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与利率:古代高手神断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46:55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曾有一个最为动荡,然而也最为辉煌的历史阶段——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中华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科学文化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景象,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的创始人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鬼谷子即是这一时期纵横家的师祖。他是春秋时魏国(今河南淇县)人,为军事界鼻祖,中年归隐云梦山,著书立说,造就出一批叱咤风云的旷世奇才,拨动了历史的琴弦,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著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皆是他的得意门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这些鬼门派优秀弟子的推波助澜,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使得春秋战国的画卷更加群星灿烂。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鬼谷子是一位极为神秘的人物,纵横家称他为先师,兵家称师祖,仙道家称他为真人,阴阳家称他为祖师爷,连鞋匠也把他奉为始祖。总之,他是一位古今怪杰,旷世奇才。
   
然而研究鬼谷子的学者,大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的预测功能,当然鬼谷子的学说主要是在军事上和智谋上,这与预测的学说很少有关。他的预测事例只是偶尔在一些轶闻之中才能看到,大部分学者也不太重视,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一直没有被发掘,只是被历代一些高人掌握,如:刘伯温、赖布衣、诸葛亮等人,成为一种秘术,这份古代优秀文化一直被藏在深闺之中。
   
他们预言如此精确、神奇、近似神仙,而预测过程、方法却如此简单、自然。他们大都能见微知著研几入微,才达到先知先觉的境界。
   
我有幸得佛家高人指点掌握了鬼谷子预测方法,十多年来,发掘和研究,用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物理学来研究、完善她,终于获得了喜人的成果。 
1
、鬼谷子用两朵花断庞涓与孙膑 
  
在鬼谷子的细心的教导下,孙膑和庞涓刻苦学习,精心研究,对兵法已颇有造诣了,眼见时光荏苒,三年有余,俩人想离开鬼谷子,到外面闯世界的欲望也越来越大。
   
一日,庞涓下山打水,听说魏国用重金诚聘贤能,担任将相,心里的火再也按耐不住了,他急忙回到山中向鬼谷子先生辞行。但又不知下山之后能否成功,而求先生为他预测,于是鬼谷子说:你到山中摘一只花来,我为你占上一课。庞涓就到山中去采花,可六月的天,花期都过了,找了半天只找到一只草花。庞涓将此花连根拔起,想回去见先生,可又想草花不好,恐成不了气候,又把它扔在地上,但周围实在找不到任何花,只好又将草花拣起来,放在袖中,回去见先生说:山里没有花,只有草花。鬼谷子接过花。看花离土时间长了,加之又晒太阳,已经半萎了。你知道这花的名字吗?这是马兜玲。一开就是十二朵,正好预示了你的发迹年数,采于鬼谷(鬼谷子先生隐居的地名)见日而萎,你成功的地方定与字有关,应在魏国无疑,我送你八个字,一定要记住。
   “
弟子愿意领教
   “
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当时庞涓并不知这八个字是何意。
   
庞涓自从离开鬼谷子以后,一路来到了魏国。首先,他先到了相国王错家与王错大谈兵法。王错很感兴趣,就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庞涓入朝的时候,正赶上魏王用膳,疱人送上来一头蒸羊。庞涓一喜,因为先生说过:遇羊而荣。看来是该从此发迹了,果然他一路是青云直上。
   
后来大家都知道,庞涓被孙膑用减灶之计引入马陵道,并在深谷中设下埋伏,庞涓也死于乱箭之下正应了遇马而瘁之语。
   
又过了一年的时间,庞涓让鬼谷子的老友墨翟捎来一封信希望孙膑能来魏国,共图大业,孙膑十分高兴,欲辞先生而投奔魏王,鬼谷子见状想给孙膑占上一课,也让他去摘一朵山花来。而孙膑等不及到山中采花,见先生几案上供有一枚黄菊,就随手摘下一只,呈给先生看后又插入瓶中。先生说:
   “
此花已被折断,不为完好,必有伤残,但性耐岁寒,经霜不坏,虽有残害,不为大凶。且喜供养瓶中,为人所爱重。瓶乃范金而成,钟鼎之属,终当威行霜雪。但此花一经提拔,恐一时不能得意,仍旧归瓶,你的成功之处,应还是故土,我给你改个名,把(孙膑原名为宾)字改为孙膑辞过先生,就直去魏国了。孙膑本是齐国人,小时候连年战争,父亲和兄长均死于沙场,万般无奈,只好随母亲来魏国朝歌。
   
按先生的预测他应去齐国故土发展才对,我们知道后来孙膑被师弟庞涓所害致残之后,孙膑才逃到齐国受齐王重用。
2
、刘伯温断后宫争宠
   
朱元璋在前,刘伯温在后,他们去游鸡鸣山,沿石阶上到一峰顶,只见绿树丛中,有一凉亭,二人顿时高兴,入亭歇脚。又放眼四望,只见正是观景好处,宣武湖光,紫金山色,尽收眼底。又恰好斜阳,映得远处城廓,一片美丽,今人心旷神怡,朱元璋叹道:得此佳景,不访梅花也罢!
若非陛下执意访梅,今日却不得见此佳景也,是谓偶然仍在必然中。
朕欲再向前行,复有何景?
臣不能知。
先生能预言否?
亦不能也。
却何也不能?
臣之术,可预言事,不可预言景。
便请先生言事。
陛下欲知之事为何类?
朕出城一日矣,欲知宫中之事。
待臣试卜之。
刘伯温说着,便放眼观望四周。片刻,只见一只山雀倏地飞过树梢,便失了踪影,不多时,又有一对山雀飞来,却落在树枝上,吱吱喳喳叫,相斗起来。刘伯温道:臣知矣,无大事也。
是有小事?
臣不便言之也。
有何不便?
乃是后宫之事。
朕特许先生言之。
嫔妃二人,口角不休。
因何事口角?
争宠事也。
朕不在宫,她们犹在争宠!
朱元璋呵呵大笑,极是开心,有意还要追问是哪两个嫔妃争执,但又想到有失体统,话到唇边,咽了下去,换了一句说:
先生从何得知?
树上山雀。”“山雀如何可以比嫔妃?
寻常之时,自然不可比,今日陛下在山中,是物皆得变化也。
如此简单,出朕之意外。
是小技而已。
先生有此小技,欲知朕后宫事时,岂不是易如反掌?
臣不敢,亦不能。
又有何难?
臣此技之得施,实基于陛下之间。
若朕不问,则无以知?
正是。
朕不敢就信。
若类似小技可随意而施,民间乱矣,天不容也,陛下不可不信。
先生此言有理。
原来是这样的:
这一天,郭宁妃听几个宫女说起,知道皇上一连五日宿在孙贵妃处,便气不打一处来,涌上心头,倒要去看一看。
孙贵妃住在咸福宫,靠近御花园。郭宁妃最初就住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嫌蚊子多,搬走了。这一次她一进来,只见宫内装饰,已然大变,比起她原来住时,豪华数倍,多了一架博古,摆设的都是金银宝器。她上前细看,只见有一尊玛瑙观音坐像,从前是皇上寝殿里的物件,她有心要到手,便仔细地夸称其如何可爱,谁知皇上装作不懂,分明是舍不得,却给了这个小妖精。还多了一架烛台,银制饰金玉宝石,居然有六十个烛头,以前未曾见过,不知是哪里送的贡物。最使郭宁妃眼热的,是窗上一挂玉片帘,全是用磨得极薄的白玉串成,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又透光,又挡蚊虫,看得出皇上对孙贵妃真是恩宠有加,关怀得无微不至矣!
郭宁妃正看得眼花缭乱,只听一阵嬉笑之声,孙贵妃回屋来了。
不知是玩了什么游戏,孙贵妃和几个宫女都弄了两手泥巴。
郭宁妃顺口呵斥宫女:你们好没规矩!不好好照顾贵妃,弄成这样,要讨打么?
宫女们陪着罪,便去汲水洗手。
孙贵妃却不在意,仍然笑嬉嬉他说:宁妃姐肚子这么大了,什么时候生?
到生时,自便会生。
昨夜皇上说,要我学宁妃姐姐。
学我什么?
肚子呀!
哼,这可不是随便学到的。
要怎么学?
你去问皇上吧。
宁妃姐姐何不先告诉我?
告诉你,你便好去讨好皇上。
是皇上讨好我哩!
说了这话,要掌嘴巴。
宁妃姐姐不愿告诉,算了算了。
我怎么敢?只是生孩子的事,不是每个女人都行,你不懂。
宁妃姐姐扯了谎。
我犯不着。
母鸡下蛋,女人生仔。
也有母鸡不下蛋。
我不相信。
你去看看李淑妃,她生了什么仔?
那是她自己不喜欢生。
你喜不喜欢?
郭宁妃这一问,倒把孙贵妃问住了,她还未曾仔细想过,看着郭宁妃挺起肚皮,她拿不准自己是不是喜欢变成这样。这时,宫女端了清水来,伺候孙贵妃净了手,她又生起了玩心,要拉郭宁妃去御花园。郭宁妃说:怀了孩子,不可以乱动。
为什么?
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不能乱动,我不喜欢。
那么你就告诉皇上。
告诉皇上,又怎么样?
…… ……
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最后竟撕打起来,一直闹
到马皇后那。
马皇后唤来郭宁妃,好言劝导,要她不要与孙贵妃起风波,因为孙贵妃年纪小,又受皇上宠爱。但郭宁妃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定要就此与孙贵妃见一个高低。
从前,不管皇上临时又去宠哪个,郭宁妃都不甚在意,因为她手里存在一缕龙须,足以证明皇上最爱的是她。却未料被孙贵妃一日占了上风去,同样的取出一缕毛来比赛,可见其人年纪虽小,心机却极多,是个小妖精。仗着自己正怀孕,郭宁妃说:
皇后如果不管,我要去找皇上。
找到皇上,你又有什么理?
自然也不是讲道理,我要告诉皇上,后宫有我没她,有她没我!
可是,此时皇上正与刘伯温在鸡鸣山游兴正浓。 
3
、方丈断高僧病故 
   
南北朝的南梁有个高僧叫植相,他本姓郝,四川涪县人。他曾经在四川的巴西郡当过一段府吏。一次,太守派他带着礼品进京朝贡。在京城,见到梁武帝及众大臣特别尊敬佛教,从此产生了出家当和尚的念头,等返回四川以后,便告别妻 子家人,真的出家当了和尚。
植相出家以后,专心苦修,每天只吃一顿饭。然后静坐,念经,把全身心都献给了佛教。
一次,植相外出讲经,走到一条河边,看见有人在那里钓鱼了。植相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坚决主张不杀生,所以劝那个人不要钓鱼了。那个人不听,继续在钓,植相就朝河里吐口唾沫。忽然,有一条大蛇,扬着头,左顾右盼地向钓鱼人游了过来,钓鱼人扔下鱼竿就跑,追上植相,磕头作揖,当时就表示皈依佛门,拜植相为师。
植相的佛学造诣和他的慈悲渡人的功德,很受人们的敬重,尤其在少数民族信徒中,威信更高。正在他大展宏图,弘扬佛法之际,患了重病。他知道自己的病不能康复了,就对弟子说:我立志出家,总有个往生净土的愿望。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就,但我自知没生在三恶道,也没生在天堂,只是涪县的一个普通和尚。你们要努力修行呀,我去了,但总有一天,我们会相会的!
说罢,端坐而死,当时只有三十四岁。周围山里的少数民族,见他坐着而亡,都感到惊叹,更生敬慕之情,大家都来上供施礼,从而改变了他们的陈规陋习,一心事佛,力做善事。按照植相的遗嘱,弟子们把他埋在了一颗大松树下。
这时,植相初出家的锦州城(今湖南麻阳县西南锦和西)
西柏林寺里,植相亲手栽的一棵梧桐树,本来长得枝叶茂盛,忽然在四月十五那天,叶子无缘无故地全掉了。和尚们都很惊诧,不知是什么缘故。方丈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这是一个兆头,将有大变故……不一会儿,有人送信来,说植相病故了!
   
西柏林寺的和尚们一听这个消息,大家都惊呆了,原来这个大变故应在植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