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什么店投资少:劳教场所警察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22:34
随着劳教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劳教人民警察素质的不断提高,场所建设的日趋现代化。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又称之为场所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学习型劳教所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加强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建设是劳教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劳教工作尤其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劳教所的重要基础。什么是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如何培育和建立与时俱进的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这是当前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的涵义、现实意义及加强建设等若干问题结合实际谈些粗浅看法。

  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是由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职业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取向。从内容结构看,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涵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警察文化的基础,其他层次的文化均在此基础上产生;行为文化是警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其他文化层面的动态反映;制度文化是警察文化的关键,是整合者;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的意识范畴,是核心层面。因而,警察文化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也是历史精神与时代思想的融合,它以民警队伍为对象,以提高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灵魂,实现社会共性与警察个性的一种时代精神的统一。

   “约之以法,导之以德。”言下之意是“法”“德”齐下,才能治好天下。队伍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大力弘扬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这个“德”,才能更好地贯彻“依法治所”、“从严治警”的方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新形势下劳教工作的效能。如:近年来,四川省新华劳教所把弘扬警察文化纳入所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大力改善所区环境、积极推进局域网建设、创办《四川矫治·新华警苑》、组办“新华之春”文艺晚会、筹建民警管乐队等系列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班子和队伍建设,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次受到部厅局的表彰奖励,连续多年综合考评位居全省第一。事实证明,警察文化对于优化队伍管理,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均具有特殊重要的功效。

    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的凝聚功能——有效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九十年代后期,新华劳教所党委班子就提出了“新华精神”的建设,通过不协努力,“忠诚敬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新华精神及为自己是“新华人”而自豪的群体意识在民警队伍中已经形成。这种群体意识蕴含着全所民警的理想、希望和要求。一方面,它使民警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启动,对劳教工作人民警察职业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产生1+1>2的增值效应。另一方面,这种群体意识,使整个民警队伍更加团结起来,焕发出“忠诚、敬业、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了整个队伍的战斗力。近年来,新华劳教所在管教工作、队伍建设、场所设施、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均有长足进步, “新华精神”起着不可低估的原动力作用。

    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的教育功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行业文化具有渗透融通、暗示认同、教化整合的独特魅力和优势,是搞实搞活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建设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丰富民警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警察文体活动,使思想教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深刻和丰富,更易于吸引和感染广大民警。与此同时,通过民警价值观的内化和强烈的文化舆论氛围等,使民警达到自我心理约束和自我行为控制,从而更能保证广大民警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实现队伍“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的导向功能——有效地弘扬队伍正气。警察文化具有一种自我塑造的导向作用,使民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警察系统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新华劳教所根据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 “星级民警”的评比活动,通过四年多的实践,证明此类活动是可以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营造队伍良好的工作氛围的。在此过程中,新华精神渗透并体现在全体民警的日常工作上,体现在秉公执法、文明执法、热忱服务等诸多方面。既有效地拓宽我们工作的视角和途径,展示广大民警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战斗风貌,又能进一步和谐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警教之间的关系,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力推动。

  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的调节功能——有效缓解民警压力。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挽救劳教学员等重大使命。面临形势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劳教工作任务日益艰巨。民警长年累月地超时、超负荷工作,而各项工作要求、标准愈发严格,稍有差错,就会受到批评、处罚甚至处分,民警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大力弘扬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给民警一个舒缓精神压力的空间和时间,使其形成一种自动的心理调控机制,更能有效地缓解民警身心压力,调节好情绪,克服厌战懈怠思想,鼓足工作干劲。从而保持整个队伍旺盛的斗志。

  当前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一些民警特别是个别基层领导存在“重业务轻文化”、“重工作轻学习”思想,片面认为基层民警整天处理的无非是一些琐碎事务,只要踏实肯干,严格按上级要求办就行了。再加上他们面对的大都是一些素质偏低的劳教人员,似无高尚、优美、文雅可言。二是少数同志对当前劳教工作改革认识不到位,没有完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对警察文化的理解仅停留于说话文明,着装整洁的肤浅中。三是部分民警片面地把“文化育警”理解为“文化悦警”,把警察文化同我们工作割裂开来,认为“文化”就是搞搞文体活动而已,劳命伤财又占用了单位、民警的时间。上述这些程式化思维、片面化理解,严重阻碍了文化建设。

    工作机制上存在弊端。一方面当前基层大队警力紧张,工作量繁重,民警整日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工作时间几乎被繁杂的事务占有,被频繁的活动占有。身心透支严重,使基层民警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学习或合理的休整,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弱化了警察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现代化科技手段滞后影响了民警参与的积极性。尽管当前有了一定改善,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依然很大。绝大多数一线的民警在本职岗位上中仍然使用陈旧的方法、手段。如此年复一年的知识老化,方法陈旧,无形中滋生了民警懒于学习、疏于学习的心态和思想,从而淡化了警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良文化的侵蚀。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整个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然而,社会文化中也存在着各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各种陈规陋习,在这些不良文化的侵蚀下,极少数民警出现了物质利益观念强化,政治宗旨意识淡化,精神需求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于是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言语粗俗,举止不雅,沉醉于低级趣味,热衷于庸俗腐化。

  教育培训中存在薄弱环节。 从内容来看,警察文化的承袭还略显不足,文化含量仍然不高。而且教育培训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还没有使警察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同时,对警察文化尚缺乏系统、长期的思考与部署,使警察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尚大有潜力可挖。