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额头突出图片:[推荐影片~]<禁闭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33:02

[推荐影片~]<禁闭岛>

  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禁闭岛》创下他们两人合作电影的最好票房成绩。该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中文译名为《隔离岛》,英文原名一致),是斯科塞斯与迪卡普里奥的第四次合作。
  在票房以外,制片方放弃今年的奥斯卡,转而将目标投向明年,这一决定现在看来无比英明:凭借卓越的原著小说,《禁闭岛》不仅在票房成绩上,也在艺术水准上超过了斯科塞斯和迪卡普里奥此前的几部作品。这样一部杰作,今年拿去奥斯卡硬拼卡梅隆夫妇未免太可惜。
  该片目前还没有引进内地的消息,不过,影碟和网络资源在本月中旬已经出现,读者可自行搜索。另一方面,该影片的原著也早已翻译出版,有兴趣的读者应该能在书店或网上淘到。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人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
  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的仇人,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
  看过原著的观众:斯科塞斯改编得好!
  马丁·斯科塞斯非常忠于原著,电影中唠唠叨叨的解释性对话都来自原著,一字不易,只有部分幻想段落做出了删减和改动了,甚至另外加上一些。而正是这些额外加上去的段落,显示出了导演的精心设计。在影片最后部分,当男主角揭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真相,面临生死抉择时,有一句原著中没有的精彩台词,令许多观众称赞不已:“live like a monster, or die a good man”(作为怪物而生,或作为好人而死)。而影片使用充满象征意义的影像作为结尾,留给了观众无限想象空间,更体现出电影叙事相对于文字的优越性。
  此外,影片背景音乐也匠心独运:马勒的《A小调钢琴弦乐四重奏》。这不仅因为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马勒有一段关于身份认同的名言:“在奥地利我是个波西米亚人,在德国人眼中我是个奥地利人,在这世界上我又不可避免地被看作是犹太人,不论哪个地方都勉强收容了我,却没有一个地方真正欢迎我。”恰好与主角“在调查中逐渐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这一关键元素不谋而合。
  美国影评权威:令人战栗的美妙恐惧
  美国最权威的影评人Roger Ebert对《禁闭岛》赞誉有加,以下是其影评节选:
  《禁闭岛》的气氛营造,从片头随派拉蒙标志出现的第一个音符就已经开始了。斯科塞斯如工匠一般一刀一凿地将现实剥离开来。泰迪在二战后十年罹患的战争创伤由闪回得以表现。这场战争,它的前兆和后果,为经典黑色电影提供了阴暗的情感素材。“战后创伤休克症候群”这个词在当时尚未出现,但它的典型症状可从那些身着普通西装领带,烟不离手,压低帽檐走进大雨并装作神情自若的男人身上一一呈现。一切细节都预示着令人不安的可怕秘密。乌云蔽日,飓风压境,海风呜嚎。这一夜不出所料,暴风骤雨不见天日。这正是本片的重点:氛围,不祥之兆,泰迪的自信和自我被不断蚕食。一切在导演的安排下无懈可击。
  影片关键解读:真假难辨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是一个充满了阴谋的惊悚片:主角以一个刚强执着的探员的形象,一步步探险。当所有的理性的分析和证据都导向自己是疯子时,你是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相信“现实”的证据?故事二是一个充满悲悯和柔情的爱情片:对妻子深深的爱,令主角在幻觉和现实中苦苦的挣扎。故事二的美在于用精心设计的梦境去深刻分析和表达主角的内心。
  同一个电影,根据不同的“相信”,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冲突的故事。电影对两个故事平衡的表述,用如此多的事实去支持每个故事,使得没有哪个故事才是真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