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委托运营管理协议:论编辑的创新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56:30

论编辑的创新素质

来源:互联网 责编:admin 作者:冯会平 时间:2005-05-18 【大 中 小】     新时代的编辑需要各方面的素质,如懂政治、讲政治的政治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训练、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字功底、良好的思维方式组成的文化素质,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构成的职业素质。这些素质都必不可少,但创新素质尤为重要,它是编辑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文化积累离不开文化创新,而出版业担负着文化创新的重任。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各项工作的源头,编辑不仅有传播思想、传递信息的职责,而且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运用新角度、新语言,更新形式,改造内容,为人类增添新的文化财富。我国近代的编辑家张元济提出了“喜新厌旧”的编辑思想。徐柏容先生在他的《编辑创意论》一书中,把创意列为编辑构成的四个主要支柱(创意、选择、结构、优化)之首。因此,可以说创新是编辑活动的实质,编辑是新知识领域的开拓者和新成果的催生者。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编辑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前途和命运。
  编辑的创新素质由洞悉信息的敏感、求新求异的思维、认知鉴赏的眼光、批判怀疑的精神、优化提升的能力、与众不同的风格组成。
    1.洞悉信息的敏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编辑必须主动把握社会信息,特别是文化信息。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适时地调整选题结构,为出版社寻找新的商机。如在新世纪之初,国家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实行一纲多本。一些出版社抓住这一新机,大举开发中小学教材,打破了长期以来少数出版社的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教材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举全社之力开发教材”思想的指导下,教材开发工作也已初见成效。到2003年底,在总销售额中,教材发行码洋超过50%。又如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中专院校扩招方兴未艾,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来源广、层次差异大,对辅导性学习材料的需求增多。这为出版选题开拓了新的领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杨近东称它为“扩招经济”,很多出版社特别是大学出版社是大有可为的。
    2.求新求异的思维。求新求异的思维集中表现在选题创新方面,而选题创新能力的重点又是原始选题的创新,其关键是看编辑能否预见社会的发展趋势,发现新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使自己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画说“三个代表”中小学生最新学习读本》算得上是求新求异的杰作。因为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各种传媒都已涉及的,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深奥的政治理论,并能让中小学生觉得通俗易懂还是第一次。
    3.认知鉴赏的眼光。对于编辑的认知鉴赏作用,有人进行了这样的勾画:挖掘好书的搜猎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社长小赫伯特·史密斯·贝利认为:出版社好像电子装置中发送端与接受端之间的滤波器。这个比喻形象揭示了编辑认知鉴赏的本质。科普图书《“非典”克星——抗击SARS的食用植物》出版前曾遭遇两家出版社的退稿,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吴兰芳却认识到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因为该书不仅从食物方面告诉人们怎样防治“非典型肺炎”,还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传统的中医学。正是由于责编的特殊认知能力,该书才得以面世。编辑提升认知鉴赏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观察能力,增强敏感性,从而使自己能用最基本的是非标准判断哪些书稿可以选用,策划畅销书和长销书。
    4.批判怀疑的精神。批判怀疑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书稿的严格审查,除了衡量稿件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水平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稿件是否具有创新性,其考辨的重心是稿件的新与旧的关系。一部稿件有新的思想体系或新的论证方式,或提出了补充性的观点,或提供了新的论述思路,或拓展了对原有问题的论述,或析出了原有问题的弊端,用新材料予以反驳,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性的识别,既要求编辑具有批评怀疑的精神,又要求编辑多了解出版物的信息,对学术研究动态能了然于心,同时还要了解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学科带头人和代表作的情况。
    5.优化提升的能力。编辑活动是一个文化价值的再创造过程。原型作品具有原始文化价值,编辑必须对它进行优化、提升,才能形成一部稿件的价值。因此,对于编辑人员来讲,优化是一种职责,是编辑活动本质属性的表现。编辑的优化提升能增加原型作品的价值,开发、优化原型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优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收集处理选题信息到生成原型作品,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原型作品,优化主要表现为优选。二是将原型作品转化为传播稿,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传播稿,优化主要表现在稿件的加工和集成之中。
    6.与众不同的风格。时代提倡个性化,出版社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外研社的外语出版物,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龙门书局的教辅图书等遍布全国各地……这就是出版社的特色定位。编辑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一个好的选题,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设计,都应该体现出编辑独到的眼光和独有的特色。这种能力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是最有竞争力的。
    培养编辑的创新素质,必须增强“四识”,即意识、学识、见识和胆识。
    1.创新的意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编辑一定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意识支配的,编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源于观念的创新,而观念的转变要比知识的获取困难得多。比如,出版社已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入世”,书业的放开,更大的挑战和更激烈的竞争将冲击着出版社。但有些出版人的思维和行为却总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要政策倾斜,要市场垄断,而对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则研究得很少。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因此,培养创新素质的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
    2.渊博的学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今天,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更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和企业文化的激烈竞争。编辑工作是文化工作,编辑劳动是精神劳动,不具备一定的学识是不可能胜任的。而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后人总要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我们要想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东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郭爱民提出了建立“学习型出版企业”的主张,他强调出版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能力学习。正如学习型组织的奠基人、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董事阿里·德赫斯所说:“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3.广博的见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保证。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只有见识广博,思维才会新颖独特。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市场,研究作者,研究读者,研究同行。研究市场就是要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市场的热点、冷点、空白点和图书的卖点。研究市场除了需要我们亲自到市场获得第一手材料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现存的市场信息,如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数据。研究作者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研究读者就是分析读者的消费需要、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研究同行就是要知道同行出过什么书?正在做什么书?将做什么书?
    4.卓越的胆识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条件。不冒风险,永远不会失败。但不冒风险,也永远不会成功。现在,出版业已经进入风险与利润并存的时代,我们必须有远见卓识,“敢为天下先”,做到“先声夺人”。但敢干不等于蛮干,选题思路必须从实际中来,选题论证必须进行价值判断、市场判断和可行性判断,图书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图书的定价必须合理。
参考文献
    [1] 庞家驹.关于编辑活动的优化问题.出版科学,2002(2)
    [2] 杨近东. 大学教辅 大有可为.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1129
    [3] 贾岩.试论编辑创造性劳动的特征. 出版科学,2004(1)
    [4] 胡光清.编辑批评及其方法.出版科学,2001(4)
    [5]郭爱民.学习型出版企业的本质特征及创建途径. 编辑之友,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