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仓君妃酒:王诗戈:为风光摄影一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17:39

王诗戈:为风光摄影一辩

发布时间:2012-1-11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诗戈 责任编辑:王江

评论界声讨风光摄影,久矣。

说来这事有点蹊跷。评论界一般认为“广大影友”是不能和“摄影圈”里的摄影师们相提并论的,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批评之词多半针对普通影友的实践,通常情况下评论家们是不会费这么多口舌去评说他们的,独独在风光摄影这个话题上,话够多,力够猛,有时还会激起一些波澜。其实这里头藏着一些评论者的良苦用心,不单单是恨铁不成钢那么简单。

1949年后,作为内地官方主流摄影形态之一种,风光摄影从来就没有“纯粹”过。它曾是政治意识形态教化社会的重要工具,一幅幅风花雪月同样也充当了构筑国家乌托邦的一砖一瓦。它语调高亢地提醒我们,我们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它也在孜孜不倦地暗示我们,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风光摄影的政治宣传功能在今天虽然趋于低调,但由于商业资本的强力运作,它和政治意识形态合力保证的奖励的力度和荣誉的高度,至少是在客观上加剧了模仿、跟风、群拍等“不良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讲,对风光摄影的一些批评实际上包含了对中国摄影体制的反思与期待。

这种批评固然有它的深刻性,然而,它毕竟具体落实在个体影友身上。在我和普通影友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好多人对于评论界的风光批判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至少是困惑不解。这里面有摄影人的脆弱,也有对风光批判的误解,但细细体会之后,我意识到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风光摄影对普通个体的心性可能具有的意义。此前关于风光摄影的辩护通常对严肃创作与自娱自乐作出区分,我在下文中将以生命意义为出发点再次为风光摄影作出辩护。

首先我们要承认,生命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它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因此这世界上的人们才呈现出多样化的生活状态,为了多姿多彩的追求和梦想而努力着。其次,达至生命意义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有人喜山,安居山间,有人乐水,常驻水畔,各得其所,难分优劣。又或许,山上的人实是为了在高处观水,人在山上,却爱着那水,和水边的人原是同一种爱;那水边的人呢,是为了在低处望山,人在水边,却爱着那山,和山上的人怀着同一种爱。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风光摄影中的时候,谁能说这种摄影一定与他(她)的生命体验不发生关系呢?又有谁能说,在风光摄影中他(她)不是在探求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