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贷概念股:中国民间的茶话与酒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4:55:32

中国民间的茶话与酒话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博客网站  作者: 王郁风

     入口品饮的茶与酒都是液体状态,但两者的内在性格却区别极大。 茶性 酒性 茶味甘和,酒味辛辣。有人形容白酒的性格是“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烈酒如水,但可着火燃烧。那么茶 汤的性格怎样的呢?相对言之,可说是“水的外形,露的性格”,古人早有比喻:南北朝时宋国孝武帝的两位王 子刘子尚、刘子鸾和唐代陆羽都曾说过茶的性味如同“甘露”一般。雨露滋润禾苗壮,饮茶益人。

人们对茶性的认识:远古时把茶用作消炎解毒的药物。东汉名医在《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益意思”,饮茶 可活跃人们的思维,文字写作时,有助于文思泉涌。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说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用今 天的话来说,就是常饮茶有减肥、健美的功效。 ;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即指出茶的性味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 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人们口语:“酒浇愁,茶醒脑”。陆羽在《茶 经六之饮》也说:“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古今人们都认为常饮茶、合理饮茶,助消化、提神、 益智、老少咸宜。

中国茶类齐全,各种茶叶的性味略有差别,人们认为,春、秋天喝花茶,增加芬芳气氛,夏天炎热,宜饮不经 发酵的绿茶,以清凉消暑,冬季寒冷,宜饮经过发酵的红茶、乌龙茶,以暖胃;草原游牧地区,人们食牛羊肉多, 而少蔬菜,煮饮奶茶、酥油茶,佐食三餐,可补充维生素不足,增加营养。

再说酒,酒的历史也很久,相传由杜康(一说即夏代国王少康)发明造酒。酒性与人们饮酒后的作用,历代 评说很多,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说: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 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饮酒有节制、适量,则酒趣盎然,气氛热烈。民间办喜事要供应酒,庆贺功勋要饮 酒。中国古代还有“乡饮酒”俗礼,以尊贤能。将士出征,赠酒壮行。好汉武松只身过景阳岗,沽饮烈酒三大 碗,借酒壮胆鼓劲,三拳两棍便打死大老虎,为民间趣闻。

茶、酒之性,对社会的作用,历史上有些争论,唐代有《茶酒论》,明人有《茶酒争奇》,各为茶、酒争胜,虽属 游戏文字,但也记下一些古时民谚,如“酒能破家散宅”、“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的话,可能是唐人居家处世 的经验之谈。大抵鼓劲之事可饮酒,思考问题宜饮茶,故有“酒壮英雄胆,茶引博士文”之说。 酒,用得好有益,用不好有害,饮酒过度,酒精中毒,加害内脏,轻则伤身,重则殒命。但外用酒精可以杀菌 清毒。宋代朱肱妇[山酒经》一书指出酒性的效果说:“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可谓腐肠、烂 胃、溃髓、蒸骨”。劝人慎饮、适量,防止酒祸。但从历史实践看,历代因酒失事、丧邦、误国的事不少。从周朝 至清代三千年来屡有禁酒、慎酒的舆论、法律和举措,周武王作《酒诰》,汉代崔—咽作《酒警》,晋代葛洪作《酒 诫》,北魏高允作《酒训》,唐代皮日休作《酒箴》,明代宣宗作《酒谕》,清代顾炎武作《酒禁》之论,但历代禁禁弛 弛,此禁彼弛,终难奏效。家教酒戒、遗训更多,因为长期酗酒,不仅招致短命、败业亡家,而且影响子孙后代的 智力,晋代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唐代大诗人李白、壮甫,终生嗜酒如命,生殖细胞长期受酒精毒害,三家生下十 个儿女,都是平庸辈或弱智儿,本人也不长寿,李白活到62岁,杜甫只活到59岁,陶渊明也只有五六十岁。

 古人曾言“酒可解忧”,曹操饮酒赋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想以饮酒来解忧,只是自我安慰,实则饮酒后只是暂时神经麻醉,意识 蒙胧,反应迟钝,冲淡挂在心头上烦闷事儿而已,不可能真的解开百结愁肠,待到酒醒后,忧愁事儿仍在眼前, 再喝酒“解忧”,循环一通,没完没了! 前苏联人多酗酒,往往一醉方休,.酢卧马路,混无知觉,成为公害,八十年代中开展“反酗酒”运动,叫以茶 代酒,酒馆改成茶馆。民言:“酒是高粱水,醉人先醉腿”,醉人走路头重脚轻,摇摇晃晃,人见人怕。而最可怕 的是酒后开车,常出事故,车毁人亡。而司机饮茶正可醒脑提神,开车不打瞌睡,预防交通事故。

对待茶、酒二物,从宗教修身看,截然分明:儒家主张慎酒不乱性,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 党》);道教不饮酒,禁止酿酒;佛教十戒之一:不饮酒、酤酒;伊斯兰教严格禁酒,而这四教的共同点都提倡饮 茶,用以清心、健身、养生、励志。 茶言 酒语 从民间的日常的俗语、口头语、成语、谚语和箴言上可反映社会人们怎样看待饮茶与饮酒的,概而言之,凡 是饮茶的词语几乎都是褒义词,凡是饮酒的词语大多是贬义词。

 茶的词语:茶礼、茶道、茶话会、茶博士、客来敬茶、以茶会友、饮茶康乐,常饮茶不烂牙;清茶淡饭不沾酒, 年纪活到九十九,饮茶益寿,108岁誉称“茶寿”,但中国没有叫“酒寿”的;茶余饭后,悠然自得。施茶善人,罚 酒损人,游牧民族民谚:“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有肉吃,无茶不消化)。清晨一杯茶,不上卖药家。慈 禧太后喝汤药叫“代茶饮”讨个吉利;如今市上一些不是真茶叶制成的饮料、药液汤剂,都冠上“茶”的名称,称 为某某茶,给人一个安全的印象。民间交友,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在酒肉之间,粗茶便饭,以茶代酒,宋人 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苏东坡诗说“从来佳茗似佳人”。饮茶倡廉,风气人于俭朴;新年团拜,“座上清茶依 旧,国家景象常新。”茶是高洁、清雅之物,一些器物名称冠上“茶”字,晶位便高雅起来,如“茶晶眼镜”、“茶色玻 璃”等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社会兴起弘扬茶文化热潮,成立“茶人之家”,宣扬“茶人精神,无私奉献”(但没有 叫酒人精神的);一生事茶的老茶人、社会爱茶人乐于参与,举办茶事活动,论文研讨,茶道表演,吟诗唱和,陶 冶情操;天下茶人是一家,海外有知音,日、韩、新、马,台港澳茶人同道纷来大陆茶学交流,切磋茶艺,寻根问 祖,联谊旧雨,结识新知,为民间雅叙。

中国民间说酒的词语,极为丰富,但说好的不多,说坏的不少。小姑娘起笑脸,两颊漾出小圆涡称为“酒 窝”,美在脸上。但社会人们说酒的词语,多是难听的丑话,如酗酒,酒鬼,酒徒,酒魔,酒槽头,撒酒疯,酒渣鼻 子,“酒囊饭袋”,形容只会吃喝不会干事;“今天有酒今朝醉”,玩世不恭,“醉生梦死”、“借酒浇愁愁更愁”;“灯 红酒绿,花天酒地”,形容奢侈、腐化、肮脏生活;“酒色之徒”、“酒是色媒人”;“酒食征逐”,追求吃喝玩乐;“酒酣 耳热”,一说此时宜于做诗,一说正好借着酒劲去干坏事。“酒后吐真言”,此人若作保密工作就成问题。“醉翁 之意不在酒”,比喻别有企图。时下市间谋利者新发明叫“酒桌合同”,先密约陪酒女使灌酒功,把生意对手灌 得晕乎乎、飘飘然时,再叫他在合同上签字,事后酒醒方知吃亏上当。

中国古代的夏桀与商纣两位末代君都 造“酒池肉林”,荒淫无度而亡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量粮食用去做酒了。宋人苏东坡为官时还创 造个新名词叫“酒肉地狱”,宴请频繁,应接不暇成了灾乱。 中国民谚有“酒肉朋友,柴米夫妻”一说,“柴米”二字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缩语,平民生活居 家过日子,必不可少最低生活供应,而朋友得维持酒肉水平,有酒肉便是朋友,供应不上则避而远之,乃是靠不 住的关系。

中国民间过去调解民事纠纷,有请上茶馆“吃讲茶”作法,敬杯茶消消气,矛盾化解了,但劝架不能上酒馆 去调解,因为双方心中本有怨气,一遇酒劲上来,火上加油,可能打起来,酒瓶成了“手榴弹”,越解越结。 “酒逢知已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此话实则内有因果转化关系,酒喝多了,醉眼朦胧,舌头发硬,胡话 出口闹误会,成了“半句多”,不欢而散,靠饮酒来结知己朋友是多不牢固的,还是近年人们总结出来的说法为 好:“美酒干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品格高尚,富有哲理。

古今人们有“茶德”、“酒德”之说。传说唐代宦官刘贞亮(?一813)讲饮茶有十德:“以茶散郁闷,以茶驱睡 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和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今人庄晚芳教授提倡“茶德精神”:“廉美和敬”。中国民间尚讲“酒德”:即造酒者之德:不造假酒;酤酒者之德: 卖酒不掺水;饮酒者之德:不酗酒闹事。茶、酒二德风格各有不同。 茶故事酒故事 饮茶与饮酒,在历史上曾演出许多著名的故事,但两者的性质不同。饮茶的故事大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 的友善关系或体现俭德风尚上。而饮酒的故事,常常同政治谋略、血腥斗争相联系。 茶的故事,如“以茶代酒而解困”,三国时代,孙权的孙子、吴国末代君孙皓,生性残暴,荒淫奢侈。他每 宴群臣,宣布酒规,一律每人喝完七升,君命不可违,酒量小的人喝不了,只得把酒往自己颈脖里浇灌,让衣服 吸酒,佯装饮完,弄得狼狈不堪。但孙皓器重朝臣韦曜,悄悄地“密赐茶荈以代酒”,以解酒灾。此为中国历史 上最早“以茶代酒”的出典。 、 “舍茶设酒败家风”。东晋时,曾获淝水之战大捷的卫将军谢安,往访吏部尚书陆纳。陆只设清茶、果晶招 待。其侄陆假认为太寒酸,便擅作主张改办珍馐酒席招待,事后其侄被叔父责打40大棍,说破坏了陆纳一贯 清廉的家风。这也是“以茶倡廉”出典之一。

 “清代的茶皇上”乾隆皇帝终生嗜茶,写下许多咏茶诗篇,他南巡时,四次到杭州茶区观采茶、制茶、晶茶 问泉。创制“三清茶”,制作多种组合茶具,在北海“镜清园”设“焙茶坞”;晶评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最轻、最宜烹 茶,誉为天下第一泉。他当了60年皇帝,在85岁退位时,有位老臣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笑道:“君 不可一日无茶”(但不说君不可一日无酒)。 酒的历史故事,著名的有“鸿门宴伏杀机”。公元前2跖,刘邦有兵10万驻在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白鹿原 北),项羽有兵40万驻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刘邦去鸿门会见项羽,项留刘饮酒,席间部将项庄以舞 剑助兴为名,想乘机杀掉刘邦以除对手,被谋士张良识破,刘邦借上厕所溜回驻地,史称“鸿门宴”,成语“项庄 舞剑意在沛公”即出此。 “杯酒释兵权”为成语,事在公元年,时任后周政权“殿前都点检”(禁卫军指挥官)的赵匡胤,趁后周七 岁幼主柴宗训接位称帝时,发动“陈桥兵变{陈桥驿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黄袍加身”,谋权称帝,建立宋朝。 但赵匡胤怕人不服,如法炮制夺他的权位,即于次年召集原属同仁今为君臣关系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至宫中 饮酒,酒酣屏退左右,赵直言叫他们积财享福去,君臣两便而免猜疑,便免去四位大将的军职。人言进宫喝杯 酒便丢了兵权。 “青梅煮酒论英雄”。汉末群雄并起,曹操想拉拢刘备,曹以行军“望梅止渴”之举用青梅煮酒,与刘备对 饮,曹请刘备纵论当世英雄何属?刘备举袁术、袁绍、吕布、孙策,曹皆一一否之,最后曹操直言:“今天下英雄 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传为历史酒话。

茶文化酒文化 ' . 茶有茶文化,酒有酒文化,各自创造不同风格的文化。茶文化自古为人称颂。唐代即有“茶人”(陆羽创 名)、“爱茶人”(白居易创名)之称,历经千余年后,这个名称今天仍属誉称,用这个名称称呼人,人们乐意接受, 还愿意再加上个老字,称为“老茶人”、“老爱茶人”,感到亲切、高雅、有水平、长身份。 中国自古即有“酒人”、“酒正”(均出《周礼》)之名,是个官职名称,但是今天如若用这个名儿称呼人,对方 会不高兴,好像在骂他。因为社会上酗酒闹事,给带有“酒”字的称呼加上了不雅意味,隐含贬斥之意故然。今 日市间酒店、酒楼、酒家林立,旅店客栈也名为“酒店”,但装潢不论如何高雅,内中文化含量很少,而“铜味”浓 重,不若茶馆、茶坊、茶室、茶楼、茶艺馆来得雅俗咸宜,富涵不同层次的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酒令”文化。据说最早的“酒令”是一种官职,是监督限制人们饮酒的,后来变成酒席 上吟诗、测试题,应对不上罚饮酒,等而下之,演变成灌酒促酗、挑战逼饮的手段。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声如狗 咬,口沫四吠,俗不可耐! 大凡猜拳行令为败者罚饮一杯,主人所备的美酒变成处罚的刑具,有失美酒待嘉宾的本意。据说从前有 位关东大军阀,一次大摆宴席招待部下,弄来两坛“皇封御饮”美酒,极为难得。他改变罚酒为赏酒,这样美酒 只许作胜者奖赏来喝,不许作败者罚酒来饮,并叫一位副官手持“自来得”(驳壳手枪)站立一旁作监酒令官,谁 还强迫划拳败者喝皇酒,拉出去处决。这令一出,大家莫敢反对,并都说此法公道合理,划拳胜者去领饮一杯 奖品酒,可是划拳争胜再也鼓不起劲来了!

历代文人饮茶与饮酒正好赋诗抒怀,故历代茶诗、酒诗都不少。写饮茶的诗莫过于千古传诵唐代卢仝的 七碗茶歌,原名《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诗261字,诗人寄饮茶而抒怀:“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 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既淋漓尽致地写出饮茶的微观感受,又以愤懑的心情写出 皇家催征贡茶,民不堪负,宏观时政的弊端。诗接着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并以尖锐的笔触 重重地点出胸中块垒说:“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巅崖受苦辛!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个人饮 茶而胸怀苍生,似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为人民遭受艰辛而发出振聋发赜的呼号。诗 的基调今天看来还有积极意义,也可看出饮茶使人头脑清醒,思想高尚。

中国历代写酒的诗词很丰富,概而言之,诗的基调有的进取,有的消沉,也有浪漫得成问题的i民间传诵 得最通俗的饮酒诗,要数自古凉州(今甘肃武威)出美酒的唐代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意优美、浪漫。若以军事观点一看,不对了,国家派去镇守疆场 的将士,见酒不要命,喝得烂醉如泥,倒卧战场,敌人来了怎办!自己先被酒打倒,要误军国大事的! 茶事酒事,世有评说,愿兹人们,好自为尚,还是常喝茶,少沾酒,不抽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