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江湖歌曲小沈阳唱:针灸穴位配伍基础 中医针灸取穴的诀窍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28:26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 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附录:常见病的取穴参考:

1.中风:百会、四神聪 风池、关元、气海 涌泉

2、哮喘:

  四缝 少商(三棱针依次点刺,挤尽白色胶液

变血为佳)

膻中(三棱针挑刺)

止喘之穴:清喘 (经外奇穴,在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处)

以上穴位单用或合用,可以立即止喘

 常规选穴位:百会、天突、云门、中脘、关元、天枢、三里

3、泄泻:中脘 三里 梁丘 昆仑 天枢 丰隆

4、水肿:涌泉、公孙 水分、关元、命门

5、脉结代:百会 阳溪 关元 气海 中脘

6、腰痛:肾俞、志室 关元 委中(可点刺出血)

  五虎三 昆仑

7、噎膈、反胃:内关 攒竹(按压揉摩亦效) 膻中 三里(深刺) 膈俞、命门、后溪

8、小便不通:关元 水道 隔青盐灸神阙 水分 天枢

9、急性肠炎:三里 两肘尖 关元

10、失眠:(以下几组穴位均效,酌情选用)

  神门 三阴交

隐白、间使、肝俞

养老 三里 头安眠

大椎 陶道 神堂

  养老 三里 三阴交

  大椎 陶道 身柱 心俞

11、多梦: 神门 三阴交 百会

13、淋症:带脉、百会 归来 筑宾


14、习惯性便秘:太乙、外陵 支沟 腹结 天枢

15、积聚痛:幽门、肝俞、三焦俞、气海 内关 三里

16、阴疽:骑竹马、关元、郗门

17、疔疮:手三里、骑竹马、郗门

18、皮肤病:肺俞、肩髎、曲池 尺泽

19、肠痈:两肘尖、合谷 三里

20、齿痛:大杼 肩髎、厥阴俞 龙玄 翳风

21、血崩:石门、隐白 血海

22、带下:带脉、胞门、子宫 妇科

23、转胎:至阴(灸,灸双穴无效时,可灸单穴)

24、子宫后倾:关元、中脘

25、阴挺:百会、中脘、气海 三阴交

26、小儿消化不良:命门 三里 中脘 四缝 点刺

27、小儿遗尿:命门 关元 三里 夜尿点( 小趾末端牚面中央)

28、小儿咳嗽:身柱 肺俞 厥阴俞

29、小儿夜啼:大敦、中冲 神门 少泽

30、小儿囟门不合:脐上脐下各0.5寸,灸三壮

31、口臭:三里 劳宫 大陵 中脘

32、小儿脐肿:命门

33、妇女宫寒 : 关元 中极

34、乳痈 :肩井 尺泽 肝俞

35、脱肛 :百会 长强 关元 大肠俞

36、月经不调:天枢 照海 阴陵 血海

37、痛经:水泉 地机 阴交

38、痔疮:承山 二白 龈交

39、 月经不规律:地机 血海

40、腋下筋肿: 委阳 天池

41、下血不止:于命门处寻痛点,灸之效

42、 哭笑无常: 神门

少海

43、膝盖痛: 魄户 膏盲 神堂 (点刺出血)

大杼 (点刺)

  心俞 小肠俞

阳陵 内膝眼

少海

曲池

44、高血压、丰隆 百会 涌泉 太渊

45、阴囊潮湿(女子阴痒) 行间 透太冲 曲泉

太冲透涌泉 气冲

46、脸上色斑,中脘 三里 合谷 尺泽

47、过敏: 曲池 印堂

48、食无味 :四缝(点刺) 中脘 三里

49、牙关紧(张口障碍) 同侧 食指末梢点刺(约十宣位置,仅刺食指)

50、流口水 承浆

51、 阳痿 早泄:关元 气海 肾俞 肾关


针灸之道,至微至妙,虽如椽之笔,不能尽书;虽陈王八斗之才,不能尽阐针刺之精。其临床取穴指导,古人有《玉龙歌》、《胜玉歌》、《肘后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标幽赋》、《百症赋》等,用之临床皆极效验,但是很多初学针灸者和非专业人士总有望之兴叹无可入手之感,又因受洋大人西方医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同仁取穴,也愈来愈洋化,愈来愈呆板,偶有收效,若以为喜,疗效不彰,反怪针灸这不适应某症,致使针灸之道有渐行渐远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