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科学知识的诗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18:12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之四)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b252a0100jq5s.html) - _顾广玉_新浪博客

一、积累与运用

1、俱怀逸兴壮思飞,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              ,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轮台东门送君去,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五

5、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形象地再现了早春雨后初生景象的名句是: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联想描写雪的名句是: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9、古诗中有许多描写天涯游子思乡的诗句,请写出你熟知的两句。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欧阳修,字      ,号      ,北宋       家,        家。

11、解释下列加粗词。

(1)之者谁(              )  (2)醉翁之(                

(3)之酒也(            )   (4)日出而林开(            

(5)云归而岩穴(          )(6)者胜     (            

12、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2)“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照应上文哪句话?

                                                          

13、从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和对太守宴和众宾欢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一个官?

 

14、文中几次提到“太守”,结尾方点出其名,请揣摩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乙)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反不录
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15、解释加粗词 
(1)客有过主人者             (2)曲其突,远其积薪                
16、“俄而家果失火”,你认为失火的原因是什么? 
  
17、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念饥饿(林小莽)

    年近花甲,染上了一点怀旧的毛病,本有很多事情值得怀念,但不知怎么,总想起当年的饥饿。应说这是一个大不敬的念头。饥饿的年代,饥肠辘辘,面容枯槁,只想怎么多沾点油荤,吃饱饭,怎么到今天日子好过了,反而怀念起饥饿的感觉来了呢?苦难岁月只有离得越远越好,比如造反派抄家,你总不去怀念吧?比如当黑五类狗崽子,你总不去怀念吧?但饥饿似乎不同,当你饱食终日,当你每天到菜市场去不知该买什么菜好时,你会不由想起那撩过米汤的柴火饭,想起那择得嫩嫩的本地的蕻菜苔子再放上点干辣椒,炒得油光发亮,会想起再生产队出工时撑着锄头把扯起脖颈等送饭来那种喉咙眼里伸出手来的期盼。那种粗菜淡饭吃起来的感觉是今天任何海鲜鱼翅席都比不了的。

    先父当年下放靖县,他在世时常回忆一餐美味。那是有一次翻山走了几十里路到临近一个公社去看望一位老同志,先父体质本来孱弱,因饥饿,到那老同志住处时,人已经快虚脱了。那位下放老同志临时没有准备,找了半天,只在抽屉中扫出两把陈年的黄豆,用水煮了,两人竟吃得齿颊留香。

    人的愿望是最实际的,总是想解决目下最迫切的问题。旧社会的长工想的是年关地主老财能不能给几个工钱,知情插队想的是只要能回城哪怕扫马路都是美差。法捷耶夫写的《毁灭》中有一个被俘的白军军官,因是在困倦,临被枪毙时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他美美睡上一觉。由此看来饥饿还是可以怀念,或者说,饥饿本身是一种罪恶,但饥饿时的那种感觉却是一种精神的美味。

    但这种怀念似乎又不独独是为了吃,似乎还为了一种逝去的氛围和温馨。窗外北风呼啸,房中一家人聚在一起,围炉向火,烤两只红薯、几块糍粑,所谓“小巷从无客到门,草堂炉火尚微温”,那种闲适,今天似乎是难见到了;街坊邻里,哪家包了饺子,张家送一碗,李家赠一碟,那种和睦,现在也少有了;知青在生产队,捉了几条黄鳝,呼朋唤友,你出两毛,他拿来五角,打几斤谷酒,一起喝个烂醉,那种豪爽,只怕也只能成为记忆了。因而说,怀念饥饿又似乎是怀念一种情感、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真诚。今天挥霍公款的饕餮之徒不知有没有这种真诚。他们在酒桌上也豪爽,他们埋单也慷慨,但他们之间太多交易,太多心照不宣。他们剥海鲜吃鱼翅,脑满肠肥,那种档次当然不是蕻菜苔子烤红薯可以同日而语的,但他们未必能尝到精神的美味,他们的内心其实恐怕很悲凉。

    如果说饥饿的感觉是因为今天物质太丰富,而人心又太躁动,人们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去尝鲜结果无所适从的话,如果说饮食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话,那么也不妨把它看成今天文化厌食症的一种。今天的文化何其多也!不说什么都可以装到文化这个筐里,就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化,比如电视剧,比如晚会,比如图书,比如没日没夜的流行歌曲,其繁荣兴旺,都是在是前无古人。文化一多,好比美食城的菜单,让人眼花缭乱,又不知其里,便不是如何选择。就说电视剧吧,每天晚上长长短短总有十来部,看了这部又想看看那部如何,结果只好拿着遥控器来回调频道,一直调到关灯睡觉,结果一部也没有看成。文化饥饿的年代可不是这样,为了看一场《列宁在1918》,社员们可以背着板凳跑上十几里地还像过节一样。繁荣总还是好的,总不能还像八个样板戏的年代,一片荒芜,问题可能在于,这些繁荣的里面藏着太多泡沫,兑了太多的白开水,因而显得浮肿。人一浮肿,其实还是饥饿,像当年得了水肿病,要配白糖黄豆,单开小灶。

    说来说去,可能还是人不能总生存在一种状态之中。饥肠辘辘也好,饱食终日也好,都会让人寻求它的负面。这又可能应了《围城》的那个说法,城里面的人要出去,城外面的的人要进来。其实这也就是人生存的一种需求吧。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枯(    ) (2)水(   )(3)菜(   )(4)围(   

19、“会想起再生产队出工时撑着锄头把扯起脖颈等送饭来那种喉咙眼里伸出手来的期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0、文中举的先父的例子和《毁灭》中白军军官的例子分别是要说明什么的?尽管两个例子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引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21、如今怀念饥饿,人们不是怀念被饿的滋味,也不是为了吃,人们怀念的是什么?

 

22、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当今“文化何其多也”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作者将自己的观点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句表达了出来,请你写出这个句子,并简要说明作者的观点。

 

 

 

23、“这些繁荣的里面藏着太多的泡沫,兑了太多的白开水,因而显得浮肿”这句话别有深意,“太多的泡沫”、“ 太多的白开水”指的是什么?

 

 

24“人一浮肿,其实还是饥饿”,当年人们吃不饱是一种饥饿,如今能吃饱了“其实还是饥饿”,这“饥饿”是指什么而言?“像当年得了水肿病,要配白糖黄豆,单开小灶”有什么弦外之音?

 

 

25、你生活中有没有值得怀念的东西呢?请以“我怀念”为句首,写一段话。

 

 

 

 

三、作文。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1)    乐从中来

(2)    诱惑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1、欲上青天揽明月2、无为在歧路3、去时雪满天山路4、采菊东篱下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6、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符合题意即可。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永叔  醉翁  文学   史学

11、(1)命名(2)情趣  (3)寄托(4)雾气  (5)昏暗   (6)下棋

12、(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3、被贬后能励精图治,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定富足,不讲排场,与民同乐的好官。

14、政治理想实现的喜悦得意和自豪,也有对遭贬的蔑视,还有政治上的不得志,才能不能全部施展的抑郁之情。

15、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
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
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
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
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1)拜访,访问     (2)柴草

16、一方面是因为“灶直突,傍有积薪”,另一方面是不听别人的好心劝告。

17、要善于听取别人合理的意见,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

18、(1)gao3    (2)dui4   (3)hong2   (4)fen1

19、夸张的修辞。把当时饥饿的感觉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写出了人们在饥饿的时候对于饭的渴望和期盼,到了一种望眼欲穿的程度。

20、父亲的例子:是要说明饥饿时吃上一顿“美食”会让人终生怀念;白军军官的例子:说明了“人的愿望是最实际的,总是想解决目下最迫切的问题”。

引出的观点:“由此看来饥饿还是可以怀念,或者说,饥饿本身是一种罪恶,但饥饿时的那种感觉却是一种精神的美味”。

21、怀念的是一种逝去的氛围和温馨,怀念一种情感、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真诚。

22、文化一多,好比美食城的菜单,让人眼花缭乱,又不知其里,便不是如何选择。这个比喻句说明文化多不仅没有使人感到满足和丰富,反而使人们感到嘈杂和烦乱。

23、指的是现如今的这些文化现象,有一些根本就是凑热闹,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化,就像泡沫一样虚无,繁华有余,但是却没有质量,不会长久;就像白开水一样看上去纯净,然而没有什么滋味。

24、现在的饥饿是一种文化饥饿,流行的一些所谓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审美需求;当年得了水肿病要用白糖黄豆诊治,是一剂良药,如今的“文化浮肿”也应该有一剂诊治的良方了,说明文化市场需要整顿了。

25、符合题意即可。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