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70蒂法篇压缩密码:借维稳拒改革,行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6:30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日前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最近10年,“维稳”取代改革开放成为内地社会气质的基调,导致社会形成“转型陷阱”,“摸着石头过河,却连河也不想过了”。报告认为,内地改革和转型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止进一步变革,由此将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问题的不断积累。

  报告指出,中国当前最需要警惕的,既不是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亦不是改革处于停滞甚或倒退状态,而是“转型陷阱”。这是指改革和转型过程中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团,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形成是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

  不愿触动既得利益

  这份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主笔的报告列举出内地社会“转型陷阱”的五大症状。首先,是经济发展步履沉重并日益畸形。经济发展亢奋,形成“增量依赖症”,“人们没有通过重要的体制变革来解决问题,于是只能寄望于做大蛋糕,在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用发展形成的增量缓解问题”。

  症状之二是,过渡的体制因素被定型下来,改革动力在领导层和民间丧失。既得利益集团以改革之名获利,引发民众对改革的抵触,导致实质性改革受阻。

  社会结构趋于定型

  症状之三是,社会结构趋于定型,固化为“贫富分化”的断裂社会。当前内地社会氛围显示出,社会活力下降,阶层间对立情绪凸显,普遍的不平衡感为部分人的绝望感所取代。

  症状之四是,误判社会矛盾形成的拘谨心理和“维稳”政策导向。有关方面对市场经济中正常存在的矛盾产生严重误判,导致社会形成“大维稳”模式,将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常规化、体制化,令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处于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

  社会溃败日渐明显

  症状之五则是,社会溃败日渐明显。部分地方政府权力失控,导致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降低。于是,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至于走出“转型陷阱”的三条路线,报告认为,一是由政府实施改革顶层设计,并有相应的力量推动;二是利用现有可能因素推动社会力量的发育,使社会力量成为打破现状的动力;三是在矛盾和危机推动下的被动改变,“但这要取决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自省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