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用什么cpu: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综述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6:49:35
强力谋局,改革创新激发新动力——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柴崴

  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改革”、“创新”的关键词再次强力领衔新一年教育发展的谋篇布局。

  刚刚过去的2011年,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关乎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了强国必先强教、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新的一年,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着眼关键领域,改革之路越走越通顺

  改革创新之路能不能走得顺、走得稳,关键领域的改革成败至关重要。

  2011年,作为推进关键领域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大动作”,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实现“两基”目标的27个省份签署了28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各省份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起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

  一年多来,各地结合实际,划定学区或片区,统筹教学和人事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些地方每年交流的教师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左右,有些地方把50%左右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体现出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国家出政策,省市出举措,县区抓落实。从上到下,从教育领域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改革创新的步伐一刻不曾停歇。创新思维、创新举措频频推出,逐渐盘活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体系,从内而外地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责任到县、时间到年、典型引路、由点及面”,黑龙江省教育厅联合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下发的《黑龙江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同时对全省60多个县的标准化学校建设都作了详尽的要求。

  山西省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省政府下发文件,推出了26项重大政策。政策推动下,山西省积极探索,形成了“盟区”模式、“联盟校”模式、“教育集团”模式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薄弱学校的新模式。

  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几乎贯穿2011年各项关键领域教育改革攻坚克难的始终。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体系等,无不体现了教育系统勇于破旧、大胆革新的思想力和行动力。

  抓住体制机制,从源头激发教育改革活力

  2011年,在陕西省全面推进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件“小事”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实行“职技分家、归口管理”,陕西省完成了首批职业学校划转工作,把原由其他部门、行业举办的4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划归省教育厅管理。

  管理体制不顺,职业学校办学与劳动部门“打架”,曾经是困扰部分职业学校发展的“顽疾”。陕西省通过省级统筹,理顺关系,把学历教育和教育培训全部划归教育系统管理,从根本上突破了困扰职业学校办学属性的机制性障碍。

  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年来,瞄准体制机制弊端,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充满勇气与智慧——

教育部与相关部委联合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重点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优惠政策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和指导地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研究制定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专科学历高等学校的具体办法,强化省级对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初审权和对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审核权;

  中央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组建5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30%中职、89%高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体制机制性障碍既是系统性的,也存在个体差异。一年来,各地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小切口往往能取得大成效。

  2011年,天津市大力实施行业办学优化计划,着力完善以“行业组建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等五种模式为主的16个职教集团内部管理体制,积极促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形成了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协作的良性运行机制。目前,全市85%以上的高职和50%以上的中职都是由行业举办。

  重庆市把抓好教育改革试点作为推进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成立了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国家教育体改办下达的7个改革试点项目为重点,组织了84个试点单位,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

  切实提升质量,以顶层设计对接公众教育需求

  教育先行,需要客观分析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把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强烈需求的主渠道。从2011年到2012年,各种创新举措相继出台——

  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

  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22个、专业133个;

  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类别增至39种,招生人数占硕士生总数的32%;

  成立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行业性职教集团400多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遴选19所高校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支持和鼓励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立志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至2015年共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质量是生命线”,已经成为各地教育系统的高度共识;抓住质量,就等于抓住了改革的生命线,越来越成为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江苏省不久前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江苏高等教育今后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等方面划定“质量生命线”。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转型期,亟须通过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