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腾飞到底是什么飞机:中国3大城市自由职业者生存状态调查生活压力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9:55:03
在“单位人”渐渐向“社会人”转型的现在,一群能在自己指导下自己找工作做的人出现了。我们统称他们为“自由职业者”。那么,自由职业是怎样一种职业,自由职业者又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怎样、收入如何、社会地位怎样……

  “你为什么会选择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这里有很多搞音乐的人。”

  “你进入这个圈子了吗?”

  “还没有。”

  “那你现在靠什么解决生存问题?”

  “在西餐厅打工。”

  “经常跟家人联系吗?”

  “不多。我跟我爸说,我在努力改变命运,用音乐改变命运。”

  ……

  认识陶佳辉很偶然。我跟朋友正好在徐家汇一家西餐厅吃饭,席间谈起重庆,当生小陶就主动过来搭话。因为他到上海时间不长,朋友不多,所以我们就成了朋友。

  小陶是上海50万自由职业者群体中,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代表。他告诉记者,很少有人来关注他们,他的生活圆点就是出租屋、餐厅和酒吧,把这三点联系起来的是一辆二手的自行车和上海拥挤的公交。

  因为每月收入不到1500元,所以他尽可能地在衣食住行上节省,而他惟一“奢侈”的消费方式就是泡吧,感受音乐的氛围。由于衡山路上的酒吧很贵,他也只有选择偏远一点的酒吧。小陶每月的花费约在800元左右(其中包括300元的房租),这在消费水平偏高的上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如何做到的,记者很难想象。

  “你跟唱片公司有过接触吗?”

  “有一次一家公司的老板约我去谈,让我把自己写的歌词留下,我没给。”

  “你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吗?”

  “没有,只是从小就爱好,而且我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读完高中我就自己出来了。”

  “那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你要做音乐,不可能长时间呆在餐厅里的。”

  “我想去学习,可是钱太贵,而且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学。也许我会先找一家与音乐有关的公司打打工,看看得不得行。”

  “将来呢?你打算一辈子这样飘着吗?”

  “不知道……”

  与陶佳辉同样是自由职业者,却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小柔,在上海高级自由职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柔一年前离开了距住地10多里远的公司,自己在家做网站设计。

  牛奶、面包、咖啡、饼干、水果是她最主要的食物。小柔目前还没有上海户口,也没有买房,问她有没有想以后再回到公司,逐渐让自己稳定下来时,她说“飘浮”的感觉挺好的,她不敢想象一个人随意惯了,还能去公司受那个罪。小柔现在月入近万,是在公司时收入的两倍,每月的花销在3000-4000元不等。她说趁着现在年轻,拼命干几年,攒点钱养老就行,其他的暂时不会考虑。

  据悉,从中国改革开放的那一天起,上海就已经出现了自由职业者,他们主要是从单位下海一批人,从事个体经营等活动。但是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浦东开发,全国人才涌入上海,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不断变化,自由职业者向更广的范畴拓展,由单纯的从事经营活动,扩展到娱乐、文化、服务、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而且层次也从普通的提供体力为主,向管理咨询、职业经理人、资深顾问等以智力为主的高层次发展。

  通过记者的不完全调查及综合几家薪酬调查公司的统计,像小陶这样的以出卖体力为主的自由职业者的平均月收入在800-1500元之间。而像网页设计、工程师、自由撰稿人等“逍遥”白领,平均月收入为8000-10000元不等。至于那些管理咨询顾问、培训师、职业经理人等,月平均收入在25000元左右。比较国内其它大城市的同行业人士,上海的自由者收入略微偏高。

  虽然上海的自由职业者收入偏高,但是上海的成本也高,这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住宿、交通、通讯和餐馆几个方面。不过,有些专业人士认为,上海的自由职业群体,还会继续增长,因为2002年,上海已经建立起了国内较为完备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以往一直困扰自由职业者的社保等问题,已经得到良好的解决。另外,上海日益蓬勃的经济,也是吸引更多自由职业者的重要因素。

  深圳 职业门类多 发展空间大

  ■本报记者 龚敏 深圳报道

  洪力今年23岁,大专学历,来深圳两年,月均收入4000元,但他没有任何正式工作单位。他称自己是“无业游民”,朋友说他是“自由职业者”。

  春节期间,超市生意忙,洪力就跑到超市做营业员、推销员;夏天冷饮、啤酒生意好,他就转行卖冷饮或推销啤酒;前两天他在市场上推销马桶,近两天他在联系内地的果品厂送苹果……洪力的PDA里存着无数人的电话号码。他说他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干什么。

  在深圳,大约有12万像洪力这样自由职业者,这是由深圳市人事局组织调查得出的结论,实际数字可能更多。这些人没有正式单位,但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许多人甚至跻身于高收入阶层。他们中多是IT业行业工作者、会计师、律师、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询者、独立设计师、音乐人,数量最多的则是职业股民以及金融掮客,这也符合深圳这座新兴经济城市的特色。据深圳市埃利调查公司的统计:深圳自由职业者的平均工资在2800元以上。

  这些自由职业者独立地承接着来自方方面面的“业务”,过着“间歇性工作”的幸福生活,但也品尝着主流社会带给他们的种种烦恼。

  24岁的刘小姐是“短信写手”,她去年夏天才从深圳大学中文系毕业,工作找得不顺利,她索性就当起了“作家”——坐在家里帮网络公司写短信,既有深圳本地的网站,也有TOM这样的外地网站。刘说自己编写短信并非纯粹为了赚钱,还出于兴趣爱好。值得一提的是,刘每月收入在四千元左右,比她的大多数大学同学收入要高。

  最让深圳的自由职业者们烦恼的,是来自太多政府部门的管制,让他们感到浑身的不自由。谢强租住在红荔路某单身公寓,平日以卖文为生。本以来轻松自在,谁料三天两头有人给他不痛快。几乎每个礼拜,辖区的治安员都要上门查暂住证,态度粗暴,打量谢强的眼神总是不对劲。居委会的大妈很热心也很缠人,总是督促谢强要办一个未婚证。花了60元钱,谢强把为期1年的未婚证到了手。又花了45元钱,办了一张有效期为一年计生证。据相关资料显示,深圳特区的自由职业者,平均每人每年最少要花600元钱用在办各类证件上。这引起了很大的公愤。去年以来,市政府酝酿着行政改革,减免了许多办证费用。尽管如此,一些莫明其妙的规定,仍吓退了不少人。

  28岁的孙刚两年前辞去公职,专门在家炒股,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没想到一辞职,他连婚都结不成了。婚姻登记处要他出具失业证,孙刚到福田区劳动局失业管理科,前前后后去了不下十次,劳动局总是问他答复,你是主动辞职,怎么能办失业证,谁知道你是不是要冒领最低生活补助?前前后后拖了半年多,孙刚的失业证还是没能到手,他连连苦笑:难道只有有工作的人才能结婚吗,我岂不是成了非法同居,可别给我安上一个嫖娼的罪名!

  由于自由职业者人数日益增多,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成为心痛问题。深圳市社会保险局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规定,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参加养老保险,标准则参照一般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缴费比例缴费办法个人帐户的建立跟企业职工完全一样,惟一不同的,就是企业缴费那部分由这些自由职业者自己承担,他们缴费的比例也跟企业职工完全一样。

  曾小红是一个在各大酒吧之间来回演出的吉它手,考虑到年龄已大,她赴社保局填写了个人申请表格,社保局会按比例计算出她每月应缴费用,并在电脑中为她建立一个个人帐户,这样曾小红就可以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了。

  按照深圳市《养老保险条例》规定,自由职业者与企业职工缴费控制线完全一样,缴费的最高限额是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下线是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也就是说曾小红的年缴费金额在1152-5760元之间,她可以任意选择,现在曾小红每月的收入是1500元,按条例规定,个人的月缴费额按月工资收入的14%来计算,那么她每月应该交210元的养老保险费。另外,深圳的自由职业者也可随意参加医保,享受大病统筹。一旦出现住院治疗的情况,社保局将承担90%的医疗费。而每个月医保的费用也不算贵,大约在100元上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的解决,最大程度解决了自由职业者们的后顾之忧,所以深圳这些年自由职业者的数量急剧攀升。深圳长安猎头公司预测,到2005年,深圳的自由职业者数量将突破20万人。

  事实上,许多自由职业者,在经济上比一般的上班族要宽裕得多。也正是因为在经济上率先进入了小康,他们才可以潇潇洒洒地选择“自由”。绝大多数的自由职业者,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表示满意,80%的人,无意结束自由职业生涯,但也有大约两成左右的人,希望能够回到体制内。“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恐慌感越来越强烈”。40岁的吉它手张勒说,他在深圳多家酒吧串场子。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也有许多自由职业者存在着心理问题,这相当程度是由生活压力造成的——近一点的压力是这个月能否赚到糊口的钱,远一点则要考虑今后的财源是否稳定可靠等等。自由职业者当初在选择这条路时自然充满信心,认为凭自己的才能,不愁没有出头之日,但自由了也就失去了稳定、有依靠的感觉。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同时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待自由职业者,深圳的上上下下早以习以为常。就连市长,也屡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自由职业者对城市作出的贡献。当地的晚报说,自由职业人员还有望当选深圳的人大、政协代表。北京 个人收入高 最怕别人不理解

  ■本报记者 石丹 北京报道

  在北京,自由职业者因为从事行业不同,收入差异很大,但是平均也有7000元左右。通常来说,搞文化方面工作的例如自由演员、自由撰稿人、自由歌手等收入通常会高一些。已经在舞台上呆了12年的邵辉是自由歌手,他的平均月收入在1万左右。但是在北京这样一个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他们的收入也只能是中等水平。因为无论怎样他们是不可能像公司的高级白领那样有丰厚的年薪和很好的个人发展舞台的。

  所以很多人更是因为喜欢一种创作的氛围,结识更多圈子里的“腕儿”而走上了自由职业的道路。

  在向北京市统计局询问关于自由职业者的资料统计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反问记者给自由职业者的定义是什么,在他们的电子数据库里没有这样一群人。但是可以了解的是,现在人数是在不断上升的。截止到去年年底,仅在北京市海淀职介中心存盘的自由职业者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已达42981人次,上缴社保基金6024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8844人次3028万元分别增长了49%、99%。据相关人士的估计北京的自由职业者超过20万人。

  自由职业者在北京生活中遇到问题最多的就是家人的不理解。大多觉得没有保证,收入不稳定,感觉上生存比较艰难,而且有的几乎是全家的经济支柱。虽然这些自由职业者工作总是觉得“落得一份自由”,也从不觉得自己是被社会遗忘的一部分。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寂寞和无奈。当然,对于很多从外地到北京来工作的所谓“北漂”一族,面临的是租房子的问题,这个不仅仅是自由职业者要面临的问题。但是,他们大多不会为住的地方发愁,同时,更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们通常都是自己单住(家在北京的多不与父母一起住,不在北京的多是自己独立租住一套房子)。当然外地来京人员都得花200元左右(包括工本费、押金等)的钱,办一个暂住证。日前,有消息说,北京市公安局将改革暂住证,推出“绿卡式”的暂住证,为在京投资者提供更多方便。以前北京市公安局推出了A、B、C三级暂住证,但无论哪个级别的暂住证,外地人员每年都要因暂住证最少去“年检”一次,这就不能满足这些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市公安局要改革暂住证,拉开各级别暂住证的有效期限,计划将原来A级暂住证的有效期延长到5年以上,满足外地投资者长期经营的需要。而对一些流动性大的职业或者不太稳定的人群,将缩短他们暂住证的有效期。暂住证改革后,持有A级暂住证的人员将享受“绿卡”式待遇。

  在北京,很少有自由职业者会甘心于一辈子做个自由职业者。年轻一些的,多是愿意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认识更多的朋友。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是希望能在一个单位稳定到退休,即便是到了退休也还能拿着单位给的退休金养老。但是,随着 “单位人”向“社会人” 的逐渐转型,现在社会人会越来越多,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自由职业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不想终身“自由”的。多是在干的过程中逐渐转型,像上例中提到的自由歌手,他说,做歌手这么多年,除了唱歌什么都不会,现在就在跟朋友一起做生意,因为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家人需要一份稳定。所以,如果有一个合适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摆在他面前,尤其是年纪稍微大一些有更多家庭负担的,多会考虑选择稳定的。

  对于北京的自由职业者而言,自由是一方面,每个月的收入也不少。但是,正是因为自由的工作方式和与用人单位无任何劳动协议,所以,可能随时被雇主“解雇”。更因为没有任何单位的挂靠,所以,养老医疗等都是日后会考虑的问题。所以,很多自由职业者就是自己去买商业保险,基本每个月在这个上面的开销是500-1000元左右。也正是这样的不稳定,促使他们大多有再转行的打算。这样的人占所有自由职业者总数的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