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宝逾期30天会怎样:纸币贬值与物价上涨(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29:49
作者:工人农民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879    更新时间:2010-1-12         荐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纸币贬值与物价上涨(10)
——纸币是商品
货币职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价值尺度阶段,流通手段阶段,货币商品的阶段。
金货币当做价值的尺度,当做计算货币,金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与观念上的金。当金货币和商品进行比较确定商品交换数量或者确定商品的价格以后,价值尺度的职能就完成了。因此,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时金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开始起作用,价值的尺度的职能被否定了。当金货币当做当做单纯的流通手段,开始作为金铸币后来变成纸币,金只是象征化的货币与象征化的金。一旦交换完成,金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完成了。因此当金货币作为商品从流通中独立出来变成物质财富的代表以后,就和其他一切商品处于对立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的货币商品就在流通中起作用,不仅流通手段被否定了而且价值的尺度也被否定了。因此,当货币作为纯粹的财富的一般形式被否定时,它必须实现为实际财富的特殊实体。但是当货币这样在实际上证明它是财富总体的物质代表时,它必须同时保持它的一般形式。也就是说,它必须保持价值尺度的职能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要保持价值的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必须进入流通。也就是说,货币作为已经实现的交换价值,必须同时表现为交换价值借以实现的过程。现在交换价值是被规定为一个过程,被规定为通过流通过程而和自己发生关系。另一方面,流通本身已不再是被规定为旨在实现不同商品的价格、使商品作为交换价值彼此相等的媒介运动。交换价值本身是计量过的交换价值,作为前提本身必须表现为由流通设定的东西,而作为由流通设定的东西,又表现为流通的前提。不过交换价值现在已取得一个更深刻的规定。在流通中,一定的价格是前提,货币形式的流通只是在形式上设定这个价格。这就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草稿》中阐明的金货币由价值尺度到货币商品的过程。
金货币起初作为价值的尺度,是观念上的东西,金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商品的售卖者只买不卖的时候,金货币就在卖者手中停留下来,马克思说:“铸币变成了货币”。这个货币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且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金货币变成了物质财富的代表,商品所有者变成了货币所有者。货币所有者为了以后再买商品,金货币就变成了储藏货币。在储藏货币的条件下,金货币仍然具有价值,因此,仍然是价值的尺度。金货币仍然是交换价值的代表,因此,仍然是交换的手段或流通手段。所以,马克思说,作为实实在在的金货币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这样看来,金货币作为储藏货币以后,就和其他一切商品处于对立的地位,金货币因为是交换价值的代表,所以,作为交换价值的金货币,就变成了和其他商品一样的商品即货币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金货币商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用途,使用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而金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一个用途,购买一切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多种多样的,无穷无尽的,它们都是用货币的实体表示的,(这就是多种多样的价格)。而金货币的交换价值就是一个,它是用所有商品的实体表示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想占有一切商品或者一切社会财富,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多占有货币商品。追求货币商品就成了人们唯一的欲望,这就是万恶的求金欲!
当金货币还是流通的手段的时候,它完全是按照价值的规律,按照交换价值的流通规律发生作用。因为,金货币商品在流通中的数量是由全部商品的价格决定的,是随着商品的价格的涨跌而增减的,所以马克思说,金货币商品具有膨胀和紧缩的性质。商品价格的上涨,国家就把金条块变成铸币。商品价格的跌落,国家就把金铸币回炉变成金条块。
作为金铸币的代表纸币,如果国家完全按照金铸币的标准印制,按照金铸币的流通数量投入流通,按照金铸币的流通规律调节纸币的数量,那么这样的纸币就和它所代表的金铸币一样遵守价值规律遵守交换价值的规律。但是事实是,纸币一旦投入流通,就不可能再收回来(恶性通货膨胀以后改变纸币的数量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因此,作为金铸币的代表的纸币,就必然朝着脱离金铸币的方向发展。这种脱离开始表现在金本位这个名词上,最后,连金本位也要抛弃,这就形成了没有任何价值的纸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这种毫无价值的纸币阐述了预见性的意见。马克思的结论是:这样的纸币背离了价值规律!变成了商品价格随着纸币的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的纸币规律。
因为纸币是从金铸币的代表发展过来的,金铸币已经变成货币商品,那么纸币也就自然变成货币商品。金铸币的货币商品是遵守价值规律的货币商品,纸币却是不遵守价值规律的货币商品。因为金货币本身就是交换价值,那么纸币本身也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示的是商品交换的数量或交换关系,所以纸币的交换价值也是表示的交换的数量和交换的关系。所以,纸币作为货币商品就和金货币商品一样是和其他一切商品对立的商品。为了认识纸币的作用我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一段话再次记录如下,网民们看看是不是这回事:“这样看来,商品价格的随纸票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纸票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过是被外力机械地损伤了的法则——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流通中价值符号量决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铸币量——由流通过程所强制贯彻。因此,从另一方面说,不论多少纸币,都可以被流通过程所吸收,同样地被消化掉,因为,价值符号不论带着什么金招牌进入流通,它在流通中总是被压缩为能够代替它来流通的那个金量的符号。
“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那支配实在货币在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则似乎都反过来了,颠倒过来了。如果说,金的流通是因为金有价值,那么,纸票的有价值是因为纸票流通。如果说,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则流通中的金量决定于它自己的价值,那么,纸票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纸票的数量。如果说,流通中的金量随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增减,那么,商品价格似乎是随流通中纸票数量的改变而涨跌。如果说,商品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铸币有一定的数量,因而流通中的货币量的交替地发生紧缩与扩张乃是必然法则,那么,似乎纸票不论多少都可以纳入流通。如果说,国家发行铸币只要低于名义内容百分之一克冷就已经是贬低了金银铸币和损害了它当做流通手段的机能,那么,国家发行那种除了金属的铸币名称以外连金属的什么都没有的无价值的纸票,倒是作了完全正确的措施。如果说,金铸币显然只有在商品价值本身用金量计算或表现为价格的时候才代表商品价值,那么,价值符号似乎直接代表商品价值。由此可以明白,那些片面地、根据强制通用的纸币流通来研究货币流通现象的观察家,必然对货币流通的一切内在法则发生误解。实际上,这些法则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不仅颠倒了,并且消失了,因为,当纸币以适当数量发行时,纸币所完成的运动并不是它当做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而当它当做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不是从商品形态变化直接产生出来的,倒是从纸币与金的正确比例的破坏中产生出来的。”
由此可见,我们只要把纸币看作商品,而不仅仅看作是货币,那么对马克思的上述予见,我们就能够认识到:马克思说的纸币就是目前全世界的纸币,就是中国的人民币。我们万万不可固执地自以为是地拒绝马克思的理论!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马克思不仅活生生地出现在世界无产阶级面前,而且出现在中国无产阶级面前!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