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伺候妈电视连续剧:上海生鲜超市新冲击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2:07
上海生鲜超市新冲击波

  好比百米冲刺。昨天上午7点30分,农工商超市管弄店刚开门,早已等候在外的二三十名顾客,便箭一般奔向位于二楼的烤鸡和蛋品柜台。不一会儿,两支长长的队伍就延伸到了楼梯口……
  
  上周五,农工商同步开出2家生鲜食品超市———管弄店、曲阳店。开业仪式上,农工商超市负责人表示,现有100余家农工商标准超市,也将大幅度提高生鲜商品比例,最终实现居民开门即见“中央空调小菜场”。
  
  上海是全国最早出现连锁业态的大都市之一,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无论月薪过万的白领,还是中低收入家庭,农贸市场依然是他们买菜的主渠道。上海某知名连锁企业曾放言,到2003年年底,生鲜超市达到300家,但至今仅仅开了3家。在全市2000多家农贸市场的包围中,它们显得如此势单力薄。
  
  城市的发展,呼唤着与其能量匹配的现代化菜场;连锁业态的成长,积聚着整合农副产品流通渠道的冲动;百姓焦灼的眼神,盼望着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
  
  然而,在目前的条件下,生鲜超市再度出击究竟能走多远?
  
  挑战不仅是价格
  
  管弄店带来的生鲜冲击波首先是价格。经营者郑重承诺,大部分生鲜商品的价格要与周边农贸市场持平,10%的商品要低于周边农贸市场,一些促销商品更要充当“价格杀手”。
  
  果真如此吗?记者昨天特意把农工商管弄店部分商品价格,与距离它200米左右的华池菜场做了一番对比(见上表)。
  
  先看蛋、肉。显然,农工商鸡蛋价格相对较低,而肉的价格比农贸市场要高;再比水产品,超市同菜场相比有高有低;最后比蔬菜。不难发现,管弄店蔬菜价格普遍比华池菜场低。此外,管弄店还销售档次较高,可直接入口生吃的“罗马波士顿生菜”,价格为每500克5.80元,而这类菜在华池菜场是看不到的。
  
  一些品牌肉、品牌水产之所以价格要远高于农贸市场,因为其中包含了农产品检测、认证、品牌维护各项费用,从综合成本来测算,价格虽高,但物有所值。而那些特价商品所以能冒着亏损风险做下来,更因为大流通所具备的成本控制能力。特价商品能带动人气,从而实现整个经营的盈亏平衡,这种加减法是农贸市场小打小闹的经营业态根本无法比拟的。
  
  评判孰优孰劣,除了价格因素,更有品牌品质和购物环境。管弄店内,一些品牌农产品,如爱森肉、上食肉、东泰甲鱼、小白领鸽子等,都制作了专门的广告宣传片,上面不仅标有商品产地、认证证书编号,甚至还有菜谱。购物环境的对比就更鲜明,华池菜场里,地上到处是污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腐烂味与鱼腥味混合的味道,而超市里洋溢的是烤面包、蒸馒头的香味……据记者观察,生鲜超市的主力顾客绝大部分是社区退休老人,他们购买的踊跃度显示,“中央空调小菜场”在这一社区已经初步取得成功。
  
  二度出击的底气
  
  搞经济,怎能不谈成本?比农贸市场还要低的价格,运营成本却要远远高出农贸市场,经营规模又比不上动辄二三万平方米的大卖场,管弄店这样开,做得下来吗?全国同行中不时有“农改超”失败、生鲜超市水土不服的消息,沪上生鲜业二度全面出击,时机是否成熟?
  
  在连锁业专家顾国建教授看来,以往沪上生鲜超市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经营生鲜超市的企业没有下决心建立自己的生鲜食品供应链,大多将生鲜食品包给供应商经营———中间环节一多,价格上自然没有什么优势。同时因为供应链的分散,商品的品质也难以控制,当年超市货架上,蔬菜品种又少又不新鲜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今天,生鲜超市又凭什么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工商超市认为,通过多年经营大卖场业态的成功经验积累,他们在生鲜方面已探索出“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从长三角地区直至江西、黑龙江,农工商共建有13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今,农工商超市90%的生鲜食品都由生产基地直接供货,没有中间环节,成本降低,售价就可降低。目前,上海农工商超市每天销售1.5万只农工商烤鸡、130吨农工商大米、100吨农工商鸡蛋,它们全部来源于各大生产基地。以杂交鸡蛋为例,目前市场供应价格每500克在3.4元左右,而农工商只卖2.6元。由于产加销一体化,生鲜商品食品安全可以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即便余下不到10%的来自批发市场的自采产品,也必须进入总公司检测中心“验明正身”,确保端上市民餐桌的东西件件令人放心。
  
  顾国建认为,做生鲜食品,利润来自供应链管理,难点也在供应链管理。沪上超市业经过10年快速发展,像农工商、联华、华联、家得利等骨干企业的生鲜供应链,已不逊色于洋超市,如果在经营规模、门店管理上能更上一层楼,大规模切入生鲜超市业应该是正逢其时。
  
  繁荣背后的隐忧
  
  开业短短几天,管弄店业绩远远超出预想。记者的采访不时被打断,因为生意太好,主管时不时要用对讲机向总部申请,要求再抽调人员来帮忙。
  
  但繁荣之下,经营者也流露出些许隐忧。
  
  生鲜超市要取代农贸市场,价格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不断抬高的商铺租金,生鲜经营的风险正在加大。目前,中心城区的商铺已到了一铺难求的境地,而城郊新建居民小区,商铺租金也在不断提升。联洋社区的一幕堪称“经典”:一条原来规划用以满足老百姓开门七件事的社区商业一条街,由于租金过高,已然成为房产中介一条街,便利店、邮局等便民业态根本无力进入,更别说利润很低的生鲜超市。
  
  与农贸市场的不公平待遇,是生鲜超市经营面临的又一道坎。据了解,超市经营农产品,要缴纳13%的增值税,而农贸市场的摊主只需缴定额税;超市做到诚信经营、确保食品安全,要付出大量管理成本,而农贸市场一些摊贩的违法成本却相当低;此外,在我们的城市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造成马路菜场屡禁不绝。农贸市场本身也遭遇着马路菜场的打压,生鲜超市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超市自身的管理风险,也令经营者担忧。农贸市场小家小户经营,各摊位损耗能降至最低,而生鲜超市在配送、销售过程中,损耗却非常大———蔬菜每从车上翻运一次,就要损耗5%;虾经过车辆颠簸,要死掉一大半;鱼经过运输折腾到门店,虽然还活着,可都肚子朝天了;销售过程中,顾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鲜商品极具杀伤力。此外,采购部门的素质、职业操守也影响着超市生鲜商品进货的价格和品质。
  
  生鲜超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农贸市场共存是必然的。要让生鲜超市可持续发展,光有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广大消费者的爱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生鲜经营是中国加入WTO、零售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本土超市业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次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