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员工手册薪酬:酒神的舞蹈: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37:32
                                              酒神的舞蹈: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这里选取了小克莱伯与卡拉扬分别于1982年和1963年指挥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贝七在国内远没有像贝三英雄、贝五命运、贝六田园和贝九合唱那样著名,在很大程度上也许因为它是一部无副标题的交响曲。而事实上,真正深入了解这部作品的人们会发现它的魅力甚至比英雄、命运和田园都要大。因此,那些狂热喜爱贝七的人们甚至将它放在贝多芬所有九部交响曲之首。无论如何,在我看来,贝七绝对不是贝六田园与伟大的贝九合唱之间的一部过渡性作品。    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交响音乐家。如果说海顿还只是从形式上确定了交响曲,莫扎特从题材上完善了交响曲,那么,贝多芬则彻底为交响曲注入了崇高的灵魂和伟大的风范。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对贝多芬交响音乐的任何溢美之辞都是不过分的。从巴洛克音乐进入到古典主义音乐,这个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音乐的改观却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媲美的。我们拿一首巴赫的音乐与一首贝多芬的音乐同时聆听的话,会惊讶于这其中巨大的差异。巴赫是稳步向前的,而贝多芬则是在巨大的冲突中去冲决一切罗网,这时也会迟疑、退缩、回避。如果说,巴洛克音乐是“建筑式”的,那么,古典主义音乐就是“戏剧式”的。科尔曼在他的经典著作《作为戏剧的歌剧》中谈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甚至比歌剧更富戏剧性。因此,我们在聆听古典主义音乐时,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时,一定得把握住其中的戏剧性。除了贝一与贝二还受到巴洛克音乐的影响外,从贝三开始,贝多芬就为交响音乐树立了不可超越的典范,毫无疑问,这是人类音乐史乃至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丰碑。    1810年至1812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低潮期,读读欧洲史,就知道这段时期欧洲局势非常动荡,此时拿破仑帝国战争已进入最后的高潮,1809年法军再度进攻维也纳,也就在此时,为贝多芬早年所敬爱的先师海顿在炮声隆隆中辞世。由于时局紧张,奥地利帝国的经济也濒于崩溃,贝多芬的生活陷入极为窘迫的境地。耳聋病也愈来愈严重,再次失恋的打击,第六交响曲首演的失败,这些都使得第七交响曲的创作陷于停顿。但是,贝多芬毕竟是贝多芬,即便如此,《26号“告别”钢琴奏鸣曲》、《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仍然得以问世。一直等到1812年,欧洲的战火渐渐熄灭,时局开始好转,贝多芬此时也得到了一份期盼已久的年金,生活才有所改善。贝多芬的创作力于是复苏,在这一年里,他接连创作出了第七和第八两部交响曲。当这部交响曲在1813年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而这部交响曲的寿命将超过卷进这场蔚为壮观的政治大变动中的所有帝国——法兰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和不列颠帝国。这就是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在贝多芬全部九部交响曲里,第七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虽然没有贝三英雄和贝五命运那样激烈的冲突性和鲜明的英雄性。但是,贝七却可以被称为“舞蹈性的交响曲”,瓦格纳称此曲是“舞蹈的颂赞”,李斯特则称之为“节奏的神化”。贝七也被一些人们称为“酒神交响曲”。在我看来,这些都道出了第七交响曲中洋溢着跃动的节奏和绚丽的色彩,蓬勃充沛的生命力。这是酒神的礼赞!这是一位人类最伟大音乐家在犹疑、孤独、寂寞和绝望中对艺术的崇高的礼赞!    回过头来说说,为什么这次【边听边入门】选取了同样一部交响曲的两次演奏录音。我们知道,同一首曲子由不同人演奏、演唱出来,听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虽然古典音乐又多了一项因素——指挥。但是道理还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将交响乐团看做一件庞大的乐器,那么,指挥就是这件庞大乐器的演奏者。在古典音乐发烧友中,最津津乐道的便是版本比较,这倒不是什么唱片收藏上的夸奇斗富,而是,不同的版本会带来不同的聆听感受,你听的版本愈多,你便愈能发现古典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小克莱伯的82年现场版与卡拉扬的63年录音室全集版都是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重要版本。其中,尤其是82年现场版被众多乐迷推崇为第七交响曲的最佳版本。当然,最佳版本本身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但小克莱伯确实在这个版本中将贝七音乐推到了狂欢的境地。整体上来看,这张现场版中比较特别的是对第1、4两个乐章的处理。在这两个乐章的演奏上,小克莱伯采用了比较紧凑的处理,速度偏快。虽然卡拉扬的63年版也很快,但是卡拉扬在快速中仍然突出的是音乐的精密计算。而我们仔细聆昕比较发现, 小克莱伯的快并不会使人感到仓促。相反,克莱伯张弛的节奏和变化万千的力度对比,却营造出鲜明洒脱而充满活力的音乐氛围,呈现出激动人心的听觉效果。82年现场版的唱片中收录了音乐会结束后观众的掌声和反应,时间长达一分多钟,这在普通现场版唱片中是极为少见的,一般情况下,现场版录音收录的掌声和反应都不会超过半分钟以上。当第4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后,现场观众开始还只是自然反应式的习惯性礼貌掌声,因为当时小克莱伯指挥的两场音乐会的主题是悼念刚刚去世不久的一代指挥大师卡尔·伯姆,所以观众在最后的音符落定之后显得很斯文,而等到大家从音乐中回到现实世界时,才意识到这是多么伟大的一场演奏,数秒钟后铺天盖地的“bravo”欢呼声突然不绝于耳地回响起来。我相信,起初那一刹那的习惯掌声还只是因为很多人被小克莱伯的演奏惊呆了······    以下将通过小克莱伯的这个版本大致分析一下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而卡拉扬的版本则留待大家自己对比聆听。要注意的是,卡拉扬的60年代全集版是很精准的贝多芬交响音乐音乐录音,也就是说,音乐上的“二次创作”并不多,这与后来的70年代、80年代卡拉扬录制的贝交全集版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