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无删减版:2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1:36

泸水县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经99°34′-99°09′北纬25°33′-26°32′之间。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县域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距95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人,境内有傈僳、汉、白、彝、景颇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的86%。泸水县地处享有“东方大峡谷”美誉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东部的碧罗雪山与西部的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气候因海拔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7个气候带。泸水这块美丽、富饶、亟待开发的峡谷明珠,物华天宝,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块物阜源兴的风水宝地。是中外各界有识之士来投资兴业,商务考察,贸易经商的热土。
县人民政府驻六库镇邮编:673200。代码:533321。区号:0886

目录

·                                 • 概述

·                                 • 自然环境

·                                 • 自然资源

·                                 • 民族文化

·                                 • 傈僳族

[显示全部]

泸水县-概述

 

泸水县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经9934?一99’09北纬25‘33?一26‘32? 之间。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县域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距95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 泸水县六库镇鲁掌镇片马镇、老窝乡、上江乡大兴地乡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共3镇6 乡,71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民族 总人口15.5万人,境内有傈僳、汉、白、彝、景颇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总人口的86 %。

泸水县地处享有“东方大峡谷”美誉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东部的碧罗雪山与西部的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境气候因海拔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7个气候带。泸水这块美丽、富饶、亟待开发的峡谷明珠,物华天宝,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块物阜源兴的风水宝地。是中外各界有识之士来投资兴业,商务考察,贸易经商的热土。我们坚信,泸水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泸水人民必将昂首阔步走向辉煌的21世纪。

行政区划   
2000年,泸水县辖3个镇、6个乡:鲁掌镇六库镇片马镇洛本卓白族乡古登乡称杆乡大兴地乡老窝白族乡上江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19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鲁掌镇 12028 六库镇 46408 片马镇 22429 上江乡 22066 老窝白族乡 14174 大兴地乡 15102 称杆乡 16758 古登乡 13657 洛本卓白族乡 9352 2004年1月5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4]1号):将泸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鲁掌镇迁至六库镇。

地理概况   
傈僳族泸水县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海拔1000--2400米之间,解放后由于少数民族广泛受到尊重,逐步与汉白族通婚,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搬迁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居住。据1998年统计资料:傈僳族总人口为8780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5人。

经济概况   

泸水县

泸水县傈僳族居住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南端,怒江州南部,东经98°34'至99°09'北纬25°33'——26°32'之间,北接福贡,南接保山,东与云龙、兰坪两县相连,西与缅甸为邻。全县东西最宽弱公里,南北最长108公里,国境线总长136公里。据1985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92平方公里,据1997年统计资料,全县总人口为14.8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47.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县境内居住着傈僳、白、汉、彝、怒、傣、景颇等21种民族。在全县总面积478.9万亩中,农业用地19.5万亩,人均耕地1.3亩,粮食总产量4.9万吨,人均口粮260公斤。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收入较低,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多位一体的山区农业县份,人均收入只有460元。林业用地35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其中有林地面积211.7万,占林业用地的59%,人均拥有森林面积14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162.7万立方米,人均拥有蓄积200立方米。泸水县拥有较丰富的森林、矿产等资源,发展潜力大,懈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了对资源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峡谷经济”为主体的龙头作用,不断推广新科技,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从传统的经臂模式中解放出来,向精、深加工转变,生产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走向新的市场经济。

泸水县-自然环境

 

泸水县辖六乡三镇,73个村公所(办事处),均有傈僳族分布,主要还是分布在洛本卓、古登、称杆、大兴地四个扶贫攻坚乡。县境地处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南端,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流经县境,西侧为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形成独特的“V”字形地貌,境内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势险峻,形成高山峡谷相间的特殊格局。沿河谷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递降。

高黎贡山

境内最高点为称杆乡西北部高黎贡山丫扁山海拔4161米,最低点是怒江河谷的上江乡蛮云村石头寨,海拔738米,相对高差达3423米。纵观全貌,岭谷比栉,山势陡峭,河谷深切,山体破碎,偶有零星高原面残存。全县除高黎贡山西坡伊洛瓦底江水系外,其余为怒江水系,怒江两岸支流呈“非”字形排列,切割深,落差大,水力资源极其丰富。

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引力的长期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县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着力点附近,约在第三纪,向北东漂移的印支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并向下俯冲插入亚欧板块,致使形成一系列大断裂和断裂带,怒江斯裂则是其中之一。晚近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夷平面切割剧烈,即形成现今岭谷相间的高山峡谷地貌。如按有关地貌划分指标再行地貌划分,则我县基本地貌类型有:一是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二是高山峡谷向山原宽谷的过渡地带;三是中山盆地地貌;四是夷平面。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大致以跃进桥为界,跃进桥以上包括鲁掌镇、古登乡、洛本卓乡、称杆乡、大兴地乡以及六库的瓦姑、苗干山、双美地村等地区。

这些地区河流深切,岭谷高差2500--3000米。主要岩石为二迭系的白云岩玄武岩、砂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碳岩等,坡陡层薄,石砾含量多i农业区多分布于1400---2400米一带,由于多为陡坡壁耕,水土流失严重。跃进桥以下的高山向山原宽谷的过渡地带,包括上江乡六库镇的新寨、赖茂、小沙坝、排路坝村等地区。该地带岭谷高差在2000--2500米,河流中切割。主要岩石多为炭系的白云质岩、玄武岩、石碳岩、砂页岩等。农业生产区多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沿江两岸地势较缓,不仅广布冲积扇、冲积堆,而且山间小盆地也较多,是我县水稻主产区。也是发展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的好地方。

泸水县

中山盆地地貌;属老窝河水系的中部和上部的汇水域,包摄老窝乡和六库的段家寨、新田、白水河等地区,主要岩石有玄武岩、砂页岩,老窝乡的崇仁、中原、荣华等村,地势平缓而四周高,故形成盆地地貌。由于坡缓,土层较厚,历来是我县用材林和经济林发展区域。农业区多分布在海拔1000---2200米一带,也是我县重要产粮区。在碧罗雪山分水岭上,尚残留有古夷平面,但面积不大,仅是零星分布。土壤多为亚高山草甸土。

气候特征怒江两岸山脉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由于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对光、热、水起到重要作用。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明显,立体气候和地形气候、地方性气候、局部性小气候十分突出。同一山体可出现寒、温、热三种气候,有“一江、两山、三气候”,“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在同一平面气温南北差异较小,约1--2℃左右,垂直差异大,海拔高程对热量条件的影响显著,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6度。年降水量较高,雨季集中,但分布不均匀。

降水地理分布上少雨、中雨、多雨三个区域。海拔1400米以下地带为少雨区,降水量约在950毫米左右;海拔1800--2200米一带为中雨区,降雨量在1170--1560毫米;海拔在2300米以上及高黎贡山西坡,降雨量为1700---2500毫米左右。总的雨量分布规律是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增。雨季开始一般在五月中旬前后,这一时期由于印度洋季风建立副高北抬,使大量暖温气流经该县上空,与青藏高原的南下冷空气相遇,造成大量的降水,出现暴雨,在初夏与秋末特别突出,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较薄,生态脆弱,易造成泥石流、垮山、滑坡等自然灾害,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泸水县

泸水县土壤,依据自然环境因子和成土母质的差异共划为九个土类,十四个亚类、九个土属,二十九个土种。其垂直分布规律是,高黎贡山东坡,海拔738--1500米为褐红壤;拔1500--2200米为黄红壤;22tX}.2400米为黄棕壤;241X}--2800米为棕壤;2800---3150米为暗棕壤;3150--4146米为亚高山草甸土。由于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雨量、温度、光照不同,土壤的发育情况也不一样。

高黎贡山西坡雨量多、气温低、光照少,在海拔1700---2200米一带发育成黄壤。也是我县唯一的黄壤分布地带。高黎贡山的背风坡土壤类型的分布;比碧罗雪山迎风同类土壤型略高出100--200米。成土母质的不同,也出现土壤类型的差异。在我县自然土壤中,褐红壤占8.4%,红黄壤均占18.5%,黄壤占1.7%,黄棕壤占14%,棕壤占15.2%,暗棕壤占15.3%,高山草甸土占16%,碳土占3.5%,紫色土’占0.5%。

森林植被,由于地处高山峡谷,相对高差大,地型地势复杂,立体气候突出,土壤,应该一般较干燥,肥力低,呈酸性至中性反应,故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垂直带谱明显,森林植被的分布受气候海拔地形土壤和生物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现在的多种森林植被类型。一般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土壤和植被都有明显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气候相对稳定,所分布的一定类型的森林,构成山体森林的垂直系列。具体森林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情况简述如下:

水木红

1、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在海拔14印米以下的植被,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多为次生植被,散生的乔木树种有木棉火绳树等,局部水湿条件好的有云南松林生长。峡谷底部因受焚风效应影响,气候火热干燥,有大叶榕、扁叶榕、羊蹄甲火把花等分布,草本以扭黄茅为优势,本带有秧青等紫胶寄主树分布。栽培植物有油桐、乌柏芒果树菠萝凤凰树番荔枝、咖啡等。

2、云南松、栎类次生林。分布在海拔1400—-22舶米,本带原生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因遭受人为破坏而演替成次生林带,很少有原生林分,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常具乔木灌木草本三层,乔木层主要由云南松组成,在人为活动少、土质厚的地方常有旱冬瓜、青冈、华山松等树种混生组成混交林,灌木层有多种杜鹃、水红木、乌饭南烛马桑等,低海拔地区常伴生有毛叶黄杞和余甘子。草本层有菊科唇形科伞形科等具毛具刺具气味的耐旱种类和蕨类植物。还有大量野生铁核桃、漆树资源,稍加改造就可利用。本带栽培植物有油桐;油茶、枝桃、漆树板栗茶叶木瓜梅子等。

3、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翅2200-2600米。属亚热带暖温带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最突出的特点是树干附生较多的苔藓植物,林下箭竹层较发达,上层乔木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建群种组成,间有桦木科、五加科和金缕梅科等,上限与云南铁杉林、华山松林相接。在高黎贡山西坡,由于人为破坏,出现较大面积的旱冬瓜林分和丰富的蕨类。本带保护植物有秃杉、红花木莲楠木天麻等。

兔耳风

4、云南铁杉林。分布在海拔2600--~米,主要群系除云南铁杉林为优势外,常有多变石栎、华山松冷杉等树种混生。植物群落结构和树种组成具有二者过渡特征。灌木层由箭竹山胡椒、水红木及多种杜鹃组成。草本层以麦冬七叶一枝花冷水花吉祥草兔耳风等为主。树干附生苔藓,树枝挂满松萝。本带保护植物有云南黄莲、水青树十齿花假乳黄杜鹃等。

5、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在海拔3000--3700米,本带植被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主要群系有苍山冷杉、怒江冷杉林、曲枝园柏林及箭竹灌丛、杜鹃灌丛和高山园柏灌丛。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在我县分布范围较小,曲枝园柏林仅在志奔山呈小片分布和高黎贡,山西坡呈零星分布,伴生树种有苍山冷杉、怒江冷杉、云南铁杉、红桦等,下木以多种杜鹃为主。而曲枝园柏是,良好的观赏和用材树种,发现时已大为减少,应加强保护。灌木层以箭竹为主,常见有峨嵋蔷薇、丽江绣线菊、刺红珠、忍冬及多种杜鹃等。草本层以东方草莓、麦冬、花锚等为主。层外植物丰富、苔藓、长枝松萝发达,反映冷、湿的气候特征。  

6、亚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在海拔3700--4000米,为树线以上的原生植被类型,分为亚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两类。其主要类型有杜鹃灌丛、箭竹灌丛、蒿草高寒草甸和翻白叶草甸等。由于全年大部分时间冰雪覆盖,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土体内多为大小不等的石块。加之风大,生长期短,植物植株矮小,密集成丛。 

7、冻荒漠植被;也是亚冰雪植被。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全县仅在高黎贡山称杆乡境内有小面积分布。终年积雪,下限有高山流石滩植被出现,它们是一些根粗、叶少、生命期短促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贝母紫堇、绿绒蒿等,盖度不超过5%。

泸水县-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泸水县

泸水县土地总面积为47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5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2%,林用地中,有林地211.7万亩,占59.6%;疏林地、14.8万亩,占4.2%;灌木林地41.3万亩,占11.6%;无林地SF.4万亩,占34.6%。有林地中,用材林26.5万亩,占12.5%;防护林11.3万亩,占53.4%;薪炭林1.7万亩,占0.8%;特种用途林57.7万亩,占2/.3%;经济林22万亩,占11.6%,干果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竹林11.4万亩,占5.4%,国有林地172.9万亩,占48,7%。在国有林地中,自然保护区69.8万亩,占40.4%;州属凤凰林场6.3万亩,占3.7%;县国有林地%.7万亩,占55.9%。
非林地总面积12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5%。其中农地86万亩,占非林地的69.7%,到目前为止逐步退耕还林,有所减少;牧地1.5万亩,占1.2%;水域1.7万亩,占1.3%; 未利用土地24.6万亩,占19.9%;其它9.7万亩,占7.0%。 

(二)、森林资源

金钱豹

全县括立木总蓄量3162.7万立方米,其中幼龄林62.1万立方米,占2%;中龄林刀.7万立方米,占2.5%;近熟林70.7万立方米,占2.2%;成熟林2120.9万立方米’,占67;1%;过熟林763.6万立方米,占42.1:“疏林蓄积59万立方米;占1.9%:;散生木8.4万立方米,古0. 2%。其中:集体占有蓄积681.7万立方米,占21.6%;国有蓄积2481万立方米,占78.4%。根据以上数据表明,从资源结构看,在林业用地中集体拥有林比例高;分布及不均匀;天然林比钟最高,人工林比例较低,成过熟林比例高,幼、中、近熟林比例低。

在树种结构中阔叶林比例高。今后的林业发展中必须大力造林、育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我县将是一个几种所有制并存而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林区,从比例看,明显的龄组比例失调,将会出现资源断层,很难永续利用。

(三)、珍贵动植物资源概况
根据泸水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壮丽奇特而完整的植被垂直景观闻名遐迩,早为世人所瞩目,并为中外学者所向往。野生可开发的经济植物有可食、纤维、淀粉、油料、芳香油、鞣科、染料、树脂、树胶、观赏等植物有4大类,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44种,隶属于94科,184羼。药用植物有4类,169科,430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8种,二级保护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33种。仅占全国总面积万分之三点三的泸水县,就有如此众多的珍贵动植物生存和生长,并有这么多种特有种,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也是亚洲地区罕见的。

(四)、旅游资源

听命湖

泸水县距福贡县92公里、兰坪县63公里、保山市66公里、距缅甸67公里,距省城昆明668公里。境内原始的茫茫林海以及品种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种群装扮了这块土地,使之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是国内知名的:“自然博物馆”,深受国内外专家的瞩目。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县内的省级开放口岸——片马曾有过历史上抗英斗争的“片马事件”闻名于世,如今片马在改革的大潮冲击下,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片马商贸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蒸蒸日上,繁华似锦。片马小江,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挟持的怒江,峰林叠嶂,山河壮丽,景色迷人。

春夏的高山湖泊——听命湖,还是一片银装素裹,显得更加绚丽多姿。赖茂河、登埂河、滴水河等瀑布从陡峭的山岩飞流而下,形成非常壮观的场景。泸水县委、政府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制定了许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中外客商到我县投资经商,前程辉煌,充满希望。傈僳族一年一度“阔时节”,富有诗情画意的澡塘会,惊心动魂、扣人心弦的刀杆节,古朴庄重的婚俗和姚家坪自然保护区、瓦拉亚窟景点、老窝乡溶洞将给你带来迷忘陶醉。
  泸水县各族人民热情期待四方朋友到这块带有神秘色彩的土地上旅游观光,领略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喝一杯“同心酒”,品味别具一格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欢迎探险家、科学家到这里观奇探险,科学考察,欢迎天下客商前来投资,共谋发展。  

(五)、矿产资源
1、金属矿产资源

电气石

泸水县境内除非金属矿产品以外还蕴藏着较丰富的锡、钨、铅、钼、铜、铁、锌、硅等十多种贵重金属矿。其分布为;石缸河、志奔山、称戛部分村均为大锡产地。五权树、岩房、鲁祖均为钨产地。上江为铜、铁矿产地。称戛自把村为铅、锌的主产地。古登乡加夺玛为铝主产地。据专家考察、硅的贮量极为丰富,现已建厂投产,并远销国内外。其它矿产品均属待开发项目。泸水县人民迫切希望国内外客商到我县考察投资开发各种矿产资源。老窝乡是我县煤矿主产地,欢迎投资建场开采。

2、非金属矿产品
泸水大理石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东坡,长达110多公里的怒江两岸。品种有汉白玉羊脂玉、雪花白、雪里翠、贡翠、贡红、彩花、水花、点绿等。其它还有水晶石电气石绿柱石等。被人们称为地下宝库。

泸水县-民族文化

 

泸水县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最具代表的少数民族有: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上江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称杆乡、古登乡一带;
白族,主要分布在老窝乡、洛本卓乡(主要居住着其支系勒墨人)一带;
彝族,主要分布在鲁掌镇、上江乡、老窝乡的分水岭一带;
茶山人,主要分布在片马镇一带。

泸水县-傈僳族

 

傈僳族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内外人口总计有100多万。其中,国内人口为57.4万余人(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国外人口40多万,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人口有20多万。其余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丽江、永胜、华坪、宁蒗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县;保山市的腾冲、龙陵、昌宁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瑞丽、陇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劝、武定等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宾川等县以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西昌等地,处于“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除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相对聚居,形成较大村落外,其余各地的傈僳族多与汉、彝、纳西、白、傣、景颇等民族交错杂居。

傈僳族主要聚居区“怒江大峡谷”,地处中缅边境,国土面积147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49.467公里。境内自东向西为云岭、澜沧江碧罗雪山怒江高黎贡山独龙江、担当力卡山,逶迤连绵, 山河纵贯, 形成“四山夹三江”的大峡谷地貌。怒江大峡谷以雄奇、壮丽、险峻而以“东方大峡谷”著称。峡谷两岸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河谷和山颠海拔相差3000多米,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海拔高差,孕育了怒江流域“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的立体气候,形成了热、温、寒三种并存的独特的气候带,为各种动物繁衍生息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天然的动植物宝库,享有“动物王国”、“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傈僳族民族居住

傈僳族居住

泸水境内傈僳族人民的住房有下列几种类型:
干栏式竹木楼俗称“千脚落地”房。一般建在能躲避山洪和泥石流的山凹台地的向阳面偏坡上。建造时在斜坡下和左右两边,竖几十根坚硬耐腐的粗长木柱,坡下各木柱又分别用硬粗短木柱顶绑,以防倒塌;坡上用短柱,与坡下柱子对等;在坡下各长柱离地2至3公尺能与坡上各短柱底成平行处绑架横木,保持平面,以铺盖木板或篾笆为地板,四周围以竹篾篱笆,顶上覆盖茅草或杉木板。贡山一带则盖当地出产的风化层岩破成的石片,开一扇门,门前设走廊过道和木梯。

屋内一般分隔为两间,进门第一间为客房,屋中央设一火塘,上面置铁三脚架或耐火条石,作为烧水煮饭时支锅的支撑,客人到来围火塘而坐;第二间为房主人卧室,外人一般不允许入内,若子女结婚,有的另盖新居,有的则将房屋面积扩大,父母住内室,子女住外室。部分人家,在门前走廊的一边或房檐下,用篱笆围一窝棚,为子女宿舍。建盖这种楼房,不必平整地基,就地取材,省工省料,适用方便,隔五六年或七八年修盖一次,其优点是空气流通,防潮避湿,冬暖夏凉,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点。过去楼下围栅栏,关家畜,现在多已人畜分开。

土墙房:这是六库、上江、鲁掌一带沿江一线小平坝或平缓地区的少数傈僳族的住房形式。其结构是挖平地基砌好胡脚后,四周舂上土墙,以墙抬梁,梁上铺篾笆,为盛置粮食和家什台,顶盖茅草或木板、油毛毡、石棉瓦、瓦片,贡山一带盖薄石片;屋内筑墙或用木板、篱笆分隔成两间,一间开一扇门,内间为正房,作父母卧室,中间设火塘,外为子女、宾客卧室。也有部分一房三间的,即正房左右两侧,各建筑一长侧房,分别在正房门前两边,相对开门,为子女和来宾。

傈僳族民族婚姻

傈僳族

傈僳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但解放前保留有群婚制和转房制等婚姻形式的残余。婚姻主要实行包办婚姻,一般从小就定亲,个别还指腹为婚.婚姻程序为定亲和结婚两个阶段,定亲:一般由男方请一个媒人,带一瓶酒和一件饰物,到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同意,即商议彩礼,彩礼很重,最少是3头牛,家庭富裕的多至七八头。彩礼的多少,有时不完全在于女子的能干漂,亮,还要看这个女子有多少首饰而定价值。定婚那天,女方要宴请客人和亲友,双方父母要互相敬酒,对唱调子祝福,调子有一定规格。

定亲后,男女双双到十六七岁就可以择日结婚。而结婚的迟早,主要看男方的经济实力而定。
傈僳族婚礼仪式古朴大方,各地大同小异。比如泸水一带,结婚那天先由伴娘和亲友将新娘背到男家;男方则在门口摆一桌酒席,先举行新娘入门仪式,请女方伴娘喝酒,同时唱迎亲歌,大意是:“酒和肉都已摆好,请来吃啊,请来唱啊,喝不完的是酒,吃不完的是肉”女方答唱道:“我们像燕子般的飞来,把你家的酒喝光,把你家的肉吃完。”

迎亲歌唱完即正式举行结婚仪式,安排新郎新娘就座,并由媒人或老人给他们取一个新名字,并致祝词,让男女双方交换碗筷吃饭,仪式就告结束.而福贡、碧江一带,结婚之日女方备好酒、肉和粑粑,带上女儿穿的衣服和织麻布工具,请亲友将女儿送到男家,伴送者越多越好。

傈僳族

新郎家则在门前空地上重新做一道门,门一边放一头猪、一边放一碗酒,等伴送的人将新娘送入屋就算正式成婚,不拜天地也不拜祖宗。当天由男家宴请宾客,和女方送亲的人同饮同乐。老人们在火塘边边饮酒边唱《结婚调》女方问,男方答,可一直唱到第二天黎明方才散伙结束。青年男女则到男方父母为新郎盖的新房喝酒跳舞,跳得愈历害愈好,认为这样才显示新郎的媳妇能干、新房坚实牢靠。婚后数天,新婚夫妻携带酒肉回娘家看望父母,并在娘家住三、五天,最多不得超过一个月。
  
由于僳僳族男女青年来往社交比较自由,所以在父母包办婚姻较盛行的情况下,自由恋爱结合的也不少,但就是这种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也要在相互定下终身之后,通过父母和媒人,送与女方一定数量的彩礼作为定婚礼物,并经女方父母同意,方可择日定婚。如女方父母不同意就不能结婚.这样的婚姻往往造成感情难分难舍者以“逃婚”的形式来乒抗父母的包办。“逃婚”者一般都要到远离父母的异乡异地成家定居,待生下娃娃后才返回冢乡认亲,在已成事实面前男女双方父母也只有默认。过去这类“逃婚’事件时有发生,解放后,实行婚姻自主,这种情况已不存在了。

群婚残余主要表现在”公房制”、亚血缘族内婚,姑表舅优先婚。“公房制”是指青年男女在未婚之前,可以到公房聚会,进行自由社交。这种公房专门盖的不多,一般是利用村寨里的“亥于都害”或一些富裕户为子女专门盖的小房间.解放前比较盛行,现在已经没有了。
家族内婚,是指同一家族之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亲兄弟姊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姊妹或再以兄弟姊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以结婚,这是从早期的族内血缘群婚转化来的亚血缘族内婚的具体体现。

傈僳族

傈僳族中姑表舅优先婚也很盛行。谚语中说“树最大的是杉树,人最大的是舅舅”,因此,姑舅之间,就形成了“有女先问舅”的习惯,如舅父有年龄相当的儿子,则女儿先嫁给舅舅家.只有当舅舅家无适合男孩方可许嫁别人,即使如此也要经舅舅同意。
傈僳族还有转房的习惯。如兄死弟可娶嫂,弟媳也可以转给哥哥,但婶母不能转给侄子,儿媳不能转给公公。转房只限于平辈之间,并须经女方同意.如家族之间没有适合的人转房,寡妇可以再嫁,但彩礼必须归已故的丈夫家。

傈僳族婚姻虽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如妻不生男孩,可以纳妾,以娶两个的较多。多妻者一般主要是无子或政治上当权的富裕户,但这种婚姻必须经妻子同意,并且要送一件布给妻子遮羞。前妻和后妻分开居住,单独生活.几个妻子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傈僳族还有抢婚习俗,但仅限于寡妇,抢回家后,让男的和女的协商,如女方同意,即可请人到她丈夫家商议彩礼后结为夫妇,如不同意放回去就可以。寡妇再嫁,一般须在丈夫死后一年才被允许。

傈僳族中退婚离婚的很少,过去在定婚后,除与人私奔外,没有退婚的情况。解放前离婚的也很少,如男方提出离婚须请中间人刻木为证,女方不赔偿,男方则要给女方一块布来遮羞;女方提出离婚,要送一头牛给男方遮羞,彩礼加倍赔偿。此外还存在着妻姊妹婚,即一个男子可娶两姊妹为妻,一个女子也可以嫁给两兄弟为妻,但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的现象,不普遍。

泸水县-勒墨人

 

勒墨人

勒墨人,傈僳族称之为“勒墨”,怒族称之为“苗旺”,意为会使用牛耕的人。他们自称为“巴尼”,意为山那边(指碧罗雪山东边)的过来的人。勒墨人居住在泸水县洛本卓乡的格甲、金满、托通、波登、俄戛等行政村、古登乡色仲村公所的勒墨哈奔、季加的佑雅以及称杆乡的勒墨村、都堵罗村、双奎地村、还散居在上江乡大练地、丙奉等地和福贡县勒墨然卡恒啊罗、里吾底等自然村中。大多数勒墨人散居在怒江东西两岸的山腰台地上。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峻严挺拔直耸云峭,群峰起伏绵延千里,构成了伟大祖国西南边疆的天然屏障。勤劳智慧的勒墨人,也和傈僳族怒族独龙族人民一样是怒江东西两岸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他们很早就在这崇山峻岭中劳动和休养生息,开发了怒江,守卫了祖国西南边疆的大门,使内地各族人民得以和平劳动。

勒墨人光操勒墨语的就有八千多人,加上散居在福贡县的勒墨然卡、墨啊罗、里吾底,本县的勒墨、都堵罗、自把等地改操傈僳语的就有一万多人。把勒墨人老人的口碑材料,勒墨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今大理、丽江、维西、剑川等地,后来因为社会动乱和民族压迫等原因,迁徙到今兰坪县中排的木瓜邑村,营盘的西务库、金满等地,并于明末清初时期翻越碧罗雪山进入原碧江县的怒江西岸,洛本卓一带定居,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左右了。

勒墨人民族婚姻
一、勒墨公房
勒墨人青年男女每当长到十三、十四岁以后,就开始离开父母和大火塘,单独与年轻伙伴在“光乃毫”即公房中休息、娱乐和睡觉。这种小房是勒墨人为自己的儿女长大后在结婚前让其单独睡觉而盖的,这种“光乃毫”有由若干家共盖或单家独房盖。离了婚或一方死亡的人也可以进去休息、娱乐。青年男女一旦婚配,就不能进这种“光乃毫”里面休息、串玩。他们男女分别居住,但可以互相往来,唱歌对曲,谈情说爱,主要男青年到女青年的“光乃毫”中串玩。

农闲季节,气候温和,月白风清的夜晚,青年小伙子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从这个“光乃毫”到那个“光乃毫”里串玩,串到那里就在那里唱歌对调,有的就在那里留宿,第二天清晨回家。在“光乃毫”里面,男女青年通过唱歌对曲的形式谈情说爱,增进了解,不少青年男女就这样私订终身,若父母亲贪财爱富不同意他们的婚事,有些青年就双双远走高飞,逃到腾冲、保山、缅甸的密支那和拉大各即“逃婚”,有的得到父母同意,便成了恩爱的夫妻。

二、以物传情
勒墨人青年男女社交一般化转为自由化。当夜幕降临时,青年男女都到公房中串玩。此时,正是年青人谈情说爱的好时机。如果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便会发出求婚的信息。但他们不足以语言直表,而是小伙子找来一张红纸,在里面包上两小节一样长的金竹片,一个完整的大蒜,一把草烟,两包红辣椒,两片面对面合在一起的嫩树叶,外面用小红藤包好,托朋友将其送到姑娘手中,并交待送物者,以示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到了第三天晚上,小伙子约几位朋友上姑娘家门口打探心思。当小伙们吹响笛子、树叶的时候,有心的姑娘会出现在门口与之对歌,并约小伙们进家休息,此时,关系即告订立。若姑娘无意,则不自己出门,而是让父母或姐妹出门谢客。

三、嫁姑娘
勒墨人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朗家的人在家中等候,由女家组成送亲队伍把姑娘送到夫家。一般由女方家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男性老人,带着亲戚,把姑娘送出门。老人将距男方家不远处等在路旁的一口假土锅踢翻,才走进男方家。但男方家的门不为女方送亲队伍敞开,反而被顶了起来。此时,门里门外男女双一问一答,直到女方的回答让男方满意后,一人喝一杯喜酒步入男方家门。之后,屋里的气氛变得十分欢快热闹,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唱歌跳舞喝喜酒,尽兴方散。
婚后七日内,小俩口带上礼物回娘家谢恩。

勒墨人民族服饰

勒墨人民族服饰

勒墨人男女的服饰比较简单,一般是头戴镶嵌有海贝的大包头,右边垂旒绶,身穿自织的细白麻布做成的长衫,勒墨人叫做“倒恩”,圆领,领口和下摆边缘均用彩色丝线绣上一圈花纹,袖头套缝上一圈黑布,背后顺脊骨两侧缝两块黑布,下齐腰,上齐肩胛,(俄戛、保邓等地则不这样搞,包头、背后的两面三刀块黑布都没有缝上,一般只穿两袖头套缝一圈直过泥或四泥布)看上去,似乎与傈僳族男子的服饰没有两样,其实是区别很大。傈僳族男子领口和下摆边缘不镶花纹,也不用大块黑布缝在脊背两侧,而是缝一小块在腋下,意思是那是给灵魂躲藏的地方。

傈僳族崇尚黑色,人们问他们什么最好看时,他们说乌鸦最好看。勒墨人男女对他们的服饰是有自己的解释的,他们认为这样打扮才象他们的神鸟喜鹊(勒墨人叫“架侮”)。他们说,喜鹊最好看,因为它黑白分明。和男人的服饰相比,勒墨人妇女的服饰就讲究得多了,他们头戴缀满小贝壳的头圈(帽子)背后五彩飘带和长发齐垂腰际,上身穿自织的五色领褂,胸前佩戴用四个贝壳联串在一起的胸饰和用精致的小贝壳,各种珠子联缀的项圈。外珠内贝,非常好看。做这样一套服饰要花费上百元人民币。下身一般着黑色裙子,过去多着自织细白麻布的裙子,有的女青年或少妇还系自织的美丽的围裙。勒墨人叫做“本曲本”。整个穿戴让人看起来整洁明快,赏心悦目。有钱人家的姑娘还要耳附珊瑚珠和银耳环。

勒墨人认为喜鹊最好看,黑白分明。为此,勒墨人男子的打扮象喜鹊,头上戴海贝片缀成的包头帽,这包头是用长约一丈的黑布圈成的,上下间裹红布,中间缝缀有海贝征,右侧下垂旒带,上面挂满料珠、小圆镜等,随头摆动,十分好看,勒墨人叫“卫败西镜”。勒墨人的衣服用自己织的麻布缝制,衣长至脚后跟,北部两肩下各缝上一长条黑布,并且是左右对称的。两只袖口边缘各套缝两色布,衣服下摆绣有花纹,斜背一只做得很精致的花挎包,这个挎包虽然装不了多少东西,却很有意义,因为这是小伙子的未婚妻或恋人赠送的礼物。口袋用约宽一寸的红、绿、白、黄、黑等色布拼缝布成,正面绣有花纹,花纹用红、黑两色线绣成,挎包带则是姑娘自己新手织成的花麻布袋。勒墨妇女心灵手巧,能缝制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及口袋,镶出各式美丽的花纹。

勒墨人姑娘们的服饰则更为精致和别具一格。富裕人家的姑娘头戴的“玉贝”或“卫败”等,上面缝有五至六排玉片,边缘钉有小珠,后边下垂十多条彩花布条,上面钉满小珠,就象十根珠辫。上衣则较短,除背部两肩下缝有黑布外,背部还缝有红、绿色花布,衣摆绣有花纹,勒墨姑娘下着裙子,裙子用约一丈五尺长的黑布缝制而成,上窄下宽。下摆饰三条红线及一条有花纹的布条,勒墨人富裕人家的妇女,还佩戴首饰,一般用银、海贝、玉、料珠制成,他们除了头上戴的“卫败”即“玉贝”外,还佩戴大的银耳环,手上戴铜和银手镯,胸前挂满琳琅满目的海贝和串珠,别致精美的装饰。勒墨姑娘打扮更加光彩照人。

泸水县

勒墨人民族歌舞
勒墨人喜欢用自制的口弦吹奏各种乐曲,如反映姑娘嫁出去以后思念父母兄弟姐妹的乐曲“啊波啊姆爪哈啦”,是思念父母亲的曲子。还用自制琵琶弹奏寓深刻内涵的曲子,勒墨人的琵琶也完全和傈僳族怒族一样是手工制造,长约两尺左右。安装四根弦线,做工虽然粗糙,但声高清脆嘹亮,非常好听。琵琶曲调至少有二十多调,每一个曲调都是意在曲中,知音人一听就明白。为此,许多勒墨人男青年用弹琵琶曲的方式把姑娘吸引过来,最后变成了自己的妻子。勒墨人的琵琶曲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情歌,所以只能在“光乃豪”即在青年男女的公房中或在没有兄弟姐妹和父母在场的地方弹奏;一类是没有带情歌或很少情歌色彩的曲调,这类曲调则在一切场合都可以弹奏。

勒墨人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不仅能歌,而且善舞。特别是在结婚喜庆、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是勒墨人民歌舞的良辰。他们的舞蹈舞姿优美,舞蹈动作大多数模拟反映生活和劳动的节奏。勒墨人的舞蹈“倒高”即为踢舞或是踢踏舞,此种舞蹈凡逢年过节、婚嫁、亲人相会、起房盖屋时均跳,无音乐伴奏,但有调子伴唱。这种踢踏舞有十一种跳法,其他还有“洗麻舞”、“洗衣舞”、“婚礼舞”、“喜庆舞”、“喜庆舞”、“迎新舞”等二十多种舞蹈。

勒墨人民族节日
勒墨人有四大节日
一、“祖架旺”,即过新年,相当于内地的过春节,但日期不同。勒墨人历法一年有十三个月,一月“然旺”,意为没有农作、妇女织麻布的闲月。他们计算过年的时间是十三个月三百六十天。就算一年的结束,新年就要开始。勒墨人新年节日一般选择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属龙、属蛇两日内,龙日相当于内地的除夕日,蛇日相当于内地的元旦。为什么这样选择呢?他们认为,龙象征人们的灾害、疾病象泥石流一样流去,蛇象征人们寿岁象蛇的尾巴一样长。

过年的具体时间不是所有的村寨都在同一天进行,由于传统习惯,几个村寨约好,今年是第一个月属龙和蛇日过,明年是属牛和属虎日过,还有时候,有的寨子的老人数日子时,属龙属蛇天相差四、五天,甚至相差十二天。为此,勒墨人过新年的时间不统一。由于平年和闰年的不同,他们都要看山樱桃花开才过。节日当天,勒墨人以村寨为单位,户户打扫庭院和房屋,举行祭祖仪式,之后,祭灶神。到了初三早上,还要以家庭为单位,到山上祭树神。一般过节勒墨人休息13到15天,在这期间,人们不事农活,尽情地享受一年的劳动果实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

二、“祖尚旺”,即桃花节,也叫生产节。勒墨人过了大年后,隔一个月就迎来了桃花盛开的三月份,这时候万物复苏,勒墨人开始下地劳动和开始欢度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日。这个桃花节一定要选在猪的这一天,理由是选择猪日过桃花节,是意喻猪会拱地,又有人喂养,取猪日过桃花节祭祀丰收鬼,象征人勤年丰,不会饥饿。过节前,先用糯米舂成粑粑,没有的也要千方百计兑换,还要舂一天糯包谷,舂好后和包谷、籼米和在一起做成粑粑,蒸舂好的粑粑三块一堆共五堆放在大簸箕里,每堆上面又放上一小圆块粑粑,象征装粮食的大竹箩。

泸水县

属猪日开始进行祭祀时,门前搭一芦苇架,上面挂一个大南瓜,大簸箕内还装各种谷物少许,祭祀仪式各氏族稍有区别,如虎氏族和啊若家族为家祭,由各家家长(男)主持祭祀;鸡氏族则为氏族公祭;还有俄戛休木磊村的木氏族也为家祭。祭时祭人头上要裹一块白麻布,不能缠黑包头,如果包了黑包头,上面也用一块白麻布围上一圈。开始祭时,祭者要把村中的地名一个一个提到,主要劳动地点的地名也要一个一个地提到。祭词大意是:“这一地区管天管地的‘巴王母积’,把你请!把你请!让我们锄头到的地方,牛踩的地方,种子撒到的地方,种一棵活一棵,栽一把活一把,庄稼比别家长得好,粮食比别家收得多,天上的飞鸟不要吃它,地上的走兽不要吃它,风沙不要吹它,雨雪不要下。

翻地的时令到了,播种的时刻来了,‘巴王母积’,我们迎接你,祈求你‘巴王母积’保佑我们免灾除祸。今年我们翻地各地有很大很多块。一年的粮食吃不完,一年的口粮装不完。在我们锄头挖过的地里,在我们牛犁踩过的田里,种下一棵活一棵,栽下一苗活一苗,虫子不要吃,飞兽不要伤。大风不要刮它,霜雪不要冻它,疾病不要来缠,挖地不要挖着脚,割草不要割着手。过溜不要断溜索,过船不要翻船。蛇从别的地方爬,石头往别的地方滚”。

勒墨人的桃花节,主要祭“巴王母”祈求丰收,这一天在家休息,亲戚朋友相聚,还背来饭、酒、肉等等。除肉酒以外,有的人家还用鸡祭,而且专门用白鸡一对,说用白鸡祭,因为白鸡象征丰收的白鹰,勒墨人习惯上认为年过后一、二月这一阶段内村寨上空如果白鹰飞翔,这一年是会丰收的。因此,桃花节祭的实际是祭白鹰,它象征“丰收王”,并祈求它保佑勒墨人获得丰收,这是俄戛一带的勒墨人的习惯。格甲、金满等地则祭的是“巴羊积”,也是一种习鸟,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鸟是爬行的很不飞翔的鸟,也象征“丰收王”。为此,用白鸡祭它们就高兴,庄稼会获得好收成。时间一天,唱歌跳舞,尽情的娱乐。

三、“祖化卫”节,即勒墨人的火把节,也叫七月节,也叫“祖化旺”。这个节日一般是在阳历七月十五这天,相当于阴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各个村寨都要树立起高大的火把,每个家庭都扎小火把。夜晚,全村男女老少江集到大火把前,由村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在举行守仪式后点燃火把。年轻人和孩子们则把手中的小火把点燃,拿出松香撒向火把,使其发出一大团火焰并撩向别人。被撩的一人也边躲闪,一边欢笑。按照传统,被火把燎是一付吉利的事,可以去除晦所和灾病,保护平安。

四、“祖然积”即相当于内地各族人民的腊月祭。勒墨人历法十二月一到,村寨中的老人们就互相协商,筹备“祖然积”的节日活动了,主要是定具体过节日选在那一天。这一节日也必须选择在属猪日过,这是传统习惯,但一个月内可能有三个猪日,为此,可选择其中的一天过。一般都喜欢定在初十以后天二十日之前,也有特殊情况定在下旬的。 

 

泸水县-彝族

 

彝族民族服饰

居住在泸水的彝族,除老窝分水岭是从四川大凉山异地搬迁来外,其余地方的彝族的历史渊源和世居情况尚无具体的史料记载.根据调查到的传闻,有以下三种可供参考:
1、据鲁掌彝族老人介绍:生活在鲁掌附近的彝族;祖居南海,大约距今三百年前,因躲避战争祸乱,从南海经古时的南京应天府到巍山,在巍山生活了约五十年,又因民族纠纷,由一个周姓家族经保上山进驻怒江,经过一番占卜和考察后,定居鲁掌。        

2、据鲁祖彝族老人讲述:鲁掌彝族来自南京应天府。距今大约三十多代(一千多年)前,彝族先民在首领邬氏的率领下,奉圣命抗击蒙古兵。刚打完仗,听说抗战英雄岳元帅被皇帝害死,就不想回朝了。于是向着森林多、水土好的地主寻找生活的乐土。他们先在保山一带住了几十年。由于那儿人多,关系较复杂,于是沿怒江而上,来到鲁祖、称杆一带,并与当地的傈僳族群众合睦相处,联姻结亲,共同生产,直到现在。

3、据上江彝族老人介绍:当地彝族是来自“奉旨讨寇,避祸离朝”的“夷军”中的一支。传说当时奉旨参战的“夷军”有八支,该支是后备军,主帅姓韩。韩帅带领后备军从南京应天府出发,长驻蒙化大石板,继而巡视、督察永昌郡,朝廷发生“风波亭”惨案后,便占据保山喇吗山一带。韩元帅与当地一个土官的女儿结了婚(上门女婿),形成彝族与当地民族大融合的现象,于是这支彝族便世居于此,有部分彝民,听说怒江上游有同族同宗,便也寻踪到怒江立足了。

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6 种方言;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颇富民族特色。彝族喜欢饮酒,席地而坐,围成一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云南巍山的“打歌”,弥勒、宜良的“阿 细跳月”,楚雄的“打跳”,石林的“大三弦”,红河 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 天都会大展风采。
彝族的节日很多,楚雄州大姚县昙华山一带的“插 花节”别具一格。人们把绚丽的马樱花戴在头上,插在门前, 表达对抗暴除恶英雄咪依鲁的赞美。在马樱花盛开的时节,当地彝族人民唱歌踏脚,尽情欢乐,庆祝幸福的新生活。

彝族地区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经过社会生产的长期发展,彝族地区现有三种经济文化类型: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地区属杂谷栽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云南中心坝区及南部彝区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贵州部分彝区及凉山部分彝区具有丰富的水草资源,他们除从事一定的农作物栽培外,还从事畜牧业生产,属畜混合农业经济文化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经济较发达地区,彝族人正在改革大潮中勤劳致富奔小康,逐渐告别往日落后的耕作方式,科技化搞生产,开拓其他经济产业。在许多地方,彩电、农用汽车拖拉机已经走入彝家。彝族人的生活富裕起来,彝乡变了,但只要你到彝族村寨走一走,你还会发现,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还在,在彝族人看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泸水境内的彝族人,主要居住在老窝乡、鲁掌镇、上江乡一带。

彝族民族婚姻

彝族

彝族婚俗,联系感情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对歌。红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对歌。青年人多通过对歌互相了解、认识,加深感情,定下终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称公房,是彝族青年的乐园,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会和娱乐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也有请媒人说亲的。彝族的婚礼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来,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伴郎背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

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夹背,喘息不止,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新娘一到,就举行"迎亲"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迎亲调",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入洞房。"迎亲"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通宵达旦地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

彝族民族服饰
泸水县境内的彝族男子戴黑色布包头,上着蓝黑色对襟衣,外披风毡(即察尔瓦),下穿宽裆裤,脚穿布鞋,出门时喜欢佩戴长刀。女子戴蓝黑色乡花布包头,上着环颈、袖口镶边的大襟衣,系长围腰,下空宽边长裤或多折统裙,戴耳坠、手镯。

彝族民族节日
一、火把节
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在抵御外族的战争中,将火把绑在羊角上,驱赶羊群冲人敌阵,击溃了前来侵犯的敌人。从此人们过火把节以纪念和庆祝战争的胜利。彝族过火把节,要举行摔跤、斗牛和歌舞活动,人夜各村各寨都要燃起火把,人们擎着火把,朝火把上撤松香,相互祝福。

二、刀杆节

刀杆节

“刀杆节”是流传在该县彝族(自称倮倮扒)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彝语成作“阿塔地”,是一种展示民族精英机智勇敢及非凡的特技项目,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至二月初八进行。上刀杆时,民间艺人一般把42把锋利的长刀(亦有46把、72把)绑在两根笔直的立木上。待刀杆立后,上刀杆的勇士则在铿锵的锣鼓点声中,赤脚踩在锋利无比的刀锋上向上攀登,以此庆丰收,祈来年风调雨顺。相传“刀杆节”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在很久以前,傈僳、彝、壮、苗、景颇族等几个兄弟民族,本是出自同一个宗氏部落,后来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个民族不得不一次次地进行迁徙。

彝族和傈僳这两个兄弟民族,也从南京天府“顺着太阳落山的方向走”,来到了澜沧江怒江流域,并与当地的居民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有一年,不知从那里来了一批外国军队,他们依仗着手中的精良武器,肆意屠杀、侮辱各村寨的百姓。饱受凌辱的各族兄弟联合组成一支抗击敌寇的队伍,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扰得敌人吃睡不宁,胆颤心惊,不得不在寒冬腊月又从外国调来一大批援兵。准备在圣诞节过后,清剿所谓的“叛夷蛮人”。消息传开,傈僳、彝等各民族部落群众义愤满腔。

他们寨寨联合坚壁,户户出人出粮,人人磨群檫掌,誓与敌人血战到底。这时,朝廷派来的抚边部队也在王韩二将的带领下到达这里。为了显示民族的勇气与威风,在誓师出战前,各民族联军用锋利的长刀扎成刀梯,号为“刀山”,燃起熊熊之火,号称“火海”,他们攀过“刀山”,踏过“火海”,向敌人冲去,一举南击败敌寇,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民族尊严。这一天正好是二月初八。后为纪念这一次血战,将每年农历初八定为“刀杆节”,一直沿续至今。

彝族民族礼仪
一夫一妻制。实行“抢婚”。由男女双方事先约定好时间,由男家派人骑马来抢新娘。被抢的姑娘大叫时,女方家亲属出来追赶,而新娘最后被抢走。或者有的是,女方在男方家迎亲人进门时,用凉水、锅底、棍棒等突然袭击,在一场打逗后,再待以酒肉,让迎亲的人把新人接走。彝族人很重视死者的灵牌,灵牌用一根一寸多长的竹子,外面包白羊毛,再缠上红线,放入长5寸的木棒中事先挖好的槽里,再用麻纰缠绕,削尖木棒的两端插入竹篦中即可。

服饰形式很多,较常见的是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宽裤脚长裤。头顶留二、三寸头发一小块,称为“子尔”(汉称“天菩萨”),裹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有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以示英雄。女子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摺长裙,裙线镶以多层色布,美观大方。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形似斗篷,下端缀以长穗,长可到膝。

泸水县-茶山人

 

茶山人

茶山人——景颇族支系之一,是片马古老的土著民族,也是该地区的主体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片马、古浪、岗房三个自然村,境内仅有200多人。茶山人勤劳朴实、敦厚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也不使用景颇文。他们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和习惯,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严谨有序的父子连名制、别具风格的服饰、古朴庄重的婚娶、丧葬习俗及团结互助的建新房等。

过去,茶山人以农、牧、狩猎为主,善捕鱼、狩猎。猎得兽类,要将头、角悬于门楣之上或家中篱笆墙上,以显示主人的狩猎才干。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二十日,为茶山人的新米节,每年秋收粮食到家后,需待到新米节之后才能正式吃新粮,否则,新粮是不能随便启用的。过新米节,犹如过新年和建新房,热闹非凡。过节时,家家都将上好的大米煮好,杀猪宰羊祭祀天神、祖宗和铁三脚,感谢他们的保佑和恩赐。若有歉收的人家,村民便主动拿出部分粮食给予援助。节期,摆酒设宴,互相酬请,共享丰收的喜悦,男女青年则聚会村中,欢歌跳舞,寻偶觅伴,欢快无比。

茶山人民族婚姻
茶山人的婚娶习俗,十分古朴庄重。一个小伙子看上了某家的姑娘,父母就要请一对老夫妇做媒,带上聘礼到女方家说亲,女方家如果同意了才会把聘礼收下。定婚之后,媒人要再次到女方家去,以布料、酒、肉、鸡蛋及一面铜锣为聘礼,商定婚期。婚期订下,双方便开始筹办婚礼。

结婚当天,男方要拉上一头牛,用八个背篓背上鸡、蛋、肉、米等彩礼,一路敲着铜锣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要杀猪宰牛,设宴款待三亲六戚。婚宴开始了,在长1.67米、宽0.67米的木板上摆好丰盛的酒席,席上摆一把长刀,新郎新娘及男女方主要成员按宾认位置,相对而坐,主婚人给每人送上一个画有红十字符号的熟鸡蛋,然后手端酒碗,向新郎新娘父母祝贺,感谢他们养育之艰辛;然后告诉新郎新娘,今日成家立业,夫妻定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珍惜幸福的生活,并愿天神和祖先保佑他们生儿育女,白头偕老;随即把长刀赐给新郎,并把水酒泼到火塘铁三脚架上,使之熊熊燃烧,表示男女双方从此正式结为夫妻。

晚上,青年男女与新郎新娘欢歌狂舞,通宵达旦,以示庆贺。新郎要在女方家住两天,才能领着新娘跟着迎亲队伍一起回去。这时,女家同样要回赠一头牛、一面锣、一个新背篓,装上陪嫁的被褥和衣物上路,一直送到男方家中。当天,男方家也要杀猎宰牛设宴款待亲朋,同时要杀公鸡、母鸡各一只祭祀天神、祖先和铁三脚。宴前,男方父母要先向新娘介绍本家亲戚,宴后再由婆婆领着把家里的各样摆设和卧房、仓房、畜厩……指点给新娘,意为从今以后,这个家就是你的家,这些东西部要由你去料理了。当晚,亲朋好友在男方家唱歌跳舞一夜,以示祝贺。三个月之后,小俩口又备上米、酒、火腿、鸡蛋等礼物“回门”到女方家去,以表对女方父母的感谢。

茶山人民族歌舞
茶山人的歌有:(1)劳动歌;(2)婚礼歌;(3)进房调。
民间舞蹈有:《春节舞》、《婚礼舞》、《进房舞》、《绕棺舞》、《绕房舞》等,它可分为娱乐性和祭祀性两大类,进房舞是茶山人在盖新房、进新房时跳的一种娱乐性集体舞。婚礼舞舞步与进房舞相同,唱词多以美妙的比喻、夸张的手法,从日月星辰、万物生长一直联系到人类的感情、爱情、婚嫁及繁衍等各个方面。

茶山人敬老习俗
尊敬老人,是茶山人的良好风尚。不论逢年过节、建盖新房,还是婚丧大事,茶山人都要把村中的长辈请到家中,热情款待。
在宴请时,第一桌酒席先让长辈坐,第一杯茶、第一杯酒和第一盘菜肴都要请长辈先尝,凡杀鸡煮肉,肉中如鸡肝、鸡血之类好吃且富有营养的部分,首先也要给长辈品尝。当长辈吃饱了,喝足了,放下碗筷离席时,晚辈就立即上前搀扶他们到火塘边烤火或扶他们上床休息。若是晚上回家,小辈要打着火把或用其它照明用具,安全送他们回到家中。

如果在路上遇到长辈,一定要主动地站在路的下方让道;如果遇到老人背着东西,行动不便,就主动地帮老人背东西并送他们一程。平时,晚辈是不能跟长辈在一起喝酒的。长辈沏泡的茶,晚辈也不能喝,晚辈在长辈面前,不论相识不相识,晚辈是绝不说三道四和说笑话的。见长辈到家里来,他们就会赶快去迎接,为他们撵狗,搀他们进屋,然后敬烟、敬茶……
茶山人真诚敬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如一首甜蜜而又动人的歌! 

泸水县-历史沿革

 

泸水西汉时属益州郡的比苏县。东汉、西晋、东晋时属永昌郡。宋代属金齿郡。明末清初置老窝、六库、登埂、卯照、鲁掌五土司,分属大理府的云龙县及永昌府的保山县。民国2年(公元1913年)为边防需要,将五土司地设为泸水行政委员区,仍保留土司制度,隶属腾越道。民国18年,云南沿边一线设置督办,泸水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驻腾冲)管辖。民国21年,改设泸水设治局,仍属腾冲督办公署。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泸水先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属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保山)。民国37年1月,泸水由十二区改属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维西),同年11月又划回归第十二区管辖。1950年1月13日泸水宣布和平解放,同时成立泸水人民临时政务委员会,设署于鲁掌,同年6月1日成立泸水设治局,隶属于保山专区。1951年2月,成立泸水县人民政府。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泸水由保山专区划归怒江区管辖。

泸水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碧罗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呈“v”字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5公里;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最高海拔达4161.6米,最低海拔为738米。全境气候按海拔差异呈垂直型分布,有着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其中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7个气候带。县城鲁掌镇年平均气温为15.1 ℃,极高气温32.5℃.极低气温-O.5℃;日照年平均值为197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达281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199.1毫米。

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类型,构成境内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生物学家誉为“植物王国”、“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世界雉鹛类的乐园”。遗憾的是,由于泸水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长期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封建农奴制度的束缚,致使境内丰富资源得不到利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族人民只能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

泸水县-旅游景点

 

听命湖

听命湖

在距片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神话般的湖泊,人们叫它听命湖。听命湖位于泸水县片马东北部,距离高黎贡山风雪丫口600米的地方。海拔约3540米,从泸水县出发到听命湖,要攀越陡峭的山谷,穿过茫茫林海和高山灌木林,道路崎岖。听命湖清碧透明,水深莫测,凛冽如冰,四周森林密布,野生动物在四周栖息游荡,国家保护珍稀动物灰腹角子雉、山驴、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就常年生活在这里。湖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春天,雪山融化的涓涓雪水汇入湖中,漫山的杜鹃点缀四野,这里是一片苏醒的野生动物的乐园;夏天,葱绿的林间百花盛开,云海茫茫;秋天,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岸边金黄的树叶,秋高气爽;冬天,寒凝大地,这里一片宁静。

听命湖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人们到这里只能轻声细语地说话,如果大声叫喊,顷刻间便会风雨交加,冰雹突然而至,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作迷人湖。其实,这都是湖区上空弥漫着饱和水分的浓雾,遇到声波震动,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缘故。过去,凡遇到大旱之年,山下的百姓就准备好祭祀品和雨具,到听命湖畔祈求天神降雨。人们摆好祭品,搭好雨棚,然后载歌载舞,瞬息,听命湖上空便乌云翻腾,风雨随之而来。
 
片马口岸

片马口岸

片马是怒江州唯一的省级开放口岸,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腹地。
片马位于泸水县西部,南、北、西三面与缅甸接壤,距缅甸克钦邦首府支那仅200公里。片马边境旅游区内,茂密的原始森林令人神往,田园山水如诗如画,垂直性立体气候的植被分布特征显著。本世纪初,这里曾发生过各民族英勇抗击英帝国主义的“片马事件”。
片马边境旅游区游览内容多,景观独特,其景观主要有:片马抗英纪念碑(馆)、风雪丫口、神秘的听命湖、驼峰航线飞机残骸、边境田园风光等。从泸水县城前往片马的途中,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姚家坪山庄。周围森林茂密,气候宜人,是怒江峡谷的避暑胜地。

半个世纪以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西南部,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一带。

片马口岸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参观驼峰航线53号飞机残骸,可从六库乘车到片马再返回,全程180公里。

怒江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在兰坪境内绵延142公里,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就有15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4500米,与澜沧江的相对高差达3200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气候变化异常,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雾腾升,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东面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金丝厂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犹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岛。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驼峰航线”的一段重要空中走廊,怒江大峡谷和“石月亮”是驼峰飞行员十分熟悉的地面导航标志。据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为止,中美空运大队飞越驼峰8万架次、空运物资80多万吨,保障了缅北战场抗战物资的需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中美两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美共损失飞机609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名。坠落在怒江州境内的飞机27架,其中战斗机7架,运输机17架,3架机种不详。坠落在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山脉的C-53运输机,是目前遗留在地面上最完整的飞机残骸。

怒江碧罗雪山

1943年3月11日,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中国航空公司C-53运输机从中国昆明巫家坝机场飞往印度汀江途中,因遇到低气压、强气流而不幸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坠落。1996年6月C-53坠机残骸被缅甸猎人发现,同年11月17日缅方通知了中方,中方十分重视,泸水县人民政府派人员守护坠机残骸达540天,怒族青年曲天成为守护坠机残骸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1998年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怒江州泸水县经过多方努力,3月30日将C-53坠机残骸分割成三部分运送到泸水县片马抗英纪念馆暂时保存。怒江州人民政府在C-53坠机址设立了纪念标志。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筹资建立以C-53坠机残骸为主体的纪念馆,同时成立了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筹建及资金筹措工作。2004年7月6日,中国?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破土动工,主体工程展馆于2005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3300㎡,建筑面积1209㎡,同时,修复并展出C-53坠机原形。
  
为充实丰富纪念馆展览内容,给参观人员提供更多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多年来,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到缅甸、昆明及怒江境内进行相关文物征集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一些坠机残骸。C-53坠机残骸不仅是记录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中美两国人民爱好和平、同仇敌忾、抵御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见证。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上了一份厚礼。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国内目前唯一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珍贵文物,并辅之以详实图片资料全面反映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纪念在驼峰航线上英勇牺牲的中美飞行员这段惨烈历史的展览馆。驾驶中航C—53运输机的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期(1919年出生,1942年参加“驼峰”航运,1943年3月11日执行驼峰航运任务时,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不幸坠机而失踪)。

2004年4月11日在民间征集到的C—53坠机组人员遗物。
1996年6月缅甸猎人在海拔3325米,距中缅边境线中国一侧137米处原始丛林中发现的C—53坠机残骸。
守护坠机的怒族青年曲天成(1974年出生,1996年11月自愿参加守护坠机队伍,1998年2月28日,在一场大雪中不幸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1996年11月21日至1998年5月27日守护坠机的武警战士。
搬运C—53坠机残骸(1998年3月至5月27日从坠机点搬运到片马镇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存放,图为搬运途中)。
1997年11月27日,泸水县片马镇小学的孩子们,用坠机旁摘下的53片大树杜鹃叶拼成飞机模型,制成长5.3米的横幅作为礼品送给美国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

1998年2月19日,中美双方把中国?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孩子们怀念驼峰飞行勇士的特殊礼品,在美国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盛大的交接仪式后,在展览大厅内作为珍品长期保存。
1998年5月28日,怒江州人民政府在坠机原址竖立的“中航C—53坠机址纪念标”。
 
片马抗英纪念馆

片马抗英纪念馆

片马是祖国边疆的重要边防前哨之一,也是怒江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二类边贸口岸即片马镇所在地,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古西南通道之一,同时又是边疆各民族在十九世纪初抗击英国殖民侵略的主战场。为纪念片马人民抗英斗争取得的胜利,见证历史,宏扬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落成完工。

一九八九年五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四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建成十多年来,对促进片马口岸的开放,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建立边疆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阵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片马镇位于泸水县的西部,是省级片马口岸的所在地,泸水沿边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南、北三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为327.55平方公里。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修建在片马镇政府所在地片马至坡西“丁”字路口的左上方。仿茶山人住宅样式建筑的纪念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三面青山环抱,其保护面积为二万余平方米。

馆内设有展厅,陈列展品116件,其中文学资料56件,图片资料34件,实物26件;会议室一个(40个座);报告厅一个(247人座),以及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是我县乃至我州境内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对广大干部、部队官兵、群众及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展示祖国西南边陲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景观较好的场所。

自古以来,片马就是祖国西南的边防要塞,也是我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片马在诏代就是南诏的西域属地,元代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的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永昌军民府的“茶山长官司”,清代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管辖。十九世纪末,英国侵略者在把印度沦为殖民地后,为了实现打通印缅,穿插藏地,连接长江流域之势力范围的野心,全然不顾光绪二十年(1984年)中英续议滇缅条约,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上旬(1990年2月13日)率兵一千余人入侵原属我茨竹、派赖、滚马等地。

沿途强索供应,大肆烧杀抢掠。清土守备左孝臣、土千总杨体荣率众英勇抗击。正月十四日,英军又突然发起进攻,左孝臣、杨体荣率领土练五百多人,奋勇抗敌,浴血奋战到第二天下午,终因寡不敌众,我方各族军民伤亡一百三十七人,左孝臣亦身中八弹,战死在甘稗地,为国捐躯。这里英军以武力侵略我茶山等地之始,也是我各民族抗英斗争的序幕。英军入侵我茶山等地的暴行发生后,清朝政府软弱无能,英侵略军更加肆意妄为,于宣统二年冬(1910年12月3日)悍然由殖民地密支那出兵两千余人,马队千余匹,在郝滋上校亲自统率和费罗上校指挥下,于1911年1月4日经昔董再次进据片马。

初驻上片马,沿途设屯营,威胁各部族,迫其投降,遂宣布高黎贡山以西均属英领土。英军强占片马,烧毁了片马的汉学堂及一些民宅,赶走了执教人员姜光耀,强令边境居民交出我国历代政府颁发的信符执照并强行烧毁,威胁边民投降,强行民税,强令民工,并在我领土上修路,筑炮台,私立界碑,干涉我国边民讼事。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片马事件”。英军强占片马后,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怕挑起边界事端,不敢出兵自卫还击,只委派驻英公使刘玉麟与英国外务部交涉。英国外务部以“本非占领,断无撤兵之理”加以拒绝。面对侵略军的强暴行为,片马人民没有屈服。

为了保家卫国,在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土司管事)的带领下,片马地区的景颇、傈僳、彝、怒、独龙、汉、白,各族人民组成了四百多人的抗英队伍,并与泸水各土司派出的“民团”一百多人汇合,组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民族自卫队,他们用土枪、土炮、弩弓长矛、大刀、滚木擂石作原始武器,在岗房、古浪等地巧妙地伏击敌人,大家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只把英军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仓惶逃遁,使英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锐气大减,沉重地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在古浪的一次伏击战中,神箭手褚来四还用毒箭射死一名英军指挥官,更是使敌人闻风丧胆。后终因寡不敌众,抗英队伍被迫搞撤入深山密林中隐蔽。在危急关头,勒墨夺扒派神箭手褚来四到怒江告急求援,而褚来四这位勇敢的傈僳汉子,不顾生命危险,冒雪翻山,终将英军武装强占片马的消息传到了怒江和内地。随后不久,他又率领怒江土司民团“弩弓队”四百多人,突破雪山封锁,攻进片马,与勒墨夺扒带领的片马抗英队伍会合。

怒江碧罗雪山

至此,抗英队伍的力量迅速壮大,他们运用断水、投毒、夜袭、火攻等各种战术,围困、骚扰、惩治敌人,迫使英军从巴吴库、岗房、古浪一步步撤到片马英军营房里龟缩起来不敢再轻举妄动。与此同时,片马人民的抗英斗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声援和世界舆论的支持,迫使英国侵略军于1943年3月抛下了一批罪恶的尸体,灰溜溜地撤走了。片马人民终于取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一天天强盛,我国的国际地位随之提高,为彻底解决中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1961年6月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片马、岗房、古浪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了让世人了解片马的历史和片马人民抗英斗争的英勇事迹,1985年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决定修建“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并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向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打报告。

1985年春,正值怒江各族人民喜迎新春之际,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到怒江视察工作,总书记高度评价和赞扬了片马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2月16日8时,总书记亲笔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同年,省委和中央批准了州委、州政府关于修建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的报告,并为之拨出了专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州县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总投资150多万元的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1989年6月4日,在响彻云霄的礼炮声中落成了。

纪念馆成立多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要求,用“领导当楷模、基层树形象、机关作表率”的宗旨和业务理论文物知识,加强了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践行了文物工作者的准则。故累计,接待国外来宾1380多人次,学生、复退军人8939人次,干部职工16843人次,真正做到了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作用。

泸水县-怒江旅游有用的电话

 

旅游咨询服务电话:   
怒江州旅游局  0886-3624247   
泸水县旅游局  0886-3629031   
贡山县旅游局  0886-3512285   
福贡县旅游局  0886-3413875   
兰坪县旅游局  0886-3211476   
旅游质量投诉电话96927   
怒江生态旅行社 0886-3627862 13988604731   

旅游交通电话:   
怒江交通运输集团公司      0886-3622426   
荣裕出租汽车公司        0886-3621688   
昆明南窑汽车客运站         0871-3514466   
昆明西站客运站            0871-5326268   
昆明西苑汽车客运站         0871-8127335   

旅游宾馆,饭店,农家乐:   
怒江通宝大酒店(准三星)  0886-3627988   
永乐大酒店(二星)     0886-3628241   
怒江民政宾馆(二星)           0886-3630168   
怒江国税宾馆(准二星)          0886-3630071   
兰坪县政府宾馆(准二星)      0886-3212631   
兰坪三江宾馆(准二星)          0886-3212242   
福贡宾馆                                      0886-3412900   
贡山县宾馆(准二星)              0886-3511929   
贡山丙中洛喇嘛寺农家接待点(郑有才) 0886-3581245   
贡山迪麻洛农家接待点(虎杰光)              0886-3566169   
贡山丙中洛重丁农家接待点(丁四方)      0886-3581144   
贡山丙中洛重丁农家接待点(刘吉安)      0886-3581241   
贡山丙中洛重丁农家接待点(刘吉良)      0886-3581141   
四声部接待点                           0886-3891067   
手抓饭接待点(秀徳,施海,福贡)          0886-3411124   
福贡傈僳园                               0886-3411988   
百花岭旅游度假村(泸水)                          0886-3891082   
明谷园旅游度假村(泸水)                          0886-3891265   

旅游求助电话:   

怒江州公安局总值班室  0886-3622011   
泸水县公安局总值班室  0886-3622722   
福贡县公安局总值班室  0886-3411010   
兰坪县公安局值班室      0886-3212433   
贡山县公安局值班室      0886-3511010   

怒江主要医院   

怒江州人民医院 六库镇康复路  0886-3622266   
怒江州中医院 六库镇人民北路  0886-3622277、3622836   
泸水县人民医院  0886-3812662   
福贡县人民医院  0886-3411311   
贡山县人民医院  0886-3511120   
兰坪县人民医院  0886-32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