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危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1:06

地方政府进债务偿还高峰期 4.6万亿将集中到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5日 01:2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4.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今明两年集中到期

  三成平台贷款或转为一般公司类贷款

  贷款风险状况好转 银行补充资本压力料缓解

  □本报记者 郑中

  权威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

  这位人士指出,经过监管机构数轮清理,银行持有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状况有了很大好转。其中,确认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2900家,占全部平台贷款三成。

  这位人士透露,监管机构正在通过平台贷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补正、追加抵质押物、增提拨备和提高资本占用成本等方式对平台贷款风险“降旧控新”。综合来看,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状况将有很大好转,银行补充资本压力或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今明两年为偿债高峰期

  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未来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

  权威人士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两年债务到期将占总债务规模的43%左右,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在2016年到2018年,其他年份到期债务约占14%—17%。

  该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部分到期平台贷款出现违约迹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势头。

  上述人士表示,此事件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国务院已经明确,对于本息偿还困难的平台,地方政府将是化解风险的首要责任人。财政部也提出了部分省(市)试点发债的初步方案,这为做好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

  风险状况大为好转

  分析人士表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一直被认为是银行未来最大的风险隐患。银监会此前对商业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了多轮清查,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状况远好于预期。

  监管人士透露,平台贷款高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目前确认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2900家,占全部平台贷款三成。

  上述人士表示,去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有问题贷款2.23万笔,共计2.21万亿元。通过一年多的清查整改,全国平台贷款基本上得到分类处置,通过增加抵质押、注入资产等方式落实了一些风险缓释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按最新调查结果,近三分之一平台贷款转入一般公司类贷款,将对银行构成显著利好。一方面,大大缓解各方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过分担忧,另一方面,银监会要求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计提风险权重最高达300%,为一般公司类贷款风险权重的三倍,经测算会使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如果三分之一平台贷款能转入公司类贷款,将大大弱化对银行资本金的消耗。

  多方化解平台贷款风险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切实强化平台贷款的规范约束。通过实现实时监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通过拨备约束、资本约束、督促各银行对平台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不得低于贷款拨备的平均水平,增强风险缓释和风险抵补能力。

  他透露,目前监管机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补正贷款合同、还本付息条款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让平台风险早暴露、早发现、可度量和早干预。银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平台公司转移优质资产等债务悬空的行为。

  对于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性合作,监管机构近期也提出明确要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签订有具体融资金额的协议。“一旦发现这类情况及实质上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均提前按巴塞尔Ⅱ、巴塞尔Ⅲ协议要求在法人层面上全额计入表内计提资本。” 

媒体担心公路建设潮或成为地方债危机导火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 18:22 三联生活周刊

  在这波对高速公路乱收费的声讨中,高速公路作为公共设施的服务性遭到质疑。而各地高烧不退的公路建设潮,让人担心,它们会不会成为地方债危机的导火索。

  主笔◎吴琪

  高速公路收费的“戏法”

  如果给首都机场高速算一笔账,估计每个司机都会觉得自己成了“冤大头”。2008年5月,北大学者王锡锌、沈岿、陈端洪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首都机场高速路收费情况,得到的回复是:该公路投资总额11.65亿元,而仅在2004至2007年就累计收费18. 3893亿元。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至2005年底该公路已收费32亿元,估算剩余收费期内还将收费90亿元。也就是说,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创下投资不足12亿元却预计收费过百亿元的“奇迹”。

  作为全国通行量最大的机场高速,首都机场高速在这一轮关于高速公路乱收费的讨论声中,成为众矢之的。1993年正式通车的这条高速公路,原本由北京市和交通部合资修建,在投资的11.65亿元中,其中银行贷款7.65亿元。建成收费3年多后,北京市于1997年1月将其定位由原政府还贷公路修改为经营性公路,重新批准收费30年。两年后,北京市将路权划拨给国有企业首发公司,由该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独享这条公路的收费利益。

  而把高速公路打包上市的做法则将公路盈利空间变大、时间变长。成立于2005年1月的北京控股集团,公路业务中包括首都机场高速、机场北线、深圳石观公路3条主体公路,其中机场高速成为其公路业务中的盈利主力。其最新年报显示,每年机场高速通行费收入高达3亿多元,去年海外股民从机场高速路分红高达7000多万元。

  这一系列操作,使得从制度上不能成为收费主体的地方政府,依托国企代收,把收费公路作为融资平台,将政府还贷公路转为经营性公路,或把经营性公路转为上市公司,获益惊人。

  其他被当做“典型”的还有京石高速公路,盈余近6亿元以后仍在继续收费;北京的9条收费公路,无一例外都完成了从政府还贷路向经营性公路的转变;我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其收入已经超过投资的10倍以上……对缴费的消费者个人而言,信息不透明加上无处理论,对高速公路的乱收费行为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义愤层面。

  回看“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初始,时间点基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4年,正是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地方政府首先通过集资贷款建桥修路的模式,开地方融资先河。1988年交通部下发了《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此类贷款,该模式也逐步在全国推开。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国内这类经营性公路并不是通过吸引私人投资的直接融资方式产生,相反更多的却是利用银行贷款。在此过程中,由于政府投资的非偿还性转化成了有偿性,国有公路公司得以延长收费期限。收费公路政策的扭曲不仅违背了公路资金的专款专用原则,还导致管理体制的扭曲,最终损害公共产品的服务性。

  目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实际上,地方政府通过组建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我国最早的地方债始于1979年,融资平台的成立克服了三个政府不能从银行借款的限制——第一,银行的借款人只能是独立法人(上世纪80年代末设立的规定);第二,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启动资金要占到投资总成本的30%;第三,大额贷款的担保人不能是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完全能克服这三个限制,因为:一、地方融资平台是独立的法人,可以向银行贷款;二、地方政府可以用财政收入和土地给融资平台注资,作为其自筹资本金;三、融资平台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和资金(未来的财政收入流)做抵押向银行贷款。而且,融资平台之间还可以互相抵押、互相借贷。

  细看我国的公路中长期规划,官方文件是2004年底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1988年我国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截至2004年底,3.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经使得中国高速公路里数排名世界第二。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计划用30年时间,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这意味着,我们还处在中国公路大建设的中期。

  高速公路建设迅猛,与它狂飙突进伴随而生的,是难以见底的巨大融资需求。需求极大地激发了金融机构对于高速公路行业的冲动授信热情,高速公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各大银行的座上贵宾。在信贷政策上,各家银行以往常常将公路行业划归积极进入类行业,高速公路具有区域垄断优势。

  央行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约有五成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用于市政基础和公路建设。按照审计署的统计口径,全国地方融资平台余额为4.97万亿元,那么则有至少2.5万亿元投向这一领域。

  地方债警报

  一些高速公路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印钞机,但另一些,则是正在形成的债务黑洞。今年6月底,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2010年度相关审计工作报告时表示,从行业看,高速公路、地方所属普通高校和医院90%以上的债务余额为担保债务或救助债务,借新还旧率较高。“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债务的借新还旧率为54.64%。”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的地方高速路贷款,有可能成为拖累银行的债务黑洞。

  今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出现的债务违约风波,使得原本已现脆弱的地方债问题拉响警报。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因为无力偿债而向债权银行发出“违约通知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建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上半年,该公司资产总额为1314亿元,负债高达1015亿元。

  虽然在云南省政府出面协调下,这封违约函已经被收回,但是有关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爆发的恐慌还在蔓延。陕西高速2010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资产为927亿元,总负债82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8%。在负债中,债券、贷款合计多达670亿元。这家曾获10多家银行授信的高速公路公司,如今已被部分“债主”停贷。

  公路大跃进热潮背后隐藏的,是高速公路公司由于偿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拆东墙补西墙”资金流腾挪游戏。

  “培养一个百亿级、千亿级大产业多难多慢啊,拉动GDP,还是造高速公路、搞基础设施建设来得容易。建设冲动,背后还是GDP考核导向。”按照业内人士解释,由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根本冲突得不到解决,导致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入不敷出,客观上使地方政府更多依靠地方举债来上项目。中央试图控制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很难起到实际效果。

  而我国的地方债情况,长期以来都是糊涂账。今年6月27日,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的报告》,是对我国地方债情况第一次大规模摸底。根据审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万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

  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崔振龙提到,目前全国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而地方官员对本市借了多少钱自己心里没数。因为它下面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大伙都在借钱,而且又没有一个口径去把它管理起来,所以就会导致底数不清。在这次审计中还发现,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

  地方债快速攀升的因素与地方政府各级官员的政绩观密不可分,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政府快速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并配合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的刺激计划使这种冲动顺理成章地转化为行动,同时大量充裕的银行资本使地方政府如鱼得水,快速上马大量并没有经过收益、风险论证的各类项目。中国银行(2.98,0.00,0.00%)业本身的高度依赖利息差的盈利模式,在货币供应泛滥的背景下,客观上也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创造了便利条件。

  负债千亿的云南公路开发公司,其背后乃是云南“十一五”期间的公路建设大跃进背景。作为一个经济落后、汽车保有量较低的省份,云南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令人侧目。“十一五”期间云南公路总里程已达20.67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三,超过其“十一五”原计划的一半。这一加速度在2009和2010年达到高潮,仅2010年的新增投资即达到800亿元。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些投资早、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经过融资平台的包装成为“印钞机”。但并不是所有的公路收费都像一线城市一样,是利润丰厚的投资。比如浙江省内曾经热闹一时的民资涌入公路行业,却因为省内道路建设过多、车流量分散,引起民资退潮。前几年汹涌的高速公路投资潮,现在更被广泛地担心——它们会不会成为地方债危机的一个导火索?

财政部重申清理地方融资平台 禁止政府违规担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5日 15:1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5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财政部网站获悉,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日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问: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况如何?

  答:据审计署审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分级次看,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2111.94亿元、46632.06亿元和28430.91亿元,分别占29.96%、43.51%和26.53%。分地区看,东部11个省(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余额53208.39亿元,占49.65%;中部8个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716.35亿元,占23.06%;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性债务余额29250.17亿元,占27.29%。

  多年来,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对两次金融危机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一是为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提供资金支持。在应对1998年和2008年的亚洲、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通过发行国债并转贷地方政府、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多方筹集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筹措政府性债务资金558亿元用于灾后重建,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二是为推动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教育、医疗、科学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民生方面的债务余额达13753.12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工业等领域的债务余额达4016.0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推动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为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打基础。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这些债务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地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项目建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问: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否可控?

  答:从审计结果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从债务规模看,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如果按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从债务结构看,我国政府性债务以内债为主,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债权人主要以国内机构和个人为主。而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多年累积而成的,30多年来,地方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偿债能力不断提高,偿债条件不断改善,逾期违约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偿债条件看,除财政收入外,我国地方政府拥有固定资产、土地、自然资源等可变现资产比较多,可通过变现资产增强偿债能力。此外,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了增长空间,有利于改善其偿债条件。从区域结构看,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能力强,负债水平相对适度。有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相对其经济和财力偏高,但只要采取措施控制新增债务,规范当地政府债务融资行为,风险也是可控的。

  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如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等。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需要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问:近年来中央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国务院领导多次指示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风险。2010年6月,国务院专门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号),对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发19号文件,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部署并督促地方开展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立部际协调机制。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审计署共同成立了“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部际协调小组”。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财政部会同银监会、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政策,制定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对国发19号文件中的一些概念和政策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说明,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的具体要求等。三是规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为进一步依法规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财政部研究出台了《财政部关于规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的通知》,重申《预算法》、《担保法》等有关规定,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遵守《预算法》有关规定,规范举债行为,不得违规举借债务,细化了国发19号文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的具体情形,并对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提出了明确要求。四是研究建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会计核算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财政部研究下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公益性项目债务核算暂行办法》,明确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其全部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并就公益性项目债务相关的业务和事项设置辅助账簿体系,进行辅助核算和报告。同时,研究建立全面、系统、规范的债务统计报告制度。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全面清理核实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初步摸清债务底数,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平台公司,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清理规范后,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规模迅速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保留的平台公司正在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逐步实现债务风险内部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对平台公司的信贷管理更加规范,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基本得到制止。

  下一步将采取四方面措施

  问:下一步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答:按照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要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不得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认真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融资平台公司等要抓紧制定偿债计划,明确偿债时限,切实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应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或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其他项目,原贷款银行等要认真做好重新审核工作,符合规定和政策要求的,要继续按照协议提供贷款;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妥善处置。

  二是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有的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要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有的要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引进民间投资改善股权结构。加强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登记与管理的合规性,注入公司的土地必须经过合法划拨或“招、拍、挂”程序。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照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

  三是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以及学校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严格执行《预算法》、《担保法》、《财政部关于规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不得违法违规举借债务,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不得以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为其他单位和企业融资进行抵押或质押,不得为其他单位或企业融资承诺承担偿债责任,不得在预算安排之外与其他单位或企业签订回购(BT)协议,不得从事其他违法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四是加快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按照国发19号文件要求,抓紧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张庭宾:警惕中国面临财富耗干困境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15日 01:09张庭宾第一财经日报

  在美债遭遇历史上的首次降级之时,人民币在加速升值。

  美国时间8月5日晚,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长期国债评级由AAA级降低为AA+级,引发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暴跌,唯独黄金一枝独秀,直冲每盎司1800美元。 

  另一个快速升值的品种是人民币。上周5天对美元升值0.749%,换言之,美元对人民币相对贬值了这么多,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企业以美元计价的收入下降和人民币计价的成本上升——中国“世界工厂”离其无法承受的极限更加逼近了。

  这还不是上周“中国制造”唯一的“坏消息”。8月12日,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7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以来的新低,狭义货币(M1)增速也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人民币贷款增加4926亿元,同比少增252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16.6%,较6月份的16.9%继续放缓,也延续了3月以来贷款增速放缓的趋势;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呢?中国民营企业的资金环境将雪上加霜,贷款增加额同比少增背景下,在政府项目、国有企业优先贷款的现实中,民营企业贷款将成“涸泽之鱼”,资金使用成本将继续急剧攀升。

  不过,最堪忧的是7月份人民币存款“惊人”锐减达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这其中潜伏着巨大的隐患。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藏身于储蓄中的热钱被提了出来,脱离了中国银行系统,不排除外逃的可能;二是中国国民储蓄急剧减少,其中富裕阶层的大额储蓄被提出,被以投资移民等方式转移海外。

  这与2010年11月以来中国A股的超低迷表现很可能是同一原因,从当时的3186点到8月12日收盘的2593点,上证指数下跌18.6%,堪称“熊冠全球”。根本原因在于——A股正呈现股市既得利益者疯狂变现的特征,这包括超规模的IPO、大小非和高管减持。其中今年二季度,中国企业IPO总数和融资额分别占全球IPO总数的28.6%和融资总额的31.6%。8月新股发行再度提速,第一周的5个交易日内竟有4只大盘股网上发行。

  目前,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已飙升到2530家,美国股市到现在200多年了才总共上市了3600多只股票。其中美国股市挂牌股票达到800家用了100年的时间,而中国股市仅仅只用了8年。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股市市值涨幅已达4.5倍,但沪指10年仅“爬了”500点,涨幅只有25%。

  2011年以来股市的低迷已让A股股东账户每户平均亏损上万元,即社会公众的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人民币加速升值,货币紧缩使得中国的民营经济濒临绝境。种种迹象表明:本人4月份强烈预警的“中国步入”财富耗干型“危机”正日渐逼近。现在几乎只差最后一击——中国楼市价格崩盘了。如果楼市价格出现雪崩,中国相当可能将重蹈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的覆辙。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今天面临的“财富耗干”的困境,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对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历来有两种思路:一是对内改革先于对外开放,通过扩大政治民主监督,有效制约官僚利益膨胀;鼓励国内企业“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人民需要为目标,通过内部市场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建立强大的中国民族企业;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提高资源价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商品价格上涨,平衡国际收支,最后与国际价格接轨。

  这条道路是二战之后德国、法国之路,也是日本和韩国之路。这种策略,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创造的财富主要由本国国民分享。在这条道路上,德国、法国走得更为彻底,他们联合其他国家创立了欧盟,创造了欧元,试图取代美元的国际交易和储备地位,避免被美元铸币税剥削。

  另一条道路是对外开放优先于对内改革。在国内改革攻坚缺乏动力的情况下,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国有企业“靓女先嫁”;以外向型经济满足国际需求为指针,长期压低中国工人工资,以极为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生产廉价的物质商品,出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货币政策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吸引大量热钱投机,外汇管理未能有效阻止热钱投机,实行强制结售汇,导致大量外汇储备结余。再将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国债和各种美元资产。

  这最后形成了现在难堪的结局——中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仅8566亿元人民币,人均仅657元,而中国借给美国社保和住房等福利资金高达约2万亿美元(按历史平均价格约14万亿元人民币),换言之,美国这个富裕国家的国民每个人平均借中国人4.5万元人民币。

  这条路走到今天,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死胡同——不断牺牲本国资源和财富,去换取那些不断贬值的美元和难以变现的美国国债,其最后结果只能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口红利都被耗尽。

  如果那一天到来,国际热钱将毫不犹豫地倒卷而去,人民币将狂贬,楼价暴跌,中国金融系统将出现严重坏账,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中国正在逼近这个最后的承受力极限。这个极限点将在未来一年内出现,即如果中国继续隐忍美元向中国转嫁危机,则中国将先于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八省份公布地方债 海南债务率超93%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16日 13:55王晶《新世纪》-财新网

  重庆、吉林和海南下辖部分区县,政府债务率超过100%

  据财新记者统计,截至8月15日,共有八省份公布地方政府性债务账单,其中,海南省政府债务率最高,负有偿还责任和担保责任的债务占综合财力的比重为93.18%,接近100%的国际警戒线。

  根据审计署今年6月27日公布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此后,海南、吉林、重庆、北京、宁夏、广西、山东、河南等八省份在2010年省级(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公布本地政府债务余额。

  八省份中,仅有山东和广西的狭义债务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的52.25%(即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占地方综合财力的比重),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8省份中仅有山东的债务率低于全国水平。其他省份债务率均偏高。

  海南2010年省级预算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海南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952.92亿元,其中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和担保责任债务分别为685.03亿元和224.12亿元。尽管80%以上债务属于长期借款,每年偿还的债务负担不重,但是仍有个别市县的债务率超过警戒线,偿债压力较大。

  特别是,海南省83.75%的债务为银行贷款,并且多数以土地作为抵押。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海南省偿还债务的风险增加。

  尽管吉林省和重庆市没有公布债务率,但是从其债务总额和省级财政实力来看,这两个省的债务风险依然相对较高。

  截至2010年底,吉林省政府债务总额为3033亿元,在八省份中债务总额仅次于北京市。但是吉林省的财政实力不及北京市,吉林省审计报告称,本省有些地区债务率高达100%。

  2010年,吉林省省级财政总收入和基金收入共计1531.5亿元,大约是北京市两项收入之和的一半。而北京市2010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61.71%。

  此前,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孟景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综合财力包括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中央地方的转移支付等。债务率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与政府综合财力之比。

  重庆市仅对下辖40个区县政府债务进行审计,不包括市一级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40个区县政府债务总额为2159亿元,其中有11个区县债务率高于100%、偿债率高于20%,偿债压力较大,债务风险较高。    

两部门警示10万亿元地方债存部分风险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17日 09:27何雨欣 刘诗平经济参考报

  随着审计部门摸清10万亿元地方债的基本情况,更多的关注集中在了如何进一步防范风险。近日,财政部、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针对地方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根据审计结果,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从债务规模看,至2010年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如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 .45%,低于100%的警戒线。

  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银监会着力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补正、追加抵质押物、增提拨备和提高资本占用成本等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平台贷款风险整体可控。

  财政部这位负责人表示,要看到,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如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等。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需要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严防“影子银行”风险传递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17日 09:25人民日报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对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银监会从来不迷信市场。我们坚持重点盯防房地产贷款和以房地产作抵押贷款中的风险。

  ●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对此高度警惕,密切监测。

  受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热钱大量流入,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经济增速放缓明显

  记者:上半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高通胀压力,经济增速下滑。而在国内,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趋势,物价涨幅持续攀高。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刘明康:目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还不少。

  国际上,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还在增加。欧债危机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复苏最突出的风险之一,危机不仅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溢出,还在向政治、金融以及社会等领域蔓延。近期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公布后,市场对主权债务危机通过银行链条传染的担忧再度加剧。美国实体经济持续疲软,滞胀苗头初显。尽管参众两院已同意提高债务上限,但主权评级下调将对美国经济复苏及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造成深远影响。今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增长率仅为1.9%,大大低于2010年四季度的3.1%。失业率从3月末的8.8%再次上升到6月末的9%以上,而6月份CPI同比增长3.6%,达到2008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

  受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热钱大量流入,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经济增速放缓明显。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和主要发达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弥漫,国际债务危机和金融脆弱性伴随着资本大体量和高频度流动,不仅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国金融体系的干扰和冲击。

  这些外部因素给国内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全球增长放缓和发达国家形势大都恶化,我国外需将面临更大压力;国际流动性依然充裕,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更加剧烈,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

  再看国内,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不稳定因素有所突显。“两高一剩”行业有所反弹;PMI至今已连续四个月回落,创29个月来的新低,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也不同程度回落;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退潮;CPI涨幅高位反复,走势仍有不确定性。

  当然,我们既要看到潜在的风险,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认真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改和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风险可控

  记者:早些时候,审计署公布,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为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80%。如何看待平台贷款风险?下一阶段,应当如何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

  刘明康: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对我国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并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早在2004年,银监会就多次对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授信协议问题发出风险提示和审慎建议,强调银行不得签署无特定项目的大额授信合作协议,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于2006年联合发布有关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文件,严防银政合作中的风险。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情况又有所抬头。银监会在引导银行业加强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同时,始终高度警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问题,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监测,并联合有关部门向地方政府通报各地平台贷款情况,督请大家高度重视。自去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降旧控新”的精神,依据“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清理原则,推进平台贷款补正合同、追加有效抵质押物、增提拨备、提高资本占用成本,以有效降低风险。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改和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只要各地紧密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锲而不舍地采取动态分类、有效管理,扎扎实实推进各项现金流还本差额补足的措施,且笔笔贷款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个风险还是可控的。

  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控新增风险,严防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和“卷土重来”

  记者:下一阶段,应当如何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

  刘明康:当然,平台贷款风险防控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前瞻审慎判断、科学有序推进、严格扎实落实,来不得半点懈怠。特别是,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细从实化解既有风险,严控新增风险,严格规范原有平台续建项目,禁止在不符合要求的新平台和新项目上继续投入信贷资金;要通过科学补正贷款合同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让风险早暴露、早发现、早度量和早干预,不准让它再“发酵”;要严格对平台贷款分类计提风险资本和拨备,同时严防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和“卷土重来”。 坚持重点盯防房地产贷款和以房地产作抵押贷款中的风险

  记者:目前,一线热点城市和地区房屋销售量已出现下滑,个别城市房价有所回落,部分开发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您如何看待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如何有效防控?

  刘明康:从历史经验看,国际上很多银行就曾倒在房地产贷款上。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再次证明,合理有效的市场调控是促进市场均衡和稳定的必要手段。银监会从来不迷信市场。我们坚持重点盯防房地产贷款和以房地产作抵押贷款中的风险。近年来,我们在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同时,采用动态化的监管手段加强了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防控,例如,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已调整了三次以上。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从长期来看,做好这项工作对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维护银行业稳定具有极为正面的作用。短期来说,只要我们识时务、早行动,认真、从严做好压力测试,落实好风险防控各项措施,如提足拨备和增强尽职调查,相关信贷风险是可控的。

  严格把握好土地抵押率。土地闲置超一年以上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有效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

  刘明康:这方面,我们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关于房地产贷款的分类监管规定:一是三管齐下,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根据政府信用和财政收支状况,在重新评估基础上,作出必要的授信额度调整;严格把握好土地抵押率,原则上应大幅压低抵押率,以防止过度授信;跟踪贷款去向,与地块挂钩,监控贷款投向和土地最终用途,确保贷款不被挪作他用,确保土地拍卖或协议转让收入优先偿还贷款。二是四管齐下,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重视开发企业资质、业绩和信用度,在全行实行开发商企业名单式管理,对存在土地闲置超一年以上的,商业银行一律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对土地闲置超两年和有炒地行为的,商业银行对已发放的贷款应当调减并采取保全,并在全行客户名单中作出反应;提高押品标准,一律要求以在建工程为抵押,不轻易用土地作为抵押发放开发贷款;把握好贷款成数动态控制,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在建工程的五成,对已有土地抵押的,根据不同风险状况相应下调成数;对住房销售回笼资金实行封闭管理,根据销售进度按比例归还开发贷款,对到期难以归还的开发贷款一律不得再给予展期。三是实行动态、差别化管理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以房为限不以贷款为限,对首付款比例实行动态调整和审慎管理;贷款利率严格按风险定价,确保覆盖风险和潜在损失;了解个人购房真实自住与交易背景,贷前审查必须履行“面测、面试和居访”程序,遵循宁可做慢也要笔笔做好的原则,从严审定借款人信用状况,严厉打击假按揭,制止加按揭以及非法集资行为,落实抵押权后再放款,真正防患于未然;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此外,还需加强贷款管理,严格杜绝各类非房地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在信用风险防控工作中,我们有三个重要的抓手: 一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受托支付有关规定;二是“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有关要求;三是科学签订和补正贷款合同。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上述要求,不仅是当前信用风险防范的必需,也对促进我国银行业构建良好信贷文化至关重要。

  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

  记者:今年上半年,全社会资金偏紧,导致通过信托、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开展的“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同时,有媒体报道,有部分银行借用理财产品变相“揽存”,或将资金转道投资于别的领域。下一阶段将会有怎样的监管措施来规避由此产生的风险?

  刘明康:在今年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积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及时改变盲目冲时点规模的经营理念,坚决纠正单纯依赖季末、年末等时点指标考核的不科学做法,不断提高负债管理的水平。

  银监会将严格执行日均存贷比监管要求,检查督促各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针对“影子银行”相关问题,银监会将继续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为进一步规范理财业务和产品的发展,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事前审核,及时否决不符合“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要求的产品,并督促银行为每一个理财计划单独建立托管的明细账,对每个理财计划的投资资产进行单独管理。同时,还将加强相关监管协调,强化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的风险提示和规范整顿,进一步加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有关工作。

  近来,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风险凸显,也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密切监测。目前我会能做的核心的一条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好与这些领域的防火墙,同时,银监会将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上述领域的监管体制机制。 

湖南今年起进地方债务偿还高峰 3年需还1182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17:17 财新网

  2011-2013年,共需偿还1182亿元;2010年债务率为53%

  【财新网】(见习记者邢昀) 湖南审计厅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末,湖南省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4286.78亿元,今年至2013年,湖南进入偿债高峰期,共需偿还1182.44亿元,占全省政府性债务总额的27.58%。

  据湖南省审计厅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提交的《关于201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湖南4286.78亿元债务中,省市县三级分别为1357.99亿元、1641.05亿元、1287.74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42.34亿元,占47.6%,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818.32亿元,占19.1%,其他相关债务1426.12亿元,占33.3%。

  2010年,湖南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债务率为53.1%,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而偿债率为8.8%,低于多数国家确定的20%偿债率控制标准。

  审计报告称,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有的地方偿债能力不足。个别市县债务率较高,偿债能力不足。1个市本级和3个县市区债务率高于100%,2个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偿债率高于20%。

  同时,偿债来源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度较高。2010年末,湖南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2042.34亿元中,明确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403.95亿元,占19.8%。其中,有3个市、14个县市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比例超过50%。

  目前,已有北京、吉林、山东等超过10个省份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情况。 

陶冬:地方债是最大的炸弹 中国应抄底美国资产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19日 00:21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8月2日,美国国会达成债务和赤字协议,美国债务上限将分两个阶段提高2.4万亿美元,未来10年内将削减支出2.1万亿美元。随后,8月5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至AA+。之后奥巴马宣称美国将一直是AAA级国家。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事件?标普的评级是否合理?

  陶冬:美国国会达成提高债务上限,本身对于美国主权信用降不降级没有关系。美国人所做的唯一决定就是说我们愿意借更多的钱。国会最终达成了一定的减赤目标,却并没有涉及结构性财政赤字问题,包括加税、减少社会保障开支等。因此,8月2日的国会决议对于美国信用评级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国会所作无非是把一个危机爆发的时间往后推了推。

  标普降低美国主权评级最大的原因还不是美国有无偿债能力,而是表达对美国政客在“减赤”问题上毫无政治意愿的一种不满。在某种程度上,奥巴马、格林斯潘讲的是同一件事情,由于美元是一个世界通用的储蓄货币,理论上美国政府是不可能破产的,它可以通过印钞票的形式来偿债。当然这也会带来本土的通胀问题,但是美国本身不会因为没有资金而无法偿债。但是,违约有不同的形式,赖账只是其中一种,还回一堆已经不值钱的钞票是另外一种。美国出现第二种形式违约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标普降级,并不是不明白美国可以通过印钞票来跳出债务陷阱,它是想指出美国的结构性财政问题,同时也表达对美国政客把自身政治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党政”的不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赞同标普的降级。实际上,美国目前巨额的财政赤字的确是一个问题,只不过它比其它国家多了一个印钞的逃生门而已。

  标普所为对于奥巴马来讲,可谓是“天助我也”。在此之前,两党为争取在明年美国大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调高债务上限是“一次过”还是“分两步走”问题上争执不已;共和党希望在2012年大选年,可以再拿债务上限出来说事,掐住奥巴马的命门,这当然遭到了民主党的强烈反对。标普下调美国国债信用评级,给了奥巴马一个机会说,“看看你们这样乱搞,搞出股灾来了吧”。奥巴马就一下子从债务上限调整中的弱势方和主要妥协者变成了胜家,美国国会议员则成了失败者。

  另外此次下调,也会使美国政客在削减财政赤字方面更加主动和努力,这无可避免会带来进一步削减公共开支,其结果可能会对已经脆弱的经济复苏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21世纪》:那么,您认为美国是否会遭受所谓的“利率惩罚”?长期来看,您如何评估美国公共债务的偿债能力?

  陶冬:标普调低评级之后的第一天,美国国债市场不跌反升。从任何意义上讲,这都是不正常的,我相信有政府或央行资金在稳定市场。当然,欧洲债务危机发酵,美债被资金当成避险天堂,尽管这个天堂离地狱仅有咫尺之遥。

  中期来看,美国的减赤如果做得不充分,其它评级机构也会做出类似的评级下调,美国国债利率有上升趋势,过去其它发达国家被调低信誉之后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和那时不同的是,从来没有一个央行会像今天的联储这样明目张胆且大规模地干预债券、利率市场。美国国债利率会不会很快上升,取决于联储下一步的举措,若有QE3或其它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短期内利率未必会大升。当欧洲或者其他地区发生其它危机时,美债还会被当成避险天堂;不过,长期国债利率中位数最终肯定会走高,而这还会牵连美国政府的关联企业(如房地美、房利美)及地方政府的举债能力。

  《21世纪》:那么您认为这会否拖累美国经济,在明年步入一个衰退期?

  陶冬:我认为美国经济处于一个弱复苏的状态。实际上美国经济不是极差的,尽管消费有反复,但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好,去年的情况比前年好;中小企业就业情况也是如此,企业现金和盈利都创了战后最高水平。从这些角度看,美国经济是在复苏的。

  可是,美国银行业的金融中介功能尚未恢复,使得联储创造出来的天量流动性无法流入实体经济,提供给有需要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缺少了金融中介功能,美国经济复苏必然是极其脆弱且容易反复的。这轮复苏的腰上还拴着两块大石头:就业和房地产市场,它们决定了美国的复苏是疲弱的、多波折的。但是这又不代表经济没有复苏,我估计今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会在1.5%-2%之间,和市场之前预期的3%-4%相比有明显不足,不过并不意味着新一轮衰退的开始。 《21世纪》:从欧债危机到美国信用降级,政府债务正成为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一大隐患,随着美国的降级,很多市场人士开始担心法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您怎么看?这会否引发比雷曼倒闭和次贷危机更大的危机?

  陶冬:根据目前的信息反馈,短期内评级机构还没有对法国或英国降级的打算。但是当世界第一强国的评级被降低时,市场无可避免会把其它AAA级国家的基本面和美国作比较,评级中位数下降的趋势就会发生。至于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被降级,就不得而知了。

  雷曼危机之所以酿成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不在于是雷曼倒闭了,而在于雷曼倒闭触发了金融资产的“火烧连营”。美国有没有债务危机?有。欧洲有没有债务危机?有。世界上还有没有其它定时炸弹?也有。然而,当年超高的金融杠杆今天已经不见了;当年把风险从一端蔓延到世界任何角落的衍生产品现在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换一句话说,尽管世界上还有许多导火索,但火药库与雷曼当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每个导火索爆出来的时候,自然会造成巨大声响,诱发市场恐慌,不过如果没有火药库,我们重蹈雷曼覆辙的机会就不大。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决策者在制止全球金融体系滑向崩溃边缘的政治决心,对此我们不应低估。若政府能够在燃烧初期摁住导火索,就未必会导致火烧连营。雷曼危机的关键性转折点,是前财长保尔森听任雷曼兄弟倒闭。标普降低评级之后,G8国家迅速采取了措施,稳定市场情绪,相信全球范围内的联手措施也会陆续出台,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今后也还会有,这对于制止世界陷入新一轮雷曼倒闭式的金融恐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1世纪》:和次贷危机时中国的情况不同的是,当前中国也面临的严峻的通货膨胀、地方政府高额的赤字,那么中国是否不可幸免地成为一场全球债务危机中的一员,从而触发国内的系统性风险?

  陶冬:中国经济也存在系统性风险。在2009年,中国政府在危机之后所做的事情其实与其它国家政府没有太大差别,都是政府增杠杆来拯救经济。所不同的是,中国通过地方政府做代理人,用银行贷款搞基础设施投资,债务困境主要聚焦在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坏账上,联邦政府和国债市场相对稳定。

  其实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相当地大。我在投行研究中国经济17年,地方债是我所看到过的最大的定时炸弹。好在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是18%,和美国的100%、希腊的150%、日本的200%不可同日而语。哪怕把地方负债全部放入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这一比重也就在50%-60%之间,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当然,这个不代表中国的地方债没有问题,也不排除中国政府在处置地方债问题上出现政策失误而触发金融不稳定的可能。不过总的来讲,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差别不是有没有债务,而是目前中国中央政府还有能力处理至少一到两次债务危机。

  《21世纪》: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中国的外汇储备约有2/3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还大量增持欧洲国家债券,迄今为止达6000亿欧元。从欧债危机到美国信用降级对于中国的影响如何?

  陶冬: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人,当美国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和受伤害。可是假定美国国债在此期间不发生违约,如果中国打算持有美国国债到到期日的话,中间的波动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债务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帐面上可能有估值损失,但未必会造成实际上的资金损失。

  从欧债危机到美国信用危机,讲穿了是世界上三大货币美元、日元、欧元都有问题,都不是天堂。减持、不减持都无法真正摆脱“储备货币失天堂”的困境。在三大货币国债中增持减持,只不过是在狼窝和虎穴之间的选择而已。

  《21世纪》:那么,应当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外汇储备所存在的问题,以摆脱“美元陷阱”?

  陶冬:解决中国外储困境的根本办法是不要有这么多外储。一个国家把所有的外汇收上来,本身就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做法。外汇储备投资中的效率损失是惊人的,而且当外汇储备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可投资的资产选择就变得非常少。

  解决外汇储备的长远办法,首先是藏富于民,通过民间来进行多重目的、多重策略、多重资产种类的投资活动,通过民间个体来分散单一策略及标准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提高回报;其次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要以市场供需为准则,具有更大的弹性。唯有这样,中国的外汇储备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一年涨一万亿所带来的投资上的尴尬。

  至于目前该不该减持美元资产,这个问题没什么好争论的。中国每个月上千亿的资金要投出去,除了美国国债以外,到哪里去买这么大规模的资产?你去买五亿黄金试试,黄金价格就飞起来了。我们买美国国债,是因为美国有巨额的财政赤字,有资金需求;像德国,它根本没有太多的赤字,也不需要拍卖大量国债,所以中国想大举增持德国国债也难。不要空谈如何减持美元国债,先想想在哪里可以买到其它资产,而这些资产既要有一定流动性,也要有一定的容量,还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黄金不是出路,欧元也不是完全的出路。

  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市场导向,短期内未必有一个迅速的解决方案。长远来讲,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使国际收支更加均衡,是必须要做的。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年暴涨一万亿美元,已经到了荒谬的地步,这对中国并不是好事。它使国内流动性暴涨,制造出国内资产泡沫;同时也给自己的外汇储备在海外投资带来了麻烦,因为买什么什么贵,想卖还不敢卖,也卖不掉。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正确的选择,步子不妨迈得大一些。

  最后提一句,全球发生债务危机,对于中国资金出海是一个机会。平时那些重要资产,根本不会卖给贴着“主权基金”标签的资金。只有对方恐慌了,资金链要断了,才会欢迎我们的钱。中国错过了雷曼危机后的抄底机会,我们比不上巴菲特有情可原,比不过日本人就太差劲了。希望这次能把握好机会,捞一些有实际投资价值的资产,而不是单纯买国债,替他人做嫁衫。 

国有股减持潮来临 29公司今年遭地方政府减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7日 01:23 第一财经日报

  何安

  套现26亿元,地方政府参股未控股公司容易遭减持

  面对资金紧张的局面,地方政府或许通过减持手中的国有股来解决问题。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控股的652家上市公司中,已有89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累计减持金额达到119.72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77.59亿元,同比增长54.29%。

  国有股减持潮来临?

  据Wind数据,在上述89家发布了减持公告的公司中,涉及到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公司减持的公司有29家,总计减持金额达26.07亿元。地方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被减持金额排名依次是湘电股份(10.28,-0.04,-0.39%)(600416.SH)被减持了5.86亿元,京能热电(8.47,-0.19,-2.19%)(600578.SH)被减持了2.44亿元;鲁信创投(600783.SH)被减持了2.12亿元。

  湘电股份的控股股东是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有湘电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份。今年3月22日、3月23日,湘电集团连续刊登减持公告称,3月21日,湘电集团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约1743万股,减持后仍持有公司34.57%的股份。

  湘电股份主营业务是大中型交直流电机(含特种电机) 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下游主要涉及地铁、电力机车、特种车辆等各种车辆。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湘电股份营业收入35.27亿元,同比增长9%,营业收入增速明显下滑,营业利润1.29亿元,同比下降19.67%。

  统计数据还显示,广东省、浙江省各有3家上市公司被地方政府减持,江西省、甘肃省、北京、安徽省、上海等10个省市各有2家公司被地方政府减持。

  浙江省虽然遭减持的公司较多,但是减持的规模并不大,其中减持最多的是菲达环保(12.81,0.18,1.43%)(600526.SH),该公司的控股股东菲达集团有限公司是诸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全资子公司。今年7月22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菲达集团通过二级市场抛售了该公司187万股股票,约合市值3055万元,占公司总股本1.34%,并拟在未来3个月内继续抛售不超过公司总股本0.82%的股票。

  菲达环保的主营业务由电除尘器、电气配套件等构成,其中电除尘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9.59%,毛利率仅为12%。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74万元,净利润增长率为-37.95%。

  而瑞银近期的报告认为,按照负债情况、土地出让金占比、投资增速综合分析,中国13个省市的地方政府控股最可能发生减持,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重庆、山东、天津、湖南、河南、江西、陕西、云南、四川、辽宁等省市,而那些地方政府参股却又未完全控股的公司容易遭减持。

  地方政府为何减持?

  国元证券(10.52,0.08,0.77%)首席分析师康洪涛认为,减持国有股存在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从长期来看,国有股的减持或转让,或者一些国有股的全部退出,可以促使企业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以政府形象,为上市公司寻找个好的“婆家”,逐渐通过股权、政策,对公司进行重组,会比普通的借壳效果更好。

  其次,在近阶段大的市场环境下,由于通胀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控制,因此紧缩政策短期看不到头,这造成地方融资平台对资金更加渴求。在国家反复指出国有资产要进一步减持的大方针下,进一步处置旗下所谓的优质资产和困难资产都符合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需要。国有股股权转让,让二股东增持、借壳等一系列操作,将逐渐改善企业艰难的生存状况。

  “对于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来说也募集到了所需的项目资金,我想对于整个参与的几方面来说,都是处于双赢的状态,符合市场预期。”康洪涛说。

  东北证券(19.80,-0.42,-2.08%)策略分析师沈正阳认为,由于现在正处于地方债务问题敏感时期,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现在卖不出地,肯定会出现些问题。因此这两年都通过发地方债来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

  此外,2008年为了刺激经济,地方政府借了不少中长期债,一般周期为3~5年,现在正好是3年,还钱的时候到了,使得地方政府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因素一直困扰着整个市场,其实,全球股市也是受着政府主权债务问题的困扰,现在需要的是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沈正阳说。

  将压制股市

  国有股减持一直是市场上最敏感的事件之一,若国有股减持成为一种趋势,无疑对A股市场后期的运行构成强大的压力。2001年6月2245点的市场头部也因为一部《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孕育而生,自此之后熊市漫漫,至2002年6月宣布停止减持国有股,市场跌幅已达35%。

  不过,沈正阳认为:“现在的国有股减持和当年的减持还是有区别的。当初股改的时候国有股减持为的是充实社保,现在减持被理解为充实所谓的地方债务、放贷的资金池,意义是不同的。因为10年前股改方案没有被市场认可,因此出现暴跌,现在股改已经完成,市场早就认识到有减持的可能。”

  沈正阳补充道:“国有股减持只是普通的股东行为,像大小非减持一样,只是身份有些特殊。”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地方政府的确有缺钱的可能,有些地方的确表现出来了,但是短期来看规模不是很大,对市场的影响,也局限于个股。”

  “如果最终真的出现大规模减持,还是看那些股票值不值那个价钱,如果股票不值那个价钱,股价肯定会被砸下来的;如果值那个价钱,即使砸下来也算是超跌的,缺钱的地方政府如果靠股息分红无法对冲它所欠的债务利息,那它就不得不进行一部分的套利。”沈正阳说。

  同时康洪涛也提醒,一旦国有股减持形成趋势的话,市场情绪肯定会被激发出来,因为这对市场面是一个考验。在原有承接资金不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股东、母公司套利的资金越大,市场的抵触情绪越浓,市场走低的概率就越强。在资金短缺以及政策信号反复施压下,市场还会面临一个阶段性的下跌。在这种下跌过程中,不是所有被减持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都会下跌,一些未来业绩被看好的上市公司、没有机会下手的上市公司,会在减持的时候被机构增持。

  康洪涛同时认为,地方政府如果本身不是很缺钱,手中的企业是没有必要急着减持的,现在的股价很低,没必要马上处理;如果融资平台很紧张,可能就不会考虑公司业绩有没有释放、企业好不好,它就会尽快在二级市场减持。融资平台问题的大小,或许是衡量国有股减持速度的无形标尺。

  “现在地方债务10多万亿,如果有点问题要套现10%~20%的话,那就需要1万亿~2万亿资金。这会引起市场大波动。但是目前政策依然不太明确,不能随意作猜测,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沈正阳说。 

发改委:没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城投债唱空做空

www.eastmoney.com2011年08月29日 11:32发改委网站

  最近,国内部分机构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城投债券风险给予了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就地方政府债务和城投债问题答记者问。

  答问全文:

  记者:随着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有关方面对中国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更加关注,您如何看待政府的举债行为和债务风险?

  答:吸取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教训,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我国的政府债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具体评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时,也要看到我国与欧美国家的不同之处。从举债目的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别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债务,主要是用于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当代人投资后代人享用等特点,通过举债进行建设,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承担债务还本付息责任,可以更好地体现代际公平,克服当期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行为。政府举债建设形成了大量资产,相当部分资产具有长期的直接收益,一些没有直接收益的项目,也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的增长,都具有积极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寅吃卯粮”来作价值判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节制地借债,关键是要把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系统性的偿债风险。

  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2009年下半年就开始要求有关部门调研这一问题,并出台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和举债行为的文件。国家审计署还专门组织力量,对全国各地的政府债务进行了严格审计。审计署的审计结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累积债务相对于偿付能力来看,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从相关债务指标看,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50%,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考虑到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政府财力增长也相应较快,政府还拥有较多的可变现资产,相对于目前的负债规模,政府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部分地区和领域的债务风险,在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记者:最近,债券市场城投债券发行不畅,发行利率较高,从城投债券发行监管部门的角度,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最近,出于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投资者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券”的还本付息能力也产生了怀疑。我认为,投资者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是成熟的表现,但出于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合理判断,并进而对城投债券进行唱空或做空,是没有必要的。

  最近企业债券特别是城投债券的发行难度加大,发行利率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向,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仅是城投债券发行利率,债券市场所有品种发行利率整体上都表现出向上的走向,这是货币政策调整的正常结果。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城投债风险的担忧,导致城投债券发行产生较高的风险溢价。城投债券收益率上升,对债券投资人来说不是坏事,有利于提升城投债券的资产配置价值。对发行人来说,由于融资成本提高,则需要在发债时机和发债规模上进行合理的把握。至于城投债券的风险一定就高于同级别其他信用债券,我个人不赞成这一判断。城投债券是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中条件最严格也是最透明的债务,债券发行人是优质的,还本付息也是正常的。投资者对城投债券风险表现出的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记者:城投债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有的媒体甚至用“井喷”来描述,您如何看待城投债券这几年的发展和作用?

  :这几年城投债券发行数量的确有所增加。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符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考虑到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以及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城投债券也适应了发行人和投资人的需要,这是这几年城投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我委核准发行的企业债券累计为12970亿元,其中城投债券共发行3475亿元,占比只有26.8%。城投债券的发行有比较严格的条件,除了要满足《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发债条件外,城投债券募集资金必须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经过合规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从已发行的城投债券用途看,主要用于城市给排水管网设施、道路、桥梁、燃气、热力、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江河湖泊治理、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文化和体育设施、地震灾后重建等领域。这些项目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设施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城投债券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准市政债”,发行规模还会稳步扩大,一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广大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记者:面对市场对城投债券风险的担忧,作为监管部门,如何更好地防范城投债券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目前看,虽然已发行的城投债券的还本付息都是正常的,但客观地说,城投债作为一个信用产品,不可能是完全无风险的。最近,有媒体对城投债券用“违约开始了”、“违约在漫延”为标题进行了连续报道。我看了以后很受震动,虽然报道内容并没有具体的城投债券还本付息违约案,但却提醒了我们要更加关注城投债券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城投债券发行监管部门,我们对城投债券发行人的审核一直是比较严格的。首先,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债券,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的条件: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三年平均净利润能够覆盖债券一年利息;企业发行的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0%;募集资金投向必须符合产业政策,所投项目必须经过合规性审查。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控制了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债的范围,只有列入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的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申请发行“城投债券”。为了将城投债券的发行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控制相结合,我们还规定,如果一个地方的累计政府性债务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超过100%,就不得再通过发行“城投债券”新增政府性债务。正是有了这样一些严格的规定,使得很多投融资平台公司,难以满足发行“城投债券”的资格和条件,这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也降低了“城投债券”的风险。为了控制地方政府“本届发债下届还钱”的道德风险,针对城投债券,我们还安排了专门的偿债均摊机制,也就是将债券还本的压力在债券存续期内进行合理分摊,避免在最后一年累积过大的还本压力和风险。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云投集团等发债企业转移核心资产,损害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事件,并对债券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监管部门,你们如何考虑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更好地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

  :发债企业在债券存续期内进行资产转移,极可能对债券持有人利益构成不利影响,直接涉及到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保护问题。看到报道后,我们即与云投集团进行了沟通,要求云投集团资产重组方案的实施不得损害债券持有人利益,并严格按照合规程序进行。同时,我委也注意到在企业债券存续期内,需要对发行人资产重组等重大事宜加强监管,督促发行人严格按照债券募集说明书的各项约定认真履约,在制度上对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为此,我委专门发布了《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配合我委加强对企业债券存续期内发行人募集资金用途变更、资产变更、还本付息、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

  记者: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城投债券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丰富债券市场品种也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下一步我国的城投债券还需要做哪些完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完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个人是这么认识的:

  首先,我国还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需要为各地的城市建设提供规范的融资渠道。我国城乡差距大,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也很大,这决定了我国城市化动力十分强劲,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城市化快速发展期的重要特征就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这是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债务融资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一个常态。因此,我们应该建立风险可控的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为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制度保障的融资渠道。

  其次,城投债券作为准市政债券仍将是有效的融资工具,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从发展历程看,投融资平台公司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运营体制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在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将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职责由政府包办转向赋予市场主体,许多投融资平台公司因此诞生并成为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这也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投融资平台公司实现债务融资,从事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体制变化在基础设施领域及市政建设中引入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相对于过去的体制而言是更加市场化的。城投债券作为投融资平台公司最透明的直接融资工具,仍然会存在并具有发展空间。由于目前城投债券的发行需要符合企业债券发行的条件,且城投债券投资者不能享受国外市政债券投资者能够享有的利息所得税免税待遇,这使得我国城投债券的发行利率相对偏高。城投债券的发行期限和利率,与城投公司主要从事回收期长、收益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所需要的长期、低成本融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应该在制度上作进一步完善,使得城投公司能够发行真正意义上的长期市政债券。

  再次,要尽快建立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对于如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如建立规范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控和风险防范等。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度,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尽快建立政府性债务的监测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将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义务的各类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的监控范围,设定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指标和标准,并对政府性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12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反弹 4000亿仅冰山一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

  董云峰

  2011年中报收官,银行股风光不减,业绩亮丽依旧,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约4600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总额约48%。其中,工商银行(4.10,-0.03,-0.73%)引领建设银行(4.53,-0.04,-0.88%)、农业银行(2.58,-0.02,-0.77%)和中国银行(2.97,-0.03,-1.00%),雄踞最赚钱公司前四位。

  与此同时,从财报来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除了宁波银行(9.80,-0.22,-2.20%),其余15家银行全部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然而,上市银行逾期贷款的集体反弹,近日引发市场热议,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反而有所加剧,其背后则是房贷与平台贷焦虑。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则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鉴于房地产行业“无孔不入”的影响力,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引发的连环效应,目前受到高度关注的房贷与平台贷,远非中国银行业风险敞口的全部。

  今年底将回落?

  据《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上市银行逾期贷款余额累计近4000亿元,高于当前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上半年,除农行、深发展、华夏和北京银行(9.71,-0.15,-1.52%)外,其余12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8家银行增幅超过了10%,而宁波银行、民生银行(5.86,-0.12,-2.01%)、浦发银行(9.29,-0.08,-0.85%)和光大银行(3.05,-0.04,-1.29%)逾期贷款余额更分别较去年末增长31.97%、24.71%、22.19%和17.87%。

  从逾期贷款规模上看,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分别为1081.50亿元、728.86亿元、690.61亿元和619.3亿元。深发展、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8.21,-0.10,-1.20%)逾期贷款较少,分别为3.39亿元、8.38亿元和4.21亿元。

  这些银行逾期贷款中相当一部分为新近出现,数据显示,建行、中行3个月内逾期贷款额分别较年初增长40.6%和36.1%;股份制银行中,光大、民生、深发展3个月以内逾期贷款占比也分别达到61%、54%和54%。

  “历史数据显示,部分银行逾期贷款往往在中期反弹、年末回落,逾期贷款的期限结构趋于平稳。”在8月22日一份名为《逾期增长一定代表不良反弹吗?》的研究报告中,中信证券(11.98,-0.18,-1.48%)分析称,2006年至今,部分银行逾期贷款往往在中报时出现反弹,年末时回落至年初水平以下。

  按照中信证券统计,2007年中期6家、2008年中期9家、2009年中期6家、2010年中期8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均较年初回升,其中90%以上在年末回落至年初水平以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持相似观点,他认为这主要是周期性的变动,而不是结构性的。“所谓周期性的,就是跟随经济周期的波动出现不良资产比率的起伏,这是与经济运行直接一致运行的,全球银行业大致上也呈现类似的波动趋势。”

  另一位业内人士亦指出,目前上市银行逾期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仍明显低于全部贷款余额的增速,16家银行中有15家实现了不良“双降”,并且各银行关注类贷款转向不良贷款的迁徙率很低,因而不能得出资产质量恶化的结论。

  平台贷惹祸?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坚持认为,今年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逾期贷款额明显增多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部分贷款发放对象还款能力不足。在质疑声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成为众矢之的。

  其原因是,未来数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期,而此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违约迹象。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日益紧张,以及商品房限购令的继续深入,开发商偿债能力越来越面临严峻挑战。

  “今明两年,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高峰期,同时,在房地产调控没有丝毫松动的情况下,开发商的资金链日趋紧张。因此,这两个领域很可能出现部分偿还困难的贷款。”安邦咨询研究员陈业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这两个领域的债务风险都难以在短期内化解,我们认为银行不良贷款很可能进入为期数年的上升通道。”

  审计署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7万亿元。审计署透露,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存在风险隐患。

  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随后更宣称,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数据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

  “未来商业银行风险源于逾期贷款和平台贷款。逾期贷款确实反映了一定压力,但仍需观察。”中信证券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如是称。

  华融证券分析师王泽军认为,目前银行股不大受市场认可,主要原因还是投资者担心经济放缓导致的不良贷款,进而影响到其盈利增长。他在8月银行业月度报告中称:“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波动,银行的不良率可能在短时期内急剧上升。而这种波动现在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从银行股的走势上多少可以看出一些。”

  4000亿仅冰山一角?

  无独有偶,近年来一直提示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的惠誉评级,本周一再次发出 “严重警告”。惠誉评级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认为,房贷与平台贷牵涉甚广,一旦出现问题将对众多相关领域造成冲击;而游离于监管体系边缘的巨额表外信贷,亦蕴含不小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构成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威胁,因为其影响渗透到几乎所有经济领域。”8月30日,朱夏莲在北京某论坛上指出,“银行不仅面临直接的风险敞口,而且还面临企业在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间接风险敞口。”

  在同样的逻辑下,“如果地方政府出现偿付问题,这将可能超出其对银行的债务范围,而涉及到其对项目承包商、分包商等的债务。”基于此,惠誉认为银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风险敞口,甚至要超过平台贷。

  “过分强调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从而低估了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敞口。”朱夏莲说。根据惠誉提供的数据,目前基础设施贷款占比最高的前五家中资行依次为工行、交行、北京银行、建行和中行;其中工行基础设施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接近1/3,截至今年中期,该行平台贷占比为8.7%。

  惠誉的质疑在于,如果资产质量如此令人担忧,为什么逾期率还如此低?惠誉认为,这是因为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释放的流动性帮助企业偿还过去债务。但是,宽松的信贷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环境下。

  在惠誉看来,2009年初,银监会曾鼓励中资银行对部分还款困难的企业贷款进行重组和借新还旧,但借新还旧的贷款一般很少被包括在不良贷款或关注类贷款的数据中。

  此外,自2008年底以来,5.6万亿元贷款和贴现票据被转移到银行的贷款组合之外。“如果这其中仅1/10成为减值贷款,则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至少会翻倍。”

  截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业规模比惠誉评级覆盖的其他42个新兴市场银行系统规模之和还要大,同时是资本金水平最薄弱的银行系统。 

地方债存隐忧 专家称有风险但不会爆发总体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4日 09:33 中国新闻网官方微博

  中新社厦门9月4日电题:地方债存隐忧专家称“有风险但不会爆发总体危机”

  作者崔婧哲

  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随着地方债集体偿债日期的临近,43%的债务将在今明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地方债如何“软着陆”引人关注。

  对此,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孙飞在厦门举行的2011两岸三地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地方债务虽有约10.7万亿的债务余额,但不会爆发总体危机。

  “中国非常特殊,中央政府的财力雄厚,GDP总量很大,银行业总资产100万亿以上,民间资本10万亿,地方债务确有很大风险,但总体债务危机不会爆发。”

  财政部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研究组副组长张鹏博士则表示,对地方债问题,财政部正在“积极地、下定决心的去推进解决”。

  张鹏说,财政政策和金融的联系有三个定位,即借助、协作和稳定。“影响财政和金融之间稳定的最大矛盾就是高达10.7亿的地方债”。解决方案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摸底、清理、规范、转型。

  张鹏还说,“不要一提到地方融资平台,大家就认为不好,其实地方融资平台在规模适度发展的情况下,对经济的发展、公共产品的提供上,能做出莫大的贡献。”

  中国监管高层此前也曾相继对地方债问题表态。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前不久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改和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风险可控。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也专门就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称防范中国地方债风险十分必要,但不能简单用“寅吃卯粮”来作价值判断,中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 

余丰慧:高度警惕电力行业贷款坏账骤增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4日 08:37上海证券报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7月,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电力业务合计亏损扩大,达9.8亿元,比6月增亏1.8亿元,上年同期则是盈利22.6亿元。除了传统的电价不到位煤价上涨导致的亏损原因外,电力企业财务费用大增值得关注,电力行业利息支出已超过利润总额。

    今年上半年,整个电力行业的利息支出达到766亿元,超过同期电力行业实现的利润总额。笔者据此测算,假定年内不再加息,则全年利息支出为1532亿元。那么,按照平均年利率6.4%计算,整个电力行业贷款总额度应为23937亿元。在现有的电力体制下,发电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发电企业成本剧增和上网电价丝毫不动,两头挤压下经营已经步履维艰。电网公司为了自身利润死卡上网电价不上调,而电煤价格快速上涨发电成本大幅上升,同时,电力企业内部财务费用直线攀升。今年1至7月,五大发电集团合计财务费用528亿元,同比增长32.5%;7月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2.9%,增速环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发电量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利息支出势必成为巨大负担。电力行业经营亏损状况正在恶化。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体制造成的深层次问题,带来的恶果就在眼前。

  今年以来,陷于困境中的发电企业以各种借口停止发电,已经造成无论淡旺季都有电荒的现象。此前,江浙地区已出现了淡季缺电情况,从目前的形势看,估计今年迎峰度冬期间,由于电煤价格上扬,发电亏损,越发电亏损越多,电厂不愿意收购储存高价电煤,部分电厂缺煤停机或将成定局。无疑,这将使得电荒加剧。这对于原本因需求不景气而经营困难的企业将是雪上加霜。同时,也不排除可能影响日常民用生活用电。

  此外,这还很可能造成银行贷款出现大量坏账。笔者在银行工作多年,对此深有感触。前几年,发电企业被银行视为掌上明珠,纷纷将贷款送上门,特别是支持了一大批火电企业包括县级火电企业。这些贷款已形成大量坏账,对一些直接贷款银行经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至今影响还很大。全国将近23937亿元的电力贷款绝不是小数目,而目前企业运行的情况也就仅仅能够维持正常付息。如果电力企业亏损继续扩大,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的话,停止付息还本不是没有可能。而这将使得电力企业不良贷款逐步暴露,要是因此形成大面积坏账,将诱发巨大的金融风险。

  惠誉今年以来一直对中国金融稳定性表示担忧,称中国银行业在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产质量面临严重恶化风险,扬言将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如果电力企业贷款再出现问题,将可能被其又抓住把柄大肆做文章。对此,我们理应保持高度警惕,抓紧采取对策。

  为缓解发电企业的窘状,从长远看,当然要着手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这个扭曲体制的大问题,当然,适度控制电煤价格也是必要的。从近期看,笔者建议通过相应政策设法促使电网公司大幅度让利给发电企业。目前,在电力、供电整个链条上存在着行政命令、调控手段导致的分配严重不公的现象,电网公司在产业链上攫取利润过多,而发电企业利润过少甚至没有利润。因此,政府急需通过提高上网电价迫使电网公司给发电企业让利,解决其经营困境,进而调动其发电积极性。 

483家城投债互保成风遭疑 多米诺骨牌一触即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 08:3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卢先兵

  实习记者 王书展 深圳报道

  城投债风险已经逐步暴露,然而,市场尚未完全认清的更大的风险,其实还在于隐藏其中的互保风险。

  “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融资,没有地方政府补贴,仅靠自身可支配现金来看可支配投资的年数,09嘉高投债只能支撑0.03年。”近日,一名债券市场人士对记者称。

  国泰君安7月份的专题研报称,目前城投债发债主体共483个,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占比为33%,即三分之一的城投公司需靠借债度过困难期。如果这些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新贷款,那么这些城投公司将无从维系。

  更“要命”的是,债券发行人嘉兴市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还为嘉兴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提供了担保18亿元,而09嘉高投债的担保方又是嘉兴城投的母公司嘉城集团(嘉兴市文化名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双方形成的互保链条,将直接受到任一方财务状况的影响,随时可见。

  同时,为放大杠杆,提高增信,诸多发债城投公司在以往两年间大胆互保,无疑将风险后置。目前,银行系统全面收紧城投等融资平台贷款,这将极大考验城投公司的偿付能力。

  “为预防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下文,不允许融资平台公司之间相互提供担保,以免造成经济行为的连带责任。”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互保”链条揭秘

  城投债发行主体互相担保,形成担保“怪圈”广为市场诟病,但一名券商研究员称,此类现象从2009年起十分普遍。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以嘉兴高投与嘉兴城投为例,他们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互保,但较为隐蔽。

  2009年,嘉兴高投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由嘉城集团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嘉城集团全资控股有一级子公司嘉兴城投。

  根据联合资信评估公司对嘉城集团的信用评级报告,截至2008年底,嘉城集团对外担保余额为16.80亿元元,担保比率为30.99%,主要是对嘉兴市嘉绍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担保额60000万元、嘉兴市土地储备中心25600万元、嘉兴市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18300万元、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5000万元等,公司担保额较高。

  截至2008年底,嘉城集团收到补贴收入18150.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3927.00万元。如果抛开补贴不算,2008年其负增长4223万元,何来对外担保能力?

  嘉兴高投的对外担保本不少,又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对家嘉兴城投提供了大额担保。中诚信评级公司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嘉兴高投共对外担保28.15亿元,占公司所有者权益比例为30.92%,其中对嘉兴城投担保额最大,为18亿元,其他包括对南湖区国有资产头子公司担保5亿元、对嘉兴市秀州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担保5亿元、对嘉兴市水利投资公司担保0.15亿元。

  嘉兴高投的盈利能力较差,2008年-2009年,其主营业务利润连续为负数,分别是-1772.28万元、-5226.08万元。

  另一个案例则直白地表露出两家城投公司的互保“情谊”。

  2008年,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公司(重庆交投)发行15亿元7年期公司债券,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公司(重庆水投)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而到2009年,重庆水投发行15亿元7年期债券“09渝水投债”,由重庆交投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类似的互保公司还包括常州投资集团与常州武进投资集团、浙江湖州交通投资集团与浙江桐乡城投公司等。

  “以往城投债发行井喷时期,整个市场比较乱,一些低资质的发行人为了降低成本,不惜用互保等各种手法来增加评级。”一位评级公司人士说。

  多名市场人士直言,事实上互保并不能给城投债增加信用,但因为城投公司缺乏披露,隐匿互保信息,市场往往误认为城投债公司担保是单向的。

  资金链断裂之忧

  一名券商债券研究员称,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连环保,容易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难以分辨其风险;如果经济下行时企业出现问题,容易引发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较大风险。

  记者查询WIND资讯发现,目前400多家城投债发债公司,大多数有担保,担保方包括商业银行、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土地抵押质押担保、应收账款担保等,还有一大批是城投公司担保,其中透露出不少互保的影子,这还不包括外界难以知晓的母子公司担保、多层次连环担保等乱象。

  业内人士称,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混乱担保不仅表现在城投债领域,还在银行贷款方面广泛存在。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曾对243家地方融资平台的担保情况作出调查,发现243家企业中有16家投融资平台两两对保金额达48510亿元,部分投融资平台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这就意味着,其中任何一家平台发生债务风险,将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如果两家互保公司同时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风险是很大的,但是这种几率毕竟很小,如果没有其他的对外担保,城投债的系统性风险不大,但这中间还涉及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长城证券一名研究人士称。

  “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压力已经很重,平台公司互相担保又增加了或有负债,在满足其扩张野心之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一触即发。”某券商债券研究员称。

  她介绍,去年底,为防范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券风险以及连带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改委叫停了互保等各种政府有关部门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增信。但是,却并未对以前的城投债处置作出安排。

  目前,城投债发行主体的现金流已捉襟见肘。国泰君安近期对城投债信用风险进行专门分析,2009年末,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城投债发债主体共61个,而当时所有发债主体为218个,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占比为28%。但如果看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共161个,而现在所有发债主体为483个,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的主体占比为33%。经营现金流为负表示主体本身的业务并不能带来现金流,即便每年投资为零,仍有自由现金流缺口,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

  从另一维度,平台自身可支配现金可支撑年数考察,部分城投债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一指标是指,年初货币资金加上经营现金净流入之和,再与投资现金净流出进行比较,比值越小,债务风险越大。

  广发证券(30.73,0.10,0.33%)4月份的专题研报显示,可支撑年数最低者为前述的09嘉高投债(0.03),还有06嘉交通债(0.03),较低者包括07陕高速债(0.28)、07武汉高科债(0.24)、10渝水投债(0.36)、10湘潭九华债(0.30)、10漯河城投债(0.15)等。 

IMF:中国公共债务或恶化 总额已达异常高水平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22日 11:09严婷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9月21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面临大幅减记,加上其他形式的信贷激增,导致中国的毛债务总额已达到“异常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增加了另一层风险。考虑到中国政府需要插手干预的程度,中国的公共债务指标很可能将显著恶化,并缩小政府未来进行财政刺激的余地。

  报告指出,中国在2008年后的信贷繁荣遗留下了一系列债务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2009年至2010年期间,随着政府大幅增加通过银行融资的投资支出,中国经历了全球最高速的信贷扩张。诸多此类投资项目被认为缺乏长期的商业可行性,导致潜在债务的偿还面临不确定性。因此,IMF分析师预测地方政府债务账面价值将被大幅减记。2010年末,地方政府实际债务和或有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7%。

  近期的紧缩政策使得整体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其他形式的信贷却已激增。由于紧缩政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信贷限制,因此导致了最终效果的不对称性:更受偏好的借款人(如拥有良好信用记录或优先行业的贷款人)继续能以很低的利率获得贷款,但其他企业则被市场排挤在外。另外,银行贷款供应趋紧推动了其他替代信贷形式的快速发展。这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信托贷款,如今已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企业间贷款和来自小型信贷公司的贷款;来自香港和离岸债券市场的资金。

  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的毛债务总额已达到“异常高的水平”。根据政府“社会融资总量”(TSF)的相关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国内贷款余额总量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37%。这使得中国的信贷水平已远远高于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国家,尽管私人部门负债情况依然温和。

  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又增加了另一层风险。IMF指出,官方数据显示,自2006年底以来,中国房价上升了60%。据私营部门估算,一些地区的房价上升幅度甚至更高。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者格外关注楼价的预期涨幅,很多新建住房单元仍被空置。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目前旨在让楼市降温的措施可能会导致房价回调的幅度大于预期,并削弱抵押品价值。楼市走弱也可能会对地方政府构成压力,因为地方政府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售土地获得财政收入。

  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近期的担忧不断加剧。尽管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总体看好,但很多人担心,当前的紧缩政策可能会加剧房地产和信贷的脆弱性。反映类似担忧的一个迹象就是近期银行股的暴跌:大型上市银行的估值中位数从2010年末的市净率2.8倍,已下跌到1.6倍。同时,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境外美元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也已经上升到高达16%。

  IMF认为,除了这些行业面临困境,股市下跌也反映出,在一系列欺诈和误报的消息后,投资者总体而言对公司治理普遍感到担忧。最后,一些投资者已通过购买主权信用违约掉期或人民币看跌期权,来寻求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相关等更广泛风险的保护。

  不过,IMF也指出,尽管多数分析师相信管控成本较高,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中国信贷扩张的副作用是可控的。市场信心的关键来源之一就是中国稳健的财政状况(包括:公共部门资产、中央政府债务较低).

  但IMF警告称,即便存在这些缓冲因素,仍不能排除显著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有关损失最终将如何在银行的私人投资者、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之间分配的问题。考虑到中国政府需要插手干预的程度,后果很可能是中国的公共债务指标将显著恶化,并缩小政府未来进行财政刺激的余地。 

4.6万亿地方债两年内集中到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2:47 每日经济新闻

  拆除金融雷管已成燃眉之急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根据财政部试行新规,广东、上海等四地允许自行发债。本月中旬以来,广东和上海公布的债券招标利率均低于预期,地方自主发债受到追捧。

  但平安证券(微博)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微博)认为,这次广东地方债发行的主承销商都是银行,银行作为债券市场主要投资者表现非常积极,目的在于争揽财政存款,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所以不惜代价争作主承销商和分销商,甚至调低投标利率。

  相比地方自主发债的如火如荼,市场还是更愿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国10.7万亿地方债所蕴含的风险上。据媒体报道,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会把 “防范金融风险”提到明年经济工作中的显著位置。

  “防范金融风险与调结构息息相关。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地方融资平台首当其冲。”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估计在会议相关政策论述中会提到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对于各类金融风险的处置,要坚持‘谁的孩子谁抱’的原则,明确责任,确保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19日表示。

  地方债危机高发期将来临

  “如何还钱”将成为明年中国地方政府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权威人士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两年债务到期将占逾10万亿元总债务规模的43%左右,总额约4.6万亿元,而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在2016年到2018年,其他年份到期债务约占14%~17%。

  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大部分为抵押贷款和城投债,期限为2~10年不等,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期在3年左右,4年后才有相应的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新近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2011-2012)》中称,2011年地方政府已经步入偿债高峰期,2012年偿债比重也达到17%,不过目前解包的10.7万亿债务有23%左右没有任何收益。

  短债长用很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债券偿还期到来、项目却没有收益的窘境。中金公司曾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做过测算,结果显示,假如项目自身能偿还的部分占40%,剩余60%须地方政府偿还,从现金流的角度看,预计地方政府未来3年年均还款额在1万亿元以上。

  但如果单纯从财政收入来填补的话,这对地方政府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金公司报告称,过去3年间,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大且增速快,地方财政以每年2000亿元的缺口赤字运行,缺口由地方政府债抵补。往前看,中央要求加大水利建设和社保力度,地方财政将更为紧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特别提醒说,地方投融资平台大量依赖土地出让金,债务的可偿性建立在未来土地出让金持续增长的假设上。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逆转导致土地市场的下滑,将使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可能比预期要大。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称,这将严峻考验局部区域的偿债能力和进一步依靠土地发行债券的能力。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现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一种方法就是设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务重整,但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大;另一种就是政府用 “真金白银”购买,中央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但最重要的还是从最根本的资金需求方面解决问题。

  债务结构不均衡问题凸显

  目前中国社科院正在加紧编制国家负债表。该负债表已经列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负债以及各行业企业的负债。目前初步测算的结果是,以上部门全部负债占国内GDP约60%~80%的水平。

  这与渣打银行(微博)的判断非常相近,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称,中国政府全面的债务情况差不多是GDP的70%左右,包含财政部发行的债、国开行发行的债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他认为,这和巴西、印度处于差不多的水平,从国家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问题,但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讲则是,因为其财政收入不够,土地出让金也不够。

  据测算,中央财政收入对国债的覆盖率超过60%,但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债务的覆盖率仅为40%。目前地方政府解决债务的问题是将新资产放入平台公司,以增加其抵押物。但王志浩表示,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如果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必须去解决,不能靠中央政府来解决。

  李扬也坦陈,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不匹配,这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性体制原因。

  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偿债主体上,各个地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人民大学报告称,地方债务分布极度不均衡,存在部分地方政府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这也可能带来局部的金融波动。

  地方城投债占地方自由财政总额71.31%,但不同城市之间差别非常大,其中有28座城市债务超过自有财政年收入,最严重的大同市债务总额为年收入的4.11倍,芜湖市为3.31倍。

  “这些城市在没有债务重组和中央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其债务可持续性必定面临严峻的考验。”刘元春表示。

  针对目前上海等四地试点自主发行地方债,澳新银行报告称,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通过债务资本市场融资是缓解压力的方法之一。报告还判断说,相比债务清偿额,新发行的债券总额仍然很小,这也说明中国政府可能在未来几年扩大这一计划的实行范围。

  金融系统性风险骤增

  地方债牵引出的是我国金融风险的快速积聚。

  中投顾问研究院白朋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债问题暗含的金融风险在于:筹集资金支出的公开、透明问题困扰着资金的使用效率,存在地方债务进一步增加的可能;地方自主发债的主体没有明确,债务无法偿还后的善后机制没有确立,债权人的权益不明。

  相比地方债务危机,民间借贷同样不能忽视。去年四季度后,货币政策迅速收紧,各种信托产品、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其他非正规金融公司业务大增,高利贷等民间融资泛滥,“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据统计,目前各类影子银行贷款总额达到1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0%左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招商证券论坛告诉记者,影子银行偏离实体经济活动量过多的金融交易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会制造经济泡沫,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她表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这是一个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统计需要完善。

  “中国金融资源在2008~2009年刺激政策和近期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快速收紧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大量资源错配、价格扭曲加剧、风险在积累中不断上扬的局面。”刘元春表示。

  “要处理好金融业与百业的关系,密切关注和跟踪分析国际金融形势和国内金融市场动向。”王岐山副总理近期在参加座谈会时表示,要依法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非法交易所等违法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明年非常有必要防范近年来累积的金融风险,王岐山副总理提出“谁的孩子谁抱”的主要含义就是 “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各司其职,将自己所监管领域内的风险控制到最低。

  “金融扭曲和资源错配带来的风险防范与治理应当成为2012年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刘元春建议,明年工作重点应该由今年的“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纠扭曲”上来。 

外媒称我国官方数据低估城投债规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0日 15:19 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据彭博报道,根据城投债募集说明书,对231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截至今年12月10日的债务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发现,231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总额为3.96万亿元(折合6220亿美元),规模超过欧元区救助基金EFSF,其中大部分债务的债权人是银行。

  根据国家审计署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中国共有6576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总额是4.97万亿元,约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10.7万亿元的一半。

  这意味着彭博调研的231家公司(数目约占全中国的2%)负债额占全国6576家公司债务总额的3/4以上。

  彭博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官方发布的数据有可能远远低估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 

地方债务抵全国一年财政收入 卖地政策将难为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4日 08:36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全国的财政收入今年前十一个月又创新高。虽然,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然而,这两个数据却达到了惊人的相似。

  当各界至今仍在争论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到底是11万亿还是14万亿的时候,财政部今年前11月最新的财政收入数据正式公布,截止到11月底,全国财政收入达到9.73万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幅达到26.8%,且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达到并超过10万亿已无悬念。这一数据固然令人喜悦,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高达10.7万亿所隐藏的风险却引起更大的担忧。

  “目前各界都在担忧中国会不会发生地方债危机。在我看来,中国整个债务规模占比GDP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务比例。虽然我们看到全国地方债务规模达到了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水平,但这两个数据并不存在直接必然的联系,因为现在官方发布的地方债务总数是一个存量,而国家的财政收入则是流量。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它的数据透明度和真实性。”12月12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在严弘教授看来,地方债务本身就非常复杂,它涉及现行的财政体制问题。在分税制之下,地方财权被切掉了很大一块,中央财政拿走了大头,地方政府只占小头;而在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中,卖地收入比重又达到了40%,在中央对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卖地收入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两级政府的收入,依靠卖地政策来维持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已经难以为继。

  天量地方债从何而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提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际上,通过商业银行向地方政府发放的贷款却远超这一水平。地方负债在2009年因该计划,造就了近10万亿的新增贷款。

  “地方政府要保住GDP增速,在金融危机时,要建高铁、公路、机场、大型场馆等等,就需要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就是目前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地方债务的原因。但在10.7万亿之中,牵涉到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项目的担保方、融资方是谁,可能还不是非常明确。一些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下有关部门核准的项目贷款,项目已施工,如果由于担保、还款来源等问题,后续资金不能到位,或将成为烂尾工程。而如果继续发放贷款又面临如何监管及可能产生更多不良贷款等问题,这也是商业银行非常担心的问题。如果最终形成这些不良贷款,而信用主体不明确,最终的承担者将会是全体国民。”严弘教授分析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12月初,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广东首次发布了该省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广东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为7502亿元人民币,庞大的债务规模震惊了当地官员。有学者甚至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规模已赶上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些债务中不良贷款的比重可能多达30%。

  “中国基本不披露有关地方不良贷款规模的详细情况。这与国外不同,比如美国,美国地方政府也允许发债,但是债务的主体、信用、规模和担保方,以及还款期限都是非常明确的,因此中国急需要做的是公布债务的透明度。”严弘教授指出。

  如果广东一省的债务规模是7500亿元,那么粗略推测,全国超过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广东为参照,以各自的经济规模计算,债务规模可能远超10.7万亿。

  对此,严弘教授表示,这就需要了解广东的经济特征和债务规模是否具有样本效应。广东是外向型经济,而且这两年,广州还举办了亚运会,深圳举行了大运会,借了很多债务。这几年全国各地也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浪潮,从高铁到机场,从城际铁路到城市轨道交通,还有各地的高速公路,这些虽然会成为资产,但现实的债务却已经产生了。关键还是要看各地的债务承受能力,如果广东能够容纳1万亿的债务规模,那么现在的7500亿它就可以承受,反之就会产生很大的经济问题。

  自主发债需防恶性循环

  严弘教授认为,随着地方政府要管的事务越来越多,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情况日益突出,这需要中央投入更多的资源。但在现实中,中央财力投入远不能满足地方的实际需要。因此,在11月底,中央允许了包括上海、浙江、深圳等四地自主发行地方债的试点。

  与此同时,这些发债地区却出现了土地财政吃紧的现象。在广州,当地政府不得不四度取消或大幅压缩土地拍卖计划,11月份广州两周内取消了32幅地块的拍卖,今年前9个月广州卖地收入仅为140亿元人民币,与500亿元人民币的全年目标相距甚远。在上海,同样也出现了多起土地流标的现象。

  “在中国,市、县两级政府要依靠地方政府收入开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但对各地政府来说,现在的卖地难将催生更庞大的债务。中央显然早已预见到这种情形,允许地方自主发债有利于保障地方经济增速,而且从招标利率、认购水平及试点发行地区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但要防范的是,这些债务是不是最后又流到商业银行体制中去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形,那将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严弘教授指出。

  严弘教授表示,分母(GDP)总是比分子(债务)的扩张速度更快。但随着现在及未来可预见的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债务则要到期,经济增长率超过债务增速将不再是一个选项。就明年来说,稳定经济增长再次成为头等大事,举债或将是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为的事,地方自主发债的规模很可能将扩大,因为稳定经济就是要稳定就业、制造就业机会,当经济还处在转型期时,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办法。而由此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及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