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纳粹阅兵:党史资料:五次召开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4:43:53
 标签:

历史

党史

史料

文献

三大改造

分类: 史料荟萃

党史资料:

 

五次召开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

 

第一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951年6月)

 

    1951年6月,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总结了总社成立一年来的手工业工作,明确了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手工业合作社的方针,任务,有计划、有领导地对原有合作社进行整理,先整顿、后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道路是由个体到集体,由手工到半机械化进而机械化,由小生产过渡到大生产。会议认为,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为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服务,为工业、基建和交通运输服务、为出口需要服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初步明确了手工业合作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并规定了组织合作社的六条基本原则,即:(1)入社自愿;(2)每个社员必须参加社内劳动,并按照工资比例缴纳股金;(3)主要生产资料,如进行集体生产所必需的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应当公有;(4)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和劳动分红制;(5)合作社雇工不得超过社员人数的15%,资本家不得入社;(6)合作社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由社员参与生产和业务的管理。

 

第二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952年8月)

 

  1952年8月,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研究了建立生产合作社联合社问题,修定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会议着重总结这一时期组织和管理合作社的经验。强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为主,有调查、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组织一个,巩固一个。9月30日,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颁发《市(县)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明确手工业合作社是手工业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它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场所的缩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动摇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年恢复时期,手工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手工业从业人员由1949年的585.5万人增加到736.4万人(如果包括广大农村集镇的1200多万农民兼营性手工业生产人员在内,合计约2000万人),产值由1949年的32.3亿元上升到73.2亿元,达到解放前最高年产值——1936年产值的96.6%。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由1949年的300多个发展到2700多个,社员由1949年的8.8万多人发展到25万人,产值增加到2.5亿元。这个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合作工作是稳步前进的。

 

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953年11月20日-12月17日)

 

  为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于1953年11月20日至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各大区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办事处主任,各省、市、社生产处长,部分省市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和若干基层社主任,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经验,讨论了对手工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和设想。

  12月4日,朱德在全国第三次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讲话。他指示:手工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现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改造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帮助他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惟一的组织形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大力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要防止盲目地强调集中生产,盲目地将小社并为大社,盲目地要求机械化,以及订立许多繁杂的制度等,以免影响合作社的发展。那种认为“国家工业化了,手工业就不需要了”的看法是不对的。

  12月8日,刘少奇听取了汇报并作了指示。他指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不仅是国营工业的助手,既供应城乡人民消费资料的需要(手工业品约占农民需要的百分之八十),也供应农民生产资料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在实现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中,担负着对手工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会议总结了手工业合作运动的经验,确定了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会议强调,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国家和人民的日益发展的需要,是手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会议确定党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根据手工业的具体情况,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手工业劳动群众的觉悟程度,采取群众所能接受的组织形式,由群众自愿地组织起来,必须坚持积极领导,逐步前进的方针,既反对要求过高、过急,贪大贪多,盲目发展,也反对放任自流,停步不前。会议总结了几年来群众创造的经验,提出了办好手工业合作社的6条原则,确定了手工业合作化的三种形式:手工业销售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是从供销人手,实行生产改造。步骤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根据会议精神,各级党委加强了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到1954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社(组)员激增到121万人,合作组织发展到4.1万多个。

  会后,1954年6月22日,中共中央转发全国合作总社党组《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关于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报告》,并指示:

  (一)中央同意全国合作总社党组“关于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报告”。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对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将有积极推进作用。报告中所提发展计划和各项意见,是正确的,中央批准这个报告和计划,特转发各地,望根据当地手工业的具体情况布置实行。

  (二)合作总社党组的报告,分析了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指出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来实现国家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总结了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组织形式初步经验,提出了手工业合作化的发展计划。这都是很好的……

  (三)合作总社党组报告中对有关的国营经济部门等所提出的要求,一般也是合理的。中央要求国营经济中各有关部门,供销、消费合作社和全国工会系统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必要的援助,并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地协助手工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四)为加强对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合作化工作的领导,中央规定:

  1.责成省以上的党委指定一定的工作部门(城市工作部、农村工作部或商业部)负责领导手工业的工作,地委、县委亦应指定一个委员负责,并可在所属研究室或职责相近的部门内指定专人帮助党委进行手工业方面的工作,大中城市则由市委指定一定机构负责领导。

  2.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手工业视为地方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须设立手工业管理局,省市设手工业管理局或处,专区和县可视手工业发展与否而专设手工业管理科或由工商科兼管。同时,为加强对手工业劳动者的团结教育,各地可定期召开手工业劳动者代表会议,并可选择重点试办手工业劳动者协会。

  3.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随着手工业合作化的进展,帮助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逐步建立各级手工业生产联合社。在生产联合社未建立以前,指由当地的供销合作联社负责领导。

  4.在已经组织起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应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发展党、团员的工作,并建立党的领导核心。此外,各级党委还应有计划地派遣、选择并培养训练一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干部。必须了解没有党的领导,没有一批有相当政治水平并且熟悉业务的干部,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

 

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954年12月8日-1955年1月6日)

 

  1954年,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供销生产合作社、供销生产小组达4.1万个,比上一年增长8倍多。由于进展较快,准备不足,工作有些粗糙。为了总结1954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定1955年的任务,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于1954年12月8日至1955年1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29个省市(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代表167人。朱德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代表们并听取了陈云关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问题的报告。苏联专家叶夫谢也夫在会上作了《苏联社会主义计划化和工艺合作社系统经济计划工作的组织》的报告。

  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经验,指出: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应该而且必须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密切联系起来考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手工业生产的方向,应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并为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及国家工业建设和出口需要服务。1954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由于各级手工业管理机构(或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很多尚未建立,或开始建立尚不健全,也无经验,对于手工业合作化的工作注意较多,而对手工业和外部的联系及其内部的联系考虑较少,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手工业和大工业按行业统一安排问题,按行业统一安排大工业和手工业,使手工业发挥其对大工业有力的助手作用,是必要的,否则有的行业生产就要发生矛盾。二、手工业和农副业的统一安排问题,对农副业和手工业,在供、产、销的平衡上(特别是原料分配上)、劳动力的使用上统一考虑,合理安排是很重要的。三、地区之间产销的统一安排问题。地方工业特别是手工业,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原则是正确的,也是必然趋势。四、现有手工业者非手工业者劳动就业的安排问题,目前大中城市的主要服务性行业,其从业人员应设法逐步控制,避免盲目增加,以便合理的统一进行安排。五、手工业同行业中,组织起来和未组织起来的统一安排问题,必须按行业对组织起来的和未组织起来的统一安排。

  会议认为:把手工业主要行业的基本情况继续摸清,分别轻重缓急按行业拟定供、产、销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安排计划,以便有准备,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改造;整顿、巩固和提高现有社(组),每一县(市)分别总结出主要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整顿社的系统的典型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在上两项工作的基础上,以供销入手,适当地发展新社(组)。这就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的具体贯彻。1955年计划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90万人,其中,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控制在81万人,供销生产合作社社员不少于45万人。组织重点放在产品迫切需要,同大工业矛盾较少和对农民、城市居民及出口有重要意义的手工业各行各业上,其产值达到20亿元。

  1955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中华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备委员会《关于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报告》,并在批示指出:目前除少部分已在没落的手工业行业外,绝大部分手工业行业一般地可以逐步通过合作化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地方工业部门应在对各种经济类型工业进行统筹安排时,必须将对手工业的安排和改造同时予以考虑;将手工业部门的各种计划,首先是供产销计划,逐步纳入地方工业的计划之内。以便通过计划平衡,贯彻对手工业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改造方针;逐步克服大工业与手工业、手工业同行业之间、手工业组织起来与未组织起来之间及手工业与其他有关行业之间在供产销方面不协调现象;并注意劳动力的合理安排。这样才有利于有准备、有步骤、有目的地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发挥其对国营工业的有力助手作用。

 

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955年12月21-28日)

 

  1955年12月21日至28日在北京,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会议制定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次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报告》。党中央指示,要加快手工业合作化的发展速度,争取全面规划的实现,实行全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的方法,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确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上完成全国手工业合作化的任务,并要求积极推动低级形式的合作组织向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生产合作社过渡。3月5日,毛泽东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汇报手工业工作情况时,作了《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发言,提出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下乡服务、保留手工业好东西、国家援助、把手工业纳入国家计划等问题。

  到年底,全国90%以上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基本完成了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