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唯品客蛋糕:昭义河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00:47

后惟泰

发源于皖南山区的青弋江流到湾沚便分出一条支流,向北经过赵桥、六郎、清水流到芜湖入长江。这条河叫什么名字说法不一,有人说叫昭义河,记得解放初这里叫昭义乡,起初我想这河的名称大概由此而来,后来又听人说叫后氏河。

传说在清朝末年,为这条河的权属,后氏与刘氏两家曾打了一场官司。住在刘山头的刘氏宗族说这河是刘家的,该由他们放鱼苗养鱼,蟠龙村的后家自然不服气,双方争执不下只有见官,在公堂上官老爷让双方各自拿出证据。后氏一方代表慷慨陈辞,说有石碑为证,并有见证人,村里的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出庭作证,他说他见过河堤上曾经有石碑,碑上刻有“后氏祖河”的字样。老爷问现在石碑可在?他回答说,因年代久远,石碑早已堕入河中。老爷问刘家有何证据,刘氏代表说不出证据。于是第二天官府就找来水手下河寻找石碑,河岸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关注能否找到石碑,因为这关系到双方官司的胜败。经水手一个上午的反复仔细寻找,终于把沉在河底的石碑打捞出来了,清除石碑上的淤泥,果然见到上面刻有八个大字:“后氏祖河
蟠龙之界”。后氏打赢了官司,这河自然叫后氏河。后来河两岸其他姓氏的乡民渐渐增多,惟有后氏在河中养鱼获利,他姓村民不服,认为村边的河流应为大家共有。为了消除隔阂,避免事端,彰显各姓乡民讲义气和为贵,于是后氏族长与族内大小人物沟通协商,统一意见,把“后氏河”改为“昭义河”,不分姓氏利用河水统一养鱼,从此岸边村民和睦相处。因为这名字有点文绉绉的,不大通俗,时间一长叫的人就少了,所以至今有些当地人还不知这条河的名称。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条小河首先经过我们蟠龙村,自古就是“蟠龙之界”,再者这条小河弯弯曲曲,犹如蟠龙,姑且称之为蟠龙河也名副其实。

昭义河的上游是历史古镇湾沚,下游即江南名城芜湖市,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到,古时的情景是,河上桥梁横卧,桥下舟船竞发,水中白帆点点。桥上车水马龙,喧闹异常,岸边田连阡陌,村舍连绵。小河流到三里埂可沿水阳江经当涂黄池直达江苏高淳,当年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明清时期发达的徽商就是通过青弋江,经过一些支流深入江南的各大小城镇。当年徽州的茶叶木材及各种山货和当地生产的大量的大米小麦农副产品及丰富的水产,也是经这条河流顺流而下远到芜湖、南京、上海一带,再经水路转运到当时的大江南北。

在我的记忆里,河上有两座古桥。一座是离湾沚不远的赵家桥,再过去有李家桥。同时还有许多渡口,我们村子前面的摇渡坝就有渡船到河那边。如今渡船没有了,古桥已旧貌换新颜,又建了几座新桥。

沧海桑田,古老的蟠龙河依然默默地向前奔流,岁月在小河里流淌。从古到今,蟠龙河不知见证了多少故事。

我的家乡鳜鱼坝就坐落在昭义河边,鳜鱼坝南面周坝滩,听老人说原是周庄人的周坝,后来在长毛时期,周庄被烧了,周坝的田地无人耕种而变成草滩。当年的周庄很兴旺,有“十八把扇子下南京”、“推窗望八百”(指八百亩良田)的传说。当年只有公子王孙才能把扇摇,十八把扇子下南京,自然是有钱人家的公子下南京做官,或是赶考。下南京显然是从这条小河乘船,顺流而下经芜湖入长江到南京。“推窗望八百”,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周庄连着周坝,周坝的河那边是周圩,全是大片的水田。古老的昭义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先民,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的命脉。

听我母亲说,日本鬼子时,我们一家就是乘船从这条小河经青弋江逃到南陵山区避难。我的爷爷惦记家中的财物,中途冒险回村,躲在村后边的湫溪口,一天翻过小河圩埂想进村看看,结果被村里的鬼子开枪打死了。

1949年解放前夕,一支山东流亡学生路过湾沚,在周坝滩草地上休息,丢下了大量书籍,有课本也有小说,我曾捡到好几本。解放大军过长江之后,许多解放军渡过这条小河追击猖狂逃窜的国民党匪军。后来拍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和一些村民曾在赵家桥一带当过群众演员。

童年的蟠龙河没有一丝污染,那时的风景天然纯美,特别是夏天,水中的天湛蓝蓝的,白云悠悠飘动,给我的童年无限遐想。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中自在地游动着,岸边长满青青的野草,其间夹着许多野花,有红的、白的、蓝的、粉的,引来无数蝴蝶在上面飞舞。每天有许多孩子在河边草滩上放牛,把牛赶到草地上,就一头扎进水里捉鱼摸虾去了。玩累了的时候就光溜溜地躺在草滩上晒太阳,看那袅袅的白云来回浮动着飘向远方……

最让我难以忘怀是端午节前后河上赛龙船。

还有河里起鱼的日子也很有趣。河里人工养鱼是件不容易的事,那年代还没有现在的网箱养鱼,大河是两岸共有,河水是连通的,如何分管经营,全靠协调解决真不简单。

家乡的小河也不尽是乐事。遇到雨水多的年份,蟠龙河里的水如同煮沸了似的。有时河水要漫到圩埂面上,每当此时抗洪如同打仗,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守在圩埂上。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的洪灾。我印象最深的是亲身经历的1954年破圩。

就在我初中升学考试的那天,倾盆大雨还在不停的下着,洪水猛涨,河堤决口——“破圩了”,这是水乡百姓最最害怕的灾难。全村几百口人被困在一个小山坡上,到镇上中学去的十几里范围一片汪洋,交通断绝,就这样无奈地耽误了升学的机会,辍学在家。这一年使我受到人生第一次大的磨练,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1955年我到芜湖市上学,在家乡的小河边玩的机会少了,但在芜湖读书的八年时间里,往返绝大部分是在这条小河上乘船,当年没有火车,汽车也很少,河流是交通要道。

五十年代末,物资匮乏,粮食紧张,村民大多在河边摸螺丝、捞水草,挖野菜苦度灾荒。

当年的河流是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记得八十年代前,两岸的居民还到河里取水饮用。记得那时两岸有着宽阔洁净的沙滩,在堤坝边有用石块垒的防洪用的“水箭头”。把“水箭头”边甘冽的清水挑到家里做饭饮用,甜丝丝的,堪比现在的纯净水,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进入八十年代,刚刚兴起的化肥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芜湖县化肥厂的建立,大量的工业污水给古老的蟠龙河以致命的一击。记得那些年我回家探亲,多次听到村民的抱怨,工业污水太厉害了,每隔一段时间的排污,鱼虾就会成片地漂浮在水面上,大大小小的鱼儿急促地鼓动着双腮,一会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那时的河边没了碧绿的水草,取而代之的是黄沌沌的泡沫和枯死的野草。

庆幸的是没有多长时间,国家意识到了工业污染的危害,逐步加大了治理力度,污染严重的芜湖县化肥厂终于关停了,昭义河水清了,鱼儿回归了自然,两岸的百姓欣慰地笑了。

近年来机械作业代替了手挖肩挑,各个小坝的圩堤大大地加固了,在小河的上游湾沚西边的大片河滩作为滞洪区,在讯期可减缓洪水的流量,这样水患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水是大地的命脉,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最近两年,令蟠龙村民为之振奋的消息传来,县政府在开发建设机械工业园之后又着手打造人文景观,规划把沿河的几个小坝连成一体建农业观光园,建成一条绿色走廊。相信不远的将来,这里会成为关系市民生活的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基地,成为湾沚人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近日返乡又听到一个奇闻,在昭义河摇渡坝地段一段河堤一天突然消失,又高又宽河堤滑到河中间去了,于是各种传闻接踵而来,有的说是河中的蟠龙腾飞,将压在身上圩埂掀掉了。有的说是蟠龙作威,引起地震圩埂下陷。

经了解确有其事,据分析是因为这段河堤正处在河道转弯处,上游激水经年累月的冲刷,河堤沿河的基础被洗空了,而近几年开发建设,用机械将附近一处山坡的土大量地运来加高加宽河堤,足加了两米高,虚空的基础承受不了重压,自然下滑。

看来这奇闻的背后还含有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