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企业路由器war300m:橘子洲情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26:20
橘子洲情思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毛泽东1925年写的《水调歌头.长沙》,上课时,给学生讲过多遍,通过教参和资料授课,也可讲清楚,但心里不踏实,也就缺少了神韵,总想有个机会来看个究竟。后来多次出差,总是绕道而过。退休了,受湖南学生之邀,来到长沙。5月7号,在学生的陪同下,我终于来到了橘子洲。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橘子洲情有独钟,不但在青年时期写下了《水调歌头。长沙》,建国后又曾七次到橘子洲,是什么让他对橘子洲如此深爱和恋恋不舍?想必是橘子洲定有其独特的意境、超凡的魅力。我怀揣一颗好奇的心,意欲一探究竟。                  
     橘子洲又名水绿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境内,长约五公里,是江心里的一个狭长小岛。据史料记载,大约1600年前,因湘江中上游泥沙长年淤积而成了沙洲。橘子洲因盛产美橘而得名,素有天下第一洲之美誉。书中所说的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说的就是这里。杜甫在此曾留下“橘洲田土乃膏腴”的诗句。原来洲上有水陆寺、拱极阁、江心楼等建筑,均为历代兵火所毁。解放后,长沙市政府把它当做革命纪念地来建设,近年来,又将岛上居民全部迁出,辟成公园,如今更成为瞻仰领袖遗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长沙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跨过湘江大桥,顺着沿江大道游览橘子洲,展示眼前的是一幅风情的画,西岸岳麓山莽苍蓊郁、青秀可接,东岸长沙城高楼鳞次櫛比,四周江水浩荡,由西向东形成了山、水、洲、城为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风光美不胜收。若是秋天登洲,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听鱼舟唱晚,观岳麓红枫,赏满树橘红,可以体会到毛泽东诗中的意境。而此刻我们到来的恰逢初夏,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山青水秀、绿柳成荫、茂竹修林之时,虽不比秋天,倒也惬意无比,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信步橘子洲,远瞻岳麓山,近观湘江水,遥望长沙城,一路揽胜,一路沉思,感受一段历史,重温当年青年毛泽东在这里走过的足迹,触摸岁月流过的痕迹,聆听这片土地上空的历史回声。橘子洲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与它形成对比的是历史悠久的湖湘文化,其底蕴浓厚,上可追溯至宋元,近代的湘军,及至使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橘子洲头抒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一页页地改写中国历史演变的进程。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登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登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恢宏,哲理更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    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毛泽东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毛泽东当时仅32岁!
    上段写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段则是回忆“昔日之游”,表述的是“我”同一个激进的群体的关系。一个人独游多少有点孤寂感,当年同朋友结伴来游,生活是多么充实多么丰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迸出了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慨多么的豪迈,气势多么的磅礴。而词的结尾则意味深长。“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句,呼应了上片的一问,也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毛泽东此时的瞬间神情,被艺术家定格在巨大的雕像上。
   橘子洲的最南端建有青年毛泽东的巨大雕像,雕塑总高32米,象征了1925年32岁的青年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 长沙》,雕塑长83米,宽41米,寓意毛泽东当年的警卫部队8341番号;雕塑基座3500平米,由8000多块巨石拼接而成,每块石头的规格是1.2×0.6米,记录了毛泽东12月26日的诞辰日期;所用石材为“永定红”,寓意“永定红色江山”。 雕塑为青年毛泽东半身胸像,突显出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风华正茂的气概。雕像背靠河西岳麓山、岳麓书院,当“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漫山红叶尽染层林,从侧面和背影衬托出伟人的风范与气质。面朝东南向,英俊的脸庞,宽阔的额头,刚毅的神情,微锁的眉头,深邃的目光,似在眺望东方,俯瞰大地,湘江北去,北风拂面,头发飘扬飞逸,迎接着大革命的风潮。     雕像的背面,也即在橘子洲头景区中心,采用汉白玉雕刻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词碑,抒情言志,几多豪迈,一扫古今文人的悲秋风采,选择橘子洲的自然景色,以物抒怀,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表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从此,橘子洲扬名天下,它吸引了世界目光,激发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豪情壮志,点燃无数中外游客对橘子洲的热情向往。这首诗曾经激励无数青年奋发作为,可以预见,伟人满怀的壮志豪情仍将继续激励年轻人奋发进取,继往开来,踏上新世纪创业的新征程。
    我从不同角度端详巨大雕像,我被青年毛泽东雕塑的神韵强烈地震撼和牵引着。雕塑气势恢弘,蔚为壮观,独居匠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充满神韵、令人感叹,可以说这是我所见过的伟人雕塑中最为经典的杰作。其作品由广东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黎明先生历时四年创造而成,采用1925年青年毛泽东形象,赋予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突出表现了当年32岁时的毛泽东风华正茂的英俊神采。其整个雕塑的数据偶意深刻,足见创作者对一代开国领袖、伟人毛泽东的深厚感情。雕像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表现的是橘子洲头沉思的毛泽东,一个心忧天下的毛泽东、诗意与豪情的毛泽东;深邃的目光、俊朗的面容、飘动的头发、博大的胸怀,尽显气质而又超凡脱俗,亲切传神而栩栩如生;雕像的基座设计成肩膀,意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膀占地为1000多平方的巨大山体,用来表现毛泽东的远大胸怀。    驻足于此, 面对眼前青年毛泽东的雕像,不禁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仿佛把我带回到青年毛泽东读书求学立志、热血沸腾的那个年代。让我联想起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中流击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雕像东侧隔江而望的,便是有名的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五年,橘子洲孕育了他的满腹经纶、远大抱负;橘子洲赋予了他的灵性、智慧和勇气;橘子洲成了他投身救国救民活动的集结地、讲武台、演练场;湘江水成为他中流击水的好去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从容自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燃起的万丈豪情,无一不与橘子洲有关。橘子洲、湘江水成为他情感的寄托,精神的载体。了解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毛泽东情系橘子洲的原由。    橘子洲激发了青年毛泽东才华横溢的诗人信念,承载了他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屹立在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像是中国人民对自己领袖最好的纪念,他象一座灯塔,永远照耀着神洲大地,照耀着中国。 创意者把毛泽东青年形象永远地留在橘子洲,让橘子洲的文化因毛泽东而更加厚重,让青年毛泽东与橘子洲同在,教育后人,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学习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奋勇前进,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教育意义。历史翻开了又一页,继往开来,奋发进取,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是新时代赋予当代人的神圣使命。当年的毛泽东,而今已走进历史,但历史会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绩,他的精神,他的光辉思想永远与橘子洲同在,长存于浩瀚的历史星河。
    从橘树的品格到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毛泽东,让我对橘子洲有了全新的认识,站在毛泽东雕像前我凝神遐思,久久不肯离去,作为游客中的一分子,到橘子洲感受一代伟人的遗风。橘子洲让我感受到一种震撼,一种思索。不像韶山充斥着的迷信与神道;也不像滴水洞使人沉重与疑惑。有人把橘子洲比做一艘航行在湘江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无疑是对的,而我以为橘子洲也象一部架设在湘江上巨大的钢琴,青年毛泽东在这里拨响的琴弦,余音不绝,正随着滔滔的湘江水一波波扩散,奏响中国,震撼世界,惊天地、泣鬼神地回荡在历史的天空。
    橘子洲之行,我得到了满足,我的学生却碰坏了车子,磨破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