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广告位招租:三毛与滚滚红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58:12

正如三毛在《滚滚红尘》开篇中所述的一样,“没有严浩导演,没有这个剧本的诞生”;出于对电影一生一世的挚爱,成就了三毛一生中唯一的中文剧本。诚如一般而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或者,可以这么说,在《滚滚红尘》中,我们都可以掠见三毛自己的影子。

三毛,这个谜一样的女子,用一只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谁都猜不透她为何会选择如此安静而怪异的方式。但,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却是她忠于自己一生所爱的坚贞。或许,荷西之所以会成为她生命中难以忘却的记忆,并不是因为荷西真正符合她的要求,而是在于荷西可以用自己的心去打动三毛,弥补三毛内心对自由的追寻。因而,他们可以跨越种族的界限,超越人心灵的舒服,在广褒的沙漠中与世无争,静谧纯洁地享受一份属于他们两人的爱情。三毛有过叛逆,三毛有过狂躁不安,三毛有过激烈言语;但荷西自始至终对她不离不弃,用自己的温柔去滋润那隅干涸。也正是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三毛写出了无数佳作。

三毛与荷西,就如同鱼与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只有在彼此的关怀中才可以感觉到人生的意义。可能,经历了人生中的刻骨铭心与难分难舍,才让三毛对感情有了独到的见解,也让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更加有血有肉、扣人心扉。也许,三毛是坚强的,她没有因为自己离开水而不能生活,她褪去了她的鳃,用新的方式去呼吸空气;因而,她经受的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接受了荷西从她生命中消失的事实。记得三毛曾不止一次提到“既然有死的勇气,难道没有生的勇气吗?”的确,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活下去的理由;“死”是一段痛苦而艰辛地历程,既然有勇气去面对它,又何不选择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呢?但,也许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永远也无法将她读懂,因为正是她自己没有将自己说服,选择了那条不归路。

想了解三毛的作品,也许第一步就是要试着了解三毛的经历。她很叛逆,没有走常人选择的上学道路,而是辍学在家自己学习;她没有无所事事,而是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积淀起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她很孤傲,她与荷西来到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用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存在于这个纷杂的世界;她很自由不羁,她没有用眼去丈量世界,而是偏爱脚步的厚实,用心去体会一砖一瓦的历史,用纯粹去评价一草一木的心情……三毛有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人生境遇,因而在它的心里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洞察世事的能力;她的作品中处处都会散发着独特的味道,是谜一般的,令读者充满幻想、渴望的探求。记得在三毛的另一部作品《亲爱的三毛》中提到“三毛不是神,她也是人,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她会选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确,三毛是人,她知识会写作,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解析世界,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所见的三毛的作品都是充满感情、有血有肉的,并且能够直接准确地达到我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滚滚红尘》作为三毛唯一的剧本,在1990年由严浩导演拍摄薇电影,也一举获得第2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设计、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等八项大奖。影片描写了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从相识到离别所经历的感情磨难。根据三毛对是到和人物经历的设置,剧本中的女主角沈韶华影射女作家张爱玲,她生长在一个得不到父爱的封建家庭中,少女时代遭父亲禁闭,愤而为文,获读者章能才倾倒,两人迅速相恋。而章能才是替日本人做事的文官,因“汉奸”身份暴露而躲避到农村去。两人的爱情之路也随之变得崎岖异常,直到大陆解放终于面临生离死别。最终,章能才离开大陆,阔别40年后才得以返回大陆寻找失散的爱人,却难觅佳人,只得到一本韶华写的带有自己影子的长篇小说《白玉兰》。

三毛这部唯一的剧本,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积淀了一种生活的沉重感。本部剧本对人物的塑造可谓是拿捏地恰到好处。沈韶华的不温不火、感情专一;章能才的儒雅却软弱;月凤的特立独行、讲义气;余老板的内敛、善良……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为当时中国的时代烙上特有的印记。也许,同样的人放在和平安定的年代,都绽放不出绚烂的光彩;的确,正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爱情的缠绵才会显得尤为惊天动地;若不是那个让人忘却生死救亡图存的年代,谁会了解爱情可以那么轰轰烈烈?谁会可以在生命随时都可能遭到迫害的时候还小心维护心中萌动的感情?但,三毛笔下的沈韶华就是,她逃离了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哪怕她的“大号拖鞋”为日本人工作;哪怕她的爱人从未对她说过一句“我爱你”,可混乱搜查中的无声唇语却可以让她再一次燃起激情的火焰;哪怕她的“不分不离”离她而去。她似乎都可以为了那一份感情赴汤蹈火。因为,章能才在她心中是永远的知己,章能才能够用他的沉稳温润她内心的干涸;也正是如此,他们可以彼此交心,拥有了一份可以珍藏半个世纪的爱恋。难得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情,同样可以是永恒纯洁地友谊;韶华对月凤的患难与共,月凤对失落韶华的不离不弃,在那个让人心酸的年代都如同两个好朋友爱吃的砂糖栗子一般,细软、甜蜜、温暖。在本部剧本中,余老板也是同样值得关注的,她的本性极善良,是思想怪老派,但是在生活和时代的共同作用下,让他变得投机取巧、努力、精明;可他却有一个“致命伤”——无意间仰望了那高高在上的美丽作家——沈韶华。因而,余老板选择了“做梦”,她放弃了逃命与金钱,选择了“我要留在沈小姐身边”。

纵观整个剧本中的人物,无不以他们各自的地位、背景诠释了时代的鲜明特色。用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特色的人物语言,将平面文字的描绘变得立体、生动,调动起了读者和观众的阅读、观赏兴趣。

更具戏剧的划分,《滚滚红尘》属于多幕剧;而作者三毛更是匠心独运,为每一场戏都安上了一个独特的名字,以优雅、内涵深重的字句统筹了每一场剧的主旨。如第三场时的“来时陌上初熏”,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韶华与能才见面时难以压抑的萌动之感,犹如一瓶刚刚打开的佳酿,浓醇的味道点点透出,让人渐渐晕眩;而这一切也为之后剧情的发展做下伏笔。在之后的一场“谁道人生无再少”更是以一种内敛含蓄的方式将两个处于热恋时期男女的难分难舍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场也将本剧男女主公互相爱慕的情感推到顶峰,为全剧的高潮做出完美诠释。在本剧中另一个高潮名为“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在这一场中,壮大、宏伟地描绘了那个不安年代人们为逃命的激烈,也正是在这一场中,韶华毅然决然选择了留在大陆,让能才去过没有指责的生活;而当时码头攒动的人流,更为全剧添上一抹浓重的色彩,衬托出在动荡年代爱情的珍贵,进一步显现出女主角沈韶华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当我们阅读这个剧本的时候,会发现三毛的用心良苦,在每一场戏开始时,她都会选择一首诗或者词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图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为读者展现出剧情所需的情感和氛围。同样,她会细腻地将每个细节交代得极为认真,如一开始韶华被父亲关的屋子里钉在窗上的木板,以及父亲死后韶华离家出走的街道,韶华独自生活时房间里被子的花色……而这一切,作者三毛都是为了展现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的确,三毛所做的这些都没有白费,因为当我们真正读过这个剧本后才会真切地体会到它的魅力,会长长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间,时不时显现出悠长的韵味。有时候,评价一部作品、赏析一部电影,并不是在于它的气势宏伟、跌宕起伏,而是在于它其间拥有的关于世界上最真实的情感,哪怕它极为平淡都可以轻轻叩开我们的心扉,在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所以,对于《滚滚红尘》,它就好比电影中陈淑桦浅浅吟唱的曲调一样,虽然时隔多年,可再一次聆听,同样会唤起存于心中的感动。

也许吧,三毛这个谜一样的女子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回忆的城堡,那里轻轻扬起的尘埃,一粒粒都在诉说着关于爱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