郁,也更显老气!

历代医学家也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德。孔子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千金翼方》中也强调:“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贪,此皆有益老人也”。足见,养生须先养德,养德有益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