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触犯哪些法律:世纪伟人: 吴稚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33:04

世纪伟人: 吴稚晖

吴稚晖

吴稚晖与孙中山在英国合照


        吴稚晖 (1865年-1953年 ) 江苏武进人 ,是清未民初反清革命家、早期中国同盟会会员、无政府主义思想家、中国近代教育家、语言学家、书法家,中国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学贯中西,擅长书法,尤以篆书见长 , 对中国的文字学极有研究。爱国坚定,生活澹泊,提倡并臻力科学与教育,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官衔无数(其实,均为虚衔)。却不入官门,一生以教书卖字为生 , 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1963年的第十三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 是现代中国人在文化学术界享有此国际荣誉的第一人。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名人”殊荣的华人。为二十一世纪“世界100个文化名人”之一。 

        吴稚晖 7岁的时候被外祖母送进无锡私塾读书。他天资颖特,学习刻苦。18岁的时候吴稚晖应聘到“东林书院”担任私塾教师,外祖母将自己的皮背心典当后给他买了一件布袍,免得他衣衫破旧地走上讲台。后来吴稚晖把教书一年所得的18元钱为外祖母置了一床新棉被,吴稚晖对外祖母的感情极深,说是“其恩至笃”。吴稚晖23岁考中秀才,25岁考进江阴南菁书院读书,南菁书院当时是培养考进士的学校。入学第一天,他去谒见书院山长黄以周,目睹黄以周的座桉上有"实事求是,莫作调人”八个大字,给他以深刻的印象,他曾自称:一生只认得真理的是非,而不做调人。1891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后来他对朋友说,这个举人是我骗来的,因为我写的文章不长,但是全部是用大篆写的,所以科举考官看不懂字,但觉得字写的很好,就把我录取了。 因为吴稚晖自幼学习大篆,是当代无敌的篆体家,在其青年时期字便写的很好了。

吴稚晖书法

      1898年6月,吴稚晖到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任教 , 1902年10月,吴稚晖、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爱国学社,1901年3月,吴稚晖离开教书的南洋公学,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 

       1903年夏,《苏报》聘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篙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推荐、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客帝篇》、《驳康有为政见书》、《革命军序》等文,革命旗帜鲜明,一时欢迎如狂。清政府十分恐惧,并派人勾结上海公共徂界工部局捉拿邹容、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吴稚晖被迫转道香港,留学英国。 

    1905年春,经过孙鸿哲先生的介绍在伦敦与孙中山先生会面,逐步接受了三民主义的主张,并在孙鸿哲的劝说下,于是年冬加入同盟会。 

     1907年,他与张静江、李石曾在巴黎组织世界社,发行《新世纪》,并组织中华印字局,广印书报,鼓吹革命。巴黎《新世纪》创刊于1907年6月26日,停刊于1910年5月21日,每周1期,共出121号,吴稚晖始终主持其间。《新世纪》成为革命党的一大喉舌,与在东京出版的《民报》东西相应辉。 

       1912年4月19日,在上海新舞台,一位穿黑西装、围红围巾、 头顶用红绳扎了根小辫的小丑登台亮相,他左手持西班牙鼓,右手执折扇,断继续击鼓,高唱自编功劝募歌,要求大家为刚诞生的中华民国捐款。这位小丑的扮演者乃是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反清革命家、无政府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吴稚晖。观众们为吴稚晖的表演晖认为未够,于是跪在台前叩头不止,而且愈叩愈急,观众投掷银元就更多了,甚至有的把金戒、金手镯也投到台上。这时吴稚晖才起立大声说:“谢谢诸位男女来宾,我劝大家捐钱,我不捐钱,我下不了台。我只好把腰间所有的钱,一齐和大家的钱并入一堆,也算是我吴稚晖装点门面,凑凑热闹。”说完,他将腰带一松,若干银元“哗啦”落地,他从满座掌声中躬身退场。 


        1919年 吴稚晖和李石曾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创办里昂中法大学并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呼吁中国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读方式留学,5月第一批学生90多人抵达法兰西。学生中有周恩来、李立三、聂荣臻、陈毅等。 

         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唐山大学校长。二次革命失败后,与蔡元培赴欧,袁世凯死后归国,与钮永建在上海创办《中华新报》,任主编。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中央监察委员,嗣后二、三、四、五、六届均连任。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临时政治委员会委员,代主席。后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故宫博物院参事、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5年,吴稚晖80岁了,卫聚贤教授主办的《说文杂志》出了一期“吴稚晖八十大庆专集”。吴稚晖极不赞成,当即申明说:“我吴稚晖是偷来的人生,出生前,祖母曾托梦给外婆,说从阴间奈何池里用秤钩钩出来这个孩子,趁阎王打瞌睡时逃出了鬼门关,以左臂上有秤钩钩伤的伤疤为记。此子出生后,千万不能做生日,因为是阎王的逃犯。被阎王得知是要捉拿归桉的。”吴稚晖臂上确有寸把长一块黑疤,这故事听来还真像有根有据似的。 

  这件事,被蒋介石知道了。到农历2月28日那天,以蒋、宋夫妇的名义,给吴稚晖送去一盘大蛋糕。这当然是不能扔出门去的,恰好来了一群亲友,他亲自动手把寿糕切成小块,请大家分享。有人建议每人吃碗寿面,吴稚晖说什么也不答应。亲友故旧为他筹集的“八十大庆”基金黄金10两,吴稚晖坚决不受,后来全部赠给他家乡的一所中学做了新校舍建造经费。 1949年,蒋介石派专机“美龄号”将吴稚晖从广州接到了台北。 

        1953年,吴稚晖病重住院。根据好友李石增在吴稚晖住院期间探望时写下的日记记录:“稚老在医院晤面,屡次表示欲到美国看子淑微就医情况,俟较愈再往,而卒未能成行,稚老憾事……”日记中还记录说,如果能成行美国,也不会有海葬金门的壮举。 

  这一年的十月三十日深夜,吴稚晖逝于台北,享年89岁。蒋中正题词“痛失师表”,十二月一日,蒋经国遵从其遗愿,将骨灰洒向金门南海。隔年,连基座高达四米以上的铜像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圆环竖立,成为当时台北市的地标之一。1990年代,该铜像因政治风气与整顿交通等因素被拆除,铜像今放于士林至善公园。 

  在金门县金城镇水头附近,还有一座吴稚晖公园,于海葬当年建成。与水头码头比邻而座,由于公园地势较高,水头码头景致尽收眼底。除此,还可辽望金门太湖、小金门、大陆及金烈水道等。园内有一于右任题字的稚晖亭,亭中央是蒋中正亲书的碑文“吴稚晖先生水葬纪念亭”。公园尽头则是吴稚晖先生半身铜像。

吳稚暉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