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沟泉华滩:读书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11:03

昨日读《佛说四十二章经》,其第三十八章“佛问沙门”载: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此处所言人之生命只在呼吸间,极言其短促罢了,禅宗谓人生之短暂不过是“红炉焰上片雪飞”(《禅海十珍》)也即此意。佛家主张“色空”,认为“色”——世间一切有形有相事物(当然包括人本身)——即一切物质,均属因缘而生,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瞬间变化,不断流转生灭,此之谓“诸事无常”,其本质是“空”。弘一大师临终前所说的“去去就来”四字,可谓深得佛门真谛。现在看来,这一观点倒也并非虚妄,物质不灭嘛。组成“我”身的元素在我身“灭”后又聚合成别的物体或生命了,岂非生生不息?

其实,慨叹人生苦短者岂止佛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儒家祖师爷孔子的悲叹;“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道家亚祖南华真人庄子的感慨。细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慢说我们常人活不满百岁,就是彭祖又当如何?在时间的长河里也不过一瞬而已。且不说宇宙了,就说小小的地球吧,据说已有40亿年的历史了,人生百岁又何其短暂。有人曾做过计算,如果将宇宙的形成浓缩为一年,则9月14日才产生地球,12月31日晚10时30分才出现人类,人类的全部文明还不到1秒钟。人当是何等渺小啊。雄才大略如魏武者,不也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么?“人生苦短”成了千年不易的悲叹。因此,上自皇帝王侯,下至庶民百姓,莫不祈求长命。在皇帝们,更是祈求长生不老,无论始皇秦赢的派遣徐福东渡采集仙药,还是此后诸多皇帝们的服食炼丹,无不如此。正因为对长寿的无比期望,皇帝(当然也包括虽不称皇帝却等同于皇帝的最高权力者)们才让人们对自己“山呼万岁”。其实,人只有在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地欢呼“万岁”。

当一切祈求长生的探索都宣告失败后,人们于是把如何度过有限的此生当成了目标,芸芸众生,见仁见智,形成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世态。

《佛说四十二章经》最后一章说:“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籸素之服,如敝帕。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帕。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佛教三法印之一曰“诸法无我”。做到“无我”,则世间处处有我,其心才能广大无边:茫茫大千世界,也不过一随风子(诃子);浩浩汤汤之恒河发源地——阿耨池,也不过渺小得就像涂抹在脚腿上用于防蚊虫叮咬的那一点风油精(涂足油)罢了。然凡夫俗子们谁能超脱如此?慢说视“王侯之位”如尘土、视“金玉之宝”如瓦砾,即如一个小小的七品“处长”也往往争得死去活来,巴结行贿,丢尽人格;为一点蝇头小利也每每造假售假,广告骗人,丧尽天良。

我并非释门弟子,但由于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浸淫日久,我辈读书人受其影响必不可免。十多年前,我写过一首小令,虽嫌消极,却也算是对人生的一点感悟吧:

昨日接生,明日送终,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都只道浮生若梦,

却为何你争我夺恁眼红!

 

你也为利,我也为名,

失也空空,得也空空。

总不过蜃楼幻影,

怎如那芒鞋竹杖任平生。

             201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