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彩色灯: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名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1:05
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名词

    ▲教育效能: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 生理平衡分泌性

     △安全上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 家庭安全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等

    △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 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 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罗森塔尔效应

    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

    8个月重新测试。

    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有其心理危害的,它会在教育中形成自傲和自卑的对立。对好学生过分偏爱的教师,其所带的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部分人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另一部分人缺乏自尊,或自尊心受损,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多数学生成了受冷落的“被弃者”,我们应该防止这一教育的负作用,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差别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法则。有教育就有“差生”,这里讲的“差生”,不是那种学习勤奋而成绩不佳的学生,而是那种不讲学习而又调皮捣蛋,经常违反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开始时还能用平和的心态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望用自己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们,可当这些工作的“转化”效果微乎其微,甚至一点都没有时,很快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继而火气上升,心浮气躁,工作方法也变得简单而粗糙。结果出现一种讨厌的心理,一见他们就没好心情,更没好脸色。只要这些“差生”一犯纪律,对他们不是批就是骂,教师原先的那份耐心全失,可结果是“差生”的表现越来越差。

  教育这类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差生”,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单用“严厉”的方法十有八九是会失败的,因为这些“差生”身上的许多不良习惯,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能让你教育一两次,砍他“三板斧”即能凑效的?要说“严厉”,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哪种批评,哪种整治没经历过,说不定他们在学校几年所经历的“批斗”,比教师一辈子还要多呢!因此用通常“整治”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尽管表现有些“差”,但他们要求进步的愿望还是有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是人类的一般心理。只是他们的“外壳”比较坚硬,“严厉”而简单的教育方法难以穿透,而用表扬的方法,一两次也不易感化他们。因此教育这类学生,千万别指望自己的感情投资马上得到回报,而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采取长线投资,暖风长吹,金石一定为开。教师在转化“差生”过程中运用“南风”法则,对他们采取“暖风长吹”“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南风法则”要注意几个要点:

  一、要真诚的鼓励,不要虚假的表扬。“差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是没有得到过表扬,而是他们觉得有时老师对他们的表扬不真实。同样一件事,有时“好生”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差生”反而受到老师的一种夸张的表扬,这在“差生”看来,是老师对他们的另一种歧视。其实这类学生心理最需要的是老师把他们放在一个集体中,然后对他们一视同仁和平等对待,而不是着意的关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差生”要多给予鼓励,而不要动不动就给廉价的表扬。比如“差生”做了一些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可用“你下次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的语句,而不用“你做得真好”这种过分的表扬语言。

    二、要“南风”长吹,而不是浅尝辄止。“差生”易反复,这是教育中最一般的规律。因此,教育“差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种平常的心态。“差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多年积累形成的,有一定的顽固性,因此他们不仅对教育中的“寒风”有很强的抵抗力,就是对“暖风”也有一定的麻木性与“不理症”。教师如果不了解“差生”的这些特点,就很容易产生对自己的“转差”工作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投入那么多的情感了,却得不到“差生”相应的回报,连一点转好的迹象都没有。其实“转差”工作,与其它的所有事情一样,在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和量时,事物的质是不起变化的。因此要使“差生”出现变化,教师一定要有一种耐心,保持“南风”长吹不停。只要这样,“转差”工作一定会取得你预期的效果。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年,但只要你不放弃信念,成功总是不远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它不可能无能。

      ▲第十名效应

  导致“第十名效应”的原因有四:

  一、是只为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知识面狭窄,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学习上面,考得出很好的成绩,很少看其他的书,而“第十名效应”的人,功课学得也不错。但是他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了很多其他的书,知识面很丰富,也就是他受到了人文教育。

  二、是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没有个性。他为了追求好成绩,花去了所有的时间,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本来有的一些专特长也不敢去发挥了,不敢花时间了。而“第十名效应”的人,文艺活动也参加,体育活动也参加,社会活动也参加,能力很强,他到了工作岗位上就能发挥作用。

  三、是追求第一、二名的人,身体不够健康,他们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将来工作后,体弱多病,胜任不了繁重的工作;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平时就爱运动,参加各种活动多,身体好,头脑也灵活,工作后能承担繁重、复杂的任务。

  四、是追求第一、二名的人较多心理不健康,名利思想严重,经不起挫折、失败。一个人走上社会后,不可能每天都阳光灿烂,总要遇到暴风雨,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难以适应,更难以成功和成才.

     第十名学生潜力无穷

    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不那么多,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至于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得到父母、师长过分关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反而扼抑了潜能和学习自主性。

    ▲具有成功智力者有这20个特征(斯腾伯格认为):

   能自我激励;

  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冲动;

  知道什么时候应坚持;

  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能将思想转变为行动;

  以产品成果为导向;

  完成任务并能坚持到底;

  都是带头者;

  不怕失败的风险;

  从不拖延;

  接受合理的批评和指责;

  拒绝自哀自怜;

  具有独立性;

  寻求克服个人困难的办法;

  能集中精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既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也不会对自己要求过低;

  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既能看到树木,也能看到森林;

  具有合理组织的自信及完成其目标的信念;

     能均衡地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思维。

     ▲知觉的背景效应

     客观的事物是形形色色的,人们总是在一定时间内,按需要来感知与指向一定的对象。对这些突出的对象进行感知时,对象周围的其他事物就好像是感知对象的背景而退居相对次要的地位。被感知的对象与背景差异越大越易于分辨,形成的知觉就清晰、突出;反之就不易分辨或不甚清晰。对象与背景又是可以转化的,当原来作为背景的事物成为知觉的对象时,原来作为对象的事物就退而成为背景。这一现象在双关图上看得特别清楚。图1可看作多角形的平面又可看成立体的图像;图2,像奖杯又像双头像;图3,可看成少女或老妇人的头像。
   由此可见,在有对象与背景双关联系中的对象,容易被人们所知觉和把握。另外,移动的物体往往居于感知对象的地位,而静止的物体常是处于背景的位置。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习得性无助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1、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2、导致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1)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也有另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 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2)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只是有些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如果有人监督自己便显得焦虑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务就格外困难。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所谓“自尊”和“身份”上。"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强化了这一趋势。

  (3)不正确的归因 "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他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 

 

云南教师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考试时间 求“湖北省认定的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卷 我是非师范院校的学生,我想回当地中学,需要考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应该用那个版本的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体育教育自考毕业的学生申请教师资格证还需要补考教育学和心理学吗? 我的师范类专升本毕业证书拿教师资格证需要靠教育,心理学吗? 湖北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仿真试卷哪里有啊?急需! 有关教师资格证中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是什么?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是全国统一命题吗? 请问有没有考山东省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题集?? 我是教育类的学生,应该如何取得教师资格证? 江苏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 成绩能作评教师资料吗? 江苏自考 教育心理学成绩 能评教师资料吗 教师资格证都考什么 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2006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提纲】 现在招聘教师都要考“教育综合知识(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课改理念)”,请问是否有这方面的试题下载! 请问上海地区的教师证的考试(教育方法概论\心理学\教育学)需要的手续及报名地点? 请问四川省2006年教师证考试的科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采用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 有谁知道河北教师教育研究生培训中英语教育的真题啊,英语,政治,和教育心理学,有考过的或知道的请告诉我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了解心理学? 天津的哪个学校招聘心理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