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用吸尘器:国际版其实“没有准备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02:40

国际版其实“没有准备好”(一)

(2011-11-27 23:23:01)

转载 

国际版其实“没有准备好”(一)

韩强
新浪财经有个《老艾观察》,有一篇“推国际板由股民决定 不能为地方谋利”(
http://club.business.sohu.com/r-zz0424-408845-0-0-900.html),读了确实让人很有感想,这里,暂时不谈“地方利益”(我们下一篇再谈)。
现在管理者不断地说“国际版”,已经准备好,5月22日以来,推出的消息也几次传出来,而且每次都引起股市波动。如果仔细想一想,我要说,其实忽略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实现就地监管与跨境监管相结合,那些外企在国外,你想依靠国际会计事务所和外国监管,真的可靠吗,别忘记“安然事件”,也别忘记美国雷曼公司在香港的“迷你债券”事件。
安然曾经是世界著名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安达信公司作为安然公司多年的审计师,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安达信未能及时发现安然公司的舞弊行为表示疑问。
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公开承认销毁了与安然审计有关的档案,这就更加证实了人们的疑问。很快,安然公司丑闻转化为审计丑闻。2002年10月16日,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
请注意!这在美国发生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丑闻,美国用法律进行了处理。假如是某个公司到中国大陆来上市,出现了严重问题。如何监管呢?公司在外国,我们的证监会如何实现现跨境监管?看一看,最近在中国渤海发生的“康菲石油”污染海洋事件,拖了好几个月,仍然无声无息。这就知道,我们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再看,香港的“迷你债券”事件。
“迷你债券”由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太平洋(8.34,-0.13,-1.53%)国际金融公司(Pacific International Finance Ltd。)发行。自2003年进入我国香港市场以来,“迷你债券”已连续发行了32个系列,目前尚存续的余额为126亿港元,涉及约3.4万名投资者。“迷你债券”虽冠以“债券”之名,实质是一种包含了债务抵押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利率互换、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结构性债权产品。
  由雷曼公司附属的特殊目的机构(SPV)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向公众发行“迷你债券”,所募集资金通过雷曼亚洲公司(安排人)购买CDO(AAA级),作为“迷你债券”的抵押品,并通过CDO产生的现金流(包括利息、出售价值等)用于对“迷你债券”还本付息。为了使CDO的付息频率、方式与“迷你债券”保持一致,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与雷曼特别金融公司签订利率互换合约,并由雷曼公司对该笔利率互换合约提供担保。
  由于AAA级CDO回报率较低,为了提高“迷你债券”的票面利率,同时也为将“迷你债券”包装成与高信用等级主体挂钩的产品,给投资者以“低风险产品”的印象,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与雷曼特别金融公司签订了基于一揽子高信用等级主体(即“参考公司”,包括中海油、汇丰银行、和记黄埔等,每个系列不尽相同)的CDS,约定由雷曼特别金融公司按期向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支付保费,用作额外收益支付给“迷你债券”持有人,而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则为几家信用主体提供担保,并由雷曼兄弟公司对该笔掉期交易提供担保。
事实上,“迷你债券”事件的善后处理中出现的一些争议恰与此相关。如雷曼亚洲公司挑选的那些CDO究竟是什么资产?是否就是由其发行的?“迷你债券”的信托人美国汇丰银行如何解释其角色冲突问题,是否尽职履行了信托责任?美国汇丰银行将如何应对雷曼清盘人与“迷你债券”持有人对抵押资产的争夺?香港汇丰银行因为没有参与代销“迷你债券”而暂时幸免于难,但是否真能就此独善其身等?
相比其他在港销售的投资产品,“雷曼迷你债券”之所以在香港引发群体性事件,其根源就在于“银行以不当方式向零售客户销售产品”,即错误销售导致了投资者对亏损事实的难以接受。
  据香港证监会披露,在其所接获的8055件“迷你债券”相关投诉中,有7799件是针对代销机构(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的,占比高达96.82%。香港证监会指出,“就银行而言,最常见的指控包括:前线职员主动游说投诉人将已到期的定期存款投资于雷曼相关产品;在销售产品时并没有考虑投诉人的承受风险能力和个人情况,特别是已退休、年长、教育水平较低、对投资不太熟悉以及不愿承担风险的客户;没有提供条款表及章程等产品资料,也没有在销售点说明产品特点和风险”。(雷曼迷你债风波启示 2009年11月12日 19:51 《当代金融家》)
说到这,我想:大家都看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请问:有多少宣扬“国际版”的人,考虑过其中的风险?考虑过如何监管?考虑过如何打国际官司?所以,我要说:“没有准备好”!

 

监管不严,不能保护投资者,想开国际版是冒险(二)

韩强

自从2011年5月关于国际版的传言就不断,几次推动股市下跌。据说上海要推出国际版,是为了成为国际大都市。如果我们从全国来看,中国有几个证券市场呢?又有几个国际版呢?我们知道,中国有四个证券市场,分别是上海、深圳、香港、台北。香港是亚洲地区的国际市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一个市场正在国际化。这就是台北。请看:

首家外国企业在台湾上市

英国《金融时报》 邝彦晖 台北报道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664

硅谷芯片制造商安恩科技(Integrated Memory Logic)将于今日开始在台湾证交所上市交易,成为首家在台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外国企业。

安恩科技设计用于控制大型平板电视内部电流的芯片。该公司在上周末定价每股143元新台币(位于申购价格区间中部),筹资14亿元新台币(合4400万美元)。

安恩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Yong E Park表示,该公司曾考虑在纳斯达克(Nasdaq)、东京证交所和香港交易所上市,但最终选择台湾,因为这里更适合中小企业。

他表示,在台湾上市的成本较低,流动性高,监管合理。在台上市还让该公司更接近友达光电(AU Optronics)和奇美电子(Chimei Innolux)等台湾客户。

安恩科技在台上市是台湾证交所董事长薛琦(Chi Shive)的一大胜利。与许多地区竞争对手一样,薛琦在过去一年努力吸引外国公司来台上市。

尽管一直有许多企业通过台湾存托凭证(TDR)在台上市——大多数是台湾企业的海外公司,但这次是台湾证交所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是首次真正的外企IPO。

薛琦上周表示,他在今年的目标是推动77家公司上市,去年是36家。他在新加坡推介台湾存托凭证期间告诉当地的《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这些上市将包括IPO和存托凭证。

薛琦表示,大约56家离岸公司计划在台IPO,并已经聘请了承销商。4家公司已正式向证交所提交了申请。薛琦今年还计划推动台湾存托凭证上市数量增长一倍,至20家。

安恩科技上市得到了投资者的热情追捧,获得了63倍的超额认购。这触发了追加发行110万股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无论是香港,还是台北,都是经过长期准备。而且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才小心翼翼地向国际企业开放。但是。上交所准备好了吗?特别是跨境监管准备好了吗?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我们看一看,2011年那些高价发行新股,然后业绩大变脸的公司,不禁要问:自己眼前的监管,还没有搞好,又如何监督外国企业呢?所以, 上交所还是先向香港学习,先在监管规则上国际化,先学会如何保护投资切身利益,再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