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需要几次完成几天:碧水蓝天映水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17:38

碧水蓝天映水城

——水城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这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创卫历程,这是云贵高原深处贫困县跨越式发展的足迹。它沉重而稳健,一步一个足印,清晰地镌刻在水城的卫生发展史上。熟悉和了解水城的人们,无不由衷的感叹:在基础设施差、创建起步晚、历史欠帐大的条件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气魄和眼光,超前决策,负重奋进,演绎了一场蛹化成蝶的美丽嬗变,奏响一曲国家级贫困县的创卫之歌。让碧水蓝天风景般照映在水城的城市和乡村。

(推出片名:碧水蓝天映水城——水城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水城地处贵州西部中国凉都六盘水腹地。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全县辖32个乡1个镇,30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78万人在这里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生活。

(字幕及画外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0.30亿元,财政总收入13.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4元。

这,是水城县创卫工作的耻辱日,这,是水城干部职工记忆的伤痕。2006年12月30日,水城县“整脏治乱”工作受到全省黄牌警告。高高挂在县政府办公大楼前的黄牌,如磐石重重地压在大家心中。

面对落后,水城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并没有消沉,而是知耻而后勇,决心打一场创卫翻身战。在接到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的第二天,县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创建卫生城市的各项方案。从那时起,水城县为创建卫生县城工作,挥洒了更多的汗水。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迎难而上。适时调整了县爱国卫生运动会员会,组建了县四大班子“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爱卫办、文明办、整脏治乱办、满意办、双创双建办合署办公,把创卫工作与其他几项工作同步推进。召开动员大会,县长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庄严宣誓:要把水城建设成为卫生文明新县城。一场没有硝烟的创卫攻坚战,在水城35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

同期声(水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付国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不是为了一个荣誉、一块牌子,而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近年来,水城县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这一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按照“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发扬“团结协作、抢抓争上、攻坚克难、与时俱进”的水城精神,众志成城、扎实苦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水城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人民的文明程度、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为推进卫生县城创建进程,全县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县委县政府将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把卫生县城创建作为提升水城形象、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水城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县级领导带队,每周对创卫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各级各部门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卫工作格局。

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的宣传教育,是水城县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营造创卫氛围,鼓舞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支持创卫、参与创卫的得力举措。以医院、学校、社区及县直各单位为主阵地,各中小学、托幼机构开设了健康教育课课率达100%;机关单位、大街小巷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100余个,并定期更新内容;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利用赶集天等进行健康知识咨询教育,并开展巡诊、义诊活动;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开展了创建无烟单位、医院、学校、商场和公共场所控烟活动,取缔了城区的烟草广告。

面对贫困县创卫工作的资金困难,水城县不等不靠,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一步一步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容貌。先后建成4380米的双水城区四条主干道未建土地围墙封闭;建成水冲式公厕3座、垃圾中转站3座、流动公厕3座;建成双水片区农民自产自销蔬菜集散地,完善、规范了两个农贸市场管理;累计刷新和新划交通标志标线约30000平方米,在钟山大道、水城大道及凉都大道水城段设置防护栏1.8公里;更新钟山大道、水城大道和行政办公区垃圾桶,新建垃圾池8个,购置警用拖车1辆、洒水车l辆,垃圾清运车2辆,垃圾清扫车1辆,综合执法车6辆,环卫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改造了双水城区绿化,补植行道树26株,绿篱600平方米,完成水黄路绿色通道建设项目0.47万亩,扎实推进以实施林业工程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63%。

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水城县实行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与县直相关部门、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了目标任务;对双水城区各企业、工商户“门前三包”划定区域实行挂牌管理;对77个责任单位责任区实行监督岗管理制度;制定《水城县环卫工作管理办法》和《水城县绿化人员管理办法》,对环卫人员保洁区域进行划定,定片定区域负责清扫;对绿化人员责任区域划定,定位定点管理;成立创卫工作综合执法大队,劝阻乱穿马路行人4000余人次,排除逆向停车314辆,乱停车辆62l辆,查处裸露运输车辆124辆,消除流动饮食摊点263个,取缔无证照经营餐饮业47户,强制取缔腾庆路等占道经营,拆除院落内“脏、乱、差”公厕2座,纠正占道及门面经营的违章行为218起,限期拆除城区不规范广告牌57块。

紧紧围绕目标落实减排责任。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浪费、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27家,对2家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关闭71对整合非保留煤矿,切实按年度完成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使玉舍水库、白马洞水库的水质都达到国家II类标准及以上;对城区噪音扰民行为及时整改处理,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推进城区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取缔燃煤锅炉减少烟尘排放。生活环境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为了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食品安全,水城结合实际,实施城区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同时加大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岗前培训力度,累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严格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对全县食品及餐饮业进行了定级挂牌,餐饮业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6%以上,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源性疾患和群体性食物中毒。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显著,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认真实施结核病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遏制结核病流行,完成年度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动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在全市首家实行免疫规划黄牌警告制度。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均达98%以上。

病媒生物防制是创建卫生县城的入门关口和前置条件。工作中,我们每年制定《水城县除“四害”工作方案》,始终把握城区单位、社区、城中村、食品单位、垃圾点、公厕、休闲广场等重要区域,狠抓防治宣传,营造共管氛围;狠抓设施建设,完善防护措施,狠抓“四害”滋生地治理,防治工作深入推进。

城乡结合部及单位社区的整治是创卫工作的难点。为此,我们把这项工作放在和城区创卫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分级负责,周检查,月评比,季通报,强势推进。对307个村、5个社区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社区和路段相结合,开展了城中村整治、单元楼院整治、居民小区整治。制定完善居民卫生公约和卫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寨活动,着力改善乡(镇)、村环境卫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7年8月,水城县获准摘除“整脏治乱”黄牌,2007年,“整脏治乱”综合分值上升上77.962分;2009年,综合分值80.91分;2010年第二季度,综合分值93.34分,跃居全省第三……成绩一点一滴的上升,水城县干部职工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如果说,2003年以前,“双水”这个词还只是一个“村”的名字,那么,八年后的今天,原来的荒野田间建起了高楼,建起了学校,建起了医院。寂寞冷清的山村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城区,成为中国凉都一块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一排排楼房整齐靓丽,一条条街道绿树成荫,沿街门面整洁干净,空气中充满着清新和香甜的味道……干部职工的并肩携手,部门单位的默契配合,县城乡镇的上下联动,让曾经满目疮痍的临时建筑、马路市场消失殆尽;新颖亮丽的果皮箱、垃圾箱对街而立;街边绿树错落有致,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路平了,树绿了,清香溢满了县城的各个角落。迈步单位小区院里院外,绿树葱茏,繁花似锦;走进集贸市场,满目琳琅,人来人往;步入城区大街小巷,路平灯明,生机盎然。碧水蓝天照映,水城风景如画。

创卫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改变了水城的对外形象,也激发了水城78万人民的创业活力。2011年3月,六盘水市爱卫会对水城县创卫工作进行了初验,并报请贵州省爱卫会进行验收。水城,这个贵州西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向着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迈开了铿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