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靠谱吗:最后的班船[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1:17:44
最后的班船[原创]

江上野人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腾讯微博


  十年前我在安化县当修路的包头师傅。修路工地在雪峰山深处,路基几乎全筑在资江边的山崖上。第一次来工地,没想到坐二百里车后,还要坐十多公里的班船。这是三十年前家乡有过但早已绝迹的那种简易班船。工地沿线的山民们,至今还以它为进出的主要交通工具。
  班船从小淹到敷溪,沿路十几公里,两岸青山如屏。起点到终点,江水有二三十米落差,形成数处不易行船的险滩,窄处不过十来米,水下暗礁密布。最险的大汴滩,落差最大,二、三里宽的江面突然收束到二十余米宽,恶浪滔滔,船下行时会不由自主被急流冲向前去,常有船倒撞在两边礁岩上。当地有“大汴滩、小汴滩,两边人家不插田,只等滩上打烂船”的说法。
  若你在清晨或黄昏,听到资江中传来阵阵讴歌声,不必诧异,那是班船来了。循歌声望去,远远的江面上,依稀有一只班船在移动,山中行走不便,为让十里八里的人们搭乘方便,所有班船的舵楼顶上,都安有一个高音喇叭,一开航就开始大放流行音乐。山野中人,未必都晓得宋祖英或滕格尔为何许人,却也能常听到“小背篓”“天堂”之类的旋律,全是这七、八条班船每天来回的免费普及之功。于是迂回的江面上,深深的河谷中,每天都有令人回肠荡气的歌声。使远来的修路人,多少会觉着一种言说不清的慰藉。
  班船内部极简陋,仅有两排木凳,外边却颇有讲究,大概也是为了醒目,有的通体漆成绿色,与鲜红船舷搭配,有的全身金黄,两侧从船头挂到船尾的风帘也是黄色的,有的船索性全身披挂什么酒的大幅红色广告,远远望去简直就是盛妆的花嫁娘。
  班船照例都是夫妻船。男人在舵楼中驾驶,极少抛头露面,船娘们背个长背带的黑挎包,手提竹篙,挺立在船头,或是吆喝收钱,或是观望江边的客人,格外忙碌活跃。或许经常往来于市镇吧,她们都比山里人洋气。无论是生客或熟客,一例都是热情的。江边只有一个人招手,她也会毫不犹豫招呼男人架船拢岸,只搭三里二里也无防,班船没有固定的停靠点,上下随意,十几公里路程,一走就是小半天。
  不知不觉中,我们熟悉每只班船的同时,新公路的流畅线型也渐渐出现在江岸边。最早是工程车开进来,后来摩托车、四轮车也渐渐的多起来。山民们开始在公路上走路而不去坐船。至于我们筑路得人,也从天天坐船,很少搭班船到最后根本不去搭班船了。过去每逢礼拜,江边总有一群群上学或放学的孩子等船,仿佛一夜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骑上自行车,如一群群蜻蜒在新路上乱窜。
  偶尔在江边碰上我们,船娘们会急切打听:公路什么时候通车。生意渐渐清淡。她们也不如往常那样爱说爱笑。班船上的高音喇叭的声音也不如从前威武。班船逐渐减少,不断听说有船老板欲卖掉班船另觅活计。直到有一天,大汴滩上一只班船触礁,淹死的那位据说是地方上资格最老的班船驾驶,好像有象征意义似的,人们开始在想:资江中的班船消失,只是迟早的事了。
  与江与班船为伴的山民,将要与车、与公路为伴。那些风中雨中穿行于江上,波峰浪谷中觅生的班船人家,此刻也渐临人生的歧路。在新公路上行走,偶尔望见那些色彩鲜艳的,会唱歌的班船在江中徘徊,又在江风中依稀远去,会以为它是最后的一班客船,那飘飘摇摇几千年的的模糊船影,好像随时都会消失在这条江的烟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