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餐桌图片: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2:49:14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      川国税函(2011)096号       2011-5-9     有效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推动全省国税系统征管服务创新转型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落实《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川国税发〔2011〕15号),加快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省局制定了《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何问题,要及时向省局反馈。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        
                               (本文只发电子文件)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川国税发〔2011〕1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为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岗位职责
  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税源管理岗位一般可以按照业务类别的大类进行划分,分为专业化管理岗和日常管理岗两大类。也可以按照业务事项大体归类,分为综合事务类岗、日常管理类岗和纳税评估检查类岗三大类,还可分为日常监管岗、审批核查岗、纳税评估岗、日常检查岗四大类等。各地可结合实际需要,对税源管理的岗位进行明确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岗责体系,明确税收管理人员的岗位和职责。
  按照业务类别大类进行划分的专业化管理岗和日常管理岗的岗位职责具体如下:
   (一)专业化管理岗位
  专业化管理岗位承担的专业化管理事项主要是指管理业务性强、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事项。归纳来看,现有专业化管理事项大体应包括以下4大项、21小项:
  1.税收风险管理:具体包括风险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管理和实施、风险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
  2.数据分析应用:具体包括涉税数据的集中采集、综合税收数据分析应用、征管基础数据分析应用、增值税数据分析应用、消费税数据分析应用、所得税数据分析应用、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分析应用、出口退税数据分析应用、税务稽查数据分析应用、其他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3.纳税评估:具体包括纳税评估疑点筛选、纳税评估对象确定和纳税评估任务的下达和监控考核;纳税评估案头分析、疑点甄别;纳税评估疑点的约谈举证和调查核实;纳税评估的评定处理;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建立。
  4.其他专业化管理事项。
  上述未列入但需纳入专业化管理的事项,可由市、州局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在市州局范围内统一划分确定。
   (二)日常管理岗位
  日常管理岗位承担的日常管理事项主要是指事务性较强、简单容易操作的工作事项。归纳来看,现有日常管理事项可分为以下5大项、30小项:
  1.征管日常管理:具体包括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调查核实、欠税管理、任务执行、催报催缴、宣传辅导、档案管理、其他征管日常管理事项。
  2.税种日常管理:具体包括增值税日常管理、消费税日常管理、所得税日常管理、大企业、重点税源日常管理、其他税种日常管理事项。
  3.出口退税日常管理:具体包括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管理,出口退税各类证明管理,受理退(免)税申报、审核(含疑点处理)、审批,函调管理,整理出口退(免)税资料及归档管理,其它出口退税日常管理事项。
  4.国际税收日常管理:包括非居民承包工程提供劳务企业日常管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日常管理、《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税务证明》后续管理、特殊事项管理、税收协定执行、《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开具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
  5.其他日常管理服务类事项。
  专业化管理和日常管理两大类岗位的具体职责见附件1。
  二、省、市、县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
  在保持现行机构设置和数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复杂程度高、管理难度大、对全局征管有重要影响以及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专业化管理事项,由税源管理分局逐步调整到县局、市州局或省局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对涉及多部门的事项由牵头部门负责管理或者组织专门团队负责管理。
   (一)省局职能
  省局现有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承担相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或通过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从事具体的专业化管理工作。省局负责组织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建设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技术平台,选择全省重点税源企业、重点行业及跨市(州)区域企业组织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事项:
   负责建立全省风险管理、第三方信息管理的技术平台和工作规范;负责全省征管质量状况的监控和考核,制定全省风险预警指标、重点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特征库,统筹全省重点行业纳税评估工作;分析全省重点税源变动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制定全省重点行业分类管理办法;负责部分省级集中模式的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管理;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全省性纳税评估、专项检查、执法检查、重大转让定价调查、重大风险应对等重大征管活动;负责全省性跨区域经营纳税人或重大税源项目的协调管理;负责全省重点税源行业、品目的规范化管理,组织对跨市(州)区域企业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管理。
   (二)市(州)局职能
   市局现有业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承担相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市局应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从事具体专业化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事项:
   负责建立本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本市(州)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和风险应对工作;负责本市(州)征管质量监控和考核;分析重点税源变动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制定本市(州)重点行业分类管理办法;指导并制定本市(州)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岗责体系和管理操作规范,统筹抓好全市(州)征管资源优化配置;负责市(州)信息整合与共享、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管理; 负责本市(州)跨区域经营纳税人或重大税源项目的协调管理;统一部署或者统一组织实施本市(州)重大征管(如纳税评估、专项检查、执法检查、重大转让定价调查、较大风险应对等)活动;积极组建专业化团队,在本市州范围内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和行业实施专业化管理;组织实施省局下达的税源管理任务;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工作指导总结;其他适宜由市(州)局统筹或者直接组织实施的税源管理事项。
   (三)县(市、区)职能
   县(市)局机关原有机构设置不变,赋予机关业务科室专业化管理职能或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承担上收的复杂程度较高的专业化管理事项。具体负责以下事项:
  负责本县(市、区)征管质量监控和考核;负责分析本县(市、区)重点税源变动情况,制定税源分类管理措施;负责制定本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岗责体系和管理操作规范;负责本县(市、区)性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管理;统一组织实施本县(市区)重大征管活动(纳税评估、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等);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源管理任务;重点抓好本县(市、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要事项、复杂事项的专门管理;其他适宜由县(市、区)局直接实施和完成的税源管理事项。
  (四)税源管理分局(科)职能
  税源管理分局(科)具体负责除省、市、县局职责以外的日常税源管理事项和有能力承担的部分专业化管理事项,一般主要有纳税人户籍管理、涉税资料传递、涉税事项通知、税务登记事项调查核实、发票日常管理和检查、个体工商户定额管理、催报催缴、日常纳税评估、欠税管理、信息采集等。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分局(科),在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及职责时,一般可采取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方式。配置人员时,应把专业技能较强的人员配置在风险程度高、税收业务性及复杂性强的管理岗位上。专业化管理岗位人员不应再承担日常管理事项。
  省、市、县局和税源管理机构的专业化管理职责分工详见附件2。
  三、专业化管理的分类方式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应结合本地区税源状况和征管资源状况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税源分类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分类的基本方法有:
  (一)按"先大后小,再加行业"进行划分。"先大后小"就是先确定重点税源的规模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对不同类型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控管理。将收入占本地区年度收入总额超过一定比重的企业、行业以及需省、市、县局监控的企业、行业确定为重点税源,将重点税源以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确定为中小税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进行分类。
  (二)按"税源规模,再加行业或加风险程度或加特殊管理事项等"进行综合划分。按照"抓大、控中、定小"总体思路,将征管资源优先用于控制和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在行业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区,确立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原则。对于具有规律性、特殊性、较高风险度和专门管理要求的管理事项,可按专属类型进行划分,如外贸出口企业、非居民企业、农产品收购企业和个体双定户、专业市场等。
  各地可以参照上述基本分类方法,探索适合本地区管理需要的税源分类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类方法,对重点税源企业和行业、重要风险管理事项应实行专业化管理。设置两个以上企业税源管理分局(科)的单位,可尽量先将具有同类特殊涉税事项(如出口退税业务、国际税收业务等)纳税人划归一个税源管理分局(科)实施管理。在税源管理分局(科)内部,可尽量将同类特殊涉税事项和行业的纳税人划归一个管理团队实施管理。
  四、税源管理分局(科)专业化管辖方式
  在县(市、区)范围内,将现有按照属地划片管户的管辖方式,逐步调整为以规模和行业为主、其他分类方式为辅的管辖方式。税收管理员按照专业化管理岗位职责实行分组分岗管理。专业化基本管辖模式可采用以下三种:
  (一)模式一:县(市、区)局的税源管理分局(科)大体上按规模和行业为主划分大的管辖范围,税源管理机构内设部门(科、股、组)可再细分。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企业纳税人较多、税源集中、行业类别相对齐全的地区(如城区、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等)。如:税源管理一科管辖全县范围内的重点税源;税源管理二科管辖全县范围内的一般税源,科内设置若干管理组对集中的行业实施分类管理,税源管理三科管辖全县(市、区)范围内的小规模税源。
  (二)模式二:县(市、区)局的一部分税源管理分局(科)按行业或其它分类方式调整管辖范围,另一部分税源管理分局仍实行属地管理,但这部分税源管理分局内部应按专业化管理要求设置岗位职责,配置管理人员。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相对集中、零散税源分布相对较广的地区。如:税源管理一科管辖全县(市、区)范围内的重点税源;税源管理二科管辖全县(市、区)范围内的一般税源和城区范围的个体户,一、二分局分别管辖若干乡镇的税源。
  (三)模式三:县(市、区)局的全部税源管理分局仍实行属地管理的方式,但税源管理分局(科)内实行专业化的分类管理,设科、股、组按照规模、行业、风险等分类管理方式调整管辖范围,设置专业化的岗位职责,配置管理人员。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税源总量较小、企业纳税人较少、税源比较分散的民族县、山区县等。如:各分局分别按区域管辖若干乡镇的纳税人,分局内设置管理组分别管辖工业、商业等类别纳税人。
  各地可参照基本模式,探索适宜本地区税源管理实际的管辖方式。但不论采用哪种模式,当地的重点税源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性企业、大型工程项目都应尽可能集中在一个税源管理分局(科)进行管理。有条件的市、州局所属直属分局,应逐步由一般税源企业管理转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
   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税收风险管理
   一是要分级划分并承担风险管理责任。以省、市(州)局为主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县(市、区)局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风险管理方法,认真组织开展本级税收风险管理具体工作,积极落实上级安排的风险应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风险分析识别管理。征管科技部门负责风险分析识别的扎口管理工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通过宏观经济税收分析、税种风险分析、专业税收风险分析、案例风险分析等方式,按照统一的格式,逐步建立综合的税收风险特征库和等级评定标准。三是依托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强化风险应对。对指标化的分析识别成果,在省局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中按户归集并定期发布风险信息;对非指标化的风险识别项目,通过一体化管理平台直接向下级机关发布。根据纳税人的不同风险等级,各级国税机关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针对性地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促进纳税遵从度提高。
   (二)纳税评估
   各级国税机关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省局统筹建立覆盖全省的、统一适用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纳税评估办法,市(州)局负责具体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确认建立,纳税评估系统的应用指导,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评估疑点筛选、评估对象确定和评估任务的监控考核;县(市、区)局及其税源管理部门侧重负责对所管辖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的案头审核、调查核实和评定处理等工作。对重点税源企业、跨区域总分机构和关联性企业,省、市(州)局可直接实施评估分析、任务派发和评定处理,必要时直接进行约谈核实。各级国税机关要充分利用省局开发的纳税评估系统和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水平。
   (三)专业化团队管理
   一是按业务事项组建团队。县级以上国税机关应建立征管状况预警监控分析、重点评估等固定的常态化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有条件的税源管理分局,可以组建审批核查、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等专业化团队,实行专项工作管理。二是按照管理对象组建团队。特别是针对大企业等重点税源,要按照专业、能力互补的原则,选配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组建固定的、常态化的管理团队,实施团队管理。三是按照重点工作项目组建阶段性团队。对涉及跨税种、跨部门、跨地区等重大涉税风险事项应对工作,各级国税机关可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门团队实施一定时期内的集中应对。
   (四)涉税信息采集应用
  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做好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意见》(川国税函〔2010〕173号)要求,在以应用为导向的原则下,参照《涉税信息清册》中的项目与优先级,尽可能多地获取并以标准化的方式采集登记认定、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其他等四大类涉税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托省局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分层级各有侧重的进行分析应用,省、市局应着重于分析应用范围的拓展,涉税信息指标及模型建设、税源风险的宏观趋势分析及控制、专项纳税评估和专项检查、行业管理规范等。县(市)区局主要按照下发的涉税信息及风险数据,开展核查或纳税评估,并对核查情况或纳税评估情况及时反馈。
  六、实施步骤及要求
   专业化管理的推行工作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底前),各市州20%以上的县(市、区)局启动并完成推行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3年),除税源零星分散、收入规模较小的民族地区、山区等县局外,所有县(市、区)局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第三阶段(2014年至2015年),进一步完善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附件:1. 专业化管理和日常管理两大类岗位具体职责
          2. 各级各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分工表

附件1:
专业化管理和日常管理两大类岗位具体职责

类别
项目
内容
具体事项
专业化管理类职责
税收风险管理
风险目标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计划安排


风险分析识别
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等级排序
按照规则对分析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估值计算,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


风险应对管理和实施
主要是风险应对工作的计划安排和任务分配,采取提示提醒、纳税评估、税收核定、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措施消除税收风险


风险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
对风险管理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对风险各主要环节实施情况做出的评价和评判。

数据分析应用
涉税数据的集中采集
集中获取并以标准化的方式采集登记认定、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等涉税信息


综合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征管基础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纳税人身份、户籍、普通发票等方面的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增值税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增值税抵扣凭证、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消费税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消费税应税产品(应税行为)、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所得税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行业、地区分布、上市公司、总分机构、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大企业集团架构、大企业和涉外企业经营、跨国交易、关联交易、居民企业对外支付、非居民企业等方面的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出口退税数据分析应用
综合利用出口退税审核系统、辅助管理系统以及宏观监控分析系统,对出口退(免)税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出口报关单、外汇核销等外部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应用。


税务稽查数据分析应用
包括举报、涉税违法违章、案件调查等方面的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其他税收数据分析应用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疑点筛选、纳税评估对象确定和纳税评估任务的下达和监控考核
 


纳税评估案头分析、疑点甄别
 


纳税评估疑点的约谈举证和调查核实
 


纳税评估的评定处理
 


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建立
 

其他专业化管理事项

上述未列入但需纳入专业化管理的事项,可由市、州局依据省局总体要求统一划分确定

日常管理类
征管日常管理
户籍管理
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核实,注销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违法违章行为登记等


发票管理
纳税人使用发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督导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等


定额管理
依托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定额管理


调查核实
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认定申请等涉税事项


欠税管理
掌握纳税人欠税及其资产处理等情况,依法实施欠税清理


任务执行
责成提供纳税担保,告知纳税人涉税相关事项,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的处理、处罚、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措施等决定


催报催缴
督促纳税人按时办理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报送其他涉税资料和信息等


宣传辅导
向纳税人宣传辅导税收政策、法规,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


档案管理
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涉税信息资料,建立纳税人分户档案等


其他征管日常管理事项
 

税种日常管理
增值税日常管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防伪税控最大开票限额行政许可,增值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等


消费税日常管理
外购已税消费品税款抵扣管理,消费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等


所得税日常管理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及调整,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事项管理等(专业化管理以外的事项)、台账维护管理、预缴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所得税相关事项的调查、核查


大企业日常管理
 


重点税源日常管理
 


其他税种类日常管理事项
 

出口退税日常管理
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管理
 受理出口退(免)税认定、变更认定、注销认定申请并进行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有关认定信息采集进入综合征管软件和出口退税审核系统。

 

出口退税各类证明管理
 受理出口企业各类证明申请及证明开具


受理退(免)申报及审核审批
 接受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延期申报,进行单证审核、计算机审核、签批、审批。


疑点处理、函调管理
 对单证审核、计算机审核中发现的疑点进行核查、函调,并对要求协助核查出口退税有关情况的来函及时处理并回复。


整理出口退(免)税整理及归档管理
 对出口退(免)税纸质资料整理、装订,以及归档并编制索引、保存、使用、销毁等。


其他出口退税日常管理事项
 

国际税收日常管理
非居民承包工程提供劳务企业日常管理
税源清理核实、发包方项目合同备案、承包方税务登记、征税方式认定、项目跟踪管理、纳税申报、台帐维护、汇算清缴、清结算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日常管理
扣缴义务人合同备案登记、台账管理、催报催缴追缴、清算


《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税务证明》后续管理

特殊事项管理
外资企业股权变动跟踪管理、核实非居民股权转让所得


税收协定执行
审批类初审管理、备案类后续管理


《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开具管理

 

关联交易管理
《关联业务往来申报表》催报、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疑点核实上报

其他日常管理服务类事项

 

 


附件2:

                         各级各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分工表

单位
部门
专业化管理职能
省、市(州)局
征管科技部门
  (1)制定风险管理目标规划;
  (2)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3)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综合管理以及征管基础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4)风险排序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5)风险等级排序综合管理;
  (6)风险应对对象的选择、确定和任务分配;
  (7)征管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8)征管类风险分析;
  (9)组织开展或直接开展征管类风险应对;
  (10)研究征管类税收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11)研究、开发征管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12)对基层风险管理中遇到的征管类问题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13)风险管理工作绩效评估。

货物和劳务税部门、所得税部门、出口退税部门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类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分税种、分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以及出口退税风险分析识别;
  (5)组织开展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直接开展重大和复杂事项的风险应对;
  (6)研究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7)研究、开发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8)对基层开展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风险分析应对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国际税收部门
(1)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2)重点税源项目、跨区域税源项目、混合所得类型项目等上下联动管理;
(3)研究制定指导分类管理措施办法: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设立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未设立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和跨境经营居民企业;
(4)研究制定指导具体事项管理措施办法:税源监控、日常管理、协定执行、情报交换和反避税等;
(5)研究制定指导特殊事项管理:非居民股权转让、关联交易、非居民所得性质判定、境外所得抵免等;
(6)国际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指标设置维护和风险应对。
(7)省局承担国际税收重大风险控制、专项工作安排督促和"重、大、难"管理事项处理。市州局负责国际税收一般风险控制、非居民所得税管理事项一般处理、税收协定应用执行、关联交易同期资料管理、避税嫌疑企业筛选、组织开展特别纳税调整工作、"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审核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大企业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大企业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大企业风险分析识别;
  (5)组织开展或直接开展大企业风险应对,包括纳税评估、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提示、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等;
  (6)大企业绩效评估指南、模版的研究编制;
  (7)为基层开展大企业管理服务重点、难点工作提供专家指导和组织协调。
  (8)研究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收入规划核算部门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具体工作计划;
  (2)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经济税收偏离度风险特征指标,收入与政策、征管关联度风险特征指标,跨税种、跨专业管理的综合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根据经济与税收的相关关系,开展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指标偏离度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开展收入与政策、征管相关的风险因素分析;开展跨税种、跨专业等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5)重点税源风险预警分析;
  (6)对基层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分析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信息中心
  (1)税源管理专业化技术支撑。

专业化管理团队
  承担省、市(州)局层面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任务整合下发、应对情况收集评价、完善风险特征库、重大税收风险应对、典型解剖、复评复查、个性化纳税服务及业务指导等职能。
县(市、区)局
征收管理部门
  (1)根据上级局风险管理规划,制定本级年度实施方案;
  (2)组织本地征管类税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整合上级发布的数据信息,做好数据信息情报的应用管理工作。
  (3)对上级发布的征管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4)对上级发布的高风险纳税人实施风险应对任务的综合管理;
  (5)组织开展或直接承担部分征管类风险应对;
  (6)对本地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7)承担从基层税源管理机构集中上收的部分综合征管类税源专业化管理事项。

计划统计部门
  (1)与税收相关的本地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2)对上级发布的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指标偏离度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结果,收入与政策、征管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跨税种、跨专业等综合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结果等,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政策法规部门
  (1)做好本地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类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2)做好本地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类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3)组织、实施、指导或直接承担分行业、分税种以及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的风险应对工作;
  (4)对上级发布的风险分析模型和应对指南、模版等进行本地化;
  (5)承担从基层税源管理机构集中上收的部分政策法规类(如:税种管理、减免退认定和备案等)税源专业化管理事项。

信息中心
  (1)为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专业化管理团队
  承担县局层面税收风险分析识别、任务整合、应对情况的收集评价、具体落实县局确定的纳税评估、重点风险应对、典型解剖、复评复查、业务指导等事项
税源管理机构
专业化管理岗位或团队
  (1)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层面的税收分析以及风险分析监控工作
  (2)具体实施税源管理机构层面的纳税评估工作
  (3)具体落实税源管理中的重点事项风险应对工作;
  (4)做好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的集中采集工作;
  (5)日常管理中复杂税收管理事项的集中管理应对;
  (6)具体对高风险纳税人实施风险应对任务的综合管理;
  (7)对上级发布的风险分析模型和应对指南、模版等进行本地化。

日常管理服务岗位
  负责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涉税资料传递、涉税事项通知、纳税人户籍管理等事务性较强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