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润医疗:人性潜规则:把握人生进退的36条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43:53



  <人性潜规则:把握人生进退的36条法则>



  鱼游深水中 第1节:小惠在前,求人不难(1)

  第一章鱼游深水中

  人生在世,如鱼之在水。世有辛酸苦辣事,人有悲欢离合情。在深不见底的人心中求索,就像鱼儿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中游弋。鱼游深海中,要懂得趋福避祸,寻乐求生。人的生存,也需要掌握办事的艺术,掌握进退与深浅的火候。

  小惠在前,求人不难

  一般而言,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对某种利益的追逐。想要在社会上获得某种利益,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平衡关系;也就是不能让一方一味地付出,而在其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后必须使其有所得。这种获得当然不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

  这种办事方法的守则是:先给对方甜头尝尝,待对方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的目标说出来。因为对方先得到了甜头,不但心情好,还可能知恩图报,很容易答应你的请求。

  我们常说"吃人家嘴软",一旦接受了别人的好处,占了别人的便宜,就很难拒绝对方的请求了。中国人重人情,讲面子,"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聪明人运用这一手法,几乎百试不爽呢!

  利用此法办事,有以下一些技巧:

  ·给人恩惠时不要说得过于直接,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已经给别人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给人恩惠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愧,与你断交。

  ·给人恩惠还要注意选择对象。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1.人情是最经济的投资

  钱钟书先生曾经有一度困于上海孤岛写《围城》,那段时间他生活很窘迫。当时是他的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正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

  那时他还不是非常有名,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开始写小说,创作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但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绝对称不上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

  就在这个时候,黄佐临导演拍摄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这就像一场及时雨,使得钱家渡过了难关。

  时隔多年,黄佐临的女儿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信任,得到钱先生的许可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是因为她拿着她父亲一封亲笔信。

  钱钟书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别人帮助过他,他一辈子都记得,黄佐临四十多年前的滴水之恩,钱钟书多年后涌泉相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如果你时时刻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就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黄佐临导演在当时可能没有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化,但多年后的事实却给了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鱼游深水中 第2节:小惠在前,求人不难(2)

  至于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处窘迫境地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就可能使他渡过难关,或许还能奋发图强做出一番事业,开创出属于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放纵不羁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长谈可能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能够在悬崖前勒马,之后驰骋于希望的原野,最终成为一名威武的勇士。

  即使只是对一个正直的行为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或者伸出自己的双手,都会是极大的支持,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

  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算是帮一个陌生人很小的忙,也可能使他突然感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下次看到有人遭遇难处时,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记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伸出自己的双手。

  2.给人恩惠不要张扬

  有一位同事给我们讲他祖父的故事,对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具有很好的启示。

  当年我的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里,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的兴致很高,便爽快答应借给祖父两块大洋,还大方地对祖父说,尽管拿去吧,如果不方便的话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那位首富对着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那位首富打开自家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十分不解,就让人在村里打听,得知这件事原来是祖父做的。这件事情使首富明白了,白白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就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给那位首富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也成全了他的尊严。在祖父看来,虽然自己比较穷,但是不能白白拿别人的东西。首富后来让祖父写了一份借据,把施舍变成了借贷,高低立见,效果大大的不同。

  你我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人,一旦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自己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优越感,从而高高在上。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效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帮助别人常常是出于同情,而同情本身就带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因此,帮助别人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过于张扬地显示自己的成就往往会伤害对方的心。

  3.不口渴就不要送水

  只有在别人口渴的时候送给别人水喝,才能解别人的口渴之急;只有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帮助才显得非常珍贵。

  鱼游深水中 第3节:小惠在前,求人不难(3)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需求,其中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如果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内心会感激不尽,甚至还会终生不忘。你在一个人濒临饿死时送一根萝卜给他,和在他富贵时送一座金山,他的内心感受一定是完全不同的。有某种爱好的人一旦遇到和自己兴趣投合的人就会兴奋不已,认为这是人生的一大快乐。如果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说人情,便应洞察此中三昧。

  有时候萝卜比金山要昂贵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其实并不得志。他曾经在袁术手下为官,当过一个小小的居巢县长,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那时候地方上突然发生了饥荒,人民收成不好,加上战火纷飞,粮食问题就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了,开始吃树皮、吃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战斗力。身为父母官的周瑜,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给他献计,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叫鲁肃,他家里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的粮食,不如去问他借粮。周瑜于是就带人马登门拜访鲁肃,两人刚刚寒暄完之后,周瑜就直接对鲁肃说:"不瞒老兄您说,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人才,想来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居巢县长,就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后来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自家粮仓,那时鲁家存有两大仓粮食,各有三千石,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大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和他的手下一听鲁肃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深深感动,两人当时就交上朋友。

  后来周瑜飞黄腾达,自己当上将军,他仍然牢记着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成功的好机会。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给予同情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能够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

  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到回绝。后来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了难关,他从内心里十分感激。

  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特别的关照。

  使用这种方法,有几点技巧:

  ·人在饮足井水后,往往会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恩惠,让他总是有点渴想要喝水,使其对你产生一定的依赖感。一旦他对你失去了依赖之心,或许就不会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身为老板,你刺激下属享受的欲望,同时又不去全部满足,而是一次一点,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为你卖命。

  ·不要对别人施于过重的恩情,这样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一方面无法报答你,另一方面会感到自己有些低能。

  鱼游深水中 第4节:死缠硬磨,大巧若拙(1)

  死缠硬磨,大巧若拙

  你求别人办事,别人明明能办,但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来推托,这时候需要采取死缠硬磨法,赖在对方的地盘,友好地坚持,不答应就不撤退,不达目的不罢休,办不成事情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也怒不得,最后只好答应。

  死缠硬磨法的特色就是以消极的形式争取积极的效果,用决心和毅力,消耗对方的时间和精力,给对方施加压力,用自己坚强的态度、信念和感情达到影响对方和改变对方的目的。

  死缠不放

  只要你有心去做,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就像愚公移山一样,相信你就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办事高手了。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浓浓的浪漫情调中与大陆某男士结成情缘。她曾经宣称那位男士是追她的男朋友中条件最差的,但她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一位呢?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几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赴上海,洽谈小说授权给上海某家出版社。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该男士相遇,男士深为女作家的人生体验所感动,晚宴后就告诉她一句惊人之语——我可以追求你吗?

  她当时未予理会,只当成是一句玩笑话。不料男士真的开始展开猛烈追击。每天从早开始,他带了好多朋友,一起在她下榻的酒店"站岗"。

  对于男士此举,女作家感觉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饭店一步。而紧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断以电话"骚扰"女作家,并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面,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诉他们我要追你"。

  被逼得无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说:"你请我喝咖啡,我们好好聊聊。"她以为该男士收入不高,索性一口气喝了五六杯咖啡,准备使追求者"破产"。结果他也跟着叫了五六杯咖啡,结账时不但没有囊中羞涩,反而给了服务员一笔数目不小的小费。知难而退的计谋没有得逞。

  最激烈的是,女作家在上海的最后一夜,那位男士鼓足勇气,竟在大庭广众面前猛烈亲吻女作家。霎时花容失色的女作家久久不能言语,随后激动得几乎落泪说:"你怎么可以这样。"

  当她离开上海,那男士更是一路穷追猛打。赴西安,追踪到西安;抵达台北,越洋电话不知打了多少遍。至此,女作家说:"只要我存在地球上一天,似乎都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她只好投降,宣告结婚。

  "磨"字诀

  "人心都是肉做的",不管双方的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框里跳出来,那时你就"磨"出希望了。

  鱼游深水中 第5节:死缠硬磨,大巧若拙(2)

  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杨辉到乡下开展保险业务,因群众对保险性质不了解,怕吃亏,不愿参加,其中村长最为固执。杨辉决心攻下这座堡垒,他天天跑几十里去向他们宣传、动员。村长怕见他,一直躲着他。一次杨辉听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助盖房,他骑车追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杨辉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两个钟头。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杨辉淋得像落汤鸡,便一把将他拉进屋里说:"小杨,你就别'磨'了,我们加入还不成吗?你这种精神,就是'上帝'也得举手投降!"

  村长这个堡垒一攻破,生意局面就打开了。

  "磨"是一种高明的做事方法,当你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磨"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磨"字诀最应该注意的有两点:一要坚持,磨的过程对于自己和对方都是一个考验,面对对方的冷漠或者驳斥,要有很好的克制力,不能动怒或中途放弃;二是要掌握技巧,所谓的"磨"不是一味的死皮赖脸,不是一味的哀求,要有一定的巧妙和小小的策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然很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强烈反感。

  寻求谅解

  有的事情只靠"磨"和死缠不放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没有办好,并不是因为对方不愿意或者不能办好,而是时间和精力上的局限,或者说是有一定的难处。如遇这种情形,嘴巴上的功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重复说明

  同样的意思,反复申明、反复渲染、反复强调,不达目的誓不甘休。面对顽固的对手,这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宋朝的赵普做过宋太祖、宋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是个性格坚韧的人。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悖,也敢于反复坚持。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宋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宋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请宋太祖裁定,宋太祖还是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反复地提,同僚们也都感到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宋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将那些撕碎的纸片拾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宋太祖面前不动,宋太祖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运用这种说服法,需有坚韧的性格才行,内坚外韧,对一度的失败绝不灰心,找机会反复盯上门去。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此法要有分寸,超过限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得到反效果。所以要谨慎处理,以不过度为限。

  重复说明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但是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如果对方已经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可能要去行动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停下来,不然会适得其反。

  鱼游深水中 第6节:旁敲侧击,惊雷无声(1)

  旁敲侧击,惊雷无声

  与人来往,既要善于听弦外之音,又要学会传达言外之意,这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

  凡老于世故之人都擅长一语双关,话里有话,不必多言直语,就能让你心里明明白白。

  "高明"的小人擅长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如坐针毡。

  且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隐藏玄机,听话之人都必须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自如。话里有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擅长的游戏,必须脑子灵光,否则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是常有的事。

  话里有话、旁敲侧击实质上是一种迂回战略,同时也有隐含之术,这比迂回更主动、更微妙,属于"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之出神入化的人际交往策略,也是机智聪明者方能自由驾驭的玄妙功夫。

  侧面敲击

  不从正面说,而是绕着弯说,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使对方明白你的想法,从而打消对方不适当的念头。这一技巧通常是借助问句的形式表达。

  小李与小王是一对好朋友,彼此都视对方为知己。

  有一次,同单位的小周对小李说:"小李,我总觉得小王这小子为人有点太认真了,简直到了顽固的地步,你说是不是?"

  小李一听小周的话顿生反感,心想,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缺德不缺德?但他又不好发作,于是假装一本正经地说:"小周,我先问你,我在背后和你议论我的好朋友,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和我反目成仇?"

  小周一听这话,脸"唰"地一红,不吭声了。

  这里,小李就使用了委婉点拨的技巧,面对小周的发问,他没有直接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话题一转,给对方出了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又正好能起到点拨对方的作用,既暗示了"小王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不会和你合伙议论他的",又隐含了对小周背后议论、贬损小王的不满。同时,由于这种点拨委婉含蓄,也不致让对方太难堪。

  托人开导,简介表达

  要想办好事或尽快办好事,最好针对关键人物下工夫,如能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求得关键人物的认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很容易得到解决。但是有时候,关键人物并不好找,这时不妨找关键人物身边的人试试看。

  想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主管、上司等人外,还应该争取足以影响他们的有力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帮助。例如,通过当事人或上级主管的亲友,来说服当事人,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这种方法在中国尤其实用,因为中国人非常讲究人情,很多亲友都在一个走得很近的圈子里,如果能够找到关键人物周围的人,也能够渐渐找到事情的要害,一举中的。

  鱼游深水中 第7节:旁敲侧击,惊雷无声(2)

  通过对方配偶施加影响力

  女人往往在私下对男人施加影响力,左右男人的情绪和处事态度,有许多老谋深算者深谙此道,所以办事时,往往利用对方身边的女性来达到目的。

  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古代很多皇帝要杀掉某个人,手下的大臣求情都无济于事,但是只要皇帝宠爱的妃子在皇帝耳边吹吹风,就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所以当时很多人都拼命巴结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这样就能通过杨贵妃在皇帝面前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利用孩子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对孩子献殷勤,也可以达到办事的目的。常言道:"想讨母亲的欢心,莫过于赞美她的孩子。"天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非常疼爱的,讨好对方的孩子常常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聪明人就常常利用孩子充当与对方沟通的媒介,而使原本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经过孩子的起承转合,反倒迎刃而解。

  拉近关系,成为熟人

  托人办事,也不能总是只在熟人之间进行,有时不得不与陌生人交涉。因此想要迅速打开彼此的僵局,不妨套关系,让对方喜欢你、接受你,这样一切都会很好说。比如在第一次见面以后,尽快打电话经常联系,过年过节打电话拜个年、问问好,有时间在一起吃饭聊天,和对方进行沟通。

  只有和对方多多接触,才能够让对方在感情上接受你。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对陌生人都有防卫心理,只是随着两人逐渐熟悉而慢慢消失。和对方的熟悉程度提高,慢慢变成了熟人,事情就很好办了。

  类似警告法

  用相类似的事件作比,常常可以委婉地给对方建议,或者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思。

  甲公司的经理在一次业务谈判中,受到乙公司工作人员的顶撞。他便气冲冲地给乙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不撤除那个蛮横无理的工作人员的职务,就是没有和我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

  乙公司的经理微笑着说:"经理先生,对于那位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是进行再教育还是撤职处理,这完全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我们无需向贵公司做什么保证。这就如同我们并不要求你们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公司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才算是你们有与我们达成协议的诚意。"

  甲公司的经理顿时哑口无言。

  在这里,乙公司的经理使用了类似警告的技巧,使对方再也难以开口。虽然说甲乙两公司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那就是甲乙两公司对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无关。乙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相似点作对比,从而敬告对方所提的要求是过分和无理的,隐隐约约表达了对态度蛮横的经理不满。

  鱼游深水中 第8节:旁敲侧击,惊雷无声(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种技巧表达不满的语气比较明显,但它毕竟不像"直言相告"那样带有警告的成分,所以称之为类似警告。

  幽默提示法

  幽默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有时候可以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对对方的不满之情,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一家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士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要求说:"蛋白要全熟,蛋黄要全生,还必须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新鲜蛋。"

  "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对女士说,"那只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您的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使用的就是幽默提示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却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那位女士——您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间接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那位女士自然会明白对方的意思。

  有时候,对怀有恶意之人,没必要拼命对抗不可,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算是达到目的了。置人于死地之事最好不做,做一个可方可圆之人,方能立足于世,这其中,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技巧。

  鱼游深水中 第9节:三寸之舌,胜过三军(1)

  三寸之舌,胜过三军

  美国内战时期,眼见愤怒的人群马上就要举行大规模暴动,林肯做了一场临时演讲,很快就平息了这场骚动,由此可见,巧妙说服的重要性。

  有人说,恰到好处的劝导有时候胜过千军万马,有效的说服,能赶走人们心间的愁云,排除思想上的烦恼,减轻精神上的痛苦;能使迷茫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张;让夙敌消除怨恨,握手言和;让浪子迷途知返,改邪归正;让固执者心中开窍,顺乎常理。恰到好处的劝导说服可以办成许多事情。

  总而言之,劝导说服具有激励、引导、安慰、释疑和告诫等多种功能,是人们常用的手段。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不仅要做得好,说得好也很重要,因为做要靠说来引导和组织,巧妙的语言和有效的沟通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最有效的表现方式有以下三要诀。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的说服方法在经济谈判中运用得较多,双方谈判如同兵战,能否灵活、娴熟地运用"以退为进"的战术,直接关系到谈判的成败。

  美国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纽约建立一座航空站,想要求爱迪生电力公司以低价优惠供应电力,但遭到婉言谢绝。

  该公司推托说是公共服务委员会不批准,他们爱莫能助,因此谈判陷入僵局。航空公司知道爱迪生公司自以为客户多,电力供不应求,对航空公司这一新客户兴趣不大。其实公共服务委员会并不完全左右电力公司的业务往来,说公共服务委员会不同意低价优惠供应航空公司电力,那只是托词。

  航空公司意识到,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索性不谈了,同时放出风声,声称自己建发电厂更划得来。电力公司听到这则消息,立刻改变了态度,主动请求公共服务委员会出面,从中说情,表示愿意给予这个新客户优惠价格。

  结果,不仅航空公司以优惠价格与电力公司达成协议,而且从此以后,大量用电的新客户都享受到相同的优惠价格。

  在这次谈判中,航空公司耍了一个花招,声称自己建厂,这就是"退"一步,并放出假消息,给电力公司施加压力,迫使电力公司压价供电。航空公司先退一步,后进两步,赢得谈判的胜利。

  劝导说服,如行兵法

  1.正话反说,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说服别人达到办事目的的技巧之一,其特点就是被劝者原以为对方会怎么说,但实际上却正好相反,让听者自己去领悟,从而接受你的劝说,按照你的意图办事。

  有一次,楚庄王十分喜爱的一匹马吃得太肥而死了。庄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要用棺椁装殓,还要用大夫礼节隆重举行葬礼。文武百官纷纷劝他别这样做,楚王十分反感,下令说:"谁敢为葬马的事来劝说我,格杀勿论!"众大臣都惊惧得不敢说话了。

  优孟听到这事,号啕大哭进入王宫。楚王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说:"我是为葬马的事情哭呢!那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以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一定要用国王的葬礼才像样呢!依我看来,要拿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盖,调集一大批士兵为其挖坟,发动全城男女来挑土。出丧时,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送,鸣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还要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

  优孟称赞、礼颂楚庄王"贵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劝谏的真意——讽刺楚王"贱人贵马"的昏庸举动,促使楚王改变自己的决定。

  2.声东击西

  对于固执己见或执迷不悟者,最好的说服办法是有理反面说,明是说"东",其暗示的却是"西",让人从中领悟到你的用意,从而接受你的意见。

  齐景公很喜欢打猎,让人养了很多老鹰和猎犬。有一次,负责养老鹰的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逃跑了。齐景公大怒,要把烛邹杀掉。晏子听说后连忙说:"烛邹有三条大罪,不能轻饶了他。让我先数说他的罪状再杀吧!"景公点头称是。

  晏子就当着齐景公的面,指着烛邹,扳着手指数说道:"烛邹,你替大王养鸟,却让鸟逃了,这是第一条大罪;你使大王为了一只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大罪;杀了你,让天下诸侯都知道我们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大罪,不杀不行!大王,我说完了,请杀死他吧!"

  鱼游深水中 第10节:三寸之舌,胜过三军(2)

  齐景公听着听着,听出了话中的味儿。停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说:"不要杀了,我已听懂你的话了。"

  晏子列举的三大罪状,实际上是说给齐景公听的,暗示如果因此杀死烛邹会给齐国带来不好的影响,人人都能听明白,齐景公自然也不例外。

  有时无声胜有声

  在特定的环境中,缄默常常比论理更有说服力。我们说服人时,最头痛的就是对方一言不发,什么也不说。

  不同的缄默方式有不同的作用,运用时必须恰到好处。咄咄逼人的缄默能使人不攻自破。

  有一个小学生拿了同学的玩具,晚饭前回来,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同往常一样笑吟吟地说:"妈,我回来了!"妈妈缄默。

  "姐,我饿了。"姐姐缄默。

  "怎么了?"妈妈和姐姐还是缄默。

  "我没做错事啊!"她们仍是缄默。妈妈眼睛瞪着他,姐姐背对着他,全家都冷冰冰地对待他。他终于不攻自破了:"妈、姐,我错了……"

  平平淡淡的缄默能发人深省。

  有些人态度很积极,但发表意见时不免有些偏颇,直截了当地驳回,又易挫伤其自尊,循循诱导又费时,精力也不允许,最好的办法便是平平淡淡地缄默。

  他说什么,你尽管听,"嗯"、"啊"即可,其余的什么也不说,等他说够了,告辞了,再用适当的、不带任何观点的中性话语和他告别:"好吧!"或"你再想想。"别的什么也不说。如此,他回去后定要竭思尽虑:"今天谈得对不对?对方为什么不表态?错在哪里?"也许他会向别人请教,也许自己悟出道理。

  鱼游深水中 第11节:迂回行事,巧出奇兵

  迂回行事,巧出奇兵

  远行的人,如果前面有高山挡路,路上有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出各种办法绕过去,或者动动脑筋另辟蹊径。这种做法是比较聪明的,也就是绕着圈子最终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我们说话办事的时候,有些话不能直说,于是就要拐弯抹角地去说;在我们来往的范围里,有些路不容易走,就需要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如果你实在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拐弯抹角去摸清对方的底细;有的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甚至可以绕弯和兜圈子,也可以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

  总而言之,也就是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表面上好像自己没有企图,放松对方的戒备和顾虑。很多人都是"直肠子"、"一根筋",做人做事常常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这种人最应该学点迂回战术,让自己的大脑里面多几个沟回,使自己的肠子多几个弯。

  委婉求助

  当你需要别人去做一些较小的事情,不妨先给他一点小小的好处;当你要让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的动机,使对方对这件事有着求成功的强烈欲望。当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之后,他会被渴望成功的期望影响,自然很乐意完成你的要求。

  你无需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有时候甚至不用你自己说什么,对方也明白你有求于他。俗话说,"无功不受禄",你所做的一切,对方会心知肚明,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你。

  除了用小小的好处来寻求对方的帮助,还可以用暗示的方式。你想要别人帮助自己,有时候直接说出来还不如用暗示的方式,比如,在适当的时候,在对方面前说出自己的苦衷,测试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的眼神里流露出同情和怜悯,你可以适当地更进一步。如果对方对你说的话根本就没有兴趣,你最好适可而止。

  暗度陈仓,防不胜防

  暗度陈仓的要点所在,是将自己的目的和意图深藏起来,使对方无法发现而失之大意;或者用幌子使对方无从辨认,信以为真。然后,我们便有了条件和时机,从容完成原定计划。

  暗度陈仓就像是蒙住对方的眼睛,或搅乱、误导其视线。主要的办法如下:

  ·鱼目混珠:将假靶子树得一本正经,让敌人信以为真,尔后我方声东击西。

  ·障眼法:做很多动作让敌方难分真假,疲于猜疑与应付,或者熟视无睹而放松警惕。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越来越紧,孔融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可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能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他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厮杀。太史慈却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

  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意,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又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

  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困城之危。

  做一些表面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愚蠢的事情,可以麻痹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然后趁机行动。这种蒙蔽方法着眼于扰乱对手视线,就好像是虚晃一枪。太史慈正是此中高手。

  借人吉言,借花献佛

  托人办事通过第三者来传达自己的心愿,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自己的社会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有一个关系就多一条路,所以善于利用关系的人处于优势地位。

  这其中,托人办事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最为丰富的资源。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非常熟练,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人,但是如果通过中间人来办事,你的社会关系网就会不断扩大,办事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请第三者提供情报也是很重要的技巧,尤其是与重要对象的初次会面,应该尽可能多方收集对方的数据。但是,对于第三者提供的情报,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取舍,配合自己的临场观察灵活引用。

  同时,还必须确实弄清楚这位第三者与被托付者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呢!

  鱼游深水中 第12节:急中生智,化解危难

  急中生智,化解危难

  在为人处事中有很多偶然的因素,这些因素含有很多变量,常常是难以预测的,这种情况下,需要急中生智化解难题。这些看似非常小的细节,却包含着很多智慧。这些智慧的火花闪耀在各个角落,幽默的表达方式是其中最为常用且最有效的。

  妙答怪问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

  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

  乾隆问:"此话何意?"

  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

  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

  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

  乾隆问:"此话怎讲?"

  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生肖,岂不是只出生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生肖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

  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确实,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说,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妙答趣对皇上。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的最佳方案,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切不可被原问困死而陷于被动,这种灵活的变通也将会使你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以虚对实

  碰到别人实实在在的话语,不给他有关问题的对口信息,将话题转向与问题没有直接关联的其他事情上,暂时中断对方原来的意念,必然引起对方去深思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品味其中的不协调,在意会里品味幽默。

  妻子对丈夫说:"你经常说梦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丈夫笑着说:"还是不用吧,要是治好了这病,我就没有一点说话的机会了。"

  妻子本是从关心丈夫的角度出发,实实在在劝丈夫看医生,而丈夫装作不懂,把话题引到妻子话多的问题上。说梦话是生理疾病,话多是心理习惯,丈夫以虚对实的幽默表达着他淡淡的抱怨,妻子能在幽默里领悟丈夫的意有所指,幽默让生活充满情趣。

  顺水推舟

  西汉初刘邦顺水推舟封韩信的故事也是一个绝妙的例子。韩信攻占了齐地,欲自封"假齐王",派使者呈报刘邦。刘邦怒形于色,使者面色大变。这时身边的谋臣劝刘邦要好好利用韩信。

  刘邦脑袋一转,佯装继续发怒道:"大丈夫攻城略地,就应称王,怎么要立假王?马上封韩信为齐王!"话锋一转,事情便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鱼游深水中 第13节:激将一出,扭转乾坤(1)

  激将一出,扭转乾坤

  人生活在社会上,处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如何看待其中的问题完全是由个人的是非判断和情感好恶来决定的。因此,只要你事先了解对方的情感好恶和是非标准,你就能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情感和心理,然后促使他做出有利于你的决策。这种办事方法就是许多人常用的激将法。

  激将法主要是通过一些隐藏的手段,使对方进入一种激动状态(如愤怒、羞耻、不服、高兴),导致自己的情绪失控,表面上看起来是自己的行为,但其实是受到了操纵,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如果你能够想方设法激发对方感情的力量,就能鼓舞其热情和干劲。

  经常使用的激将术有以下几种:

  ·有意贬低对方,挑起对方的好胜之心。

  ·故意吹胡子瞪眼睛敲桌子点鼻子,惹对方发怒。

  ·装作冷冷冰冰,或佯装不信,促使对方吐露真言。

  对垒之中,一看你的忍功耐心,比较谁更冷静;二看谁演戏演得更加天衣无缝,使对方察觉不到自己的真实意图。实际上,激将法是一种心理战,让人在某种情绪冲动下做出某种举措。

  利用别人的情绪控制别人的意志

  1.触到对方的伤处

  所谓"激将法"的"激",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和对方感情接受的限度去激怒对方,让对方有所行动。

  有个孩子要求母亲给他买一条牛仔裤,怕遭到母亲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一条牛仔裤。于是这个孩子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

  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撒娇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你有没有看过一个孩子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样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就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件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就是有点对不起他了,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钱,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啊!"

  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能说服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惟一目的就是要打动自己的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他是在无意中使用了激将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孩子的激将法是比较温和的,激将法有时候越是激烈,越是能达到好的效果;越是让对方不服气,越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有时候通过故意贬低对方,让对方觉得你看不起他,说他不行,借以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也能使其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鱼游深水中 第14节:激将一出,扭转乾坤(2)

  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物,他的很多计谋可谓出神入化,激将法也是他经常使用的计谋。《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之时,诸葛亮对刘备说道:"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就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诸葛亮道:"主公别急,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早就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要求出战,诸葛亮却佯装没有听见他说话,转而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张飞不悦,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生气了,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诸葛亮这时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愿意立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经常采用激将法来激发他的斗志,促使张飞发挥很高的水平。每当遇到重要战事的时候,就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他的轻敌态度。

  2.利用"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的应用可谓是一种好的激将法。有些人,你如果禁止他去做,他偏偏禁不住去做,尤其是性格倔强的人更是如此。相反,如果你放手不管,对方反而会起怀疑之心,结果就不去做了。懂得这个道理,你便会在很多场合操纵人心,易如反掌。

  很多家长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用功读书",但是孩子就是不想念书;学校一旦规定"未成年者不可以抽烟",孩子便会偷偷抽抽看。这种情况,并不只限于孩子,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

  到东京迪士尼乐园去,会发现园中没有烟灰缸,问管理员:"此地禁烟吗?"对方答复:"不,不禁烟,吸烟也可以的,烟灰请直接往下丢就行了。"但是当你眼看周围完全没有烟蒂(大概是因为清洁员不辞辛劳地把垃圾和烟蒂迅速扫干净),就觉得不该往一尘不染的地面丢烟蒂了。

  在东京迪士尼乐园,不知是否由于这种心理作用,吸烟的人比想象中少许多。虽然平日毫不在乎地乱扔烟蒂,一旦被人公开地说"请扔"却反而不好意思了。

  鱼游深水中 第15节:激将一出,扭转乾坤(3)

  3.利用对方的自尊心

  明末年间,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给捉拿到大营。李自成目光一扫陈圆圆的芳容,不由得心中一动,暗自道:"果然是个天生尤物,难怪吴三桂要为她拼命!"坐一旁的刘宗敏也被陈圆圆的姿色迷住了。这种"祸水"绝不能留。

  李自成对身边的侍卫示意说:"把她拉出去,勒死!"陈圆圆不等侍卫动手拖扯,自己站了起来,面对李自成,看他一眼,微微冷笑一声,然后转身就走。

  陈圆圆这一看一笑,把李自成的心给勾住了。李自成大喝一声:"回来,你冷笑什么?"

  陈圆圆听到闯王喝声,就又跪下,说:"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么?"闯王问。

  "想不到大王却会畏惧一个弱女子!"

  "我怎么会畏惧你?"

  "大王,小女子也出自良家,堕入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初被皇帝霸占,后被吴总兵夺取,大王手下刘将军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又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陈圆圆这一席话问住了,许久不能回答。他扬手轻声道:"且起来说话。"

  陈圆圆紧接着又陈述了杀她与不杀她的利害得失:"现在,大王如果把我这小女子杀了,对大王毫无益处,却必定激起吴总兵更强的复仇心,吴总兵定会日夜兼程,追袭不休;如若大王饶小女子一命,小女子必感念大王不杀之恩德,则保证让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

  李自成被说服,没有杀陈圆圆,且好好服侍她。

  陈圆圆于生死关头没有向闯王讨饶示弱,而是利用他的高傲,也以"冷笑"傲之,以一个"畏"字激之,使李自成收回"处死"的命令。

  鱼游深水中 第16节:以利为饵,可钓大鱼(1)

  以利为饵,可钓大鱼

  俗话说得好,"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利益为诱因,如果有利可图,很多事情办起来就比较容易,否则,真是难如登天。托人办事,如果让对方从中有利益可得的话,这就成为一种许诺,也是一种办事的动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取决于外在情况和利益诱惑的结果。例如,对小李的问题感兴趣或者想获得小李的好感,就会说对小李比较有利的话,也会去做对小李有利的事,反之,他便态度冷漠。

  所以若想把事办好,想要争取对方的应允或帮忙,就应该先设法引起对方产生积极的兴趣,或者让对方感觉办好这件事可以得到令他感兴趣的利益。

  很显然,人们会对自己有兴趣或认为有满意回报的事乐于投入感情,甚至投入资金。这种办事的方法就叫做以利诱人法。利用此法必须让对方感到自然愉悦、深信不疑,只有用利益把对方吸引住时,对方才肯为你付出努力。

  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齐国贵族田成子对他的僚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有不固,终是'嫁衣'。"

  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打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用大斗出借谷,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

  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却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

  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正是一语道破这种得失。

  得与失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冯援。冯援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去讨债,问谁肯去?冯援说他愿意去,但他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

  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援领命而去。

  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都愤愤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欠条也带来,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援果真点起一把火,把欠条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

  冯援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在哪儿呢?

  冯援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欠条也烧了。孟尝君便不大高兴,冯援对他说:"您不是要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奸人所害,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极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援的"市义"苦心。

  鱼游深水中 第17节:以利为饵,可钓大鱼(2)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投其所好,以兴趣诱之

  利用某些新颖的东西,引起对方强烈的注意和好奇心,使对方情不自禁,穷追不舍地想弄个明白,如此,就可能被你牵着鼻子走了。据说,和绅就非常能讨乾隆皇帝的欢心,总是能够弄一些皇帝喜欢的东西让皇上高兴。

  当我们很谨慎地根据他人的经验、兴趣,而设法接近他人时,除了拿出"新颖"的东西之外,还得适当包含着对方熟悉的事物,如此不但能吸引对方的注意,还能获得对方的信任。

  吊人胃口,总是有光明

  吊人胃口,让想要得到利益的人处在隐隐约约的希望之中。这样,就能让这个抱着希望的人死心塌地地为你办事。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是你可能没有仔细思考和整理。

  循序渐进,稳扎稳进

  对人有所请托时,应由小到大,由浅及深,由轻至重,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到对方断然拒绝。路是一点一点走出来的,求人办事也是一点一点慢慢完成的,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是符合人的心理接受习惯的。一般人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你较大的要求,只有逐渐深入,由浅入深才是比较正确的路径。

  所以,一点一点吸引别人接受,一点一点引诱别人上钩,是托人办事的重要技巧。

  鱼游深水中 第18节:无中生有,空降时机

  无中生有,空降时机

  人们办事,总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一些手段,这些手段必须具备一些要素;如果不具备这类要素,我们可以等待,也可以培养,或是干脆来个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法的最大特点是在"无"中造成一个"有",让对方始终信以为真,然后就当成"有"来对待,当成"有"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无中生有,本意指凭空捏造,栽赃陷害。无中生有的计谋在古代现代都是屡见不鲜,《水浒传》中,地底下挖出刻有天子名字的怪石,把宋江推上首领宝座,这是"无中生有"在职场谋略的经典之作。

  "无"是迷惑对手的假象,"有"则是假象掩盖下的真实目的。

  中国历史著名的楚汉之争就上演了一场无中生有的计谋,可谓石破天惊。

  战无不胜的项羽由于骄傲轻敌、刚愎自用,遭刘邦的军队伏击而几乎全军覆没。他带着爱姬及一些残兵逃至乌江边,发现江边上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还有几个大字。

  定睛一看,只见石碑上赫然写着"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项羽不禁一惊!走近一瞧,这几个字竟是许许多多蚂蚁组成的。

  霸王本来还想要逃过乌江以后,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但是这几个字使他认为,自己的失败是上天的旨意,便长叹一声,决定拔剑自刎了。

  其实,蚂蚁怎么会写字呢?这正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的诡计,是他派人用蜂蜜在石碑上涂了这六个字,蚂蚁嗅到蜂蜜味,就会爬满涂蜜的地方,结果呈现出了醒目的字样。

  韩信采用的这招正是无中生有的典范,让项羽自认天命,放弃反抗。

  ◆◆◆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这也是无中生有的计谋,用以树立自己的威望。

  他们派人在鱼的肚子里面事先放进去一块绸帕,上面用朱砂写着"大楚兴、陈胜王",还让人在晚上故意学狐狸的叫声,隐隐约约听起来似乎是"大楚兴、陈胜王"。

  如何防止别人用"无中生有"之计陷害自己,需要花费一些心思。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事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当然,把握"无中生有"在职场上的运用,也具有识破周围一些人能力强大和人缘广泛的背后原因,以及识破竞争对手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多种作用。

  鱼游深水中 第19节:婉言拒绝,以德报怨(1)

  婉言拒绝,以德报怨

  帮助别人是很多人的信条,因为帮助别人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会使你得到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是一种投资,因为今天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欠了你的人情,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帮助你。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需要对求助的人说"不",当你的同学要求你协助他考试作弊的时候,当你的朋友请求你去做一些你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当你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你都需要说"不"。

  说"不",不仅仅是对事情的理性判断,更需要很强的能力和艺术性,需要你的准确判断和委婉的表达技巧。

  很多时候,你需要委婉的拒绝,因为你答应帮人又帮不好,会使自己的信誉受损,甚至会使对方产生受骗的感觉。之所以要委婉,是为了使你的拒绝不伤害别人的心。

  你必须明白,你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赠送给人,给予和拒绝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应该拒绝的时候一定不要犹豫不决。

  但应该总是留一点希望的余韵,使得拒绝带来的痛苦略增甜味。比如一位朋友向你借钱,你可以这样说:"我很高兴你这么信任我,我也很想帮你的忙。"最后再说一些鼓励的话。

  "不"与"否"说起来很简短,可要说得妥当,真叫人煞费苦心。学会说"不"是一门学问。

  第一招:巧设铺陈

  对别人的建议或者请求,在需要否定时,你不妨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说出结论,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这种方法在面对上级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战国时候,韩宣王欲重用两个部下,故向大臣掺留征求意见。掺留明知重用这二人不妥,但如果直言"不",可能会冒犯韩王,并且让韩王误以为自己妒忌贤能。

  于是掺留这样表达自己的见解:"魏王曾因重用这两人丢过国土,楚王也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人,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听了这话,韩王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打算。

  第二招:欲进先退

  不妨在准备说"不"字时,主动为对方考虑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使他们不至于一下子跌进失望的深谷。

  有一次,美国成功学大师卡内基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这样对邀请者说:"很遗憾,我实在排不出时间了。对啦,某某先生讲得也很好,说不定他更适合你们。"

  卡内基向邀请者推荐了一个目前有实力解决此问题的同行,使得邀请者多多少少获得了心理补偿,减轻了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和失望。

  当我们对对方的要求"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妨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充分表达我们的诚意,从而得到对方的理解。

  第三招:假装糊涂

  为了达到拒绝的目的,不妨装聋作哑一回。

  有一次,一位贵妇人邀请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里去喝茶,帕格尼尼同意了。当然,贵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又笑着补充说:"亲爱的艺术家,我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着小提琴。"

  "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作惊讶地说:"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茶的。"

  帕格尼尼通过曲解对方说话含义,而把自己的拒绝表达得明明白白。这种方法适用于爱玩小手段的人,让他面对拒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他人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机智应变的技巧。如男人们有时会邀请女人共同赴宴,而一般的女子都会适度保持矜持,因此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既然要拒绝对方的邀请,在言词上自然要下一番工夫。倘若对方是平日的工作伙伴,一旦拒绝,那么以后的工作势必增加许多困难。

  男子对一位女同事说:"欢迎你一同参加!"说着,便将音乐会的入场券递给她。

  这位女子很想拒绝他的邀请,于是顺手从皮包里拿出笔记本,打开看了一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很抱歉,今天我已和别人约好了。"就这样婉言拒绝了对方。

  ◆◆◆

  有位男子邀请某女子一同饮茶用餐,而那女子却非常机智地回答对方:"我非常高兴,谢谢你,但是不是可顺道邀请小王和小张一同前往?因为我们原来约好下班后要一同逛街的。"

  这样一来,对方不是知难而退,就是大家共进晚餐了。

  ◆◆◆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得知司马昭要为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前来向自己提亲,要娶自己的女儿。由于他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就连续喝醉60天,使得使者不能与之谈及婚事,巧妙躲过了求婚。

  鱼游深水中 第20节:婉言拒绝,以德报怨(2)

  第四招:旁敲侧击

  妻子:"亲爱的,格林夫人买了一顶帽子,真好看!"

  丈夫:"如果她像你这么漂亮就不用买帽子了。"

  这个聪明的丈夫通过夸赞妻子的美貌,巧妙达到了拒绝的目的,既讨好了妻子又不需要破财,一举两得。

  某公司有位专家,因事向主管请一星期的假,可主管只给他三天假。主管说:"你是个能干的专家,别人需要七天办的事,你三天就能办妥。"

  专家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办公室,因为他若反驳主管的话,无异于承认自己是个笨蛋。

  这种拒绝法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拒绝,那就是承认自己不行,而又有谁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呢!

  第五招:幽默以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纪念英国首相丘吉尔保卫英伦三岛的卓越功绩,英国国会拟通过一项提案,在公园里塑造一尊大型的丘吉尔铜像,让人景仰。

  但丘吉尔不愿意搞个人崇拜,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屎,还是免了吧!"听了这幽默委婉的谢绝后,国会很快撤销了这个提案。

  ◆◆◆

  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意见。经理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日本人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

  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却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经理感到很吃惊,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销售部主任没有与经理争论那个带小圈圈的设计是否雅观,而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感到纳闷,脸上却带着笑说:"你的话我难以理解,解释来听听。"

  "这个设计与日本国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中国的人民,也会因此而联想到日本国徽,他们就不会有好感,这不是同本公司扩展对中贸易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嘛。"

  经理满意地点了点头。

  巧妙的话语虽只有几句,却胜过长篇大论。

  第六招:请君入瓮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

  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问朋友:"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第七招:以堵为防

  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使对方在你面前无法开口提出要求。

  某单位一位司机小张在工作之余,开着公家车带女友兜风,不料车在路上出了事。小张提报单位,要求用公费修车。单位主管知道车出事的原因,于是先发制人地对小张说:"小张是个有分寸的人,一向能按原则办事,我就是喜欢像你这样的人。"

  听了主管对自己的表扬,小张不好意思提出要求,终于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自己想办法修车。

  生死在水域 第21节:难得糊涂,天下太平(1)

  第二章生死在水域

  无论天高海阔,鱼腾鱼跃,水始终是鱼无法脱离的生存环境,鱼儿必须与其他海底生物和谐共处。鱼如此,人更甚。从来到人间到离开世界,人从来没有停止各种社交和合作,与人为善,共同发展,百利无一害。

  难得糊涂,天下太平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刻有一枚图章,上面是四个篆字:"难得糊涂。"这一直被视为做人和做事的精明法则。

  其实,说糊涂并不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不能说破,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或不利,于是便装起糊涂,寻求逃遁之术,这是生活中的常态。

  办事不可显得太过于精明,好像谁也算计不过你一样,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可能就已树敌太多危机四伏了;而那些善于在复杂世间装糊涂不计较的人,反而可能蒙混自保,广结人缘,达成目的。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以"糊涂"为前提

  现实人生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涉及人际关系时,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着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只要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

  "糊涂法"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智慧、大聪明。大智若愚,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处世的方略。

  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

  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时,两人一起登临商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却有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隰斯弥谈话结束后回到家里,立即叫家仆带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人望着他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

  生死在水域 第22节:难得糊涂,天下太平(2)

  隰斯弥说:"国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反而十分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有小罪而可避害;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得可就太大啦!"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保之术,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也。因此有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身为有一定地位的领导者,对下属必须审察有度。

  唐太宗有一次为了审察手下的文官中是否有贪官污吏,悄悄叫心腹拿国库绢去试贿。有一个管官门的官吏不知,受了一匹,立即被抓起说要处死。

  裴矩对太宗说,这种考察方法不义,是陷人于法:明明是你叫人去送给他的,反过来又说人家受贿,这不是用计害人吗?这样下去,将来还有谁敢上朝做官呢?

  太宗听了,自感无言以对,于是召集文武,宣布自己的过错,以安抚人心。

  所以古人说:"洞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说的就是精于察人而产生的副作用,即"好丑在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而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之德。"所谓"大智若愚"就可作如是观吧!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再表现出大智大谋。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

  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成功人生。

  隐壮显弱,"糊涂"制胜

  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优势很快就表现在别人面前,想要立刻博得别人的认同。但是有时候,人们会讨厌那些总是很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因为谦逊一点的人比较可爱。

  所谓"糊涂"制胜,就是把自己的优势隐藏起来,不要让你的优势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中国有句话叫做"闷声发大财",讲的就是要不声不响地发财,如果你发财的事情让别人知道了,你就会成为别人的目标,你的发财路也许就不再通畅了。

  生死在水域 第23节:难得糊涂,天下太平(3)

  处处精明不是为人上策

  聪明人和精明人是不一样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聪明人要比精明人更好一点,因为聪明人不仅仅知道在什么时候显示自己的精明,还知道在什么时候隐藏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聪明人不仅仅知道何时主动出击,还知道有时候要韬光养晦,抓住好的时机以后再崛起。

  所以,处处精明不是做人的上上之策,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要在实践中常常应用,不要处处精明过人,有些时候不要锋芒毕露。

  糊涂谎言有时候是金玉良言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到朋友家做客时,主人热情地给客人夹菜,恰恰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莱。这时,客人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拂主人盛情,一边道谢,一边违心地说:"好吃!好吃!"结果,一句谎话却让自己很难堪。如果这种态度不改,就难免要做一辈子难堪的客人。要是主人知道了原委,岂不尴尬?这窝囊的谎言,既苦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值得吗?

  另一种态度,便是巧妙地拒绝。先说一句:"别客气,我自己来!"再补充一句:"这个菜我很喜欢吃,就是胃受不了!"这巧妙的谎言既不伤主人的面子,又避免了活受罪,岂不两全其美!

  一天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朋友看到他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我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这位朋友介绍过。见他目不转睛地看,心里纳闷,他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

  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朋友却抢先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我也打算养几条呢!"我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教授一听,来了兴致,他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我们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我们走,临走时硬塞给朋友几尾小鱼,一直把我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

  一个男大学生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对女大学生说:"你是温暖我的太阳,是照耀我的月亮,是为我指引方向的北斗星,是为我呼唤早晨的启明星。"

  生死在水域 第24节:难得糊涂,天下太平(4)

  女大学生聪明,早已听出这是一番爱情的表白,但自己并不喜欢面前的小伙子,怎么办?如果断然说"我不喜欢你",岂不是会使对方陷入尴尬?不置可否,又怕对方误会。她只说了一句:"真美!您对天文学太有研究了,可是真对不起,我对天文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

  舞会上,一位姑娘不小心踩了一位小伙子的脚,姑娘羞愧之下,忙道歉说:"对不起,很痛吗?"

  小伙子语出惊人:"不痛,不痛,欢迎你再踩一脚。"

  这俏皮的谎言,不仅逗得姑娘开心一笑,更为小伙子创造了深交的契机。

  谎话要说得漂亮,并非易事。为了创造幽默风趣的效果,说谎,就得从反常角度入手,越是说得俏皮、大胆、新奇,越是引人入胜。

  说谎,就要说得轻快自信,说得圆满自如,不容置疑,才能以假胜真,巧中取胜,黑中取白。

  生死在水域 第25节:累积人缘,储存财富(1)

  累积人缘,储存财富

  有人说人活着就像一条鱼,总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游走,只不过不同的鱼所能够活动的范围大小不同罢了。这个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恰恰决定了这条鱼生活的质量。

  试想,一条生活在池里的鱼,和生活在鱼缸里的鱼,它们的感受一定不同,前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有更多获取食物的机会。而后者活动的范围就很小,而且只能依靠主人的给养才能够生存。然而,和生活在大海里的鱼相比,它们活动的空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鱼是这样,人亦然。如果把人比喻成水中的鱼,那么这个人周围的社会关系就是水,社会关系网络的大小就是这个人活动的空间。社会关系网络大的人生活质量通常比较高,成功的机会也就多;而社会关系相对少的人,他们的机会也就相对越少。

  但是,人和鱼有一点区别。那就是:鱼生活的空间范围不能由自己来选择,而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为自己创造社会关系。即使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也可以创造出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成功机会。天生的条件以及感情会影响人际关系,比如生在有权势和财富的家庭,就很容易结识社会名流;懂得运用情感的人就比较容易和别人建立社会关系,但是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运用脑子来创造,而且创造人际关系应该成为一个渴望成功者的必备能力。

  现代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人际关系具有四大功能:

  1.产生合作力。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残酷,单凭一个人的努力根本无法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只有借助众人之力,才有可能抓牢机会,创造辉煌的人生。而要想获得机遇,改写人生,就必须学会经营人际关系。

  2.形成互补。一个人,即便是天才,也不能样样精通。所以,他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善于利用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然而,用人并不仅仅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要想鼓舞下属的积极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技巧。每个人开创自己的事业时,总希望有好的机遇降临到自己头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扫清障碍,缔造难得的人生机会。

  3.联络感情。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友谊的滋润。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获得强大的热情力量,在成功时得到分享和提醒,在失败时得到倾诉和鼓励。这必将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成功时看到更为长远的机会,在失败时也会做好心理准备,耐心等待机会的来临。

  4.交流信息。想要抓住机会,信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的信息越多,获得的机遇也就越多。掌握了信息也就把握了成功,把握了命运。一条珍贵的信息,足以使人功成名就,腰缠万贯;而信息闭塞可能使人贻误机会,遗憾终生。良好的关系网是获取信息的一条有效途径,有了这个网,你能够在各种机会面前占有领先地位,捷足先登。

  那么,人际关系的管理,包括社交技巧及沟通能力都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人际关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人则人际关系不佳,朋友很少或根本没有朋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少量先天的影响因素外,和人们后天的生活习惯及性格关系最为密切。

  人际关系不佳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心态:

  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以赢得尊敬和喜爱,不过又不知如何赢得他人的心意,越是想取悦他人,越会得不偿失;

  认为别人都能洞察你的心事,并认为害羞和焦虑都是要不得的情绪,因此足不出户;

  害怕自己当众出丑,别人会拿你的事当做笑料;

  不会说不,也不会表达愤怒,与别人发生摩擦,一味迁就和妥协,给人留下缺乏自信的印象;

  认为别人并不喜欢真实的你,一旦别人发现真实的你,就会觉得你一无是处;

  感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都对你议论纷纷……

  以上这些心态,相信很多人际关系不佳的人都会心有戚戚。那么,如何克服呢?一些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认为通过以下行为疗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自我暴露。即,将自己的不安及焦虑,以及在人际来往中的不如意向别人和盘托出,这种技术是克服人际关系不佳的一种有力解毒剂。只要有足够的勇气暴露自我,坦然承认或公开表达出自己的不足,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死在水域 第26节:累积人缘,储存财富(2)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你很清楚地看到,你的那些焦虑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你却把它看得那么严重。

  2.角色扮演。有人担心用自我暴露技术会损害自己的名誉,或被人嘲笑,以致更加被看不起。实际上,他们的这种看法是毫无道理的,但现实又很难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此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技巧。

  进行角色扮演时,请一个朋友来扮演你,而你扮演嘲笑别人的人,请你的朋友自由作答。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会越来越发现你的朋友没有什么可嘲笑的,而你身为嘲笑者则显得很是无聊。它使你逐步认识到,"自我暴露"有时并不会遭受别人的嘲笑。

  人际关系不佳,除去由于性格导致的情形以外,多是由双重不信任引起的,克服和摆脱的方法在于以实际行动改善你同他人的关系。

  在社交场合,人们必须学会正视自己的各种情感。刚开始运用以上方法时,可能会引起焦虑,甚至恐慌,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信心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发现人际关系不佳的弱点不是那么难以克服和逾越的。

  生死在水域 第27节:三十六计,赞为上策(1)

  三十六计,赞为上策

  赞美是人际来往中最佳的对话方式,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你的赞美正好使对方这种心灵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你的赞美同样也是对方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嫌弃对方给自己的赞美,所以在人际来往中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

  小孩子喜欢别人赞美自己聪明伶俐,中年人喜欢别人称赞自己成熟稳重有智慧,老年人喜欢别人称赞自己身子骨硬朗;诗人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才华;科学家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知识渊博和精深;歌手喜欢别人说自己歌声优美;演员喜欢别人称赞自己演技高超……

  所以,赞美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社交技能,它不仅会使你轻轻松松处于有利地位,甚至有扭转时机、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在现实生活中,赞美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赞美之辞可以发挥起死回生之效,也可以有返老还童之奇迹。

  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

  一位创业者指出:"赞美、致谢、感恩的话语,能扩大、释放或以任何方式辐射能量……通过赞美,你可以把一个怯懦者变成坚强者,把一颗恐惧的心灵改造成和平而自信的心灵,使极度神经衰弱者恢复平衡和力量,使即将倒闭的企业重获成功,使不满和抱怨变成满足和支持。"

  把握好奉承赞美的分寸

  赞美别人不光要慷慨大方,而且要有远见卓识。赞美要符合实际情况,称赞他人时如老用一些过于夸张的形容词,就会因言过其实而让人扫兴。要深入了解对方的能力、性格、经历、成就等,赞美起来才不至于空洞无物。

  另外,要善于称赞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部分,方能让接受者眼睛一亮。总之,要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要说得具体、贴切、与众不同。

  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你所要赞美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你刚夸他做事小心谨慎,他却冷不防捅个大娄子让你看。在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一定不要轻下赞词,因为说不定就在最后关头事情宣告失败了。有些人见到事情成功在望,便禁不住大加赞叹,夸下海口,结果却失败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这种落人笑柄的事情,每一个明智而体面的人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

  赞美别人要善于从小事着手,于细微之处见高下。一个人无论他怎么差劲,也会有一两个值得赞美的优点。例如,一个年轻女孩或许长相难看,但牙齿长得很漂亮,或者皮肤很白等,要善于抓住这些地方对其加以赞美。也许有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小优点,但无论如何,你的赞美一定会使她心情愉快。

  赞美尤其要赞美对方不易为人知的优点。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美貌绝伦的女子,你再老调重弹,夸其美得如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往往引不起她多大的兴趣,如果能找出她较不为人所知的优点,则往往可以使对方感到意外的惊喜。

  赞美别人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充分发掘别人的意义并推测将来的影响,因为赞美一个人的行为和贡献比赞美他本人好,但一定要说中要害,这样你的赞美才会有品位、有格调。

  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他的贡献,你的赞美不光显得具体而贴切,而且会让人觉得特殊而真诚。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成绩,还可以避免偏见或功利主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与其对一个人说"你真了不起",不如明白阐述他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或经济效益。赞美一个人的工作,会促使他工作更加卖力;赞美一个人的行为,他的行为则会大有改善。

  但赞美必须一语中的,就像射箭要射中靶心。赞美别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和认真的态度。因此赞美别人时,千万不要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千万不要对你年老的母亲说:"你看起来比姐姐还年轻。"否则你只会招来白眼。

  多说好话终有好报

  赞美别人还应该懂得"太阳上也有黑点"。任何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而人在看自己时,往往只看到了优点;看别人时,却将过多的眼光集中在别人的缺点上。

  生死在水域 第28节:三十六计,赞为上策(2)

  因此,我们要善于容纳别人的弱点和缺点,去发掘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将他全盘否定。

  宋真宗手下有两位得力的大臣,一位是王旦,为人襟怀坦荡;另一位是寇准,他虽然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却喜欢揭人短处,每每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不是。

  王旦却经常称赞寇准,宋真宗因此更加佩服王旦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德,越发器重他。

  牙齿和舌头都经常打架,人和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如果你每件事都耿耿于怀,那是愚蠢的行为。你如果沦落到背后想尽办法贬低别人,企图将人打趴下,甚至是恶意诽谤,那则是小人的举动,为人所不齿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与他人产生了摩擦,面对他人的敌意态度,不妨笑脸面对,来个温言柔语如清风,夸言赞语似甘露,最终他人肯定回心转意,化干戈为玉帛。

  在某单位里,小王和小张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小张遇到小王必冷嘲热讽一番。

  有一次,小张的一篇文章发表了,单位的人却一无所知,小张觉得很闷。小王看穿了小张的心思,便大张旗鼓地在办公室里公布了这个消息,并向小王表示祝贺。小张在欣喜和陶醉之余,向小王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从此,小张不仅和小王重归于好,而且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要想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诚挚地赞美一个人,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人际关系日显重要的社会中,左右逢源,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每日心情愉快,笑口常开。

  奉承话说得越好听,经营事业越兴旺

  人际关系的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而赞美别人是处世交际最关键的课程,如果你懂得如何去赞美别人,再加上你聪明的脑袋,还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就等于事业成功了一半。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修好你的人际关系,使你在事业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赞美是一种有效的感情投资,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赞美上司,能使上司心情愉悦,对你越发重视;赞美同事,能够联络感情,增强团队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赞美下属,使你赢得下属的敬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从而更好地协助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赞美自己的生意伙伴,则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你是一个商人,学会赞美你的顾客,则会拥有更多的顾客回头率。

  商界奇才鲍罗齐就曾说过:"赞美你的顾客比赞美你的商品更重要,因为让你的顾客高兴你就成功了一半。"

  赞美对于你的家人、朋友同样重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则万事兴旺,父母适当赞美自己的孩子,可以使孩子更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沟通亲子的感情。

  生死在水域 第29节:三十六计,赞为上策(3)

  另外,赞美别人还可以使你获得真挚的友情,可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此路不通还可以走彼路。

  学会赞美别人,可以给你带来远见卓识,让你拥有宽广的胸怀,这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性格和修养。赞美别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压力而产生动力。你赞美别人就意味着你肯定了他人的优点与成绩,相对应的是,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人只有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更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某中学一个班上有两个同学同名同姓,其中一个成绩特别好,而另一个同学则成绩平平。

  一天,成绩一般的那个同学对成绩好的那个同学说:"我俩姓名一样,而你的成绩却每次都高我一大截,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你。"后来这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变压力为动力,最终还考上一流学府。

  学会了赞美,你就拥有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恭维要到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如果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夸你"衣着得体,非常漂亮、有精神",那么你一天都会很愉快吧!小小的一句恭维能起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到别人的喜爱,也可以给他人信心和快乐。

  然而一些人偏偏学不会,或不屑赞美他人。下级赞美上司,被认为是"拍马屁";男士赞美女士,被认为"心怀不轨",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心思。

  谁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同,为什么不试着去赞美一下别人呢?

  要恭维他人,先要选好恭维的话题,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

  对于年轻人,恭维他年轻有为、敢于开拓;对于中年人,恭维他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对于知识分子,恭维他知识渊博,刻苦钻研;对于商人,恭维他头脑灵活、发财有道……这些都是恰如其分,如果赞美一中年妇女活泼可爱、单纯善良,可能就会不伦不类,弄不好还会招致臭骂。

  要恭维他人,就要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的迫切需要,有的放矢。

  要夸别人,还要有"战无不胜"的信心。人都是有弱点的,再谦虚,再不近人情,再标榜不喜欢听甜言蜜语的人,其实都是喜欢别人恭维的,只要恰如其分。

  某君是拍马屁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阎王见到他,拍案大怒:"我最恨你这种马屁精。"

  马屁精忙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被拍马,大王您公正廉明,谁敢拍您的马屁。"

  阎王听了,连说对啊对啊,谅你也不敢拍我的马屁。

  原来每个人都是爱听好听的,只要你恭维得有"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伤人格,就会博人欢心。

  恭维人的话不能过多,多了对方会不自在,觉得你是虚情假意,习惯于对每个人都花言巧语。恭维过多也不利于交谈,在谈话中频频夸对方,对方频频表客气,谈话便无法顺利进行。

  生死在水域 第30节:三十六计,赞为上策(4)

  恭维对方本身不如恭维他的成绩。比如恭维对方容貌就不如恭维他的品位与能力。因为容貌是天生的,爸妈给的,无法改变,而品味与能力是自己后天养成的,表明了自己的价值,是自身的成功。

  恭维话要有新意,不要总空洞无物地夸对方"好可爱""好聪明",而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与见地。夸别人这件衣服好看,就不如夸她的上衣与裙子的搭配非常巧妙,非常合适,整体效果好。陌生人刚见面时,可以先恭维他的名字有新意、有内涵,以此拉近距离,展开对话。这种方法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友好,很重视他,愿意和他交谈。

  留心对方的反应,当对方对你的恭维显得不自在或不耐烦时,就要适可而止了。

  赞美切忌贻误时机

  每一名员工都希望得到赞美,尤其是虚荣心强的人,赞美更是多多益善。当你的下属做出了成绩时,千万别忘了赞美他一番。这会使他感到上司特别关注自己,感到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同时,这也有利于下属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助他做出更大的成绩,同时对其他部属也是个鞭策和激励。或许有些管理者以为赞美会让人自满,而怠忽工作,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身为一位管理者,肯定和赞美下属的成绩也有某些小讲究。譬如,肯定成绩要讲究及时性,不能在人们几乎淡忘的时候才鼓励一番,这就失去了赞美的意义,甚至会使人心灰意冷。

  赞美讲究一定的方法,小到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手势,或者用适当力量拍拍下属的肩膀。对于成绩特别突出、影响较大的,要及时表彰奖励。对于那些做出了重大成绩,表现突出的下属,要考虑趁其才华横溢之时提拔一番,防止其"才情薄暮",以致贻误时机。

  这种及时表彰,是对下属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对企业、对下属个人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转个弯的赞美法效果更强烈。一般赞美若是通过第三者的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此时,当事者必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无虚伪,于是全心接受,为之感激不已。在深受鼓励之下,这位属下会更加努力工作,自是可想而知的。

  赞美下属不要"吝啬"。试想,如果一位主管习惯于骂人和警告人,而另一位主管则习惯赞美人,那么,哪一位主管的下属更有信心、更容易发挥潜能呢?显然,每天受到警告及责骂的下属,必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养成做事畏首畏尾的毛病,有了这些毛病,势必又要受到主管的责骂,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人才也会变成蠢材的。

  小李和小赵毕业后到甲、乙两公司工作,两人的专业水平及各方面的才能不相上下。而小李的主管刘经理脾气不太好,职员稍有差错,轻则批评:"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种事都做不好。"重则以开除相威胁,常说:"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我就开除你。"而对员工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生死在水域 第31节:三十六计,赞为上策(5)

  有一次,客户送来一块样布,要求染出同一颜色的包装线来。小李拿到样布,很快看出这种颜色需要五种色拼出来,于是他立即开出配方,打出小样。小样的颜色与来样看上去完全一样,于是工厂开始按这个配方进行生产。

  但小李忘记告诉工厂主任染色时,压力一定要控制在2个大气压上。结果工人为了省时,压力升到1.5个大气压就关机了,致使染出的线略微有些色浅。不过客户对此倒没有过分的挑剔,因为他们对小李小样的技术熟练程度非常满意。

  但刘经理为此却大动肝火,他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声呵斥小李:"你为什么就不能多在小事上注意一些呢?幸亏客户没有退货,否则我要开除你。"

  小李自己也懊恼不已。从此以后,他经常为自己常犯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而自责,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而小赵,尽管他也常犯些错误,但老板从未严厉批评过他,而是经常赞美他能干,肯吃苦。小赵为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更加卖力地推销产品,一天就可以跑上五六家单位。最后,仓库内积压了一年的产品也被他推销了出去。

  一个人身上尽管毛病很多,但他在某方面总有令人满意的地方,在这方面多给予赞美,会促使他扬其所长,把工作干得越来越出色。

  赞美的话要说透,以免生误解

  每个人都有出色之处,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准高,工作成绩突出;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针对这些差异,应给予不同方式的赞美。

  有的管理者对在本职以外工作表现出色的职员,这样赞美:"你早该换工作了,你在别的行业会有更为突出的表现。"这句话很容易使员工产生误解,以为这是暗示他另谋他职。主管本无此意,但不恰当的赞美却导致员工的误解。

  假如改用一种说法,效果就不一样了。可以这样说:"想不到你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本职做得好,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得到的效果截然相反。

  生死在水域 第32节:巧言妙语,机动灵活(1)

  巧言妙语,机动灵活

  生活是很复杂的,不像书上写的那样单纯,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直接,有时候可能需要绕一些圈子,有时候可能就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因为人生的变量实在很多,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能够算出你的未来,也不可能有什么单一的模式使你走向成功。

  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每一件事情有圆满的应变方式,所以必须学会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让你得到大家的喜欢,使你能够融入人群中,得到大家认可的"捧场技巧"。

  捧场并非完全局限于下级捧上级、求人办事、请客吃饭、捧主客和主角。陪角、配角也不能忽略。生活之中有很多情形下,你必须学会去"捧场"。

  保住家人的面子

  古人乐羊子外出求学7年不归,家贫,乐母偷了别人家的鸡宰来吃,乐妻却不动筷子一起吃,而且掉泪了。

  乐母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乐母大惭,端着煮好的鸡肉去失主家认错赔礼。

  "道是无情却有情,说话甘心又醒心。"乐妻没有当面指责婆婆,反而责怪自己不勤劳,以致家庭贫困。然而就在这当中,她达到了劝告婆婆的目的。

  关照好陪衬的配角

  尽管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维护面子的精神需求是一致的。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对重要人物礼加三级,把一般人冷落一旁,会刺伤后者的自尊和面子,失去一大批人心。

  有这样一场家宴,宴席上坐着男主人、科长,以及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圆桌上的酒菜已经摆得让人感觉全心全意了,可是围着花布裙的主妇还是一个劲地上菜,嘴上直说:"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各位将就着用点!"

  男主人则站起来,把科长面前吃得半空的菜盘撤掉,接过热菜放在科长面前,热情有余地给科长夹菜、添酒,而对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说声"请"。

  面对这样"尊卑有别"的款待,试想男主人的几位同事作何感想?他们很难堪,其中两位竟愤然起来,未等宴席告终,就"有事"告辞了。

  像这样的宴席,男主人眼里只有科长,而慢待他人,使同事们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损伤,非但不能增进主客间的友谊,反而造成隔阂。

  应付好有来头的人

  有的求人者,来头大,直来直去地拒绝,会使他感到丢面子,日后可能找你的麻烦。以攻为守是拒绝这些人的一个良策。

  陈某听说局长的儿子要向他借一大笔钱。他知道这钱如果出手,就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又不想得罪这位公子。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局长儿子一进家门时,就立刻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呢,这两天可把我急坏了,有一批货非常便宜,可人家非得要求一口吞,我怎么也凑不齐这笔资金,正想找你拆借几万呢!"

  对方一听这话,懊悔自己到和尚庙借梳——走错门了,赶紧搪塞几句,一走了事。

  不要当着孩子伤害老师的面子

  批评老师当然可以,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一旦孩子瞧不起老师,也就不听老师的话,那么教与被教的关系便破坏了。为了孩子着想,当着孩子面批评老师可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类似不能当着孩子面说的话,还有不少,尤其不能当着孩子面说别人的坏话。

  送礼不成的七个下台阶

  送礼是人情往来中不能少的手段。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定会堵心数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在整个送礼过程画下一个漂亮的句号。

  生死在水域 第33节:巧言妙语,机动灵活(2)

  送礼者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而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钱已花,情未结,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兮兮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关键便是借口找得好不好,送礼的说道圆不圆,你的聪明才智应该多用在这方面,提供以下办法参考。

  1.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上特产,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请他收下。

  2.暗度陈仓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岂不妙哉。

  3.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刘拒绝,伤了自己的面子。

  老张的太太与小刘女友很熟,老张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太太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

  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5.先说是借

  假如你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不肯轻易接受帮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有了,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着,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

  6.借鸡生蛋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

  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的红木画框中镶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摆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有叔父赠的字画。

  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画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非常喜爱。

  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7.借路搭桥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

  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做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

  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礼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生死在水域 第34节:自贬自嘲,以守为攻(1)

  自贬自嘲,以守为攻

  幽默一直被视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做文章",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

  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讽刺一些无理取闹的小人。

  开场白的自嘲幽默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说话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当你被要求演讲时,当你路遇自己喜爱的异性时,想打破僵局时,怎样开讲,总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甚至是很难为情的事。

  不过真正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必紧张。借题开场幽默术就是帮你解决这种困难的,它要你克服怯懦、找出话题、荒诞发挥。

  克服怯懦、找出话题所需的是知识准备。静下心来想一想周围的事物,比如天气、衣着、长相、姓名、动物等,有没有可发挥的话题?荒诞发挥,产生幽默是最终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当你的幽默效果出来了,听众发笑了,你们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这样,再转入正题,听众就会对你感兴趣,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去听,所以你接下来的讲话就会顺当多了。

  1990年,中央电视台邀请台湾地区艺人凌峰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当时许多观众对他还很陌生,可是他说完那妙不可言的开场白后,一下子被观众认同并受到了热烈欢迎。

  他说:"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同。虽然我们都获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以长相难看而出名……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炭黑。"

  这一番话戏而不谑,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这段开场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坦诚、风趣、幽默的良好印象。

  不久,在"金话筒之夜"文艺晚会上,只见凌峰满脸含笑地对观众说:"很高兴见到你们,很不幸又见到了我。"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至此,凌峰的名字传遍中国。

  凌峰使观众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喜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那幽默的开场白,借助自己的长相,不惜自嘲,但又自嘲得很有分寸,很有水平。自抑而不自贱,明贬而实为暗扬。

  生死在水域 第35节:自贬自嘲,以守为攻(2)

  拿自己的缺点"开刀"

  人际来往中,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但很容易找到台阶,而且多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所以自我解嘲,自己先笑起来,是很高明的一种脱身手段。

  传说古代有位石学士,一次骑驴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可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这不摔成碎片?"

  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这石学士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

  以此类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说:"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断了?"换成瘦子,又可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肉饼了!"

  有一个矮个子学者的妻子嘲笑丈夫身材太短,这位学者笑着说:"我看还是矮点好,我如果不是一米五七,现在能够著作等身吗?"话毕,全场叫绝。

  由此可见,自嘲时要对自己的某个缺点猛烈开火才容易妙趣横生。就这份气度和勇气,别人也不会让你孤独自笑,一般会陪你笑上几声的。在社交中,当你陷入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

  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洒到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

  这位宾客却微笑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化解了。

  这位宾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耻辱感。

  由此可见,适时适度地自嘲,不失为良好修养,也是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自嘲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可爱的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建立心理平衡。

  生死在水域 第36节:第一印象,突出重围(1)

  第一印象,突出重围

  当你到了一个新环境当中,与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必定会给对方留下某种印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第一印象"。从第一印象所获得的主要是关于对方的表情、姿态、仪表、服饰、语言、眼神等方面的信息。它虽然零碎、肤浅,却非常重要。因为在先入为主的心理影响下,第一印象往往能对人的认知产生关键作用。研究显示,初次见面的最初四分钟,是印象形成的关键期。

  美好的第一印象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也是打开局面最好的武器。怎样才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树立最佳第一印象的行为技巧

  1.充满自信、朝气蓬勃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才干、能力、知识素质、性格修养,以及健康状况、相貌等的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履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

  2.不卑不亢

  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讨好、巴结别人的姿态;不亢,就是不骄傲自大。前者有损自己人格,后者则引起别人反感。不宜因为渴望达到目的而表现出谄媚的样子。

  3.仪表大方得体

  有些人习惯于不修边幅。这本来属于个人私事,不过在一个新环境里,别人对你还不完全了解,过分随便有可能引起误解,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

  事实上,美国有学者发现,职业形象较好的人,其工作的起薪比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要高出8%至20%。当然,衣着仪表得体并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饰包装自己,更不是过分修饰,因为这样反而给人油头粉面和轻浮浅薄的印象。

  4.言行举止彬彬有礼

  礼貌就像是你的一张脸,别人可以从中看出你的素质,这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比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不乱用词语;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不追问自己不必知道或别人不想回答的事情。

  5.守信守时

  凡是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办到。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即使不便当面拒绝,讲话也要留有余地。为了讨好别人,明明办不到的事情也包揽下来,只会弄巧成拙,最终引起别人不满。讲信用还包括遵守时间,赴约、开会不迟到,要不然会给人做事不讲信用的感觉。

  树立最佳第一印象的谈话技巧

  要想树立最佳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打一场有准备的仗,迅速把握环境中透露出来的各种信息,然后点石成金作为你的话题,成为打开你们心扉的桥梁,从而让对方相信你。

  美好的形象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恰当的谈话内容更是最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得好,"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只要你能够说出很好听的话,说得恰如其分,就很容易掌握交际的主动权。

  初次见面,虽然彼此间所知有限,但一些外部上的特征会给我们提供交谈的信息,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寻找谈话题目。

  1.对方的年龄性别特征

  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根据年龄性别特征选择话题,会使对方非常感兴趣。它能缩短双方的距离,加深对方对你的好感。

  例如,和中老年人谈健康长寿,和少妇谈孩子、减肥,以及谈大家共同关心的宠物等,即使自己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谈谈新闻、书籍等话题,这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如:"最近新出一种健康茶,您试过吗""您每天都做什么健身运动"等。

  2.从日常话题说起

  著名作家丁·马菲说过:"尽量不说艰深难懂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作开端,是促进成功人际关系的钥匙。"

  生死在水域 第37节:第一印象,突出重围(2)

  一味谈些令人咋舌与吃惊的话,容易使人产生华而不实、锋芒毕露的感觉。大凡受人爱戴与信赖的人,多不属于才情焕发、以惊人之语博得他人喜爱的人。日常生活的话题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当你知道了对方的出生地后,可以说:"那个地方我去过。"这样一来,对方马上就可能产生亲切感。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当你知道对方和自己是同乡或是校友时,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一见如故,并能轻松愉快地与之交谈。

  3.不要轻易否定对方

  初次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阶段,在这种场合,对方往往不能冷静听取意见、建议并加以判断,如果轻易否定对方,就容易招人反感。

  因此,初次见面应当尽量避免否定对方的行为,这样才能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4.了解对方所期待的评价

  人们往往都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然而又无法加以改变,因此只能各自持有幻想中的形象,或期待中的目标,并且非常希望他人肯定自己,比如胖子希望看起来瘦一些,老人想要显得年轻些,急欲提拔的人期待出人头地等。

  了解对方的想法及其所期待的评价,就可以在交谈过程中投其所好,这样对方就可以对你产生好感,产生与你亲近的愿望。

  小李与小张初次见面,小李此前听说小张正在接受减肥疗程,便对小张说:"你看起来好像比你自己说的要瘦好多呀!"小张听了忙问:"是真的吗?"于是愉快地同小李交谈起来。

  5.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

  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定能使他欣喜,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你与他的关系也会融洽起来。

  6.流露关注之情,表现出自己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在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请他人见面时,事先应该多少收集一些对方的数据。这不仅是一种礼貌,而且可以满足他人的自尊,使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热忱。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当话题,也是表示关心的做法。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做话题,对方一定觉得很愉快。

  初次谈话的九大地雷区

  初次交谈,不能只想着如何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自己却什么也不说。如果只有一方侃侃而谈,很难做到顺利交流。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说七分,那自己就得说三分,这样的分配最恰当。

  初次见面想要让对方能够侃侃而谈,除了需要一些技巧外,还要掌握好分寸,不该问的话、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涉及。要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然后再向对方发问,让对方回答有关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安排,容易演变成对方只是一味地回话而已。例如,住在哪里?平常都做些什么消遣?家里有几个小孩?像这样单向的交谈,就像是警察盘问犯人一样,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生死在水域 第38节:第一印象,突出重围(3)

  在对方说话的同时,如果能够适时地接下话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双方的谈话也会更加和谐自然。

  如果你与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交谈,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试着说,如果某个题目不行,再试下一个。

  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或想过的事情,或是修整花园、计划旅行等。不要因为片刻的沉默而慌张,让它过去即可。谈话不是竞赛,别像跑步一样拼命地冲到终点。

  1.要记住一些必不可少的礼貌用语和说话的禁忌。"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礼貌用语对我们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要学会发问的方法和回答的技巧。每个人都喜欢保持自我,问他容易回答的问题,问他喜欢回答的问题,给别人发言的机会,这一切都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3.掌握说话的时机。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候说出来,也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有人摔了一跤,爬起来之后,关心地问他:"你还好吧?"这样的关心可以使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倍增。

  换做是在某人事业取得极大成功,朋友们正在为他祝贺时,你贸然的一句:"你还好吧?"别人可能会以为你给他泼冷水,引起他对你的不满。

  4.不要背后论人长短。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意见相左之时,当面坦率讲出来,容易被人接受;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别人坏话最令人反感,因为对方会认为你在背后议论他的短处,从而对你有所戒备。这样是在贬低别人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5.不要人云亦云。有些事情我们并不了解,陌生人见面更应慎重交谈。有些事情纷繁复杂,如果统统不加分析地予以传播,一则表现出自己缺少主见,二则难以让对方建立起对你的信任感。

  6.交谈中不要自诩自夸。任何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成绩。然而成绩应由他人去评说,一句自夸的话,往往是一颗丑恶的种子,一旦由你播在他人的心田,便会滋长出令人生厌的幼芽。

  7.切莫急于应答。假如对方提出的是一个十分简单而又极其明了的问题,你大可不必脱口而出,而应在对方提问完毕后半分至一分钟才予以回答;对于一个你不想回答而又无法回避的提问,含笑不答是最巧妙的回答。

  要是对方说话中出现错误,你想纠正,最好先肯定其中正确的成分,然后一一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不会使对方感到尴尬。

  8.语言要简洁。初次交谈,不要啰里啰唆,更不要重复。朴实诙谐的话语,能给人以快感。但是,一个词不管多么新鲜,若出现过频,也会大失光彩,使人顿觉乏味。

  9.不要急于告辞。谈话要掌握火候,在双方谈得兴高采烈、融洽无间的时候提出告辞最适宜。这样做既可节省时间,又可使对方留恋之情油然而生,心中企求能再次见面。

  总之,你若能掌握以上技巧,学会与陌生人说话,对自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着莫大的好处。商量的话、关心的话、体谅的话都会使你拥有许多朋友。掌握了与陌生人说话的艺术,你将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生死在水域 第39节:能忍则忍,避祸趋福(1)

  能忍则忍,避祸趋福

  忍耐有时候是一种策略,忍耐不是逆来顺受的退让,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它是一种暂时性的后退,而真正的目的是更稳当的前进。

  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力量,在和对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忍耐是一种累积力量慢慢崛起的策略。

  历史上的大英雄都曾经是一个小角色,没有人是永远的胜利者,在你还是一个小角色的时候,就要忍受一些苦难,这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忍耐中常常可以不断地成熟起来。

  潜心忍耐,以待时机

  怀才不遇是经常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是需要忍耐的。一是由于自己的才华没有被人发现,也就不可能被使用;二是虽然胸怀大志,满腹文韬武略,但是生不逢时,像姜太公那样,不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助纣为虐上,而要与明主相顾,如同鸟就要择木而栖一样,贤士要审时度势,择主而事。这样就要忍受一时的贫穷、困苦,忍住自己的不得志,而不能为了眼前的功名利益放弃自己的追求。

  真正有大志的人,即使是平生不得志,也会廉洁自守、刚正不阿,不会依附权贵,更不会与奸人同流合污。不怕失败,也不畏惧别人的嘲讽,矢志不渝地向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他能忍受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精神折磨和肉体创伤,等待时机。

  在时机不对、机遇不佳的时候,要沉住气,耐住性子,慢慢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切不可操之过急。

  知忍巧忍,避祸得福

  面对强大敌手的迫害,一个人只知道忍耐保全自身还不够,还要忍得像样子,忍得让对方感到高兴,才可能彻底逃脱难关。否则,虽然你做出了逆来顺受的样子,却又透露出不在乎,就泄露了对敌手的藐视,还可能招来危害!

  西汉的杨恽,为人重仁义轻钱财,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可是好人很难一路平安,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有人嫉妒他,在皇帝面前说他对皇帝心怀不满,表现出那么廉正只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图谋不轨。

  皇帝虽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害怕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你才干再好,品德再好,如果敢对他稍有微词,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告发,皇帝勃然大怒,把他贬为平民。在皇帝看来,没有让他身首异处,就已经是大慈大悲了。

  好在杨恽本来官瘾就不大,又乐得清闲,虽丢了官职却也并不感到难过。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并无瓜葛,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于是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许多平凡生活的乐趣。

  生死在水域 第40节:能忍则忍,避祸趋福(2)

  他的一个好朋友听说这件事后,预感到他这样下去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连忙给杨恽写了一封信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免别人怀疑。你这样置办家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恽心里不以为然,回信给朋友说:"我认为自己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应该一辈子做农夫。农夫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来犒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怪不得杨恽做不好官,他竟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又向皇帝诬告说,杨恽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他造成的。

  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命令速将杨恽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了,他的妻子子女也被流放到酒泉。

  即使是最凶恶的老虎,看到对手已经表示屈服,也会停止攻击。杨恽却没有接受教训,还要置家产、搞活动、交朋友,这不是明摆着唱对台戏?杨恽不能忍住自己的情绪,不会提防皇帝和敌人抓住自己的把柄,终于酿成了自己被杀、家人遭流放的悲剧。

  意气用事是人生的杀手

  "忍一时风平浪静",是古人留下来的训诫,直到今天,这个信条仍然是做人做事的重要法则。尤其是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常为了一时意气做出不恰当的事情,最终后悔莫及。

  有多少人一生不懂得用理智的缰绳控制情绪的野马,一辈子任凭意气行事。痛快倒是一时痛快,却造成了多少彼此的深刻伤害,招致了许多惨重的损失!

  有的人因为受了上司一点儿不公正的批评,便情绪冲动,愤然一走了之,丢了工作,生活从此漂泊无着,一步步陷入困境;有的人与恋人发生了点儿冲突,一时赌气扭身而去,一去杳无音讯,他年相逢,已是人各有属,隔河相望,愧悔何及;有女人于悲愤无奈之时,摔碟子砸碗,撒泼打滚,找人告状,上大街泼骂,就想拼个鱼死网破;有人因小事而拳脚相加,以殴打解决问题,结果小事演变成大事,酿成一连串的苦果,叫你一辈子脱不尽关系。人之鲁莽不智如此,令人扼腕。

  同样的悲剧,古代有,今天有,绵绵不绝;乡间有,城里也有,盈耳塞目。

  三国时,刘备闻知关羽父子被吕蒙所杀的凶讯,急火攻心,不顾大局,尽起蜀国七十余万大军,欲杀奔东吴复仇。

  大将赵云谏阻,刘备不听;学士秦宓苦谏,刘备欲将其斩首。诸葛亮闻知,即上表救秦宓,劝阻刘备云:"愿陛下纳秦宓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刘备一向对诸葛亮敬重如师,言听计从,这一回却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大有不顾一切的拼命劲头。

  刘备这一举,是蜀国从蒸蒸日上走向衰落的开始,也是蜀吴连手抗魏大局被破坏、最终被魏国各个击破的开始,可谓非常不智。

  此后虽有诸葛亮的惨淡经营,苦苦支撑,但终于回天无术,蜀国从此走向了灭亡。

  大至国事,小到家事,多少人间悲剧、惨剧、闹剧,皆源于关键时刻的失误和错误决断;而这些致命的失误,又源于人的情绪冲动、无理智、不成熟。

  可见意气用事,确实是人生的一个蒙面杀手。这个杀手藏在人的心里,人们往往对它不经意,缺乏警惕。

  生死在水域 第41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1)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人生在世,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和人打交道,因为你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分子,是非常渺小的一粒沙、一滴水,首先要适应这个社会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人和人之间的事情是最复杂的,因此要非常机巧灵活,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见风使舵、善于随机应变、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你所能够抓住的一切信息,为你所用。

  根据对方的眼神决定你的行事

  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知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为"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顺;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内心状况。

  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早已成竹在胸,定操胜算;如果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他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如果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的。

  你见他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下,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生死在水域 第42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2)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你见他眼神散乱,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应赶紧告一段落,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

  你见他的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要是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那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只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

  如果他的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不屑听你的,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好的结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总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阴沉,有呆滞,有下垂,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人情毕露。

  根据人的穿戴办事

  人本来是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为了隐藏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才穿衣服。但是人类不曾想到,为了要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包括颜色、质料,反而把自己毫无掩饰地呈露出来了。因为每个人所选购的衣服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得袒露无遗。

  1.衣着华丽者自我表现欲强,爱出风头

  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人总是穿着引人注目的华美服饰,这种人一般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对金钱的欲望也特别迫切。

  所以,当你看到这类身着华服的人,要多夸奖他们的服饰,满足其膨胀的表现欲,这种人就不会轻易与你为敌。

  2.衣着朴素者缺乏自信,喜欢坚持己见

  有一种人穿着朴素,不爱华美的衣服,这种人大多缺乏主体性格,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会想对别人施予威严,以弥补自卑感。

  遇到这种人,别与他们争执不休,因为越是自卑的人,越想掩饰自己的自卑,越会与人喋喋不休地争吵,以期保有剩下的一点点面子。这时候,你大可以承认他的观点,他会感到你的宽容大度,使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喜欢时髦服装者怕孤独,情绪常波动

  有一种人完全不理会自己的嗜好,甚至说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他们只以流行为好,向流行看齐。这种人心底常感到孤独,情绪也经常不安。

  生死在水域 第43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3)

  4.不理时尚者常以自我为中心,标新立异

  有一种人对于流行毫不关心,他们的个性可以说是十分强硬,但也有一些人其实是不敢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而一味地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

  这种人认为,如果跟别人同调,岂不是等于失去了自我?这种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弄得大家深感无趣。

  5.突然改变服装嗜好的人想改变生活方式,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

  公司职员小张一直穿戴固定式样与格调的西装,但有一天,他却改穿潇洒的夹克、鲜艳的长裤,系着完全不同颜色的领带来公司上班。同事们好奇地猜测:"他今天有什么事吗?""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对于这种突然改变自己服装嗜好的人,你若想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别拿他的服饰做文章,或者赞美他穿什么都很不错,相信他的心灵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

  你认同的态度比别人质疑的态度要强,也会赢得他的回报。

  生死在水域 第44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1)

  交友之道,能者为尊

  人不能孤独地生活,需要感情的交流。不论是丰盛的筵席,还是如画的山水;不论是稀世的珍宝,还是华美的诗章,都不能替代友谊给人带来的欢乐。林肯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同别人的友谊。"感情丰富,生机勃勃的人更喜爱结交朋友。

  但是请注意,建筑在金钱上的"酒肉朋友"、合伙做坏事的"哥们义气"是不能跻身友谊殿堂的,因为它只能把人引向歧途,使人堕落。健康、积极向上的友谊才能使人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友人是第二个自我。"朋友能够作为自己的镜子,真实反映自我的朋友是最值得信任的。

  罗曼·罗兰说过:"我在世上拥有两大财富,一个是我的朋友,另一个是我自己。"

  每一个人都应该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为朋友,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人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好朋友是人生征途中栖息的长亭,也是狂风暴雨中避风的港湾,尽量去结识好朋友吧,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会发现这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土耳其有句谚语说:"一千个朋友并不多,一个敌人并不少。"

  人人都渴望有很多的好朋友,但是交朋友也是一门学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很复杂的,要想朋友满天下,还要下工夫仔细琢磨,因为这其中有很多技巧。

  学会初次结识朋友的关键

  1.善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

  人们喜欢与自己相像的人或信任自己的人打交道。因此,在与人相处时,你应该努力寻找自己与别人在爱好、经历、家庭背景、个人特长、职业、目标及价格等方面的共同点,并设法强调它们。

  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如果你在某方面与他相像,在其他方面也会有共同点;有了这么多相似之处,他会很快把你当做朋友一样信任。

  2.避免单向交流

  有些人说起话来喜欢滔滔不绝,不给别人插话或响应的机会,时间长了就会使人生厌。记住,好的表述者未必是个好的沟通者。

  3.承认自己的弱点

  如果你想让人觉得容易亲近,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一个平常人的面目出现,让人知道你也是有缺点或弱点的凡人,把自己的弱点告诉他人等于表达了你对他的信任,反过来看,朋友也会觉得你是在个人信用上值得信赖的人。了解这一原则,你与朋友的关系才会维持长久。

  4.避免说教口吻

  每个人都乐意接受新鲜事物,但如果来自一个说教者,情形就不同了,它往往会引起人的反感。人在谈话的时候,最想要的其实是轻松有趣的话题,如果别人对你说教,首先你不会感兴趣,其次你会觉得对方认为你不如他,所以会有一种屈辱感。

  5.告诉对方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把你心目中对他人的尊重与期许告知对方。受到鼓励的人往往会有超乎你意料的最佳表现。

  6.对别人的成功表示出由衷的欣喜

  真正有自信、有智慧的人会向对方表示真诚的祝贺:"嘿,你真棒。"在赞扬别人的同时,也衬托出你与对方是属于同一级的人物。要让别人对你有好印象,就先表示你对他们的好印象,这是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很早前就已提出的法则——只有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重要,他才会成为你的朋友。人们一般都喜欢谈论自己周围的事物,你要鼓励他们,并在听完之后表示欣赏。你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反之亦然。

  7.运用富兰克林式争取朋友

  富兰克林早年曾有一个搞出版的对头,他想与对方化敌为友,就向对方借一本书。几天后富兰克林非常客气地向对方还书,并借机致谢。对方有感于他的好意,终于成为他的好友。

  这种富兰克林式的特点是通过求助使对方感到自己的巨大与有力,当然这种求助只是举手之劳。

  8.介绍自己时加个小后缀

  "你好,我是卡特。"这样的介绍可能会让对方一时反应不过来而出现冷场,你不如这样开始:"你好,我是卡特,在旧金山球队打球。"这个小后缀给对方提供了进一步交谈的线索。

  9.在适当的时候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也觉得新任市长干得不错?"你会感到这是个圈套,因为对方显然希望你附和他的观点。

  这类问题就是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的作用不可一笔抹杀,虽然这类问题有时使你显得太过头,但运用巧妙却成效非凡。因此,当你对问题会产生的效果了然于胸的时候,你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

  生死在水域 第45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2)

  10.询问对方意见,能使人畅所欲言

  如果你问对方事实是怎么回事,他可以三言两语表述清楚,然后缄口不言。如果问对方对事实有何看法,他会娓娓道来,畅所欲言。

  有人频频发问,无休无止,对方无所适从,只能三缄其口;有人不待对方回答就转入新话题,或是自问自答,这都会让对方觉得你忽视了他的存在。

  的确,有时紧张会让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而在提出问题之后,你一定要停下来,表现出非常期待对方的答案。

  11.用问题找出双方的相似之处

  双方有相似之处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对我们很重要。问题的范围越广,越容易找到双方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你可以问对方最喜欢哪位女明星,喜欢到哪个国家旅游,你们总会有相同之处。

  12.用许愿来拒绝

  用许愿的方法拒绝他人,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当你拒绝参加某个聚会时,你不妨说真可惜,这次我没空,下次我们一定玩个痛快。这样就会给别人一个台阶下,不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同时又达到自己的目的。

  13.酿成错误,不要另寻借口为自己开脱

  如果这个错误确实是你造成的,不要解释和另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那样只会引来更多的指责,使事情更加难以收拾。最好的办法是:承认错误,然后道歉。

  14.称赞的技巧

  赞扬他人时,最好赞扬其行为或贡献。例如,最好少说,"你是天下最好的丈夫",而说,"你的薪水又增加了,我好高兴"。又如,与其对隔邻的太太说,"你的生活过得很惬意,真是太令人羡慕了",不如说"你的家布置得很雅致,那是很吸引人的家"。

  15.随声附和的方法

  当对方讲完一句话,我们"啊,是""好极了""哇,那还得了"的随声附和,并不是很高明的方式。

  "前些日子,我到社教馆去参观书画展,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啊!"当对方讲完了以上的话,你只说"噢,是这样啊",可就不太高明了。你应该多提一些话题,引导他继续讲下去,如"噢,是这样吗,参观的人多吗?是国画还是水彩画?有没有什么你特别喜欢的作品"这样的引导,能让他滔滔不绝说下去。

  又如对方说:"啊,对了,你认识的田先生一家人,上个礼拜天驾车出游,发生了车祸,听说有人还受了伤呢!"你也不能光说:"噢,有这种事?"你应该继续说下去:"那真可怕,驾车出游应该小心,尤其是带着家眷的时候更是马虎不得。"或是:"那真是很遗憾的事情,但愿他们伤势不重,一家人都能平安。"

  总之,附和对方的话时要表现得饶有兴趣,使他有讲话的冲动,你们之间的对话当然会越说越精彩了。

  生死在水域 第46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3)

  把握与朋友交谈的美妙旋律

  与朋友交谈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就像奏响一曲美妙的音乐一样,使人感到非常的爽快和愉悦。要想奏响这样美妙的旋律,就必须熟练掌握谈话的技巧和谈话中应当注意的事情。

  1.放松情绪

  约翰·莫菲指出:"我们不要硬是通过深思熟虑从头脑中挤榨出一些警句和名言。当我们放松下来,不用恐惧的时候,这些名言妙句就会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可以这样说,即使在最热烈的谈话中,也有50%的内容不仅是陈旧的,而且毫无意义,至少在谈话的最初阶段是这样。经过一段"加热"过程,思想的车轮转动起来,谈话就会很快言归正传。

  2.丰富交谈的内容

  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善问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们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例如,他们先问:"那么,请问您尊姓大名?您是哪里人?您准备在这儿待多久"等,以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谁关心这些?你也许会这样问。诚然,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任何风采和智慧可言,但它们的确能使交谈启动起来。

  3."你"能保持谈话顺利进行

  光凭诉说你的小聪明,或者与你有关的某些传奇经历,并不一定就会成为交谈的高手。

  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一个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一个停止的信号。

  4.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无可否认,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像"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结果会使别人也对你产生兴趣。

  但你千万别像一位年轻的剧作家那样,对女朋友谈论了自己和自己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认为我的剧作怎么样?"

  5.什么时候谈论自己

  谈论你自己的恰当时机,是当你受到邀请和有人要求你讲自己的时候。如果别人对你感兴趣,他会问你。

  当他确实对你提出邀请,让你谈论自己时,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他。稍微告诉他一点你的情况,他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以便让他多了解一些你的情况。

  6.使用"我也"这个字眼

  如果他说:"我是在乡下长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他说喜欢吃冰淇淋,恰好你也如此,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东部的一个小镇上,而碰巧你曾在那里度暑假,你也一定要告诉他……

  7.忌取笑、逗弄或讽刺

  逗弄和取笑的真正目的在于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是在玩笑中进行也是如此。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

  生死在水域 第47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4)

  只有少数情况下,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是不会计较和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你也可以与他开个玩笑,但千万别开过了头。

  8.忌口无遮拦

  每说一句话之前,都要考虑一下你要说的话是否合适,不要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的禁忌至少有以下几项有待注意。

  ·除非是亲密的朋友,否则最好不要对个人的卫生状况妄加评论。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头皮屑或"口气"很难闻,拉链、纽扣没穿好,请让与他更亲密的朋友告诉他。

  ·许多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尤其对女性而言,年龄是她们的秘密,不愿被人提及。

  ·询问关于金钱一类的私人问题,通常是不合适的,可以置之不理。

  ·嚼舌。在社会活动中,应以诚待人,宽以待人,要与人为善而不要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无事生非,捕风捉影,也不要东家长,西家短,更不要传小道消息,把芝麻说成西瓜。说话要有事实根据,不能听风就是雨。

  ·恶语伤人。所谓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类的语言。口出恶语不但伤人,而且有损自身形象。

  一天,小张正要下楼送一位开书店的朋友,迎面来了同学小柳。小柳一见面就劈头嚷嚷:"哎,你不是认识个书贩子吗?快去找他帮我弄本书!"

  小柳说的"书贩子",正是小张送的这位朋友。当时小张很为难:直接做介绍吧,大家都会尴尬,"贩子"这个称谓不够尊敬;可是不做介绍吧,这位书店朋友心里也会犯嘀咕:"敢情你背地里这么称呼我,真是知人知面难知心!"

  焦急中,小张灵机一动,便说:"哈哈!小柳,你说的那个人,我们早就不来往了,不过这位朋友就是兴业书店经理。来来来,我介绍一下……"

  小张如此圆场既恰当又巧妙。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社交活动中,应当尊重人,温文尔雅,讲究语言美,而不要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9.忌随便发怒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都愿意和性格豪爽的人来往。在社交场合,除非是原则问题,不要争得面红耳赤。别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勃然大怒,甚至翻脸,要表现出有气量,有涵养。

  俗话说,"气大伤身",发怒会伤身,对自己的形象也有不良影响。动不动就生气的人,会失去朋友。

  如果有人招惹你了,你很想发脾气,那么请控制住自己。你可以尝试一下散步、数数、深呼吸等活动,这样可以平息你的怒火,避免争执。如果是你的错,就应该马上道歉;是他人的原因,就向他解释一下,然后走开,避免不必要的对抗情绪。

  生死在水域 第48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5)

  方圆有道,广结善缘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方正,有些人对外圆滑。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个性呈现四种形态: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和不同性情的人物来往,要用不同的交际之道。

  1.对内方外方的人要诚实委婉

  有些人直来直去,有棱有角。他们往往个性太直,情太真,血太热,气太傲。他们处世认真,不留余地;做事投入,过于突出;活力四射,难免张扬;才华过人,忘记平衡。他们坚持"是我的错,我就承认,绝不东推西挡:是你的错,就是你的错,想赖也赖不掉"。这种人便是内方外方的人。

  表里如一、秉公立世,是对这些人的美丽评价。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如果社会上缺乏这种人,那是不堪设想的,因为他们是空气的清新器,丑行的绊脚石。

  同这种品性的人交往,一要诚实。内方外方的人不会口蜜腹剑,不会阳奉阴违,是个值得信赖、值得尊重的人物,所以要待之以诚,关心爱护。

  如果对他们虚伪猜忌,会使他们产生强烈反感,他们还会把这种不满表现在脸上,使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扩大。

  二要委婉。内方外方的人做事不灵活,言辞不变通,往往会使人陷入难堪境地,所以和他们来往,要注意婉转。看到内方外方的人口无遮拦、尖锐抨击时,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转移主题或者幽上一默,赞扬一句,巧妙地加以引导。

  内方外方的人是心地纯正、刚直无私的人,不应该因为他们曾经"刺伤"过你,就对他们计较、发火。

  有位内方外方的大作家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接到一位青年的来信。这位青年说,想同他合写一部小说。大作家看后,心中有点生气,他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写道:"先生,你怎么如此胆大包天呢?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同一辆车上。"

  这位青年灵机一动,在回信的开头写道:"尊敬的阁下,您怎么这样抬举我呢,竟然把我比作马。"在信的后半部分,这位青年将自己的写作特长、潜力、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等一五一十地写出来。

  大作家接到信后,哈哈大笑起来,立即回信道:"我的朋友,您很有趣,请把文稿寄过来吧,我很乐意接受您的建议。"

  在这个事例中,青年曲解原意,幽默风趣,言辞诚恳,出奇制胜,说服了大作家。

  2.对内方外圆的人要有礼有节

  当直来直去会伤害别人自尊心时,当有棱有角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境地时,当方方正正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有些人会采用圆滑变通的策略。明明是正确的,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但因为坚持的阻力太大,就违心地装聋作哑;明明是错误的,应该理直气壮地驳斥,但为了一己私利,于是默不作声。这些人宁可苟且,凡事权衡利害,绝不感情用事。这些人就是内方外圆的人。

  生死在水域 第49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6)

  他们洁身自好,处世练达,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因为聪明强干,而又锋芒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四平八稳,八面玲珑,在复杂的人际和利益关系中,亦往往游刃有余。在大厦将倾之际,内方外圆的人会和内方外方的人共同构成支撑濒危建筑的梁柱。

  同这种品性的人来往,一要有礼有理。内方外圆的人虽然表面随和,但内心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又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二要有节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摸不透。因此,同他们来往,要讲究分寸,把握适度,不要因为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

  一位富有的华侨雷先生,想到贫穷落后的故乡考察办厂。接待他的王乡长非常热情,请他到酒店小聚,雷先生只好"入乡随俗"。但雷先生不擅饮酒,几杯下去,就面红脖粗,摇头拒饮了。可是王乡长为善尽自己的"地主之谊",说尽好词,劝其"再进""再进"一杯酒。雷先生不忘自己的谦谦君子风范,就勉强地多喝了几杯。

  酒后,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力邀雷先生唱卡拉OK。雷先生不喜欢唱歌,但为了不伤及王乡长的自尊心,便陪他折腾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雷先生留下了一万元,用以支付昨天的招待费,便离开了这块贫瘠的家园。王乡长非常纳闷,雷先生一直兴致勃勃,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呢?

  唉!王乡长不明白雷先生的特点:内心方正,看不惯王乡长的强人所难,看不惯王乡长浪费时间;对外却又圆通,不当面指责,不丢自己风度。如果王乡长在接待雷先生一事上有礼有节,恰到好处,结果就大大不同了。

  3.对内圆外圆的人要有板有眼

  有些人长于研究"人事",偏重个人私利,该低的头就低,该烧的香就烧,该拉的关系就拉,该糊涂的事就糊涂,该下手时就下手。不但为人处世圆滑老到,而且内心对自己并无什么约束、戒律,很少去追问人生真正的意义。他们遇到有利的事就去抢,遇到无利的事就去推。这种品性的人,便是内圆外圆的人。

  与内方外圆的人不同的是,他们一般不会同情弱者、救济穷人,甚至为了私利,还会算计人、歪曲人。由于他们缺少顶天立地的气概,所以一般不会成大器。

  同这种品性的人来往,要有板有眼。由于他们内心深处并无什么必须遵守的做人原则,所以可能干出表面华丽亮堂、实则损人利己的伎俩。对他们的不当做法,应该明确指正,别不好意思将实情说出口,使自己受委屈。

  生死在水域 第50节:交友之道,能者为尊(7)

  另外,与内圆外圆的人合作,要有所保留,有所提防,不要过于相信他们。内圆外圆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缺点,所以也害怕别人不讲义气,不守诺言。因此,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要清楚示意他们——如果你讲信用,那么我就守诺言。在这种做法引导下,能够使他们在正确交际轨道上"行驶"。

  某公司的王二,是典型内圆外圆的人。同事到外地出差,王二笑嘻嘻地请其给他捎带某某商品。同事把买来的商品送到他手上后,王二恰到好处地忘记给钱。

  过了十天半个月,王二跟没事人似的问道:"我给你钱了吧!你可别不好意思。"谁能为百八十块的钱跟他较真呢?这样,王二就白白赚了同事一个小便宜,他为自己略施小计获得成功高兴不已。

  在这个事例中,王二抓住了人们的弱点,去获取小小的私利。对此,王二的同事应该把实情说出口,明确指出王二确实没有给钱。如此的话,既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也会给王二这个人一个小教训。

  4.对内圆外方的人要灵活变通

  有些人张口人民利益,闭口党纪国法,骨子里却装的是男盗女娼、个人私利。他们在台上慷慨激昂,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台下却干些乌七八糟、见不得人的丑事。这种人在人前浑身都是一派正气,心里却非常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样品性的人,便是内圆外方的人。

  因为搞言行两张皮,玩弄两面术,所以极具欺惑性。在生活大舞台上,他们是出色的演员。罩着金色光环的贪官、披着华丽外衣的恶人,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他们很会包装自己,如果剥开这层包装,就会原形毕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

  同这种品性的人来往,要灵活变通。由于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所以和他们打交道,既不能不听他们说的,又不能完全相信他们说的,如何交往,运用什么策略,采用什么方式,说出什么内容,要根据当时情况灵活变通,切不可被他们的"精彩论述"迷住了双眼,进入死胡同。

  与这类人来往,首先重要的是根据各方面信息,分析出他的真实内心,然后再对症下药,巧妙引导。如此的话,就能够把他们带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生死在水域 第51节:狐假虎威,巧借灵光(1)

  狐假虎威,巧借灵光

  借光由来已久,中国自古有很多诡智谋略与之有关,比如狐假虎威、攀龙附凤、借刀杀人、拉大旗作虎皮等。我们略加留意就会发现,传统上对借光术评价不高,为君子不齿。诚然,小人惯会沾光行骗,欺世盗名,狗仗人势,但这并非借光本身的错误。

  只要动机纯正,借助各种外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办事效果,是会被社会所认可的。我们不可妄加指责,斥其一无是处。

  很多人一提借光便以为是借某人的势力,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借权贵名流为自己所用,只是借光的常见形式,实际上凡是能让我们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事、物都是借光的范围,比如祖宗、衣服、籍贯、才智、言论等,不一而足。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商业领域里面,有很多借光的案例,正如坐汽车的人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借用汽车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站在山上看得远,是因为站的地方比较高。

  巧借"贵人"办事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但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

  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

  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顿时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

  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为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黄兰阶不到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

  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鬼点子。

  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是应该遭受谴责的,清政府的官场腐败也令人惊诧和痛恨。

  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是很值得研究的。

  生死在水域 第52节:狐假虎威,巧借灵光(2)

  以下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提供四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1.找寻贵人。找出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价,这观念或许没错,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不信任你顶头上司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能找到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2.激励贵人。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你得先明白在层级组织里,贵人帮助你往上晋升后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不帮助你晋升,他有什么损失。

  3.以退为进。康庄大道永远是最好的途径。试想你正置身于游泳池内,你努力往高处的跳水板爬,可是当你爬到半途时,前面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气,双眼紧闭,死命地抓住栏杆,既不会掉下来,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无法超越他,这时,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虽然拼命为你喊加油,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同样的,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住,那么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

  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爬上顶端。

  同样的,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挡路人的那条升迁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可能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他将获得晋升,届时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相乘的提拔效果。相乘效果的产生,是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

  假使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所以,拥有多位贵人便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

  要借大树来乘凉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说出一些身份地位高的人名,你在别人眼里就不同寻常;巧借名地,如提到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身份、能力的资本;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名等。

  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生死在水域 第53节:狐假虎威,巧借灵光(3)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他们大多总是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人的面子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人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旦时机成熟,或者另起炉灶,或者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把别人吃掉。在做到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来,拉一面大旗作虎皮。

  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曹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于军阀混战中大大占了道义上的便宜。

  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推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号召力比一般人要大得多,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儿。

  巧用攀高心理办事

  许多人都崇尚名人,对名人的话俯首恭听,唯命是从。这是因为生意场上若能使自己的商品与某个名人挂钩,销路自然大。

  许多商业广告喜欢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实际上也是借力的应用。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用的东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认同:"我和某某用的是同一个品牌。"同样是消费,多一层攀龙附凤的光环,自然很多人愿意借这个光。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便也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就身价大增了。

  小事可以沾"大光"

  蒋介石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这已是他当上中将的第14个年头。根据国民党的规定,当了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为上将,则应强制退役,军衔也随之取消;上将则是终身制。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蒋经国却并不打算给蒋纬国晋衔,为此蒋纬国想了个办法。

  其时,蒋介石的丧事已经结束,宋美龄准备赴美国安居。临动身那天,蒋氏兄弟前往送行。蒋纬国特地提早赶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装的习惯,穿了一套军服,还佩戴了全套勋章,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礼。

  以前,蒋府每年逢蒋介石、宋美龄的生日,除夕吃团圆饭,端午节和中秋节都要聚会,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龄对蒋纬国的举动觉得奇怪。

  蒋纬国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因为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穿军装了,所以今天给妈送行,特地让妈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

  宋美龄追问道:"为什么?"蒋纬国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军中强制限龄退役的制度。

  宋美龄在大陆时,就不问军中之事,到了台湾更是不闻不问,限龄退役这种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问道:"那何敬之(应钦)为什么可以继续穿?"

  蒋纬国说:"那是上将,终身制。"宋美龄终于明白了。

  这时,蒋经国也到了。蒋纬国一见他,也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蒋经国皱皱眉头道:"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

  蒋纬国还来不及回答,宋美龄已经开腔了:"纬国做军人还可以吗?"蒋经国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随口说:"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呀!"

  宋美龄问道:"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要办报请退役的手续?"

  蒋经国这才知道是为这档子事,只好说:"纬国中将期龄到了,不过我准备马上交代给他办升上将的事情。"

  就这样,蒋纬国总算升为上将。

  蒋纬国升为上将所借之"光"有直接的,比如他的身世,也有其他类型的"光",如他的口才、衣服等。具体地讲,一个人借光的来源不一定是直射的,有些"光"虽令人觉得不那么明显,却仍是威力,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