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的古诗意思:爱的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11:52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爱、爱从何而来。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我试着思考起关于爱的问题来。因为我认为,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因为人类的存在而一直被人追问。


爱是X


19世纪末,大哲人尼采毅然宣告:上帝死了!从此,思想界开始了一场重估人类精神价值的革命。似乎是一个巧合,诞生于19世纪的大哲人马克斯.舍勒对20世纪的精神价值进行一次清算。


舍勒(874—1928),20世纪的国著名的思想家。舍勒一生著作颇丰,但探讨的却是同一个问题:关于人的问题、人的本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及人与上帝的关系。这些成了他哲学的主体。《价值的颠覆》一书收集的是他早期的三篇论文,由此可以窥探出舍勒对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舍勒在考察人的问题时,针对19世纪以来欧洲大地上的精神颓废及众多灾难,重新审视了人的问题,并为人重新复归到彼岸指明了方向。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价值的颠覆》一书是一本关于人的出路问题的书。


人的问题,也即人的存在问题。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人的身体,身体是第一大不平等。由于这种原初的不平等,因而也就有了人与人之间价值的不平等。普遍的价值不平等,需要的是相应的社会伦理。舍勒指出,欧洲现代市民的社会伦理就是源于这种不平等所激发的怨恨。怨恨作为人的天性,往往会毒害人的心灵,它本身是反基督的。由于人背离了神性,所以心怀怨恨的人很容易迷上肉身的欢乐、荣耀、财富……同时让欲望充斥着整个社会。由此诞生的怨恨道德伦理,成了人的行为准则。20世纪欧洲大地上出现的血腥战争、残酷的革命运动及异化人等等,正好说明了这种社会伦理的成功。


哲人别尔嘉耶夫认为,世间的恶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善和光明。由怨恨社会伦理所带来的是社会的恶与无辜的痛苦。人类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放弃拯救之路。现代仁爱理念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提上议程的。现代仁爱作为社会道德,对抑制世间的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舍勒指出,现代仁爱是反基督的,本身是一种畸形的产物。“现代仁爱论抗议上帝;因此也抗议基督教的爱上帝、爱自己、爱邻人这三者的和谐与统一。”现代仁爱取消了上帝的爱,以世俗的人爱抚慰人类的痛苦;现代仁爱重视的是数量,以集体的概念取代了个体。譬如两次血腥的世界大战、各种大大小小的运动及革命战争,就明显地带有这种性质的。


舍勒认为,现代仁爱并不能解决世间恶及痛苦问题。现代仁爱不是精神的行为和运动,而是一种心理上的同情感,“只显现为导致公益行为的X”。在仁爱中掺合了人本身的欲望,只有当爱具有可能的功效价值的时候,爱才是积极的行为。爱成为了一种目的。现代社会倡导仁爱,实施人道救助,多少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实在利益。怨恨的社会伦理,并没有因为仁爱的倡导而消失。它只是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舍勒重新考虑到了基督教之爱。“真正基督教意义上的爱,不是由爱不断源生的助人行为带来的裨益和促进作用获得自己的价值。”爱本身就充满价值,它不是一种目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是一种由衷的热忱。耶酥受难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在这个意义上,爱是X。舍勒帮助人们重新确立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将世俗之爱引向上帝的圣爱。爱即上帝,爱即无限的上帝之爱。爱是属于个体的,是一种热忱,也是无限的,它赋予个体生命以无限之爱去消除恶,救助不幸的人们。


生命的祈祷


    1907年,大作家托尔斯泰在目睹统治者的冷漠、专横、残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收敛,他从心底里发出凄惨的祈祷声:“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每个人都应当尽一切力量按上帝的旨意去安排生活,并恳求那些杀人犯和强盗也按上帝的旨意去生活。他们要杀人、抢劫,而我将按照他们的命令举起双手,恳求他们放弃这种丑恶的生活。”


    多年后,在印度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托翁的后人——甘地。他一生都在倡导一种非暴力的政治思想并为此而献身,他同样有着托翁的胸怀,在为世间不幸的生命祈祷着,在悲悯与拯救着不幸的生命。


    甘地最初学的是法律,想以法律主持社会的公道。在纳塔耳时期,正当甘地执行律师业务不过三、四个月,有一个衣衫褴褛满口流血的工人巴拉宋达朗手拿头巾来到甘地面前,向他诉苦。原来这个工人是在一个著名欧洲人家里做工的,主人因对他发了脾气,狠狠地打掉了他的两个门牙。甘地听了他的诉苦之后非常震惊,立即将这个工人送到一个医生那里开了一张受伤的证明书,并直接去找县长要求起诉雇主。当时只有两种办法可以解救巴拉宋达朗:要求契约工人的保护人取消契约将他转让给别人,或者是要求巴拉宋达朗的雇主释放他。甘地很清楚释放这个工人将意味着什么:对工人将会是一种失业,对雇主也将会是一种受罚。在这里他遇到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甘地就此拜访了雇主,对他说:“我不愿意控告你使你受罚。你毒打了那个人,我想你是明白的。如果你同意将契约转让给别人,我就心满意足了。”结果雇主同意了,并将契约转让给了别人。


     在托尔斯泰农场,有一个粗野难管、爱撒谎好打架的孩子有一次大大地发作起来。甘地气急了,实在忍无可忍。开始时也设法跟他讲道理,但他却像金刚钻一样坚硬,甚至还撒谎。甘地最后只好拿起戒尺在他的手上打了一下。在打他的时候,甘地的手直发抖。“可是我仍然懊悔那一次使用了暴力。恐怕我那一天在他面前所表现的,不是我的精神而是我的粗暴。”一个精神强大到这样地步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善良而怯懦的人。显然,甘地是强大的。他的强大是思想的强大,是灵魂的强大。这种强大使得他不得不在使用暴力时而颤抖,使得他不得不对这种暴力行为而忏悔。


    在甘地眼中,任何的生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与人类一样珍贵。任何对生物的摧残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任何对生物的屠杀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屠杀。有一次,甘地去孟加拉的一个神庙考察。一路上,他看见成群的羊正被赶去屠祭迦里神。那一天晚上,甘地应邀出席朋友的聚餐会,对一个朋友谈起这种残暴的拜神形式。甘地非常痛恨这种野蛮的做法:“我认为一只羔羊的生命,其宝贵并不下于人命。为了人身而去牺牲一只羔羊的生命,这是我所不忍为的。我认为越是弱小的生物,越是有权受到人类的保护,使其不受人类残暴行为的迫害。”在德里,甘地在给总督的信中写道:“如果我能够推行这种精神的力量——其实这就是爱的力量的别名——以爱代替暴力,我知道我可以为您呈献一个能遏制全世界的作恶行为的印度。”


    在印度大地上,有甘地这样高贵的灵魂,是印度人的福气。在法律与道德面前,他选择了生命,选择了道德;在暴力与非暴力面前,他选择了生命,选择了非暴力。这种一切以生命为终极关怀的思想,正好体现了他大慈大悲的宽广胸怀,正好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光明与丰富。为了生命,甘地祈祷于世:“我一直祈祷上苍,降生伟人(不论男女)于人间,内心燃烧着神灵的慈悲,把我们从这种深重的罪恶之中拯救出来,拯救那些无辜的生物的生命……”


为了生命,我们祈求光明。


救助不幸的人


日本的良宽禅师是一位仁爱的禅师。在他的一生中,曾拯救过众多心灵漆黑的人。有一个夜晚,月光普照大地的夜晚,他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小偷。那个小偷刚从他住的小茅房里出来,良宽禅师就对那个小偷说:“你也许不远千里而来,可我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你总不能空手而回,现在,就让我把身上的衣服当礼物送给你吧!”小偷低着头,不知如何是好,拿了衣服就跑。良宽禅师看着那个小偷渐渐消失在夜色中,自己只穿着内衣裤,坐在路边看月亮。他看着洁白如水的月亮,在心里默默地说道:“但愿我能把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那该多好!”


1831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军官奉命去搜捕一个庄园主,他的罪名是同波兰革命政府有联系。军官带着宪兵在庄园里到处搜寻,房子空空的,没有一个人。然而,敏锐的军官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他知道房里肯定有人,就让宪兵待在楼下,自己再次爬到顶楼上去搜寻。当他用脚踢开那扇通往暗房的小门时,他愣住了:一家人正躲在里面的角落里,惊恐地看着他。年轻的军官因自己的鲁莽举动,马上向这一家人道歉。面对这些无辜的生命,军官有些不知所措——尽管他照例说了些执行公事的话,但这些话不起任何作用,他就绝望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良心上的谴责在折磨着他。军官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扭头就离开了这个庄园。几个小时后,正当他在别处搜捕,才得知这一家人已在偷越国境。为此,在流放地“居住”过赫尔岑在传记中这样写到:“大多数军官都是善良的人……他们极力设法给我一些小方便,减轻我的苦痛,我完全没有理由讲他们的坏话。”还有叫哈斯的流放地医生,长得又小又瘦,脸色蜡黄,是一个弱不禁风的老人。一天中午,有一个病人来找他治病。哈斯给他检查过后,就到书房去开药方了。回来时,病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桌上的银餐具也不见了。哈斯知道是病人偷的,便让守门人将病人找了回来,但哈斯却不知道该怎么惩罚他。待他打发守门人去警察后,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哈斯就对病人说:“你是个虚伪的人,你骗我的东西,上帝会审判你……现在趁兵还没有来,赶快从后门跑掉……不过,等一下,也许你一个钱也没有,——这儿有半个卢布;可是你要努力改变好你的灵魂……”哈斯非常清楚:“偷窃是大坏事;不过我知道警察,我知道他们怎样拷问小偷,他们要审问他,要打他;把别人送去挨打,这是坏得多的事;而且谁知道——也许我这样做倒会打动他的心!”多么好的人啊!多么高尚的灵魂啊!一个不知名的军官因为同情心放走了一个罪犯;一个平凡的医生因为慈悲心放走了小偷。他们有如此强大的生命意识与怜悯之情,实在让人震撼。我深深地为这些极其平凡而高贵的人表示我最大的敬意,为这个古老而优秀的国度表示我最大的敬佩。俄罗斯大地上,有这样的一些人是他们的幸运。如果把俄罗斯大地比作一片森林,那么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森林中茂盛而高大挺拔的树木。


曾经在一个夜晚里,读过一篇关于乞丐与一家火锅店的故事。有一对城里的夫妇一个小城里开了一家川味火锅店,热情地对待每一个顾客。对来店里乞讨的乞丐,并没有半点的怨愤,而是将香喷喷的饭菜送给每一个乞丐。有一次,火锅店不幸发生了大火。正当这对夫妇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老乞丐率领大批的乞丐来帮他们救火。后来,乞丐离开了小城,以捡垃圾为生。夫妇俩找到他们的时候,老乞丐说:“在小城乞讨的日子里,从来没有人把我们当人,是你们夫妇俩把我们当人,是你们夫妇俩的尊重,使我们又重新恢复了自尊和自信。我们之所以要离开小城,是因为我们想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尽管我们目前仅能靠捡垃圾为生,但我们感到跨了和幸福。”


生命,谁都只有一次,谁都会有艰难坎坷。不幸的是这个人在生存方面遇到了困难,当他得不到人们的救济的时候,强烈的求生欲望在驱使他犯罪。尊重生命、怜惜生命、捍卫生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挽救一个——不将他送进毁灭的深渊,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生命的确需要一定的制度加以维护。制度,那是人共同生存的契约。判断一个制度是否优秀,就要看它是如何对待生命的(包括世界上一切生命)。当一种制度还比较野蛮、僵硬、残缺的时候,当人的生命在制度之下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的时候,当人的善性还不够强大、制止不了制度犯罪的时候,人就显得异常渺小,生命也就格外的岌岌可危。这样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一些有生命意识、有良知的人去捍卫每一个个体生命,去怜惜每一个在苦难深渊里挣扎的生命,去拯救每一个被制度桎梏的生命!


我常认为,这个世界不是爱太多了,而是太缺少爱了。


爱是纯洁的,就如夜晚的月亮。禅师的善良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才能真正豁达地伸出援助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