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兰花小区房价:甚深内义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53:27
甚深内义开示之菩提心与佛性
卡特仁波且讲授
我们要开示的主题“甚深内义”,正是多年来我所时时教导的菩提证悟的心。对于证悟的心,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曾数次做过研讨。它是一种真正慈悲心的发露,以及对空性的了悟。多年来我一直如此教导,而诸位也应曾听过其他上师的开示才对。若我们对菩提心有深刻的了解,便会知道此证悟的本质,也就是佛性,遍满一切众生,人人本来具足。若对佛性和菩提心(慈悲和空性)缺乏此等基本认识的话,讲到要了解“甚深内义”的内涵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若预先对此有所认识,则我们对“甚深内义”的了解便会非常清楚明白。这就像我们在地上播种一样。借着阳光、水分、空气等的力量,我们播下去的种子便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慢慢发芽成长。但若没有开展众生本来具足的菩提心与佛性的话,则“甚深内义”的教法便会有如想在虚空中种花一样,是无法成办的。为了避免这种缺失,多年来我未曾计划传授此法。但现在我相信在座诸位都已经对菩提心与佛性多少有些了解,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这个开示将会变得有意义了。
甚深内义之空性
卡特仁波且讲授
 
在原颂文里,它写道:“在此我要阐释内存的身与心”。它有点像个偈语。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自我”的这个身体。其实是一个与神识的结合体。它由四大组成,内有透过意识动作的深受能力,所以我们有愉悦、痛苦、快乐和伤心等的感觉。所有这些情绪的起落都是一种心灵的觉受,因此“空性”的教法说明了我们的身体如何依四大组成,神识(指心)如何证悟智慧,以及它如何提起明觉等。由于有主客体的存在,我们才会感受到像愉悦、痛苦、快乐和伤心等情绪。
“空性”的教法直接切入了我们内在的心灵体验,它不多谈外在元素的种种组合。当我们不识内在的智慧时,心便会起痴迷烦恼,因此烦恼是由于我们未识自身本具的智慧而起的。
大部分在座的诸位都是多年来致力于闻思修的老学子,尤其是在研修深奥的“大手印”教义上,因此诸位可说对我们要开示的主题都已相当熟悉。也许之前大家对“空无实性”的高深教义已聆听过多次,但要从基础讲起仍是我的职责所在。
事实上,我们已多次领受过此法并付诸实修。但不论我们对此已多熟悉,在真实的生活中依旧无法承担兴奋、沮丧、快乐和痛苦等的感情。而我们之所以无法忍受是因为很明显的,我们对于种种情绪有所执着,拼命认定它就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认定此等事为具体实有,让我们无法实际看清楚自己的遭遇和情绪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通常我们所遭遇到的一切都非具体实有的-----它随时可变,难免有误,并且无常,但我们仍执以为真。这种执着让我们相信自己所执的乃是真有其事,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心态,认知自己的情绪、感情以及周遭的一切均非真实具体存在的。
为了证明此种想法,这个教法说明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任何事情也均非实质存在,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觉受到的任何事情也均非实质存在。只是过去由于我们的心一直都认为它存在,因此事实上要让自己接受这样的教法是有点困难。我们已习惯于这些执着的习气,抓住一切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不放。在心灵不断攀执的过程中,我们便无法了解诸如“佛于吾人掌中”以及种种与法身有关的教法。在我们未打破对任何事物执为实有的想法之前,由于缺乏对“佛于吾人掌中”的法身的了解,因此要谈到当下了悟的教法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一切现象都依因缘环境合和而起,只是我们常认为它是独立存在的。例如,我们因有眼识而能看到人的身形。但纵使有眼识,若无觉受的客体,我们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因此物体要与眼识有交集才行。当这两项有交集点时,才会有某样东西的影像出现,我们也才能看到它。同理,声音要与我们的耳识结合,我们才能听到,否则纵然耳力很好,若无声音,我们也听不到什么。因此声音要与听力结合乃是必要的条件,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有声音。其他的感官也是,包括相对于眼、耳、鼻、舌、身、意的色、声、香、味、触、法等。
因此当我们的眼识与物体交集时,我们才能看到东西,声音与耳识亦然,然而其分别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做为凡夫的我们其实已十分习惯对一切起分别。当我们看到一样东西时,首先眼识与物体交集。一交集后,我们的心识便马上判别它是好是坏,令人喜欢或讨厌的。声音亦然,当主客体相遇时,心识便开始大做分别。有些声音悦耳,有些则令人觉得不舒服,而这些正反有感觉都只不过是心的一个选择问题而已。声音或东西之真的令人喜欢或讨厌,其本身并无一点真实性,说来一切都只是心的造作或投影,让人产生一种愉快或讨厌的感觉而已。由于一切均来自心的造作,因此我们应该先审视这个造作一切好、坏的心。
甚深内义之“自心本性”
卡特仁波且讲授
 
将我们所遭遇到的或体验到的一切投影,并分别其为喜欢或讨厌、好或坏的心本身并无实体存在。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心的样子、形状和颜色,并非我们有迷惑或障碍,而是因为它本身并不真实存在。不仅心本身没有形相,我们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只能说它是超越于任何一般概念的。我们根本无法描述它,它超越“有”与“无”的概念,也由于它超越于“有”与“无”,因此很明显的,在人类的语言中,我们没有任何字汇可以用来形容或定义它。
但若要了悟它,我们可以首先透过知性上的了解来做,我们可以借着听闻和研修佛法来开展此等知见。只是若要真正得闻其真味,或获得其正的了悟,则单靠此种知见是不够的,我们仍必须借助实修。以知见为基础,再加上实修,我们才能了悟那不可说,无真实具体存在的自心本性。
有关心性的了悟,我们曾使用多种不同的讲法来让大家了解,例如,大手印。大手印教法阐释了遍满一切众生心性、心性的了悟以及心性本身之无始亦无终性。虽然它无始无终,但我们所谓的心性,也就是“佛性”,却在人人心中本然具足,因此我们称之为“大手印”。另外还有“大圆满”的教法则着重在心性智慧本质上面,而非像“大手印”一样强调佛性的观念。虽然佛性遍满一切众生,但由于我们自身的痴迷,以致无法认知它,因此也就无法了悟其本来具有的功德与特质。
这些基本概念曾被使用不同的语词呈现在佛法中,让学子有所了解。但基本,它所谈的都是同样一个东西-----我们的自心本性,也就业是佛性。
在大手印里的教法中,上师为学子直接指出了心的究竟本性,也就是佛性。我们向学子解释时,使用了“塔玛基歇巴TAMALGYI SHEPA”的观念,其字面上的意义为“平常智”。但是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此处的“平常智”指的正是“究竟智”,原因是在大手印的修行中,当纷飞的思绪停止时,一切的念头和概念都会消失,而借此力量,我们便能看到心的实性。此心的实性正是“究竟智”。“塔玛尔TAMAL”在藏文中意为“一般”和“究竟”。由于它无较此为高之点可悟,因此便成为究竟,也由于当一切念头思绪都止息时,此究竟心性便能为吾人所见。
当此教法呈现在“大圆满”的传承时,它使用了“里巴RIGPA”这个字,意指“明觉”。“明觉”在此代表当一切痴迷与烦恼借由禅修净除时,它所招到烦恼的主客体便不复存在。当烦恼的主客体不再存在时,我们便能证悟真实的心性。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教导,或以何种名称称呼它,最终它都将汇归于同一之点,也就是自心本性。
在我们所教的这个法的原文中,心性或佛性还有另外一个用词“嘉威宁玻GYALWAY NYINGPO”,意为无暇、胜利之本质。“无瑕”代表虽经无始劫至今,遍满一切众生的佛性仍未受到染污,也无有痴迷,它是真正的无暇和清净。“胜利”则代表我们借由法道征服战胜烦恼和无明,消除种种恶业习气。透过一而再的实修,我们可以征服无明和习性,了悟一直都是清净无瑕的根本佛性,也就是如来藏。
凡夫与瑜珈行者或菩萨之间的差异仅在于烦恼与业障是否已清净。如我们先前所说的,根本佛性乃是每位众生本然具足,因此我们不应将凡夫与佛加以分别,因为其唯一的差异仅在于迷与悟而已。我们由于业障而产生习气,而在无明中,习气更加增强,使得我们很难去消除这些烦恼业。大手印的教法可说是与经教的十地教法有关,它的四瑜珈可带领我们进入了悟,因为四瑜珈的次第修行教导了我们要如何完全消除习气与障碍。若我们消除得越多,便越能圆满大手印的四瑜珈,而登上菩萨地,究竟成佛。虽然众生的佛性清净无染且无瑕,但习气和业障却层层阻碍,以致我们无法认识它,进而了悟它。
现在来谈谈为何我们无法证悟佛性的原因,我们就以金子来做说明吧!当一块金子掉入泥塘后,即使它躺在那里一百年也丝毫不会损其本质。真金依然是真金,只是由于掉入泥塘,为污泥所包掩,所以外人看不见而已。为了看清它的真金本质,我们必须将泥巴洗去。同理,根本佛性永远是清净无染的,只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烦恼习气,以致它完全被遮掩住。因此我们要揭开它,找出自己的心性。
这是另外一个相似的例子。依照阴历,我们在上弦月的日子根本很难看到月亮,但这并不表示月亮本身消失或改变了。我们之所以无法看到它是因为地球的位置改变了,因此我们可以将地球比喻为众生,而月球则为开悟。由于地球的运转导致我们无法看到月亮,但这并不代表月亮不存在或者改变,或甚至消失了。从我们的位置来说,也许我们暂时无法看到月亮,但当日子一天天过去后,我们便能再看到月亮慢慢由亏转盈。月亮的盈亏变化并非来自月球本身,而是由于地球运转的关系,最后我们仍然可再看到它本来的面目,因为实际上,月球本身一直都是圆满无缺的。由于我们相对处在的位置不同,所以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部分,但这并不表示月亮只有一部分挂在那里。不论我们是以五道或十地,或大手印的四瑜珈来说,开悟的次第都是指导我们证悟佛性的层次而言的。在阴历十五当我们看到满月时,我们并不会认为它是一个新创造出来的东西,因为它本即圆满无缺,只是我们只能在那天看到而已。同样的,在烦恼、业障、习气等借着五道的修行净除后(注: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我们才能次第圆满开悟,有如月亮由亏转盈一样。因此可见佛与众生本具等质等量之佛性,其唯一的差别仅止于佛已净除一切无明业障,而众生则尚无法做到此点而已。
甚深内义之我执与烦恼
卡特仁波且讲授
 
在我们说明这点后,诸位的心里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存在:“好,现在我懂了,但一开始我们的无明痴迷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很简单,在原颂文中它开示道:此乃由于一开始我们即未能认识自己的智慧,也就是佛性所致。未能识已智慧,或曰佛性,我们便无从了解它的功德本质。我们不仅对它无所了解,也无法对此一切众生本然具足的智慧和佛性有所真正的了悟。而当我们未能认知它时,便是所谓的无明和烦恼。
在无明状中,我们的烦恼更为强大。也由于未能认知佛性,导致我们的无明习气不断翻腾,痛苦更为增加。这些都很明显的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因此我们常感觉遭受无数难忍之痛,但其实这都只是我们自己的无明习气在搅和罢了。它与大海里的波浪相似,海水与海湾本无分别,但由于受到风力吹动的影响,所以产生海湾和海水的相对差异。浪动时,它看似十分威猛,但实际上,海浪和海水是一体不分的。同理,由于我们的无明习气,加上受到烦恼业障的搅和,才导致我们不断受到干扰阻碍。
虽然平常我们的感觉都是自自然然产生的,但在未识佛性之前的根本无明中,我们不免仍有一个“我”的感觉存在。也许我们没有觉察到,但大家确实对自我都有一种微细但强烈的攀执感,认定此“我”即真实具体存在。就是这个紧抓着“我”,为它赋予一个假名的微细念头牵引着我们累积无数业障。然而这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首先,执持有一个“我”的微细念头与我们的觉受以及外境连成一线。我们想:“这是我的感觉、这是我的感情、这是我的想法。”我们将“我”的标签贴上同样的标签:我的朋友。这样做便产生了主客体,以及自他的互相对待。当我们存着一个“我”或“我的”的想法后,我们便将再此细分为亲近我们的人,例如朋友,以及与我们有距离的人,例如,仇敌等,而让我们对他人产生亲切或疏离感的就是自己的贪、瞋等烦恼。贪执让我们想亲近自己觉得有好感的人,而瞋意则让我们对看不顺眼的人保持距离。由于烦恼造成那种感觉,导致我们又累积更大的恶业。这就是为何说烦恼会让我们累积习气业障的原因了。当我们产生贪瞋等的烦恼时,便会在心里依自他的分别形成习气。基于这种心态,我们对事实上并不具体实存东西贴上标签,产生攀执而障碍了自己。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卡特仁波且讲授
 
当我们产生了无明习气时,它便被储存在所谓的阿赖耶识中。阿赖耶识又称为根本识或基础识,也称为第八意识。这些习气一旦被储存于阿赖耶识后,每当我们的烦恼生起时,它便变得更为强大。但若我们能完全净除习气,尤其是对于自他的攀执时,便能了悟到阿赖耶识即是我们的俱生智。当我们仍处无明,烦恼、习气不断增强时,阿赖耶智便称为阿赖耶识,这是由于智慧层面尚未被悟的缘故。但当烦恼、无明净除后,储存我们一切习气的阿赖耶识便变成了俱生智,而不再是一般的意识了。了悟了俱生智后,我们便能对一切无量无边的现象收放自如,了知不仅是自我,也包括一切现象本身都非具体实存。
今早我们的开示讲到了每位众生本然具足的佛性(如来藏)。我们说虽然每位众生都具此等证悟的本质,但却也为自己所累积的习气恶业所蔽障。我们又说到了无明是如何生起的。但不管我们曾多无明,累积多少习气,只要我们能遵循法道修行,便能证悟在我们自身之内还未彰显的佛性。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开示的基础。诸位若能将每日开示的重点牢记在心,则这整个研修的课程便会变得非常简单易懂。但诸位若没抓住我们今天开示的重点,则未来的课程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意义。刚刚我只是提醒诸位早上我们所讨论的主题。
下午我们要做问题回答。
肉身的形成
卡特仁波且讲授
 
昨天我们开示过无始劫以来,众生本然具足的心性即是清净无瑕的,但由于受无明与烦恼,以及随后而起之习气的染污,让我们产生许多精神上的痛苦和快乐。我们的心本是清净的,但却未被我们所认知,加上多受无明业障的牵引,导致我们不断在六道中轮回转世。我们整个的觉受以及投胎转世都是习气下的产物,而习气则是来自心的无明所累积的。
在整个宇宙中,我们有许多不同的转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身形,或者说投生在善或恶趣、净或不净的地方等。但在此世界中只有非常少数的地方,我们可以修行佛法,开展我们的佛性。诸位现在差不多都对曼达和四大洲有所了解了吧!我们能听闻佛法,修养心性的地方只有三个,即东、南、西洲,而我们所属的地方,也是人道的所在就是南瞻部洲。
东、西、南等三大洲具有能让众生修心念佛的条件,因为在这些地方,苦乐的境遇是均等的。在此三大洲的众生享有快乐,但此快乐并非极端到让他们忘情;而同时在此地的众生也有痛苦,但此痛苦也并非严重到让他们无法忍受。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多少是参半的,因此才有机缘去体验这些感受。因为有机缘体验到苦乐受,他们才会想要修行,超越这种感受。
若想要了解我们是如何不定期投胎转世的,首先还是要对我们昨天所开示过的阿赖耶识有深入的认识。阿赖耶识储存了一切我们过去所累积的善恶业,加上我们所提过的,每个人对于“我”或“自己”都有强烈的攀执感。除了这两项因素外-----即阿赖耶识和我执,我们还有投生的欲望。这三种原因的结合,即意愿、我执和阿赖耶识导致了元素的组成,进而形成我们的色身。
当神识与五大(地、水、火、风、空等元素)结合时,它便开始形成我们的身体和心识。我们通常也把第六大的神识包括进去,因此当这六样东西结合在一起时,它便开始形成我们的身体与心识。我们要了解阿赖耶识,也就是心识,是隐含于心的无明之中的。因此当心识与五大结合时,虽然它本不具占有的本质,但在不觉中已产生一种对“我”和“我的”的强烈且敏感的执着。
这种执着感在母胎内与五大结合,再加上命气便形成我们的肉身。在母胎内的第一个礼拜,我们的身形像条线。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子,有的只是像一条非常细的线。第二个礼拜,它变成一个圆状物,就像一坨溶化的奶油掉落在地上,形成一个圆形的东西,但形状不很坚实明确。也就是说,它很容易就散掉。第三个礼拜开始,在圆状物内形成一些坚实的固体东西,但这个步骤必须借着不同的气能运作才能办到。第四个礼拜,已经变得十分坚实的圆状物从边缘凸起,中央则是空的。之后它的形状持续不断变化,但真正是什么让这些日复一日在改变的呢?是元素在运作的关系。它排除一切不净而而收聚一切清净的元素进入胚胎,这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形成过程。当排除和收聚的过程开始时,胚胎便会不断改变。到第四个礼拜时,我们的神识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不辨是非善恶。这时神识已经存在,但它不清明,无法像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能分辨一切一样。
气脉与气的形成
卡特仁波且讲授
现在我们来说明各种不同的气。我们学的是藏密,因此我要用藏名来说(注:藏文与藏音请参照后面附录)。二十九天后,业气开始在身内搅动。由于这个过程,本来由边缘凸起而成中空的胚胎现在变平了。在这个时间内,它变大成为一类似长形,但仍无固定形状的东西。增大的长度则为胚胎本身的十二个半指长。然后称为“乌玛”的气脉在体内形成,它是最主要的气脉,又称中脉。接着命气进入到中脉,它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一种气,以后我们会谈到。当命气进入中脉时,它分开了父能量和母能量。首先,它将清净与不清净分开,接着在中脉中将父能量往上拉,母能量则向下推。
在中脉形成的当中,一个七万二千条的气脉组织也开始形成,此外还有十种气帮助胚胎的发实。在中脉形成的时候,胚胎的外观就像一条鱼一样,属长形。为了让胚胎成长的速度快些,中脉便与母亲的右脉连接,而连接的这条脉称为右脉。中脉在中央,右脉在其右侧,而左脉则在其左侧。借着命气所供给,以及经由母亲的右脉所接受到的能量,这个生命体每天在中脉产生二百条气脉。每天两百条气脉的产生始于胚胎形成的第一个月末,并持续到整个第二个月。
五根本气
借着中脉和命气以及许多组织的运作,它又产生了下行气,其所掌管的当然是属于我们身体下半部的功能。下行气作用在下半身的结果,让胚胎的外形变得更为圆滑,就像一只乌龟一样。当下行气运行在身体下半部时,它也同时在这些部位形成更多的气脉与脉轮,而这些都是在第二个月中进行的。
在第三个月时,上行气开始在身体的上半部起作用,并在此处形成许多轮脉。
第四个月时,遍行气开始布满全身。此气的作用在于形成身体的四肢与脚等。它不仅长成身体的四肢,也同时协助在此部位形成轮脉和神经组织。
开住气(或等住气)在第五个月开始活动,它帮助胎儿体内形成更多的器官,例如:肺、肾、心,以及连接这些器官的神经和气脉组织。此气亦对整个身体的成长有所助益。
当胎儿慢慢成长,形成了躯体、四肢、器官、神经和轮脉时,他便能动来动去了。由于他能移动,因此又长出了骨骼、关节和背脊等。
我们刚刚所讲到的气都是在中脉里流动的,由此作用的结果,整个身体便慢慢发实完整。
五支分气
在第六个月时,另外一个称为“鲁依隆”的气开始活动。“鲁”代表“龙”,但请不要依字面意思做解。“龙气”只是一个名称,不具任何特别意义。第六个月当龙气形成时,它便开始在中脉里流动。现在我们来讲元素。龙气可作用增进土大。当它起作用时,便形成眼睛及其开合的功能,但此时眼睛仍不具看视的能力。
第七个月时,龟气开始在中脉运行。我们要说的是,在各种气中,属此气最有意思。它由命气而来,以增长胎儿的水大,形成耳朵并打通其气道。
第八个月时,称为“臧皆隆”的精气形成,它也是源自命气。“臧”的意思是清净或精炼。此气可增进胎儿的火大,并打通鼻子的气道,这样人才可以呼吸、嗅闻。
第九个月时,由命气产生了所谓的“天施气”,它可增进胎儿的风大。此气在中脉内运行,协助形成胎儿的舌头以及味觉。
在这些都发实完全后的胎儿,不仅依赖母亲所供给的能量生存,现在他也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因此学会翻动身体,由母体得到养分等。
在第十个月时,“推行气”(注:又称“胜宝气”)将胎儿推离母亲的子宫。此时胎儿已完全发展出身心内外的感觉,因此能感受到在母亲子宫内的不适感,由于受压挤而觉疼痛,急于想离开那里。借着这种意念以及推行的力量,胎儿便呱呱落地了。胎儿出母胎的速度快或慢,或者母亲生产过程的困难或容易完全依推行气的力道而定。若母亲与胎儿双方都具备充沛的推行气,生产过程便很会容易。若推行气的气源稍嫌不足,则生产过程便较困难且易拖延。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时便已形成了五万四千条气脉。出生后的头三个月,胎儿有脉络组织继续长成,直到最后总数成为七万二千条,而其末端均连接着中脉。由于与中脉相连,于是各脉间产生了种种不同的作用气,这些统称为业气。这些作用气均源自命气且与它相连。当气脉和气以及父母能量(红白明点)完全具足时,身体的组成才算告一段落。人出生时,我们用“像一头狮子或雪狮”的字眼来形容,这是因为当人出生时,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另外一句用来形容人出生的是“无明烦恼的转世”。我们对“祖古”这字一定不陌生,但这是一个无明的祖古。通常我们说“祖古”时(中译注:它也被用来指转世的高僧或再来人),是没有惑迷无明的。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
 
我们之所以用“祖古”的字来代表一个有垢染惑迷的转世是因为如之前我们所曾说过的,根本佛性乃是清净无染,遍满一切众生的。我们有了一个所谓的色身,它由五大与五蕴结合而成。而五大与五蕴的本质正是五佛与五智,只是我们未能认知此点,而随着根本上应为五佛与五智的五大与五蕴投射心影,制造痛苦。因此这就是指它为错误、惑迷的整个概念,而这也是指凡夫的投生乃是一个有垢染痴迷的转世之意。
心的本质乃是不可捉摸,无坚实的实体存在,且由无始以来即清净无染的。它以无上究竟证悟的金刚持(藏语多杰羌)为表征。此完全清净无染的心,具化身无数的度众力量,它是法身,也是金刚持化现的五方佛。在五佛部中,五佛有五眷属(佛母),她们是究竟证悟,也就是金刚持果位的化现。
再谈到我们自己。我们身体中最主要的气脉非中脉莫属,而最重要的气便是命气。这两样东西的作用正如普贤王如来与其佛母一样,一阴一阳。这是一种表征,当你真正了悟时,便能了解其并非如我们所看到的表象那样了。除了气与轮脉外,我们还有五大与五蕴。若我们的心清净无染,没有惑迷时,则五蕴便是五佛,而五大则是五佛母。这是五蕴与五大的本质。
当胎儿出生时,他的身体便已发实完整,拥有手、脚、身、眼、耳等等。我们可明显的看出五大在胎儿身上的作用,令其发实成长。当具足五蕴与五大的胎儿在落地的那一刹那,五佛与五佛母也跟着同时出生。身体的出生以及五蕴和五大的作用,相对于五佛与五佛母的显现与悟证是合一不分的。“祖古”,或又称大再来人就是这样的的转世。虽然五佛与五佛母已降世,但众生的心却被遮障,无法认出此点,而仍以五蕴和五大相待。由于心的遮障使得我们成为凡夫、成为一个带染污痴迷的再来人。
我们都是伟者的转世,只是未能认识或了悟存在于自身之内的五蕴和五大等的重要性和清净性罢了。由此我们了解到身边有一位法友(此处指的是上师)确实是件相当可贵的事。法友是指一个,不管当前我们的心多么无明,多么无法认清自身即佛,而仍能为我们启开心性,让我们了知自身即是诸佛坛城的人。此友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无法认知此点乃是由于心障所致,因而传授我们对治的方法,以消除此等障碍。借此法门,我们精进去做,最后一定可以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认清自己以及自己身体上的清净和珍贵性。
当我们越能对众生发露慈悲心时,便越能看清众生的痴迷。众生的惑迷导致他们终日汲汲营谋逐欲,完全仅从事对己有利的事。这种只管自身,不顾他人的结果令众生更加深陷灾难和痛苦中而不觉。了解这点后,我们便能自然而然对众生生起一种爱心。此外,当我们对自己所具有的本质、功德渐渐有所认识后,便会学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此时,我们除了已表现的爱心外,还会再对众生生起一种真正的慈悲。也就是若我们能了解众生由于不识佛性而不断造业,产生痛苦时,便会对他们发露出真正的慈悲心。
今天我们讲到了身体的形成以及投胎的过程,我想不会太难了解吧!我也稍为提到了气脉的形成。气脉在梵文里称为“那迪”,藏文则叫“乍”。明天我们要特别讲到气脉有组织。再隔一天,则是有关气的东西,之后再谈到明点。我们每一天都有一个特别的主题。一般来说,“甚深内义”的教法共有十一章,它谈到了我们的内、外以及其他方面的组织系统。我们不会特别去注重哪个章节,但会每天开示一个主题,让大家了解外在的肉身和内在气、脉、明点等的运行和作用。我们将以此方式来学习整个脉络组织。 甚深内义之"中脉"(11)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06:14
昨天谈到了在佛法里所谓由六大元素所组合的金刚身。六大包括地、水、火、风、空等之五大再加上心识。我们也多方阐释此由六大所组成之清净金刚身无一丝染污惑迷,它是真真正正的本尊――五方佛与五方佛母。由于其本质的神圣,因此我们称之为金刚身。不论你是以惑迷的心视之为五大和五蕴,或以清净无惑心视之为五佛父和佛母,诸佛均无时不在。由于诸佛的真实本质是如如不动的,因此我们称它为六大所组之金刚身。
密续教法不仅启发我们对五大与五蕴之本质的了解,它也同时提供了我们直接切入一切诸法真正心髄的法门和良方。若你能正中心髄,便能由此学到它完整的内涵意义。给大家举个例子做说明(但这只是个例子,不要当真)。你带着弓和和箭去打猎,一箭射中了动物的脚,它并不会死掉。但你若正中它的心脏,一箭就可使它毙命。同理,金刚乘的法门教导我们直指靶心――修行最根本的目标。认知由六大所组合之金刚身的本质,并将它加以展现的法门,即是密乘传承的神圣教法。
为了正中此根本要点,昨天我开示了身体的形成。今天我们要讲气脉在体内的形成过程,它们的位置所在以及如何动作等。在原颂文中它说,在讲完外在有形之身体的形成过程后,现在我们要来谈内存的气脉部分。
我们先来谈几条主脉,它们是中脉和左、右脉。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气脉,或又称为“心脉”。在中脉里总共有四个脉轮(有一个更详细的讲法说它有六个脉轮,但大家了解就行,我们可以说它有四个,也可以说它有六个脉轮)。左、右脉合起来共有二十四条支脉,然后我们有五条所谓的隐脉,还有昨天我们说到的五气,以及与五气共同运作的五脉。此合起来总共有三十七脉,包括三主脉、二十四支脉、五隐脉和五气脉的东西,我们要在今天一起讲完。
中脉
首先我们先来描述一下中脉。中脉直立贯穿我们身体的正中央,上抵顶门,下至脐下四指宽处(注:此处乃为密宗的生法宫,道家的丹田,以及中医的关元穴之所在位置)。中脉无色,它没有一个可视的颜色和形状,但脉中却充满命气。它在顶门的开口处由“HAM杭”字所封闭,此字属非常明亮耀眼的白色,而在脐下则由红“AH阿”字将其阻隔,之后中脉继续走到密处的地方。由于脐下的封隔,因此中脉在此上下的气并不一样。上面的是为命气,脐下到密处的地方则充满生殖之气。虽然它同属中脉,但由于脐下地方的封隔而有了两个名字,下面的部分称为“东千玛”,意为光亮洁白的海螺(海螺脉)。
甚深内义之"脐轮"(12)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07:34
脐  轮
脐轮又称为“化身轮”。此轮有六十四支脉,其主要的功能是增强我们身体的能量。当这些有益的因素增长后,它便能自行开展其本质,唤起我们度化一切众生的巨大潜能。由于此轮有增上我们本质的作用,并可借着正确的修行产生无限的度众力量,因此它被称为“化身轮”。只要借由此轮之助,认识并充实自己,便能大大的唤醒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这力量可以成为无限,因此它被称为无关增盛轮或化身轮。
 
甚深内义之"心轮"(13)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08:59
心  轮
脐轮之上即是心轮,它有八条支脉。心轮在佛法上又称为“法身轮”,它的作用在于开展我们的心智和灵性上的功德,也就是智慧(觉性)和知识。心轮对我们的助益尤其深大,因为在三摩地禅定中时,心轮可增上我们的了悟。心轮不仅可以增上我们的悟境,事实上,我们入定的能力也是来自它。这种助力加上我们的实修,心轮确可让我们在睡眠中溶入净光,将我们昏沉的睡眠转化为净光。
许多上师教导我们在入睡前要观想与我们有缘的本尊或上师。观想他如一粒豌豆般大小(或任何我们容易观想的大小)住于我们心中。这个重点是要让我们更加容易认知净光。但由于我们还不十分清楚心轮在密乘上的深层意义,因此我们很有可能将它观想在我们心脏跳动的地方,但这是错误的。我们说过,心轮有八条支脉,因此我们可将它观为一朵八瓣莲花在双乳之间的心尖位置上,而花朵的中央才是我们要做观的位置,而非我们心脏的地方。当我们的修行渐见效益时,它可让我们本尊或上师的净光渐行熟悉。
熟悉“西藏度亡经”中所提有关临终与死亡教法的人都会了解心轮的重要性。它说到在死亡时,五大渐次化光溶入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心轮中运作的。为了避免让初学者产生误解,我们通常不用“心轮”这个名词,而用“心”或“在内”这两个用语。但我们可以了解它实际上是代表心轮中一切东西的总集;五大、阴阳两气和命气的结合自然毫不费力的引领我们去了悟净光明性。由此可见心轮的重要性,以及它之所以被称为法身轮的原因。
甚深内义之"喉轮"(14)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1:00
喉  轮
在喉间有一个称为“报身轮”的脉轮,放射出十六支脉(或称办脉)。通常此轮的作用在于恢复我们身体的健康,而认知与修证喉轮的重要性乃在于了悟报身的清净。我们可以体悟到一种与梦游戏的真实意义,因为透过修行,我们可以认出自己所正在做的梦,并且明白它只是一个梦。培养出一种真正辨知梦境的能力,并且看清自己是在做梦,可让我们停止继续做梦,并依因缘改变梦境。例如,我们也许想去佛土。在那一刹那,借着对喉轮的修证和了悟,我们便能证入佛土。或者有些人想去天道,若我们一心朝此目标,便能在那一刹那体验到天道的一切。更有引起人好奇想去地狱看看,而朝此目标,我们也便能看到或体验到地狱道或下三道的痛苦。借由报身喉轮的修证,我们便能对现起的梦境有控制能力。
 
甚深内义之"顶轮"(15)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2:17
顶  轮
接着是顶轮,又称“大乐轮”,它有三十二条支脉(瓣脉)。通常它的作用在于释放我们一切的情欲和执着。情欲和执着的念头由此跃出,然而借着修行的功德力,此轮亦可让我们证悟到无尽的大乐。它不仅可让我们领受到无尽的喜乐,事实上,我们一切心智上的圆热、成长和证悟也都能借着顶轮的正确运作和由此所生起的无尽大乐展现出来。在修行中,顶轮可让我们进步神速,就像当我们点火时,风会助燃一样。若你在燃料上倒些汽油,它便会帮助加速燃烧。同理,若我们在修行上运用大乐轮的话,它便能非常快速的将我们推向开悟。
甚深内义之"四脉轮之净垢相"(16)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3:40
四脉轮之净垢相
当我们回头看看这四个我们提过的脉轮时,可以发现它们均呈现着清净与不清净一两个层面。以脐轮为例,从不净的角度来看,它可引使我们从事对己、对他都不好的恶业,而产生无明惑迷。但在恶业清净后,我们便能变得更为有效的利益自己和一切众生。
由不净和惑迷的角度来看心轮,它能引使我们进入仿佛完全无明状态的睡眠。当我们进入睡眠时,一切都是黑暗的,而在此黑暗和惑迷中,我们看不出有任何正面或有益的成长。但在清净状中时,它则是净光明性的根源。
在不净状中时,喉轮乃是惑迷和烦恼的根本。但当我们认知它时,便能转化平常我们认为非常真实,在睡眠中困扰我们的梦,而朝内在心灵的圆熟之道行去。
大乐顶轮在平常或在不净状中,乃是一扇开向贪欲、执着之门,但若我们能学习净化它,我们便有机会将此贪欲和烦恼转化为智慧。
 
甚深内义之"顶髺轮"(17)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5:21
顶髺轮
说完四脉轮后,我们再依六脉轮的说法来加以解释。在一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脉轮就是顶髺。若你看佛像,他们头顶上都有一处隆起的地方就是所谓的顶髺,藏文称为“楚铎TSUK TOR”,内有顶髺轮。它有九条支脉(瓣脉)。由于我们还未净化自己,心性上也还未圆熟,所以尚无法开展此轮。此轮在我们身内,但由于我们还未开悟的关系,所以它毫无作用,导致轮脉的走向也不十分平直。
甚深内义之"密轮"(18)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6:47
密轮
第六个脉轮是男女都具有的密轮(生殖轮)。它有六条支脉。目前此轮对我们来说也尚无作用,但修证高超的瑜珈行者可以运用它。在心性上的修行达到某种程度的证悟后,他可以运行所谓的生殖气,也就是明点。这个法门是将各种明点全部收摄于生殖轮中,再反向提起,同时运气放射全身,尤其是透过我以后会谈到的许多气脉。在那种层次的修证,第六的密轮可以有效的作用,增长我们心灵上的悟境和证量。
 
甚深内义之"脉轮即本尊坛城"(19)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8:13
脉轮即本尊坛城
在一般的密续和空性的教法中,我们较常说到的是四个脉轮,而六个脉轮的讲法则较少被提及。其中最主要是由于初级者的修证仍浅,无法利用第五与第六脉轮,因此在一些经教与密续的教法中便不提出。在不同的密续中,不论是父续或母续,有时法本身会有少许相异之处,但共同的是若依父续中的开示,则我们的每个脉轮中都有勇父;若依母续,则有空行,而依不二续,则勇父空行兼而有之。举例而言,在我们说过的三十二支脉中,就有金刚部的三十二勇父(注:此处有误,请对照后面问答录)或三十二空行。我们的喉轮中有十六支脉,其中有十六位宝部的空行;心轮中有八支脉和八位莲花部空行;而脐轮则有六十四支脉与六十四位羯磨部空行。同样的,四轮与四脉也便是佛父与佛母之诸本尊的所在之处。
刚刚我们说的都属于中脉非常殊胜重要的特质。这些脉轮均位于中脉中,我们刚刚已谈过它的特质和本尊。但我们也许会问,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不同,脉轮间的距离究竟是多少。不管你多高,两个脉轮间的距离是你指宽的十二倍半。我们不能用别人的手来量,因为他们与我们身材的高矮不符。
甚深内义之"左右二脉"(20)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8 20:19:39
左右二脉
接着还有其他两个气脉,即位于我们身体中脉右侧的右脉,以及位于其左侧的左脉。左右二脉在脐下四指宽处与中脉相连,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连接着两枝支干一样。这些气脉在脐下相连,同时它也连接着肾脏。从那里,左右二脉向外往上走与心轮相连,接着再次向外往上与喉轮相连。到了喉轮,左右脉变得非常细微,并且再往上与顶轮相连。从顶轮,这两条同样的细脉在鼻梁上的两眼之间相接。
右脉有十条支脉分岔出去,左脉则有十四条,总计有二十四条。但这不包括我们在讲中脉时,所提到的那些轮脉。
为了避免产生迷惑,我们必须了解到一点,那就是凡夫如我们者以及有成就的行者之间,其气脉确实有些相异之处。通常我们看到的两条气脉是在脐下之处连接,再通肾脏,然后向上与心轮、喉轮、顶轮依次相连,最后相接于两眼之间的点。但在高深具证量的行者身上则有些不同。他们的左、右脉在脐下相连后,便直接往上,非常的挺直,与心轮和喉轮不相连。由于气脉是否垂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打坐时,便常强调上半身要挺起。当我们打直上半身时,气脉会变得很直,而气也自然会变得比以前顺畅,这对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关于左右脉的论释有二种版本,我们自己要去了解(注:坊间有关这方面的藏密书籍皆指左右二脉由上而下弯与左右二鼻孔相连。此是否为仁波且“有二种版本”之指则待查证)。大家对于我们需要呼吸的原因都很清楚,但常常我们以为人必须呼吸的原因是因为肺需要空气。从修行的观点来看,其实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所有气的清净能量(又译净气或精气)都进入了左右二脉,而不净的气则转到肺部。进入左右二脉的净气也同时到达中脉,这是由于它们在脐下部位相连的关系。精气滋养了储于中脉的命气,让我们得以健康长寿,免于受疾病老弱之苦。但有时也有相反的情形发生。当我们吸入空气时,若左右脉净气的功能失调,或者我们本身无法将它带入中脉的话,则整个系统的运作便会发生故障。或者我们可以将气带入中脉,但有些命气却经由左右二脉从身体漏失掉。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只漏失些微命气,也会让我们感到虚弱而招疾病。现在我们可以了解为何修行高超的瑜珈士身体都很健康了吧!瑜珈行者能将气运入中脉,且完全不让命气由身体漏失。老修行者或许对这种称为“持气”的修行方法不会感到陌生才对。多年修行的瑜珈行者用这种方法保任命气,不让它由身体流失,而这个法门最主要可让我们长寿无病,增加心性上的了悟。
左右二脉在脐下的部位与中脉和肾相连,我们来谈一点它的作用。我们不要低估这两条气脉的好处和价值,因为我们要说的只是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因此不要论定它就只有这么一点作用。与右肾相连的右脉掌控女性的月经周期。女人的右脉若在运作上有障碍的话,便会月事不顺,甚至失血过多。男女两性的右脉均与排泄有关,因此此脉若有障碍,便会导致便秘,而左脉则掌控肾脏功能,男女皆同。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去学习了解有关脉轮的一切。我们应对六个脉轮的种种和其功能利益有深入的了解,这在修行上是非常根本的东西。今天我们谈到了脉轮与其支脉、它的位置所在和功能等等的概念。明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脉轮与修行之间的关系。
 
甚深内义之"左脉之支脉"(21)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9 18:26:47
到目前为止,我已将我们身体和气脉组织的形成过程开示完毕。我们曾谈到身体的不净状态和气脉的清净状态,更尤其是存在于每个脉轮的男女本尊坛城。我们要借着修行的力量净除无明、习气和障碍,才能圆满证悟三大气脉的本质。我们曾开示每一个脉轮所象征的佛尊及其本质(化身、报身和法身等之本质),也谈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清醒、睡觉、心的净与不净相等四阶段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来修行佛法等。我们也说到了包括气脉、胎儿的形成、脉轮以及住于其中的本尊等等的东西。
今天我们还要更深入来探讨气脉,尤其是一个大家都不觉得陌生的观念。佛经里说,佛菩萨有二十四个外在世界。但到目前为止,依这些教法以及我们手边的资料来看,我们感觉本尊的世界是完全与我们分开的,例如,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以及另外二十四位本尊的世界等。但今天我们要开示本尊二十四个世界与我们身体里面的二十四脉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人体里面的二十四脉与本尊的二十四个世界是合一不分的,我们会发现原来本尊的净土,实际上就在我们的气脉里面。
首先,我要详细说明这些气脉的名称(请参考后面附录藏文原文),另外我们要谈当它们平常仍带业时,以及业消尽后的作用。
左脉之支脉
昨天我们提到了中脉和左右二脉,现在我们要先来讨论左脉。左脉有十四条支脉。第一条“米切玛”是所谓的“无量金刚”,平常连接头顶。当婴儿出生时,头顶上有一处摸下去软软的地方便是了。此脉与头顶的这个地方,当它清净时,我们可以成就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以及三者的合一。
第二条脉称为“查苏玛”,“查”意为微细,“苏”是身体,而“玛”则代表阴性或女性化的东西。此脉与我们后脑杓的上半部相连。由于它连接着脑部,因此亦与身体的一切毛、毛发,甚至毛孔等都有关系。由于此各关连性,它能让我们的心产生非常微细的念头,而这也是它之所以被称为“查苏玛-细色脉”的原因了。
第三条脉是“杰哇玛”。“杰哇”意为爱,而“玛”则是使人慈爱。此脉与右耳相连,它让我们能自爱爱人。爱意的产生由此脉而来,因此它也被称为爱之脉。
第四条脉称为“芸巴马”,意为突起或耸起。它与后脑杓的下半部相连,但这次我们不说它的作用在哪里。
第五条脉是“通乌玛”。“通”意为短,整句有短的意思。它与左耳相连,而之所以被称为“能乌玛”乃是因为它的形状盘旋弯曲,并非直行,因此不长。我们还不准备开示它的功能。
第六条脉是“如贝尔玛”,意为乌龟。此脉的形状像乌龟,连接两眼之间。
第七条脉是“拱巴莫”,意思是熟悉或变得密切。我们因为某些原因对轮回有种密切的感觉,而产生执着,很难放下。对轮回的熟悉或密切感就是导致我们对它产生执着不放的主因。有些学生对我说:“我不想离开轮回世间,我太喜欢它了。”这正显示出一种对轮回攀执的倾向,也就是“拱巴”,意为对轮回生出亲切的感觉。此脉与我们的睫毛相连。
第八条脉是“汪沽玛”。“汪”是活力,而“沽玛”则是让它有力量或强壮。之所以取这个名称是因为它本身有极大的力量压制其他的气脉。它与我们的双肩相连。
第九条脉是“均玛”。此脉可让我们产生后悔的心。当我们认知自己和情绪、烦恼业障时,此脉可助我们对自己所造的缺失与过错生出忏悔心。因此,这个脉名有过错或缺失的意思在,它与我们的两个腋窝相连。
第十条脉称为“纠玛”。“纠玛”意为源头或来源。此脉可维持并增强身体的完整性,以保护它的健康。它与我们的乳房相连。
第十一条脉称为“妈嫫”。“妈”是母亲,“嫫”则是另外一个女性的代名词。因此整句合起来便像是说“母亲夫人”的意思。此脉对我们身体的照顾和保护极大,仿如母亲照顾小孩一般。它的功能在于强壮我们的身体,帮助它成长。它与我们的肚脐相连。
第十二条脉是“千莫”,意为个性或特性。它与我们的鼻尖相连,作用在于净化我们全身细微的气。
第十三条脉是“西尔今玛”。“西尔”意为柔和清凉,因此,此脉基本上在于制造平静、安静和柔和感觉。“今”意这给予,因此此脉可产生一种柔和、安静、祥和的作用。它与我们的双唇相连。
第十四条脉是“察哇玛”,意为温暖或暖热。此脉可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或热气,它与我们的喉咙相连。
这十四条脉的本质是智慧,但其内在的作用则是智慧与善巧的合一,以腊月和弦月为此象征。
 
甚深内义之"右脉之支脉" (22)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9 18:31:13
右脉之支脉 (22)
右脉有十条支脉,象征右脉乃属善巧。这十条脉的名称,有些取自它们的功能,有些则取自它们的外形。
右脉的第一条支脉称为“休玛”,名称反映了气脉本身稍白的颜色。它与双乳之间的中心点相连。
第二条脉是“嚷玛”,名称正说明了气脉本身有点带黑的颜色。它与我们的膀胱相连。
第三条脉称为“数间玛”,依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一个有形体的东西,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为此脉较粗大,我们可以看得出它的样子。它与我们的会阴相连。
第四条脉称为“基玛”,意为平衡的东西。此脉可助平均或平衡四大元素的气。它与我们的肛门相连。
第五条脉是“纠今玛”。“今”意为给,而“纠”则是动作,因此整个意思是说带动它。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此它能帮助我们四肢的活动。它与我们的大腿相连。
第六条脉是“久扎玛”,简译为无作用。“扎”代表分离或分开。当我们做修行时,此脉的作用是最基本的。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它则一点作用也没有。它与我们的小腿相连。
第七条脉是“独沽玛”,它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而这也是此名的由来。它与十个脚趾甲相连。
第八条脉是“注玛”,意为成就。此脉的力量是当我们做正确的修行时,它能满足我们一切欲望。由于它有此特性,因此便取成就之名。此脉与踝骨相连。
第九条脉是“切玛”,意为燃烧,指能烧毁诸种烦恼障。它与大脚趾之第一趾关节上的汗毛相连。
第十条脉称为“宜桑玛”,意为善心。它可助我们了悟俱生智,同时产生智慧的能量。由于它能产生此各种功德,因此被称为善心。它与我们的膝盖相连。
此十脉的本质代表善巧,而其作用的力量则代表智慧。此点再次指出善巧与智慧的合一不分。早先我们讲到的属于左脉的十四条支脉,它们的本质是智慧,而内在的作用则是善巧;现在属于右脉的十条支脉,它们的本质是善巧,而其内在的作用则代表俱生智。
讲完十条脉有开示后,有一件很重要而且我们必须知道的事是,气脉本身单独并没有气存在。当我们说到气脉时,好像它本身有很大的力量或能量,但实际上它自己本身并没有这些东西,只有在我们结合脉络、气和明点时,它才有可能产生气能和力量。气脉只是一个让气在里面运行的通道或管路而已(注意此气非我们平常吸入的空气)。当我们单独谈到气时,好像它的力量非常巨大,但若没有气脉,它也不可能运行。而这两者若不结合明点,我们也无法感受到气的一股力量。因此,借由气、气脉和明点合一的实修实证,我们才能体验到它整个的力量。
勇父与空行的坛城实际上是位于这些气脉内。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二十四条脉,每一条脉都是勇父与空行的世界(净土、坛城)所在,因此总共有二十四个勇父与空行的世界。一开始我们谈到了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的例子,气脉不仅是这些本尊的坛城所在,其实所有的勇父空行也都在我们的气脉内。唯一的关键仅在于若心不净,我们便无法认知或意识到这一点,而当业消,心清净时,我们便能看清勇父与空行实际上就在我们的气脉内。
甚深内义之"五隐脉"(23)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9 18:32:35
五隐脉 (23)
现在我们要来谈谈五隐脉。之所以有五隐脉的名称乃是因为在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的教法中并没有谈到这一点,它只在时轮金刚的教法中有所开示,因此被称为五隐脉。
第一条隐脉称为“森阔尔玛”,意为三轮。名称来自它的形状非常像一条苜蓿叶形的立体交叉道路,盘绕三圈,蜿蜒而上。此脉由中脉出,与眼睛相连,让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形体。
第二条隐脉称为“堆玛”,意为贪欲。它之所以会叫这个名称,乃是因为我们经由此脉产生欲望后,便想去获取得到它。此脉与其他四脉一样,由心轮而出,与我们的耳朵相连,让我们能听到声音。
第三条隐脉的名称是“亲玛”,在藏文中意指家庭主妇。此脉的作用在于照顾全身。由于它能照顾全身,且由于西藏的家庭主妇都要照料家里的每位成员,因此它取了家庭主妇这个名称。它亦与鼻子相连,主司嗅觉。
第四条隐脉是“吞莫”(由于拙火之藏音亦为吞莫,故勿将它与拙火相混)。当气与明点在此脉中运行时,它会让我们产生忿怒和瞋意。“吞莫”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瞋怒。此脉与舌根相连,让我们能尝到味道。我们知道五根是眼、耳、鼻、舌、身。五根依气脉而产生作用,但我要强调的是,若没有结合气和明点的运行,则气脉也会失去它的作用。
第五条隐脉叫做“堆札”。“堆”在藏文里的意思是魔,而“札”则是摧毁或分离。因此整句来说,它便指摧毁魔阵。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为它与两个地方相连,其中一条支脉与我们的舌下相连,那儿有一个小洞。有时我们可以透过此脉证悟到白明点,而感受到一种非常深沉的喜悦感。许多大瑜珈行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修明点的。另一条支脉则与我们全身相连,让我们的周身能感触到东西。
 
甚深内义之"五气脉"(24)
 
媒体:录入  作者:卡特仁波且讲授
发布:无名
2006-12-9 18:33:52
五气脉 (24)
另外五气(包括命气、上行气等等)依个别的作用,取有不同的脉名。命气之脉又称“宜桑玛”,此名正说明了它在中脉的作用。下行气之脉名为“东千玛”,意为中空或空的。当上行气在脉中运行时,它有另外一个脉名叫“朗千切玛”,依字面解释为象舌。遍行气在流动时的脉名是“歇尔嘉”,而平住气(或平暖气)则叫“那尔玛”。
五根本流动气之脉与五隐脉合起来总共十个。然后是左右二脉的十四和十支脉,加上三主脉(中脉、左脉、右脉)累计为三十七,这些是一切气脉的根本。郁江颂文开示道,在此三十七根本气脉之上共衍生出七万二千条支脉。我们没有时间一一述说,但诸位若能对三十七脉有一个清楚的概念的话,则在上课期间将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助益。在三十七脉的本质方面,目前我们仅能以染垢带业的角度来谈它,但在我们清净一切业障后,便能了悟三十七脉即是菩萨的三十七道品。菩萨道共有三十七法,在成就了菩萨三十七道品后,我们便开悟成佛了。
前些时候,当我在做四圣谛的巡回开示时,我也对菩萨三十七道品,包括四神足等有一个深入的开示。大家若有兴趣的话,我们中心有流通这些录音带。(注:此开示已编入“法道”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