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猫咖啡馆:心穷了,人就真的穷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10:34
“如果我们贫富不是那么悬殊,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自己是个穷人”
当富二代开名车炫富时,十万蚁族蜗居在北京地下室;当某些人为官二代量身定做招聘职位时,几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当有的炒房者拥有30套住房时,无数家庭为一套房子倾家荡产……

文/闲散的人
每当我和朋友谈论到节节高升的房价时,总是会感慨:中国有钱人太多了,不管房价涨得有多离谱,总是有人买得起,房子还供不应求。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有钱人呢?
《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2010年中国千万富豪为38.3万人,其中超过2万人为亿万富豪。他们拥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22.4%。顶端10%的人群将拥有接近64%的个人可投资资产。
从这个数据上看,好像中国人确实很有钱,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这几十万人放在13亿人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一小撮”财富拥有者掌握了我国五分之一以上的可投资资产,中国的贫富差距在加大,越来越大……
从三段式的新闻联播来看——前十分钟:报道领导人们的国际国内活动;中间10分钟:报道祖国各地建设得风风火火,百姓生活显得繁花似锦;后十分钟:报道国外发生的各种战争、灾难、游行……等等。这似乎给百姓们造成一种我们国人民都生活得很好、很富裕的印象。但人们一比较自己劳碌而抓不到希望的生活,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穷人”。确实,国家富裕了,但人们却感觉自己变穷了。
回想起那个还是全民都穿着统一劳动服装(或是洗白的旧军装),手上拿着各种票子(粮票、油票、布票……)买日用品的年代,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要好很多,但人们的贫穷感却在加剧。或许这就应了那句“人比人气死人”的话——在贫富分化加剧的今天,虽说日常生活不成问题,却几乎全民都认为自己很穷。而在物资短缺,真正贫穷的过去,人们的眼中却流露出革命的喜悦,没有人意识到“贫穷”这个问题,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财富去比较……
除了那些炫富的富二代,你去问问任何人,有哪个人会认为自己不贫穷呢?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孩子而努力工作的白领们会说自己的工资入不敷出(哪怕他们的月收入有2万元),他们生活很痛苦,觉得自己很穷(这是房奴,痛苦中包含着别人认为的幸福);每天加班加点,生产着“中国制造”的工人们,他们存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一个属于自己的居室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个梦,他们也觉得自己很穷;人民教师们羡慕着公务员可以在海外或是香港采购大量奢侈品,无法在带薪休假中找到挥霍感觉的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穷”;而大量基层公务员又羡慕高级别公务员经常会有大量“灰色收入”,就连他们也会感觉自己很贫穷……那么那些38.3万千万富豪们,你问他们穷不穷,他们也许会双手一摊,对你来上这么一句:老子穷的只剩下钱了……剩下那些在贫瘠土地上辛勤耕种谷物的农民、每年享受国家救济的革命老区百姓、躺在街头的乞讨者,他们会用呆呆的眼神望着你:什么是穷?
这是个全民皆“穷”的社会,有人“穷”在财富,有人“穷”在精神。那么“穷人”是怎么产生的呢?个人认为有两大罪魁祸首:房屋商品化、教育应试化。
先来说说房子:网上曾经有过一段比较调侃的数据,但“话糙理不糙”——看看4种人想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子所要付出的代价。
1:农民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的话要从唐朝开始至今才能凑齐(还不能有灾年)
2: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
3:白领:年薪6万,需从1960年上班就拿这么多钱至今不吃不喝(取消法定假日)
4:抢劫犯:连续作案2500次(必须事主是白领)约30年。
房子商品化给所有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居民造了一个梦,全民都为了“我想有个家”而疯狂了(奇怪,他们本来的家到哪里去了?),就是这样的热情让民间的存蓄都流向了楼市,把房地产市场给烘托得无比炙热。伴随着房产价值的上涨,楼市里造就了不少千万富豪,楼市还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利税(还包括出让国有土地),国家和“一小撮”人都富裕了,但疯涨的房价却突然间让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子。包括那些已经买了房的“百万负翁”(后来的买房者)和期待买房的,一时间都忽然间发现自己成了穷人(前者为还银行的按揭苦恼,而后者为没钱买房苦恼)。买房梦离老百姓越来越遥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觉得自己越来越穷……对了,正因为我们国家大多数的钱都涌向了楼市,才让很多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很好地维护,很多福利政策无法得到很好地实施,很多扶贫工作无法正常地展开——很多地方都“希望”着有所“希望小学”……
那么教育应试化又和穷人有什么关系呢?这从现在的大学都培养出一些什么样的“工作者”可以判断出来。事实上,大多数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学子们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即便有一部分人找到了一个难得的工作,他们也会吃惊地发现——街边摆摊的、卖红薯的、跑快递的……都比他们要赚得多。他们会一下子就迷茫在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恼人的问题中。而当年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却考进了职高技校,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技能,他们工作非常好找,工资颇高(我妻子的服装厂,一对缝纫工夫妇一个月也能赚到15000元)。这个社会有着“文化”的“大脑”太多,有着技术的手艺人太少。一技傍身吃遍天下,而我们的学校又给了孩子些什么呢?没有理想,没有技能,没有希望……人如何不穷?
当然,教育不仅仅只是解决人的生存技能问题,它还背负着更多的使命——自古以来,天下事就是读书人的事。而现在的“天下”却掌握在房产商的手里,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口袋里放着高等大学的学历,但“文化”二字却从未真正地走入他们的心中。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肥了自己、穷了国人。当然,“穷得只剩下钱”的他们精神空虚,很多人在不法游戏中腐朽了国家的官员,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有钱,但绝大多数却是真正的穷人。
以上讲的大多都是些衣食无忧有着幸福痛苦的“穷人”,而我们的城市里还有很多“享受”生活最低保障标准的低保户、辽阔的祖国还遍布着很多边远的山区村落,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无关,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奇怪,国家十多年前不就解决温饱问题了吗?),不知道这些数量及其巨大的穷人门有没有进入到被关注的范畴。如果让这些穷人继续穷下去,让城市里的“准穷人”们心态继续不平衡,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的话,那么仇富心态就会造成让社会动荡的恶劣后果——民国时期就有过穷人吃大户的先例(此处隐晦,不言自知),前车之鉴啊。
国家富裕了,是不是要关心关心“穷”百姓呢?治标要治本,光知道谁穷没有用,要解决问题,无奈的“穷人”们已经没有能力自救了。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如果民众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国家还会健康吗?切不可让民众的心穷呀!
心穷了,人就真正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