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到宝安宝华地铁站:济南开山:诗魂徐志摩遇难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41:19
济南开山:诗魂徐志摩遇难地 2006-03-30 09:12:00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慧美  进入社区论坛   文/赵晓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相信很多朋友是读着这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诗中那温馨清丽的语言似汩汩清泉流淌入你我的心灵,在润物无声中激荡起青春对浪漫的那分渴望与爱恋。这就是徐志摩的魔力,他的诗,他的行,他那短暂而有光华的一生,赢得了一代代年轻者的崇拜,年长者的追忆…… 

  短暂而光华的一生

  1897年1月15日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但却给原籍浙江硖石的富商徐申如带来异样的温暖,因为他在那天得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诗人徐志摩。幼年的徐志摩就聪颖异常,被乡邻看作神童,他5岁启蒙,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1910年他进入浙江最负盛名的杭州府中(现在的杭州一中)学习。在杭州府中时,徐志摩交友广泛,认识了包括郁达夫在内的一批朋友。此时的他最佩服梁启超,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徐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因返乡与张幼仪结婚,转入上海沪江大学,随后又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最后又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秋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会计。后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政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9月离开美国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

  正是在英国剑桥期间,徐志摩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剑桥当时文风兴盛,加上徐志摩一到伦敦就交上了一班文艺界的“名士”,同时因为和林徽因爱情波澜曲折,使他的思想精神负担加重,写诗正好可以消愁言志。徐志摩的创作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正如他在《猛虎集序》中所说:“数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分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康桥的美景与林徽因的温柔,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徐志摩的人生方向。

  遇难济南

  1922年徐志摩返国后,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大诗人。1924年徐志摩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徐志摩再次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7年徐志摩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而正在他的创作和事业蒸蒸日上之时,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徐志摩机坠遇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才子风范的一代诗人,就这样黯然辞世,留下了一生的故事供后人评说。

  徐志摩的死,看似纯属意外,但实则与他一生曲折的感情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徐志摩1922年离英回国,可以说完全是因为林徽因,这位才貌双全的女性是徐志摩一生的挚爱。但林徽因回国不久就答应做梁启超家的媳妇,本来志摩可以立刻回英继续学业,可既然林徽因还没有跟梁思成订婚(后双双赴美国宾州大学研习建筑),他总觉得还有一线希望,所以,他在北京留下,也留下了痛苦和哀愁。林徽因与老师的儿子结婚,徐志摩一度心灰意冷,就在此时,另一个女人的出现,重新点燃了诗人的浪漫之心。这一次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一个有夫之妇,而她的丈夫王赓也属于梁启超的门生,与徐志摩有同门之谊。

  经过一番波折,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海举行了轰动一时的婚礼。但婚后不久,两个人的感情很快陷入了危机。为了解决经济拮据的问题,徐志摩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同时兼任女师大教授,与陆小曼分居在平沪两地,为此他不得不在两地间来回奔走。1931年前6个月,他在上海与北平之间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徐志摩的收入不算少,自己花销也不大,然而却为手头拮据而痛苦万分。他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显得极为狼狈:“钱的问题,我是焦急得睡不着……借钱又无处开口。”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连发十几次电报催徐志摩南返。11日,徐志摩从北平南下,13日回到上海。一进家门,夫妻就吵了一架。这使徐志摩的心更加冷了。这次回来,他给陆小曼带来不少画册、字帖、宣纸、笔墨,满心指望陆小曼能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成就一番事业,没想到陆小曼依然故我。因他一心想赶回北平,去听林徽因的讲座,所以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17日离开上海。18日凌晨,徐志摩匆匆起身,因怕误了火车,顺手抓起一条又短又小的西装裤子胡乱套上,甚至连腰间的一个破洞也没注意到,乘上了开往南京的列车。

  11月19日上午8点之前,徐志摩又匆匆给林徽因发了一个电报,说下午3点准时到达北平南苑机场,让梁思成开车去接他。说来也巧,他乘坐的邮政班机恰恰叫“济南号”。这是一架司汀逊式6座单叶9汽缸飞机,1929年由宁沪航空公司管理处从美国购入。飞机驾驶员王贯一、副驾驶员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生,年龄均为36岁。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飞机起飞的时候,万里晴空。

  10点10分,飞机降落在徐州机场,徐志摩突然头痛欲裂,他在机场写了封信给陆小曼,不拟再飞。10点20分,飞机又将起飞,他看看天气晴朗,心想再坚持一下,便能赶到北平,如约去听林徽因的讲座,于是又进入了机舱。此时飞机由副驾驶员梁壁堂驾驶,王贯一同徐志摩一前一后。不料飞机在济南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梁壁堂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慎误触济南长清的开山山顶,飞机坠落于山脚起火。开山,就在津浦铁路旁边。“济南号”失事时,正被一个路警看到,等他跑到出事地点,机上的火还在燃烧。后来,当地村民陆续赶来营救,两位机师皆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些伤,但额头被撞开的大洞成为致死创伤。为接徐志摩,梁思成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到下午4点半,航空公司说飞机没有到,可能是因为济南上空有雾。回到家,他接到胡适打来的电话,知道济南附近有一架飞机失事。

  20日北平《晨报》刊登了坠机的消息:“京平北上机肇祸,昨在济南坠落!机身全焚,乘客司机均烧死,天雨雾大误触开山。”

  当日,徐志摩的遗体被停放在了济南近郊福缘庵,在济南中国银行工作的一位姓陈的办事员,帮助把徐志摩的遗体装殓起来。他照当地民间寿衣的样式,给徐志摩穿了件蓝色的绸布长袍,上罩一件黑马褂,头戴红顶黑绸小帽。

  梁思成、金岳霖、张奚若3人,11月22日上午9点半赶到济南,在齐鲁大学会同乘夜车从青岛赶到济南的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等人,一起赶到福缘庵。梁思成当时带来一只用铁树叶作主体缀以白花的小花圈,这只具有希腊风格的小花圈,是林徽因和他流着泪编成的,志摩的一张照片镶嵌在中间。

  同日下午5点,徐志摩的长子徐积锴和张幼仪的哥哥张嘉铸,从上海赶到济南。晚8点半,徐志摩的灵柩被装上了一辆敞篷车,由徐积锴、张嘉铸等人护送回沪。返回北平之前,梁思成按林徽因的叮嘱到坠机现场悄悄捡了“济南号”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放进提包里带回北平。这块木板,林徽因一直把它挂在卧室的墙壁上,直到去世。

  遗体运回上海后,由万国殡仪馆重殓,在静安寺设奠,最后安葬在诗人的故乡浙江海宁硖石镇东山万石窝,墓碑系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徐志摩遇难的噩耗传出后,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很大震动。胡适在徐志摩遇难次日的日记中感慨地写道:“朋友之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无第二人!”周作人说:“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梁实秋则认为:“志摩的天才在他的散文里表现最清楚最活动。”

  北平的公祭设在北大二院大礼堂,由林徽因主持安排,胡适、周作人、杨振声等到会致哀,京都的社会贤达和故友纷纷题写挽联、挽诗和祭文。 

  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最为精妙:“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那分洒脱与闲淡恰如徐志摩一生的为人。

  遇难地将建纪念碑

  时至今日,在济南这个一代诗人黯然辞世的地方,在当年那架飞机的坠落地点,中国《诗刊》杂志社和济南长清市政府,将于本月27日在开山进行徐志摩纪念活动,并在此竖立一座纪念碑,纪念他的诗歌,他的才情,他的浪漫。在我们这个诗歌逐渐边缘化的时代,意义似乎格外显著。而在它的四周,簇拥着新建的大学城众多的高校建筑,纪念碑的竖立,将给无数的青年学子们一个更加丰富的地域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它也会成为济南市一个新的人文景区。

  此刻,我写下这篇文章,想起了徐志摩的那首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心,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如果要概括徐志摩的一生,我想云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比喻。        (本文部分历史资料参考于晓奎《1931年,徐志摩山东济南遇难记》)

  ■相关链接

  徐志摩遇难的准确地点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因为当时事发突然,准确地点并无权威部门的记录,目前的说法多为当事人的事后回忆。所以,遇难地点存有开山、白马山、西大山三种说法,其中白马山是以讹传讹,与当时撞机实际地点不符,开山是因撞机附近有开山村而得的说法,但实际当地百姓并不叫这座山为开山,而是称其为西大山,但是开山一说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承认,一直延用至今,甚至近年出版的地图上也将这座山称为开山,所以本文使用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