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感英语:同课异构 同一教材教出不同趣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6:00
“同课异构”,这个词多少会让人揣磨一番。日前,由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主办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第二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则会让人明白不少。不同教师在相同年级不同班级上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出现的教学状况却不尽相同:新黄浦实验学校的5位教师和来自其他学校的5位教师,分别在一年级上了语文课“下雨了”、体育课“队列与广播操”,四年级数学课“比一比”,六年级语文课“表哥驾到”和七年级英语课。
   
  为什么要这样费神摆擂台?原来这是为了破解“创造性使用教材”课题,既为同行展示经过处理的教材“用法”,也为各路专家的研讨提供范例。
   
  上课先处理教材
   
  新黄浦实验学校英语教师曾燕上课的主要内容是魔法照相机的使用说明和自己的未来长相。按照教材的原来安排,先要学习魔法照相机的使用说明,但这部分是教学难点,学生一开始就学习,不一定掌握得好。该课就安排学生先看通过这台照相机可以拍出他们自己未来的长相,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再来教学生如何使用魔法照相机,并鼓励他们学会后亲自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骤然提高。
   
  对此,评课的市教委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朱浦认为,教材都不是专为特定班级编撰的,曾燕老师灵活地把教材前后的内容作了调整,这是在创造性地寻求教材的适应性。
   
  优化教材超越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命题。对此,各路行家众说纷纭。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指出,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制定要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支撑点,课程资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着力点,并提出教师在课程资源上,要开发与利用并举,整合与共享结合,购买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上师大小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杨庆余认为,优质效率重点是关注产出量是什么,关注课程的显性与隐性特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展现的。他提出隐性知识不能直接进行教学,而以往的科研过于关注研究教学技术,多从经验层面上进行总结,但是经验不能转化为知识,今后应该强调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王斌华认为,当前的英语教学需要我们“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教材作一些必要的调整,这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材”或“教材的再度开发”。
   
  教材不等于课本
   
  中远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王杨灵说,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的优势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
   
  在看了由培佳双语学校的张佩珏和新黄浦实验学校的苏燕青老师上的“下雨了”的课堂教学展示后,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谭轶斌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出了4个“不等于”的观点:其一,教材不等于圣经,在创造性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教师的重组和积极构建;其二,教材不等于课本,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不能唯教材至上,照本宣科,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材也不应发展成为无限链接的超文本;其三,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应积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其四,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教师必须要有文体意识,要关注语言特色,话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