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联通云总机app:房地产三分天下渐趋清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39:50

房地产三分天下渐趋清晰

(2005-11-15 14:22:32) 转载分类: 地产观点

国企 民企 外企

房地产三分天下渐趋清晰

冀志罡

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渐趋成熟的双重作用下,房地产市场结构正在出现明显的变化。其要点有二:一是土地市场趋于透明,使竞争的砝码更多地放到了资本一边;二是政府收紧对内融资,似乎有意使房地产商更多地选择对外融资。

在此约束条件下,国企、民企和外企这三支房地产生力军将更快地明确自身的定位。具体而言,民企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经验、外企的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经验、以及国企的政府关系和已有实力将成为三者最重要的竞争力来源。

本次宏观调控以改变市场交易成本为重点,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影响更大,也更深刻。

在银行融资方面,资金自有率已经被大幅提高,央行的窗口指导也倾向于提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银行势必越来越“嫌弃”房地产行业;在信托及私募基金方面,银监会已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自有资金的比率被提高到与银行信贷相同的高度,考虑到信托融资较高的成本,这一政策等于在“挤出”信托工具在房地产行业的使用;资本市场则注定不可能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主渠道。

融资政策的导向是清楚的。既然国内的金融机构普遍地不善于控制风险,而房地产开发又以高风险和高收益为特征,那么鼓励对外融资就是顺理成章的选择。虽然金融当局没有公开地宣示这样的政策意图,但从开发商对外资的热衷可以看出,实际的效果正是指向这一结果的。

对内融资的收紧是外资大举进入内地楼市的主要背景。虽然央行对游资的进入依然相当警惕,但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既定国策下,外资仍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内地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对于财大气粗的外资地产企业来说,资本能力是他们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最大价值。除了建筑设计领域外,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外资在短期内还不可能超越国内开发商。

另一影响深远的政策变化是土地“招、拍、挂”的实施。这一政策极大地削弱了国有开发商在土地环节的优势,迫使房地产国企在“8.31”之后展开了一轮波澜壮阔的重组运动。在央企层面,国资委圈定了14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公司,拟将其他央企的房地产业务注入这些企业当中;地方企业也加快了重组步伐,业务相近的公司正在不断合并,最新的案例是北京城开和天鸿集团的合并,以及万科对朝开的收购,而这显然只是开始。

重组国有房地产资源是对的,格局变得清晰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但关门改革却不值得鼓励。国有开发商真正的软肋并不是资本,通过“捆绑”扩大规模对国企而言作用有限。如果国有开发商能够开门重组,广泛地邀请外资和民企参与改革,将有利于国企增强专业能力,并改善内部管理。但到目前为止,除了万科对朝开的收购,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多的跨所有制重组的案例。

民营企业占据了房地产开发的大半江山,其专业能力和市场经验无疑是所有开发商中最强的。这也是市场竞争中民企所能凭借的主要优势。无论是参与国企改革,还是与外资基金对接,专业能力和市场经验都是民企讨价还价的主要筹码。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预计仍将维持民企占大头的局面。

未来的格局正在变得清晰。民企将依赖其专业能力赢得融资,并取得主要市场份额;外资则主要凭借资本力量在内地扩张版图,包括购买专业能力;国企的前景则扑朔迷离,它的资本实力不及外资,专业能力稍逊民企,但它仍将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因为有政府力量的支持,大量的政府建设项目也需要他们参与。

归纳起来,未来的房地产竞争核心是资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在此背景下,国企、民企和外资将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这种格局算不上完美,但专业分工却非常清晰。这一过程一旦完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将会长期地维持下去。

也许可以期望,到那个时候,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变得非常成熟,将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争议,但也不会给后来者留下太多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