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以旧换新券有效期: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6:17:0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参考

复习资料  1 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1 词语

(1)清凉的山泉  汩汩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陡峭的悬崖  悠悠的白云  淘气的云雀  挺拔的身躯

(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3)近义词

幽径——僻径  唱和——应和   吟诵——吟咏   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陡峭——峻峭

(4) 反义词

流淌——凝固   清凉——炎热    精致——粗糙

 

2 句子

(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理解: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短,却有深意。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理解: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理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理解: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理解:这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方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6)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理解:在这段话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当作自己的朋友,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这些朋友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们的深情厚谊。

 

3 课文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背诵全文

  

2 山雨  作者:赵丽宏

1 词语

(1)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神奇地飘然而起  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清脆的音响

(2)优雅:优美雅致

清脆:清楚悦耳

2 句子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理解: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3)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理解: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而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3 课文: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4 背诵全文

 

3 草虫的村落

1 词语

(1)村落  静谧  游历  草茎  游侠  坚硬  傲然  寒暄  熙熙攘攘  意味深长  欢跃  花色斑斓  俏丽  驻足痴望  蜥蜴  庞然大物  攀谈  投机  亲戚  野灌丛  全神贯注  音韵  僻静  勤勉  行色匆匆  悠悠忽忽  红鸠鸟 

(2) 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悠悠忽忽:形容神态恍惚。

(3)近义词

阻挠——阻碍  周密——周到  要挟——威胁  藐视——轻视

真挚——真诚  端详——打量  强悍——强壮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  寝不安席——寝食不安 

(4)反义词

藐视——重视  阻挠——促进  艰苦——舒适  强悍——瘦弱

热烈——冷漠  响亮——低沉  复苏——沉睡  自豪——自卑

 

2 句子

(1)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理解:一个“又”和一个“躺”点出了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从这段话以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理解:这句话说明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以及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作者把甲虫振动翅膀的声音比作(优美的音韵),并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读了这段课文,我觉得这是一群(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富有灵性)的甲虫。

          作者描写甲虫们演奏的环境,是为了烘托甲虫们对生活的热爱。

 

3 背诵全文

 

 

4 索溪峪的“野”

   1 词语

(1)拔地而起  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直插云天  横拦绿水  旁逸斜出 

     窈窕淑女  婷婷玉立 返璞归真   

(2)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

        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难以言状: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状:形状,样子。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回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2  句子

(1)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野。

理解:我们感受到了索溪峪“野性的美”和作者的匠心独具。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又统领全文。

(2)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理解:呈现出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3 课文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5 詹天佑

1 词语

(1)要挟  轻蔑    居庸关  八达岭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勘测  勉励  经纬仪  攀山越岭  开凿隧道  竣工  藐视 

(2)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竣工:完工

     藐视:轻视、小看

(3)近义词

 阻挠——阻碍      要挟——威胁       周密——周到

竣工——完工      藐视——轻视       轰动——惊动

(4)反义词

 周密——疏忽      藐视——重视 

 阻挠——促进      讥笑——赞扬

 

2 句子

(1)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理解: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工程艰巨,更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者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理解: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理解: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 课文

    本文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4 背诵

第一和第四小节

第一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第四节: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两种开凿方法: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中部凿井法

人字形线路的方法:见第6节(如下)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6 怀念母亲    作者:季羡林

1 词语

(1)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哥廷根 

 孤寂   频来入梦   朦胧   薄暗  凄凉  沮丧 长眠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心潮腾涌    怅望灰天

(2)真挚:(感情)真诚恳切。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憾。

     薄暗: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

(3)近义词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        寝不安席——寝食不安

真挚——真诚       薄暗——昏暗      沮丧——懊丧

强烈——猛烈       孤寂——孤单

(4)反义词

心潮腾涌——心如止水         寝不安席——高枕无忧

真挚——虚伪  薄暗——明亮  沮丧——振作   强烈——平静

 

2 句子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日子里,作者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1、儿时依偎在母亲身边幸福2、母亲为了这个贫穷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2)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牵挂,一样的疼爱,一样的无私。

(3)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多次进入到梦中来。祖国母亲频来入梦,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离开祖国,来到异国他乡。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的思念之情,随着离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深。

  (4)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想到故乡,想到老朋友,感到凄凉,这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与故乡、亲人、朋友相隔遥远,心中不免忧伤、酸楚,这是因为回想在故乡时的情景,感到亲朋好友无处不在,心里自然又多了一丝欣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3 课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永久不变的爱意。

4背诵

第1和“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

 5《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7 彩色的翅膀

1 词语

(1)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矮墩墩  沉闷  水落石出  晕船  拖蔓 

  撅嘴   土壤  授粉  雌花  捏住  端详  啧啧称赞 

 

(2)近义词

艰苦——艰难        抚养——抚育        端详——打量

(3)反义词

艰苦——舒适

 

2 句子

(1)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理解:战士们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思想。

(2)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理解: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3)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理解: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3 课文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8 中华少年

1 词语

(1)巍峨峻拔  碧波环抱  苍苍茫茫  翱翔  雏鹰  七沟八梁 

百折不回  莽莽昆仑  立地顶天  锦绣山川  刚劲端庄

如歌如画  牙牙学语  萦绕耳畔  蹒跚学步  敖包会  英灵

哈达  强悍  植根心田  铭记功德  纤夫  噩梦  焊接

璀璨的诗篇  蜜罐温床  芦笙  唢呐  比翼联翩  竞相开放

(2)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勇猛。

(3)近义词

强悍——强壮  翱翔——飞翔   复苏——苏醒   纯洁——纯真

自豪——骄傲  响亮——洪亮   鲜嫩——鲜美   热烈——热情

(4)反义词

强悍——瘦弱   热烈——冷漠   复苏——沉睡   响亮——低沉

自豪——自卑 

2 课文

   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3 背诵全文

 

9 穷人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1 词语

(1)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保佑  寡妇  蜷缩  黧黑 

     撕破  搁板  填空  抱怨  唉声叹气  包裹  魁梧  湿淋淋

     倒霉   考虑

(2)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魁梧:强壮高大

     忧虑:忧愁担心

(3)近义词

抱怨——埋怨   蜷缩——蜷曲   魁梧——高大   宁静——安宁

倒霉——晦气   忧虑——忧愁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4)反义词

抱怨——感谢   魁梧——瘦小   倒霉——幸运   忧虑——开心

蜷缩——舒展   宁静——喧闹

 

2句子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理解: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那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理解:看似矛盾,实际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理解: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能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省略号的连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3 课文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赞颂了沙俄时代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4 、《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还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穷人》,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 词语 

(1)  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羞愧不已  瘦削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酷刑  十指连心  泪流不止  拭泪   瞥见  尴尬

          一瞬间  怒目圆睁  不由分说  嗫嚅  攥紧  泰然 

(2) 刻骨铭心:铭,把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攥:握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不由分说:不容争辩

(3)近义词

宽厚——忠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阻止——阻挡   茫然——怅然

(4)反义词

宽厚——狡猾  阻止——推动    茫然——明白

2 句子

(1)我回头去看楞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理解:父亲知道,青年是看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2)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3 课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1 唯一的听众

1 词语

(1)蹑手蹑脚  洋溢  庄重  珍藏 荒唐  割舍

(2)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蹑,放轻脚步。

     割舍:抛弃;舍去。反义词:留取、珍藏

(3)近义词

声望——名望   抱歉——内疚   和谐——融洽   打扰——打搅

慈祥——慈善   珍藏——收藏   平静——安静   羞愧——羞惭

(4)反义词

平静——激动     和谐——别扭       慈祥——凶狠

 

2 句子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答:因为,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互相交流。所以“我”会忘记她是聋子。

(2)(为什么老人说“我的”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答:并不是这样。其实老人是在鼓励我,并且看到我的琴技在不断提高,而感到欣慰。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答:因为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3 课文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 背诵第2、7、8自然段。

第2段: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第7段: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第8段: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2  用心灵去倾听

1 词语

(1) 着迷  无所不知   问讯处   兴高采烈   水槽   苏珊  从未谋面  锤子

(2) 近义词

着迷——入迷    奇妙——奇巧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3)  反义词

奇妙——平常         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2 课文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13 只有一个地球

1 词语

(1) 遨游宇宙  晶莹的球体  薄薄的纱衣  和蔼可亲  恩赐

慷慨  枯竭

(2)近义词

滥用——乱用   威胁——威逼  节制——节约  指望——盼望

设想——想象   破碎——破裂  目睹——目击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3)反义词

威胁——安慰    节制——浪费     破碎——融洽

和蔼可亲——声色俱厉

(4)恩赐:因怜悯而施舍

2 句子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理解: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进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理解: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3 课文

(1)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列数字: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举例子: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4 背诵:第1、2自然段

第1段:据有幸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第2段: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4 大瀑布的葬礼

1 词语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巴拉圭  巴拉那河  汹涌  汛期  震耳欲聋  清晰可闻  纷至沓来  从天而降  世外桃源  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  毫无节制  滥砍滥伐  枯槁  酋长  哀悼  饱含深情的语调

(2)纷至沓来:纷纷到来

枯槁:干枯、憔悴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3)近义词

举行——举办    失望——绝望

哀悼——悼念    爱护——保护

(4)反义词

失望——满意    爱护——损害

2 句子

A、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资源有限;③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2)课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数字?请摘录相关句子,并写写你的感想。

摘录:1、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感想:1、“六千三百多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非常渺小。2、“40万亿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是唯一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它。

B、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 文中带点的两个数据的对比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文中带点的两个数据的对比说明了到目前为止,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再也找不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以此强调了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写既突出了科学小论文的用词严谨性,又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只有一个地球,一定要珍惜。

(3) 读了这个片段,你有哪些感想?写一写。

啊,地球,我们的家园!你在我们心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你,我们完全无法生存;没有了你,我们别无去处……但是,现在却有许多人在破坏您,他们太贪婪了!,你是无私的、慷慨的。为了你的美丽,我们必将加倍地保护你!那些贪婪的人们必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

3 课文

课文采用倒叙的形式,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壮观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背诵最后一小节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 词语

(1)一处沙滩  一片耕地  一座山脉  一条河流  一根松针

一只昆虫  麋鹿  潺潺的流水  解除干渴  滋润心田  永流不息

(2)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3)近义词

眷恋——留恋   滋润——滋养

甜美——甜蜜   降临——来临

宝贵——珍贵   放弃——丢弃

(4)反义词

甜美——辛酸   降临——升腾

放弃——坚持

2 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理解: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理解: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理解: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者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4)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理解: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5) 见《课》P28——5——(2)、(3)

P28——5     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2)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读画横线的句子。之所以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而说“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是因为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热爱大地,眷恋大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地。“大地”与“我们”之间就是这样一种不可分割、息息相关的关系。

 

3 课文

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结构写的,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的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4背诵第3、11自然段

第3段: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第11段: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6 青山不老

1 词语

(1)参天的杨柳   土炕   粼粼的波光    肆虐  盘踞之地  风雨同舟  静静地躺  三番五次  生命的归宿  不紧不慢地说  了不起的奇迹  淤泥  绿风荡漾的小院  山野老农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2)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盘踞:非法占据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3)近义词

荡漾——飘荡       盘踞——霸占      领悟——领会

险恶——危险       治理——整治      凶猛——凶狠

(4)反义词

险恶——安全

2 句子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理解: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理解: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17  少年闰土

1  词语

(1)闰土  拿捏  一匹猹  家景  祭祀  装弶  竹匾  鹁鸪  獾猪  伶俐  潮汛  逃窜  扭动  胯下  厨房  套装  刺猬  牲畜 

(2)近义词

 郑重——庄重   允许——同意   盼望——渴望    新鲜——新奇

(3)反义词

郑重——随便   允许——拒绝   盼望——失望    新鲜——普通

2句子

(1)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理解:“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理解:“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3)见《课》P32—4—(2) 

P32—4  品读句子,从带点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2)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想象写话:闰土在海边拾贝、雪地捕鸟、沙地管瓜、看跳鱼的时候,“我”和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呢?

答:“我”和朋友们都要在教书先生严密的看管下摇头晃脑地背诵四书五经,或在书房里弹琴作乐,练习书法,最大的乐趣也就是在园子里观赏花木。

3 课文

课文写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同时流露出“我”当时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4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

5 背诵 第1、4、6、16小节

第1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第4节: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第6节: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第16节: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 词语

(1)殡仪馆  追悼  致敬  挽联  吊唁  水浒传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羞愧  小约翰  北风怒号  难以忍受  饱经风霜  敷药  硼酸水  女佣  

(2)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3)近义词

饱经风霜——饱受磨难  囫囵吞枣——生吞活剥 追悼——悼念

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爱戴——敬爱  爱抚——疼爱

(4)反义词

饱经风霜——一帆风顺      囫囵吞枣——融会贯通

恍然大悟——大惑不解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2 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理解: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 课文

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这四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4 背诵第1、18、22、24小节

第1节: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第18节: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第22节: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24节: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9   一面

1 词语

(1)牛毛细雨  地窖  翻译  懊悔  莽撞  厚实的纸张  清晰的字迹  踌躇  摩挲  颓唐  毁灭  熏黑  憎恶  虐待  

(2)莽撞:鲁莽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抚摩

颓唐:精神不振作

(3)近义词

懊悔——悔恨     莽撞——鲁莽     虐待——残害

憎恨——憎恶     疑惑——困惑

(4)反义词

 莽撞——谨慎  虐待——优待  憎恨——喜欢  疑惑——明白

 

2 句子

(1)“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理解: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了“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3 课文

本文作者阿累。本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4 背诵:第15、26、29 节 

 

第15节: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第26节: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第29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20   有的人

1 词语

情愿——愿意             永远——永世

(2)反义词

死——活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

2 句子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理解: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 课文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4 背诵全诗

 

第六组

1 《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和心情。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

《西江中.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白桦》是俄罗斯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

2 默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中.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3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4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拟、夸张、借代

比拟:以物拟人,以人拟物

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

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5 现代诗歌分类

(1 )叙事诗和抒情诗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21   老人与海鸥

1 词语

(1)退色  撮嘴  抑扬顿挫  亲昵  啧啧称赞  驻足观看  滇池  高空盘旋  意想不到  瞻仰遗容  白翼天使  漩涡  一幅遗像  灵堂

(2)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近义词

  热闹——活跃  怀疑——疑惑  得意——称意  保持——维持

  注视——凝视

(4)反义词

热闹——冷清  怀疑——坚信  得意——失意  保持——改变

2 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几件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3背诵第2、3、16、17小节

第2节: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第3节: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第16节: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第17节: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22 跑进家里的松树

1 词语

(1)贮存  蘑菇  蹿出来  烟囱  橱柜  储备  哭笑不得

(2)近义词

储备——储存 干脆——爽快 失踪——消失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3)反义词

干脆——拖拉

2 背诵 第14小节

第14节: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23 最后一头战象

1 词语

(1)西双版纳  威风凛凛  排山倒海  势不可当  阵亡  悠哉游哉  嘎羧  打瞌睡   亢奋  焦躁不安  篾席  摩挲  恍然大悟  斑斑血迹  英武豪迈  象冢  暴毙荒野   甘蔗  糯米粑粑  唏嘘  礁石  震耳欲聋  膨胀  炯炯有神  激越悲壮 扑喇喇  浴血搏杀  槟榔  箐沟  金箔  铁镐  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  椭圆形

(2)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3)近义词

搏杀——搏斗     膨胀——胀大     豪迈——豪放

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哑     泣不成声——悲不自胜

震耳欲聋——惊天动地

(4)反义词

泣不成声——乐不可支     膨胀——缩小

2 句子

见《课》P53——3  品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3)读画横线的句子。嘎羧对待玉米的态度,表现出它焦躁不安的心情;而看到象鞍后的神情态度,则表现出了它对辉煌过去深深留恋和回味的感情。

(4)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全文来看,战象嘎羧二十六年来牢牢记住的事有哪些?你觉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答:嘎羧记住了人们救它的情景、它和战友们杀敌的情景,我认为它是一头重情重义、英武豪迈、深沉的战象。

3作者:沈石溪 “ 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作品还有《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

4 背诵:第9、14、22小节

第9节: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第14节: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第22节: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4 金色的脚印

1 词语

(1)佣人  光秃秃  柞树  冷清清的月亮  孤零零地坐  嗥叫

清脆的声音  悲伤的声音  目不转睛  哆哆嗦嗦  大摇大摆

警惕 朦胧

(2)近义词

警惕——警觉    蒙眬——模糊    惦记——惦念

(3)反义词

警惕——松懈     蒙眬——清晰    惦记——遗忘

2 句子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理解:这是故事的结局,一个美丽的结局!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3 背诵第2、24小节

第2节: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第24节: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们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25  伯牙绝弦

1 默写全文

2 解释全文

3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犹豫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6 月光曲

1 词语

(1)贝多芬  谱写  入场券  蜡烛  纯熟  清幽的月光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霎时间  雪亮的浪花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茅屋

(2)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课文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3)近义词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激动——兴奋    苏醒——复苏

陶醉——沉醉      恬静——宁静

(4)反义词

激动——平静      苏醒——昏迷 

2 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理解:“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2)文中的姑娘是一个痴迷音乐、执着音乐,善解人意和身残志坚的人。 

3 课文

(1)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代表作:《英雄》、《命运》、《田园》。

 4 背诵 第8、9小节

第8节: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第9节: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去。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7 蒙娜丽莎之约

1 词语

(1)纽约  大摇大摆  卢浮宫  肖像画  达.芬奇  微抿的双唇

微挑的嘴角  恬静的微笑  淡雅的微笑  舒畅温柔  略含哀伤 

 矜持  神秘的微笑  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  转瞬即逝  永恒的美

大方端正  沐浴  清晰细腻  璀璨

(2)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课文指《蒙娜丽莎》的光辉像一颗明珠那样鲜艳夺目。

(3)近义词

奇异——奇特    柔和——温和    淡雅——素雅

沐浴——沉浸     磨灭——消失

(4)反义词

奇异——平常  柔和——生硬  淡雅——浓艳  磨灭——存在

2 句子

(1)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  达.芬奇是意大利的画家,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4 背诵 5——8小节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28 我的舞台

1 词语

(1)不解之缘  暗无天日  大闹天宫  咿咿呀呀  眼冒金星  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  拜师学艺  一反平常  溺爱娇宠  绷着脸  为所欲为  目不忍视  哭哭啼啼  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  炼就

(2)溺爱娇宠:指过分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3)近义词

模仿——仿照    造就——培养    风度——风范

毅力——意志    为所欲为——随心所欲

(4)反义词

模仿——创新      为所欲为——安分守己

2 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理解: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3 课文

(1)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2)本文作者吴霜——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

这篇回忆录让我们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炼就的勇气和毅力。

4 背诵 第1、7、10小节

第1节: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第7节: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第10节: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注:加[ ]的字是错别字,请大家自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