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室内设计学校进修:在新平磨盘山的花海中行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08:26

在新平磨盘山的花海中行走

 

       我对新平的认识源于朋友汪蓉写的散文集《醉美新平》,她在书中描述的花腰风情让我心旌摇曳,“糯米饭、腌鸭蛋、干黄鳝、二两小酒天天干”的田园生活让我垂涎欲滴,还有到到磨盘山看山,看水,赏花更增添了我对那个躲藏在哀牢山深处的世外桃源的神往。

      花开了,春天也就来了。我踏上了去新平的路,新平是个干净而清幽的小城,这儿人口少,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小城四面环山,山明木秀,碧水蓝天,走在大街上,没有拥堵的车辆,没有细密的人流,没有沿街叫卖的小摊,没有随处倾倒的垃圾,到处都充满着宁静与舒服,整洁与清爽,这种悠闲又散漫的味道正是我要寻找的。

       因为嘎洒在修路,我想去体验花腰风情的计划泡汤了,好友老董看我一脸失望,安慰我说:“花腰妹子留到下次看,今天带你去看看磨盘山的花吧。”

       看花?我来自号称热带花海的西双版纳,一年四季伴随着那些竞相摇曳而叫不上名的花,我跑了那么远的路,如果仅仅就是为了来看那些花的话,岂不是浪费时光吗?“知道你的生活里不缺芳香,但花的味道还是有所不同的,去看看吧。”老董一再给我灌着迷魂汤。他说,新平磨盘山的马缨花可是很能让人感悟些东西的,常言说得好,看似花花都一样,其实花花都不同,去看看吧老弟。

       听了老董的话,我不再犹豫,立即驱车向磨盘山进发,从县城往南走20公里就是磨盘山,此山因山形似磨盘而得名。

       沿途的山寨是寂静的,路上少有游人,越往山上走,雾气越重,雾中偶尔传来的鸟鸣,告诉我们已经进入了林木稠密的地方。盘山而上,就到了一个渐行渐宽的草甸,由于雾太大,四周的石崖和老树变得影影绰绰,恰似巧夺天工的雕塑。就在我为这神奇的雾景感叹不已时,冷不防在眼前出现一些星星点点红色的花儿来,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在雾中时隐时现,我和我的同伴们相互打趣着说:“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雾中看花了。”

 

       接下去的行程中,随着大雾渐渐散去,各式各样的植物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参天的大树傲然耸立着,盘根错节的藤蔓相互缠绕着,太阳透过密密匝匝的叶子洒下斑驳的影子。一树一树红得像火的马樱花扑面而来,再往深处走,怒放的马樱花就像花海一样淹没了行人的身影,我们的四周,只听得到花儿绽放的声音。这些花儿参差玲珑,大的如碗口,小的如酒盅,还有的含苞欲放,整个花朵由十几个小朵紧密地拼凑成绣球状,花朵的中心有些金黄的花蕊,花瓣的颜色红得发紫,充满热情和力量。花朵下那些细长的叶片全都直直垂下,把整个花朵高高地衬托在上,像一位出尘丽人,美艳大方中显出几分傲然。

        时近中午,路上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赏花的人相继涌来,人面山花相映红,欢声笑语震山谷。踏着铺满花瓣的小路,我的心情格外的舒畅,浑身上下萌生出一股壮阔的豪情,原来这赏花的过程既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疗伤的过程呀。不但我有这样的感受,我的同伴也有同感,这几天跟着我豪饮,小许兄弟喝酒过量,上山前眼睛还是红红的,现在被雾水一润,花露一浸居然好了。

        宣传部的杨副部长是个眉清目秀的彝族阿妹,她告诉我,马樱花,又称大树杜鹃,民间盛传,一些失意的杜鹃鸟,飞磨盘山悲切的倾诉自己的委屈,它们口中的鲜血滴在杜鹃树上,开出像鲜血一样娇红的花朵。但磨盘山上的彝家人还有一个关于马缨花的动人传说。磨盘山地主家的女儿诺美爱上彝家青年猎手明生,惨遭家人反对,双双跳下磨盘山上的钟情崖。第二年,在他们殉情的地方,就长出了大片大片的杜鹃树,开出了像鲜血一样鲜红的花朵。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磨盘山的彝族人都要到山上来踩花山,以视对这对痴情儿女的怀念。

       听着小杨的介绍,我忽然觉得马缨花多了一些神奇文化的色彩,也丰富了我磨盘山之旅的意蕴。是的,在众多的花卉中,马缨花并不稀罕,也算不上什么珍贵名花。但我却被她自然的纯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这火红的花儿不仅是美丽的姑娘的化身,是男女间表达爱情的信物,还是彝家神圣火炬的象征,它们和整个青山浑然一体,映照着彝家美好的生活。哀牢山八百里山川,唯磨盘山,静静的,长一山的树,开一山的花,就像一片天空,一个处子,在山川中静默流芳。

       磨盘山有山,有花,也有我们傣家视为神灵的水。沿山路缓缓而下,走过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就到了纤尘不染的月亮湖。这是一颗点缀在磨盘山间的明珠。四周静谧得让人忘记了自己。湖水深不可测,蓝盈盈的,没有一丝波澜,像一个熟睡的少女,让你不忍心惊醒她的美梦。哦,正是月亮湖得水赋予了磨盘山灵性,这山和这花才如此的令人震撼。

       湖边是柔毯般的万顷草甸和一些稀疏的棠棣树,一树一树的白色棠棣花下是野餐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吃着凉米线,凉米干,有的在草地上弹起琴弦边唱边舞,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青春的笑意。我也和他们一样在湖边的草甸中席地而坐,看着不远处彩霞般的马缨花林,轻声唱着“岭上开遍映山红”的的歌儿,吟诵着南宋诗人杨万里“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的诗句。我在想,我若能变成一个牧童该好啊,一天到晚看着牛羊在花树下的草地上吃草,我也想变成古道上的赶马人,一年四季都在花海中翻滚和奔跑。

        我在磨盘山静静地接受大自然对心灵的涤荡,让脚下的水声,荡起往事的悠长,我少年从军,有过“杜鹃啼处花成血。”的血色浪漫,也有过“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泪滴成。” 的忧郁和烦恼。但是,“春红始谢又秋红”的美好热望却从来就没有磨灭。“知道马缨花为什么开得这么红火吗?”小杨在指着一棵马缨花问我。我摇摇头。她告诉我,马缨花不象其它的花要等花开前才结花骨朵,它在花落后就开始结花骨朵,卯足了劲等待来年开放,所以它才会开得如此红火。

  多么富有哲理的诠释啊,我忽然觉得,磨盘山的花海是一道醉人的风景,也是一本厚厚的无字之书,马缨花扎根在贫瘠的高山峡谷,顽强的与风霜雪雨抗争,等待着温暖春天的到来,它告诉我人虽然不为苦难而生却必须与苦难相伴,环境无法选择,爱心却无以摧毁,幸福和辉煌都需要等待,花瓣落了就准备好再开的时候,所以才会有年年灿烂的花开时节。

       看到马缨花,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以及和她一样的军人家属们,在物质匮乏的的当年,她们中的多数人都带着三四个孩子,跟着部队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的转,没有低保没有补贴,只有一本可以让全家人勉强不饿肚子的粮油供应证,但她们却坚信今后的生活必定会绿意葱茏,花红似火,所以她们饮尽酸甜苦辣,顽强的把我们带大,并把我们培养成了军人、医生、干部、教师。从磨盘山归来,我体会到来到磨盘山看花的内涵,磨盘山的美,美在马缨花;马缨花的美,美与众不同。因为磨盘山的马缨花有大山赋予它的灵魂,它才有如此美丽的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